第一章 男孩来自火星,女孩来自金星
有别于男孩的一片天地
一个脆生生的“小甜辣椒”
在古老的童谣中有这样的传说:女孩就是用糖和香料以及一切美好的东西做成的。
和男孩相比,女孩们很少会对手枪、坦克、变形金刚这样的玩具感兴趣,她们喜欢可爱的洋娃娃、漂亮的花瓣,或者是好闻的香水,她们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
这就是女孩,她们就好像是一块小甜饼,永远让爱着她的爸爸妈妈忍不住想咬她一口。
她是那样的聪明伶俐乖巧可爱,让所有看到她的人都会忍不住想逗逗她,甚至是想捏一下她肉乎乎的小脸蛋。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一个女儿,你一定会希望她能永远那样乖巧而惹人疼爱,你希望她永远生活得平安幸福。但是,女孩的世界中并不都是那样平静而美丽,她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那些对大人们来说无所谓的困难却足以让女孩感到抓狂和不知所措,在她们的世界中也有很多的苦恼和哀愁。
她会莫名其妙地闷闷不乐;
她会突然间哭起来不停,大声地叫嚷;
她会在某个时候对父母很依赖,以至于不想回到自己的房间睡觉;
……
看着自己眼前这个情绪多变的小女孩,你会不会觉得她比外星人还令我们捉摸不透?
我们常常会听到自己的女儿这样抱怨:
“为什么我长得这么普通,而我特别讨厌的那个女孩却那么漂亮?”
“为什么我总是这么倒霉?”
“该死的考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看看下面一对母女的对话吧:
莉莉:“当班长太累了,又要自己学习,还要维持纪律。”
妈妈:“既然不喜欢,就和老师说说不做了。”
莉莉:“可是我也很喜欢做班长,它让我觉得很光荣。”
妈妈:“既然你喜欢,那就不要再嚷嚷着说累了。”
莉莉沮丧:“可是喜欢不代表不累啊!”
妈妈反问:“那你到底想要怎样呢?”
莉莉郁闷:“哎呀!你根本就不理解我,我不和你说了。”
妈妈无奈:“真不知道你到底要说什么。”
……
谈过话后,莉莉只觉得情绪无处发泄,她不愿意继续交谈,因为她觉得无趣极了。
在大多数人的惯常思维中,女孩是乖巧、善良、可爱的,其实这样认识女孩并不全面,女孩的特有性格中还少不了固执苛刻、喜怒无常和蛮横霸道,这些性格特征出现在女孩身上是多么地正常。
这时的女孩就不再是一块甜甜的饼了,而成了一个呛人的小辣椒。
事实上,女孩就是这样,她们并不只是表面上的单纯可爱,她们善于耍小心眼,更倾向于“智取”。尽管她们有很甜美的一面,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她们的辛辣、苦涩,还有就是酸与麻。
对于女孩的教育,并不是说要简单地保留她身上的甜味而去掉其他不好的气味,更不可以任她掩盖住天性当中的那些甜味。最高明的父母,一定要让这些味道全部保留,并且调制成最可口、最美味、最容易让人接受、最让人喜欢的独特风味。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女孩因为自己的独特味道而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如果父母能够培养出这样的女孩,就会感受到:抚养一个女孩真的像是在创作一件艺术品,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
“嗯……那好吧”——容易委曲求全的小女孩
这些看上去又甜又辣的小女生,她们的成长轨迹是怎样的呢?
一位有着多年从教经验的老师这样描述她眼中的女孩:
她们是文静的,也是懂得遵守纪律的,她们上课认真听讲,在课堂上从不捣乱;
她们总是按时交作业的好小孩,她们害怕挨老师的批评;
和男孩相比,她们更善于懂得如何讨得长辈们的欢心;
……
女孩,更喜欢安定、平稳地成长,这个特点不知曾为多少家长感到欣慰:因为大多数的女孩家长都持有这样的观点,正是由于女孩如此听话乖巧,家长们往往不需要太费神就可以把她们教养好。
而实际上,真的就是这样简单吗?
著名的教育专家孙云晓先生曾经就此提醒女孩的家长们:千万不要“高兴得太早”。家长这种盲目的高兴和疏忽大意很有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教育误区:家长如果不够注意女孩的心理发展,女孩就很有可能变得敏感多疑;家长如果不注意女孩的能力培养,女孩就会有可能变得胆小脆弱……
小女孩豆豆今年已经4岁,虽然说在幼儿园里年纪已经不算小了,但是她好像天生就很怕人,在幼儿园里经常会把自己心爱的玩具不情愿地让给别人。
那天妈妈去幼儿园接豆豆回家,在院子里看到了这一幕:
小豆豆站在院子的一角,手里捏着她喜欢的毛绒玩具小海豚,正在摆弄着,不远处小男孩丁丁朝着豆豆的方向跑了过来:“冲啊,杀啊。”
豆豆吓坏了,她本能地把小海豚藏在身后,大声喊道:“不许你抢我的海豚!”
