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自己就是最好的人生
人们喜欢用80后这样的词来界定一个群体,然后评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是否具有理想,或者具有怎样的目标;他们是否成熟,能否担当。其实,对于他们的种种担心,现在看来都是没有必要的。他们虽然借鉴了很多世俗的生活元素,追过明星,有过偶像,但这是每个时代的少年和青年所必经的道路。他们没有活在大众的评价里,而是以现代的姿态、独立的思考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很多时候,倒是年长一些的人,常常由于太在意周围的看法,将自己陷入了别人的评论中。别人的语气、眼神、手势……都可能搅扰他的心,消灭了他往前迈进的勇气。
白云守端禅师有一次和他的师父杨岐方会禅师对坐,杨岐问:“听说你从前的师父茶陵郁和尚大悟时说了一首偈,你还记得吗?”“记得,记得。”白云答道:“那首偈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语气中免不了有几分得意。杨岐一听,大笑数声,一言不发地走了。白云怔在当场,不知道师父为什么笑,心里很愁烦,整天都在思索师父的笑,怎么也找不出他大笑的原因。
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第二天他实在忍不住了,大清早去问师父为什么笑。杨岐禅师笑得更开心,对着失眠而眼眶发黑的弟子说:“原来你还比不上一个小丑,小丑不怕人笑,你却怕人笑。”白云听了,豁然开朗。身为一个凡人,我们常常会因为别人的微笑、敌意或者根本就毫无意义的一个眼神、手势而搅乱自己的内心。沉迷在白云式的愁烦中不得解脱,白白损失了做一个自由快乐的人的权利。
可见,白云守端禅师还需要多加修炼,因为他很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即使是一个很无心的笑,也让他辗转反侧。其实,我们很多人又何尝不是?别人无意间说的一句话,他就认为在谈论自己:领导一句不点名的批评,他就会自己对号入座;别人对自己稍有冷淡,他就认为别人对自己有看法……
我们在看到别人这样的时候,会觉得真是小题大作,但事情到自己头上,可能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每个人都在意自己,都有私心,这是人性的弱点,很多人难以避免,而成功的人,他能与大家不同的就是他任何时候都能很淡定,做好自己。我们做好了自己,对己对人无愧于心,那还有什么顾虑的呢?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一个关于画家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做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他又临摹了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涂满了记号——那些曾被指责的笔画,如今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哦!”画家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现在发现一个奥妙,那就是:我们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恶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恰恰是美好的。”
众口难调,一味听信于人,便会丧失自己,做任何事都患得患失,诚惶诚恐,一辈子难成大事。整天活在别人的阴影里,在乎上司的态度,在乎老板的眼神,太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所以,有时候,我们不如学习一下“新新人类”的做法,不去细听周围人的嘀咕,踏实做好自己认为有益的事,认清了自己的目标,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今天,物质生活对于年轻人来说,实在太丰富了,可是这么多的选择,却常常令我们无从下手。就像各种流行的词汇,在我们还来不及消化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落伍”。有的人抱怨,生活翻新得太快,来不及细读就已经浮光掠影地一目十行了。也有的人对这高速运转的生活充满了欣喜,好像我们一辈子已经过了几辈子的事。其实,各种理由的背后都有自己的价值评判,我们大可不必因此而感叹或兴奋。不管别人是否赞同或反对我们的观点,其实我们活在天地之间,最后完成的都是自己的生命旅程。在这仓皇尘世,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能够关照好自己的内心,让它安稳、平静、不受牵扯和羁绊地走到最后,就是最好的人生了。
用某位哲人的话来说:“最终每个人都只能完成一件事,就是终于成为自己,或者有些遗憾,终于没有成为自己。”我们需要用心经营的只有一样东西,就是我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