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津液少,阴不足——爱“上火”的根源
相火妄动就会耗伤阴精
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一书中,有一篇论述相火的专篇《相火论》。朱丹溪的相火论源于南宋理学思想。理学家程灏、程颐两兄弟说:“天地阴阳之运,升降盈虚,未尝暂息,阳常盈,阴常虚,一盈一虚,参差不齐,而万变生焉!”朱丹溪受这一思想启发,认为人之孕育与成长,都和天地之气有关,相火论就是在“阳有余,阴不足”的认识基础上产生的。
朱丹溪在《相火论》中阐述了相火的实质,他认为,凡动皆属火,火内阴而外阳,且有君、相之分,君火寄位于心,相火寄位于命门、肝、胆、三焦诸脏。“相火”又包含正常和异常两种不同状况,即“相火之常”与“相火之变”:“相火之常”,是指处于正常状况下的相火,即人身生生不息的机能活动,为生命之源;“相火之变”,是指处于异常状况下的相火,是指相火妄动,即动失其常,其实就是人体机能活动失去节制,导致人身生命机能异常活动,为致病之本。
丹溪认为:“人之疾病亦生于动,其动之极也,病而死矣。”即在动失其常的异常状况下,相火非但不能产生并维持人体生生不息的机能活动,反而危害人体导致病变,故称“相火之变”。丹溪由于充分认识到“相火之变”对人体的危害,所以赞同李东垣倡导的“相火元气之贼”的观点。
而人体阴精在发病过程中,极易亏损,各类因素均易致相火妄动,耗伤阴精,如情志过极、色欲无度、饮食厚味等,都易激起脏腑之火,煎熬真阴,阴损则易伤元气而致病。所以,朱丹溪主张抑制相火、保护阴精,还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措施。
在养生预防方面,他主张以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修身养性来遏相火妄动。
在饮食上,他提出平日常食“自然冲淡之味”,如谷、蔬、果、菜,可收补阴之功。
在临床治疗上,他主张滋阴降火,滋阴为本,降火为标。他创制的大补阴丸,就是采用黄柏、知母来降阴火,熟地、龟板补肾水。
另外,朱丹溪还指出一些药物如甘草、白术、地黄、泽泻、五味子、天门冬之类,均为味厚补阴药物,用于虚者补气最有疗效。
纵观朱丹溪的相火论,其实他也旨在告诫人们一点,就是养生要以滋阴为要,千万不要引起“相火之变”,一旦相火妄动,耗伤阴精,受害的必是你自己。
上火分虚实,对治有绝招
办公楼里的小白领们工作压力大,精神长期紧张,经常就会抱怨:“烦,又上火了。”那么,“上火”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中医认为,在人体内有一种看不见的“火”,它能温暖身体,提供生命的能源,这种“火”又称“命门之火”。在正常情况下,“命门之火”应该是藏而不露、动而不散、潜而不越的。但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阴阳失调,“命门之火”便失去制约,改变了正常的潜藏功能,火性就会浮炎于上,人们就会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疼等症状,这就是“上火”了。
引起“上火”的具体因素有很多,如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缺少睡眠等都会引起“上火”。春季风多雨少,气候干燥,容易“上火”。为预防“上火”,我们平时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按时休息。要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多饮水或喝清热饮料。
《本草纲目》中记载绿豆可以消肿通气,清热解毒。而梨可以治痰喘气急,也有清热之功。《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方子,医治上火气急、痰喘很有效。原文是这么说的:“用梨挖空。装入小黑豆填满,留盖合上捆好,放糠火中煨熟,捣成饼。每日食适量,甚效。”
这里,再为大家介绍几款祛火的食疗方:
1.绿豆粥
【材料】石膏粉,粳米,绿豆。
【做法】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
【功效】可以祛胃火,容易便秘、腹胀、舌红的人可以多喝。
2.梨水
【材料】川贝母、香梨、冰糖。
【做法】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