豆豆不说还好,这样一说,丁丁执意要抢豆豆的玩具,把豆豆气哭了。
“哇哇——”
看到宝贝女儿在哭,妈妈感到很心疼,连忙跑了过去对丁丁说:“你怎么可以抢姐姐的东西呢?这样做是不对的。”
丁丁哪里理会,他扮个鬼脸之后就利落地跑开了。
空荡荡的院子里只有豆豆和妈妈,妈妈使出浑身解数来安抚这个受到心灵创伤的小女孩:“好豆豆我们不哭了,回去妈妈给你买个更大的海豚。”总算是让豆豆破涕为笑了。
只是,妈妈心里一直嘀咕:我家豆豆总是这么怯懦,连小弟弟都可以欺负她,但愿她以后长大了可不要这样。
相信没有一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女儿会变成这样,但又是什么原因会让这些女孩变得如此敏感脆弱呢?
追根溯源,要从人身体中那对性染色体中的X染色体说起。
X染色体携带了女性基因,所以它强化了女孩天生具有的女性特征,比如软弱、安静、柔顺等特点;与此同时,它还决定了女孩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协调,这才是根本的原因。正因为女孩更害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破裂,所以她们常常会委曲求全,胆小软弱这样的特征就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了。
正因为如此,女孩和男孩在看待周围的世界时,才会表现出很大的不同。
女孩总是重视与自己有关的任何人之间的关系。细心的家长也许会发现,当自己的女孩与他人的关系不融洽的时候,她们会极度地伤心难过:“为什么老师不表扬我了呢?”“为什么今天莉莉不带我玩了?”“为什么姐姐不和我一起拼图了呢?”
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安全感,女孩总是需要更好地保持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为了能够与爸爸妈妈保持更好更稳固的关系,女孩总是会让自己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即便有的时候她的内心很不乐意。
在与同龄人的交往当中,女孩也经常会表现得谦让和顺从,以赢得对方的好感,使彼此更友好,使自己更有安全感。
沿着这种成长轨迹长大的女孩,她们多半都很听话,在很多时候不得不委曲求全,不太爱表达自己的看法,也不是遵照着自己的意愿来行事。
在不知不觉中,女孩原本的独立性、自主性都丧失了。这种习惯将一直影响到女孩日后的生活,她们常常会为了满足他人的意愿而损害自身的利益。
“爸爸是我的保护神”——渴望他人的保护
女孩似乎天生就渴望得到他人的保护。
在女孩很小的时候,她们从来不为什么事情而担心,因为她们知道,爸爸妈妈会一直在身边保护她们。在生活中,不难看到这样的场景:
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他们正在发生争执。小女孩气哄哄地说:“哼哼,我不怕你,我爸爸很厉害的,你要是再敢欺负我,我就告诉爸爸。”
当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状况让女孩感到无法应对的时候,她们的第一反应总是希望能够有人伸出援助之手。而这个给她们提供无微不至的帮助的人,非爸爸莫属。
曾经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那些平时与父亲接触较少的女孩,她们在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会显得较为落后,并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不强、自控能力较弱等感情障碍,表现为忧虑、多动、有依赖性,这种状况被专家称之为“缺少父亲综合征”,在父亲坚实臂膀的支持和呵护下,不管身处何处,女儿总是能平安健康地茁壮成长。
大多数的女孩都会有这样的一段心理发展历程,甚至有的女孩会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依赖:我要受到别人的帮助和保护,因为我是女孩。很多爸爸妈妈,在面对女孩的这种心理依赖时总会感到习以为常:毕竟,女孩子嘛,娇气很正常。不过,为人父母者可能还不知道这样的危害吧,其实这样的做法对女孩的成长和发展都极为不利,因为一个女孩如果经常抱有依赖心理,她就会很自然地把自己定位成弱者。长此以往,当她们遇到了人生重大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一定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而是总幻想着有人来帮助她。
其实,在小女孩的心目中,她们总是幻想着得到父母更多的爱,父母的爱,是这些小女孩最坚实的依靠。她们想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疼爱,而是宠爱。
这可能是女孩的天性,她们习惯于把自己定位成“弱者”,而这种定位,可能更多地来自于父母的宠爱。
大多数的父母总认为女孩是娇小而柔弱的,喜欢对宝贝女儿们过度地爱护:“哎哟!我的小宝宝啊。”看到女孩受苦了受累了,总是忍不住心疼,看到女孩哭了,就不舍得再教训她了。这些被宠着哄着长大的女孩已经禁不起挫折和伤害,正因为如此,女孩也认为她们受到保护是天经地义的。女孩天生的敏感以及家长的过度呵护,反而让她觉得自己常常会被一种不安全的感觉所包围。
这是一个周末,小女孩芸芸在家里沉沉地睡着,而爸爸妈妈都早早起床,因为他们要去参观一个项目展览。
