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1983年,伯森·汉姆徒手攀壁,登上纽约的帝国大厦,在创造了吉尼斯纪录的同时,也赢得了“蜘蛛人”的称号。美国恐高症康复联合会得知这一消息,致电“蜘蛛人”汉姆,打算聘请他做康复协会的心理顾问,因为在美国有8万多人患有恐高症。
伯森·汉姆接到聘书,打电话给联席会主席诺曼斯,让他查一查第1024号会员。这位会员很快被查了出来,他的名字叫伯森·汉姆。原来他们要聘做顾问的这位“蜘蛛人”,本身就是一位恐高症患者。
诺曼斯对此大为惊讶。一个站在一楼阳台上都心跳加速的人,竟然能徒手攀上400多米高的大楼,这确实是件令人费解的事,他决定亲自拜访一下伯森·汉姆。
诺曼斯来到费城郊外的伯森住所。这儿正在举行一个庆祝会,十几名记者正围着一位老太太拍照采访。原来伯森·汉姆94岁的曾祖母听说汉姆创造了吉尼斯纪录,特意从100公里外的葛拉斯堡罗徒步赶来,她想以这一行动,为汉姆的纪录添彩。谁知这一异想天开的想法,无意间创造了一个耄耋老人徒步百里的世界纪录。
《纽约时报》的一位记者问她,当你打算徒步而来的时候,你是否因为年龄关系而动摇过?老太太笑着说,小伙子,打算一口气跑100公里也许需要勇气,但是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只要你走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一步再一步,100公里也就走完了。
恐高症康复联席会主席诺曼斯站在一旁,一下明白了伯森·汉姆登上帝国大厦的奥秘,原来他只需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就可以了。
在这个世界上,创造出奇迹的人,正是那些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人。
不用一次进步太快,一点点就够了。不要小看这一点点,每天小小的改变,日积月累会有大大的不同。
成功与不成功之间的距离,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是一道巨大的鸿沟。成功与不成功之间的差别只在一些小小的动作:每天花10分钟阅读、多打一个电话、多努力一点、多一个微笑、演出时多费一点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实验室中多试验一次。伟大的哲学家冯·哈耶克告诫道:“如果我们多设定一些有限定的目标,多一分耐心,多一点谦恭,那么,我们事实上倒能够进步得更快且事半功倍;如果我们自以为是地坚信我们这一代人具有超越一切的智能及洞察力并以此为傲,那么我们就会反其道而行之,事倍功半。”
成功就是每天在各方面持续不断地进步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是卓越的开始,每天创新一点点是领先的开始,每天多做一点点是成功的开始。
纽约的一家公司被一家法国公司兼并了,在兼并合同签订的当天,公司新的总裁就宣布:“我们不会随意裁员,但如果你的法语太差,导致无法和其他员工交流,那么,我们不得不请你离开。这个周末我们将进行一次法语考试,只有考试及格的人才能继续在这里工作。”散会后,几乎所有人都拥向了图书馆,他们这时才意识到要赶快补习法语了。只有查宁像平常一样直接回家了,同事们都认为他已经准备放弃这份工作了。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当考试结果出来后,这个在大家眼中肯定是没有希望的人却考了最高分。
原来,查宁在大学刚毕业来到这家公司之后,就已经认识到自己身上有许多不足,从那时起,他就有意识地开始了自身能力的储备工作。虽然工作很繁忙,但他坚持每天提高自己。作为一个销售部的普通员工,他看到公司的法国客户有很多,但自己不会法语,每次与客户的往来邮件与合同文本都要公司的翻译帮忙,有时翻译不在或兼顾不上的时候,自己的工作就要被迫停顿。因此,他早早就开始自学法语了。同时,为了在和客户沟通时能把公司产品的技术特点介绍得更详细,他还向技术部和产品开发部的同事们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
这些准备都是需要时间的,他是如何解决学习与工作之间的矛盾的呢?就像他自己所说的一样:“只要每天记住10个法语单词,一年下来我就会3600多个单词了。同样,我只要每天学会一个技术方面的小问题,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就能掌握大量的技术了。”
查宁能够应对多变的形式,就是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一个人,如果能每天进步一点点,哪怕是1%的进步,试想,有什么能阻挡得住他最终的成功?每天进步一点点,虽然只有一点点,可是我们仍在进步,仍在前进,怕就怕止步不前,这样你永远都成功不了。成功与失败往往只差这么一点点,每天多做一点点,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离成功的金字塔顶已经不远了。
《礼记·大学》中有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古老的中国经典文化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一个人,只要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终有到达成功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