【功效】对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肋胀痛都有疗效。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上火”又分为虚火和实火,正常人的阴阳是平衡的。实火就是阴正常而阳过多,它一般症状较重,来势较猛;而虚火是指阳正常阴偏少,这样所表现出的症状轻,但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通过以下的方法我们可以知道自己“上火”是实火还是虚火。
1.看小便
小便颜色黄、气味重,同时舌质红,是实火;小便颜色淡、清,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2.看大便
大便干结、舌质红为实火;大便干结、舌质淡、舌苔白为虚火;大便稀软或腹泻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3.看发热
如果身体出现发热的症状,体温超过37.5℃时,全身燥热、口渴,就说明内热大,是实火;发热时手脚冰冷,身体忽冷忽热,不想喝水,是体内有寒,为虚火。
一般来说,人体轻微“上火”通过适当调养,会自动恢复;如果“上火”比较厉害,就需要用一些药物来帮助“降火”。如果是实火,中医最常用各种清热、解毒、降火的药,连吃三天肯定降火。但目前单纯实火的人已是越来越少了,多数都是虚火,如果是虚火,就要用艾叶水泡脚或用大蒜敷脚心降火后再行进补。
荷叶用处多,清热祛火不能少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古诗中随处可见咏荷的诗句。这种可供观赏的本草既入诗画,也是一味良药。《本草纲目》中记载:“牙齿疼痛。用荷叶蒂七个,加浓醋一碗,煎成半碗,去渣,熬成膏,时时擦牙,有效。”可见其具有清热祛火的疗效。 中医认为,荷叶味苦,性平,归肝、脾、胃经,有清热解暑、生发清阳、凉血止血的功用,鲜品、干品均可入药,常用于治疗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以及血热引起的各种出血症。而荷叶的祛火功能让它成为当之无愧的养心佳品。
荷叶入馔可制作出时令佳肴,如取鲜嫩碧绿的荷叶,用开水略烫后,用来包鸡、包肉,蒸后食用,清香可口可增食欲。荷叶也常用来制作夏季解暑饮料,比如荷叶粥,取新鲜荷叶一张,洗净煎汤,再用荷叶汤与大米或绿豆共同煮成稀粥,可加少许冰糖,碧绿馨香、清爽可口、解暑生津。荷叶粥对暑热、头昏脑涨、胸闷烦渴、小便短赤等症有效。
荷叶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减肥的功效,因此,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患者,除了经常喝点荷叶粥外,还可以每日单用荷叶9克或鲜荷叶30克左右,煎汤代茶饮,如果再放点山楂、决明子同饮,则有更好的减肥、降脂、降压之效。
取荷叶适量,洗净,加水煮半小时,冷却后用来洗澡,不仅可以防治痱子,而且具有润肤美容的作用。
荷全身都是宝。除了荷叶,果实莲子有补脾益肾、养心安神的作用,可煮粥食用;莲子心具有清心安神的作用;藕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散淤的作用,藕粉是老人、幼儿、产妇的滋补食品,开胃健脾,容易消化;藕节具有止血消淤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吐血、咯血、衄血、崩漏等,可取鲜品30~60克,捣烂后用温开水或黄酒送服;莲蓬具有化淤止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崩漏、尿血等出血症,取5~9克,煎服;莲须具有固肾涩精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遗精、尿频等,3~5克代茶饮或煎服;荷梗具有通气宽胸、和胃安胎、通乳的作用,常用于妊娠呕吐、胎动不安、乳汁不通等9~15克代茶饮或煎服。
小小豆芽也是祛火的能手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养生专家。将中医理论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既有益于身体健康,又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小小豆芽怎么有这么大的作用呢?中医认为,豆芽尤其是绿豆芽,在去心火、止血方面有强大的功效。在春季吃豆芽,能帮助五脏从冬藏转向春生,豆芽能清热,有利于肝气疏通、健脾和胃。
经常去菜市场的家庭主妇们会发现,豆芽也有不同的品种。传统的豆芽指黄豆芽,后来市场上出现了绿豆芽、黑豆芽、豌豆芽、蚕豆芽等新品种。虽然豆芽菜均性寒味甘,但功效不同。