临走的时候,妈妈写了一张小字条放在桌子上,告诉芸芸他们要下午才能回来,叮嘱她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桌子上放好了芸芸的早饭和午饭,吃的时候只需要放到微波炉里加热一下就好。把一切安排妥当,爸爸妈妈安心地出门了。
上午9点多,芸芸终于睡醒了,她揉揉惺忪的眼睛,发现周围一片安静。和往常一样,她习惯地赖在床上,叫着“妈妈,妈妈”。要是以往,妈妈肯定会放下手中的家务,然后来到芸芸旁边,哄着她说:“都几点了,你怎么还不起床啦?早饭还要不要吃呢?”可是今天,爸爸妈妈怎么没有反应呢?芸芸一下子就急了,放大声音喊“妈妈,妈妈”,还是没有反应。芸芸感到委屈,撅起嘴不高兴了。
芸芸穿好衣服来到客厅,发现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只有她一个人。桌上的早餐已经凉了,要是在以往,妈妈一定会把热腾腾的早餐摆在她面前。想想以前,一家人总是围着她团团转的情景,不知为什么,芸芸一下子难过起来,眼泪顺着眼角就流了出来。
养育女孩,为她创造一个和睦的家庭气氛是尤为重要的。以前也曾经有过相关的研究表明: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女孩,会比其他的孩子更加开朗活泼、聪明可爱。
小女孩心中的美好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来看看一个小朋友的日记:
今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去公园,我玩秋千,妈妈帮我扶着,爸爸帮我推着,我坐在中间。爸爸还给我买了一个“蓝猫”大号气球,我特别喜欢。我们下午回家了,妈妈又给我做了一桌好吃的饭菜。今天真高兴啊。
想让女孩生活得快乐吗?她们并不需要昂贵的衣服,也不一定要玩最高级的玩具,只要让她感到爸爸妈妈在爱她,女孩就会感到没有比这更值得高兴的事情了。
如果一个家庭不和睦,那么受伤最深的也是孩子,尤其是最看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女孩。
“我可以吗”——小女孩欠主见
和男孩相比而言,很多女孩都有缺乏主见的表现:
女孩喜欢关注周围的好伙伴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然后追赶着流行,自己也要买一件。
不仅是衣服,女孩还关注美丽的发型和漂亮的首饰,看到别的女孩拥有的漂亮手链,自己也想拥有一条。
任何一项或是有意义或无意义的活动,在女生中往往会传播得很快,因为一传十,十传百,女孩子都爱跟风……
女孩天生都是没主意的孩子吗?
女孩所表现出来的“没主见”,一方面和女孩天生注重人际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在于后天爸爸妈妈的培养。
父母的培养方式对于女孩子这一点的改造至关重要。很多爸爸妈妈过于爱自己的孩子,以至于事事都替孩子包办了。时间久了,父母终于发现自己的孩子好像不太有主见。其实,孩子一路成长的过程中,哪有自己做主的机会呢?
女孩有她独特的成长过程,当女孩还很小的时候,并不能自然地来进行理性思维。所以但凡遇到什么事情,总是不能够很好地进行选择。比如有的时候父母问她:“晚上想吃什么?”也许她会思考半个小时还想不出答案来。
女孩稍微长大一点,到了青春期之后,这个时期由于受到激素分泌等因素的影响,女孩会变得比较懒散,她们在意识上觉得让别人来做抉择比自己做出决定简单得多。所以,她们不太喜欢思考,无论生活中遇到的大事还是细小的琐碎事情,她们都会把决定权交给周围的人,自己干脆“顺其自然”就好了。
所以,父母最好有意识地培养女孩的自主能力,尽可能地调动孩子身上的积极性。
谢军是享誉世界的国际象棋特级大师,曾获得过多项世界冠军。很多人羡慕她的辉煌成就,但很少有人知道她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完全是因为父母给了她自主的机会。
1982年,12岁的谢军小学即将毕业,但她却面临了两难境地:是升重点中学还是学棋,在这个分岔口谢军举棋不定。
小学6年中,谢军曾有7个学期被评为三好生,这样品学兼优的孩子,学校当然要保送她上重点中学。
但是,国际象棋的黑白格同样牵引着谢军和她的一家人。在这个节骨眼,母亲的一席话给了谢军莫大的勇气,让年纪小小的她学会了自主,学会了对自己负责。
母亲叫来了谢军,用商量的语气说:“谢军,抬起头来,看着母亲的眼睛。你很喜欢下棋,是不是?”
这是母亲对女儿选择道路的提问,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女儿将来命运的提问。
谢军目光坚毅、严肃地看着母亲的眼睛,坚定地说出7个字:“我还是喜欢学棋。”
听到女儿的话后,母亲同意了她的选择,同时又严肃地说:“很好,不过你要记住,下棋这条路是你自己选择的,既然你做出了这个重要的选择,今后你就应该负起一个棋手应有的责任。”
一个12岁的女孩很难懂得和理解这段话,但却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正是母亲的这段话,使谢军受益终生。假如当初没有这段话,或者是由父母决定女儿的前途,就不会有今天的谢军,也不会有中国这位国际象棋“皇后”。
要知道,小女孩天生就不喜欢自己做决定,父母更应该有意识地给女孩创造更多做主的机会,千万不要让她成为没有主见的“小乖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