绿豆芽容易消化,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除湿的作用,适合湿热郁滞、口干口渴、小便赤热、便秘、目赤肿痛等人群食用。黄豆芽健脾养肝,其中维生素B2含量较高,春季适当吃黄豆芽有助于预防口角发炎。黑豆芽养肾,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钾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含量比绿豆芽还高。豌豆芽护肝,富含维生素A、钙和磷等营养成分,蚕豆芽健脾,有补铁、钙、锌等功效。
豆芽最好的吃法是和肉末一起入汤,熟了放盐和味精即可,应尽量保持其清淡爽口的性味。豆芽不能隔夜,买来最好当天吃完,如需保存,可将其装入塑料袋密封好,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超过两天。
男女老少,清火要对症食疗
上火有不同的情况,男女老少情况各有不同,怎么能一概而论呢。只有根据具体情况,对症清火。
1.孩子易发肺火
有些孩子动不动就发热,只要着一点凉,体温立刻就会升高,令妈妈们苦恼不已。中医认为,小儿发热多是由于肺卫感受外邪所致。小儿之所以反复受到外邪的侵犯,主要是由于肺卫正气不足,阴阳失于平衡。可以多吃一些薏仁、木耳、杏仁、梨子等润肺食品。
《本草纲目》中记载,梨“甘、寒,无毒”,可以治咳嗽,清心润肺,清热生津。适合咽干口渴、面赤唇红或燥咳痰稠者饮用。冰糖养阴生津,润肺止咳,对肺燥咳嗽、干咳无痰、咳痰带血都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一般儿童可作日常饮品。不过,梨虽好,也不宜多食,因为它性寒,过食容易伤脾胃、助阴湿,故脾虚便溏者慎食。下面就是雪梨冰糖水的具体做法:
【材料】雪梨2个,冰糖适量。
【做法】雪梨去心切成小块,然后与冰糖同放入锅内,加少量清水,炖30分钟,便可食用。
2.老年易发肾阴虚火
老年人容易肾阴亏虚,从而出现腰膝酸软,心烦,心悸汗出,失眠,入睡困难,同时兼有手足心发热,盗汗,口渴,咽干或口舌糜烂,舌质红,或仅舌尖红,少苔,脉细数,应对证给予滋阴降火中药,如知柏地黄丸等,饮食上应少吃刺激性及不好消化的食物,如糯米、面团等,多吃清淡滋补阴液之品,如龟板胶、六味地黄口服液等,多食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富含铁等食物,如动物肝、蛋黄、番茄、胡萝卜、红薯、橘子等。
3.女性易发心火
妇女在夏天情绪极不稳定,特别是更年期的妇女,如突受情绪刺激,则会烦躁不安,久久不能入睡。这主要是由于心肾阴阳失调而导致心火亢盛,从而出现失眠多梦,胸中烦热,心悸怔忡,面赤口苦,口舌生疮,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小便短赤疼痛,舌尖红,脉数,应给予中药对证滋阴降火,《本草纲目》提出了枣仁安神丸、二至丸等用于滋阴降火的方剂。另外,多吃酸枣、红枣、百合或者干净的动物胎盘等,也可以养心肾。
脑出血、脑血栓——都是“心火”惹的祸
“心”为君主之官,它的地位高于“脑”。是主管情感、意识的,所以有“心神”之称。神明指精神、思维、意识活动及这些活动所反映的聪明智慧,它们都是由心所主持的。心主神明的功能正常,则精神健旺,神志清楚;反之,则神志异常,出现惊悸、健忘、失眠、癫狂等症候,也可引起其他脏腑的功能紊乱。
心火一动,一般是急症,不急救就有生命危险。常见的突发性病症有脑出血、脑血栓。如果出项这种危机的病症可以服用“急救三宝”。分别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和至宝丹。
1.安宫牛黄丸里有牛黄、麝香、黄连、朱砂、珍珠等中药材。很多病人高烧昏迷,就是用安宫牛黄丸来解救的。适用于高烧不退、神志昏迷不清的患者。
2.紫雪丹,历史最悠久,药性为大寒,药店比较常见。现代名为“紫雪散”。紫雪丹适用于伴有惊厥、烦躁、手脚抽搐、常发出响声的患者。
3.至宝丹对昏迷伴发热、神志不清但不声不响的患者更适用。
“急救三宝”过去主要治疗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一般都有发热、昏迷出现,现在也广泛用在脑损伤、脑血管意外伤,但必须有明显的热像,至少舌头要很红,舌苔要黄。只要符合标准,不管是脑出血、脑血栓,还是因为煤气中毒、外伤导致的昏迷,都可以服用。它能保护脑细胞,后患也小。能及时吃安宫牛黄丸,可抑制细胞死亡。
“心”火旺盛者,大多会失眠,在中医里是没有安眠药的,中医治疗失眠是从病根子上治疗。一般的病都跟“心”有关。家里经常备一些安神的中药是很有必要的。
1.天王补心丹
阴虚血少明显的失眠适用。因为心血被火消耗掉了,所以人不仅失眠、健忘,心里一阵阵发慌,而且手脚心发热、舌头红、舌尖生疮,这个药补的作用更大一些。
2.牛黄清心丸
这种失眠是心火烧的。除了失眠还有头晕沉、心烦、大便干、舌质红、热像比较突出的人可以选择。
3.越鞠保和丸
对于失眠而梦多、早上醒来总感觉特别累、胃口不好、舌苔厚腻的人适用。人们常说,失眠就在临睡前喝杯牛奶。但这个方子是要分人的,如果是这种越鞠保和丸适应的失眠,千万别再喝牛奶了。喝了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只能加重病情。
4.解郁安神颗粒
适用于因情绪不畅导致的入睡困难,这种人多梦,而且睡得很轻,一点小声就容易醒,还可有心烦、健忘、胸闷等症状同在。
消除胃火,遏制口臭
口臭,是困扰很多现代人的病症,这毛病不大,但却常使人,尤其是年轻人产生很多烦恼,例如因不敢开口说话,而不敢参加社交活动等。
朱丹溪说口臭是上火的表现,由胃火引起。胃腑积热,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胃肠出血,便秘等引起口气上攻及风火或湿热,口臭也就发生了。
我们知道火分虚实,口臭多为实火,由胃热引起。胃热引起的口臭,舌质一般是红的、舌苔发黄,这时只要喝用萝卜煮的水,消食化淤,口臭很快就会消除了。胃热引起的口臭多是偶尔发生,如果是经常胃热、消化不良的人,治疗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敲胃经,一直敲到小便的颜色恢复淡黄清澈为止。若口臭伴有口干、牙床肿痛、腹胀、大便干结症的,充分按揉足二趾趾面,并按揉足部内庭、冲阳、公孙穴各1分钟;再从小腿向足趾方向推足背及其两侧各30次。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由胃热引起的口臭已经很少,最常见的口臭还是胃寒的原因,这类人多是舌苔普遍发白,口臭时有时无,反复发作。那么对于这类由胃寒引起的口臭,平时就要多喝生姜水,如果怕麻烦,也可以将姜切成薄片,取一片含在嘴里。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口气清新,在社交谈话时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有口臭的人一定要分清自己的疾患是何种原因引起的,然后对证施治。此外,平时还要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洗牙,以预防口臭。
郁闷、烦躁、去心火,苦瓜是味良药
心为君主之官,对于人体,就如同君主在国中处于主宰地位,心火也是如此,统领着其他各脏器的“火”。如果心火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那么脏腑就会顺安,人体阴阳平衡,身体健康。而如果心火过旺,那么相火也就不再听从指挥,便会妄动,致人的精气易耗易损,疾病也就接踵而至,所以我们要去心火。
苦瓜营养丰富,具有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的功效,经常食用可以去心火,增强人体免疫力。《随息居饮食谱》载:“苦瓜青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可酱可腌,鲜时烧肉先瀹去苦味,虽盛夏肉汁能凝,中寒者勿食。熟则色赤,味甘性平,养血滋甘,润脾补肾。”
苦瓜可烹调成多种风味菜肴,可以切丝,切片,切块,作佐料或单独入肴,一经炒、炖、蒸、煮,就成了风味各异的佳肴。如把苦瓜横切成圈,酿以肉糜,用蒜头、豆豉同煮,鲜脆清香。我国各地的苦瓜名菜不少,如青椒炒苦瓜、酱烧苦瓜、干煸苦瓜、苦瓜烧肉、泡酸苦瓜、苦瓜炖牛肉、苦瓜炖黄鱼等,都色美味鲜,有生津醒脑、祛除心火的作用。
另外,心主神志,心火过旺,人就会表现出烦躁不安、易怒等症状。所以朱丹溪说,“盖相火藏于肝肾阴分,君火不妄动,相火唯禀命守位而已,焉有燔灼之虐焰,飞走之狂势也哉!”要防止相火妄动就要“正心、收心、养心”,保持精神安静内守。
脾气大、血压高是肝火引起的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见一些脾气特别火爆的人,一遇着不痛快就马上发泄、吵闹,但是也有一些人爱生闷气,有泪不轻弹,但又不能释怀的人,有时甚至会气得脸色发青。这两种人都是肝火比较旺的人,在中医里面,有“肝为刚脏,不受怫郁”的说法,也就是说肝脏的阳气很足,火气很大,不能被压抑。如果肝火发不出来,就会损伤五脏。因此,有了肝火要及时宣泄出来。
高血压病人中,肝火旺者最多见。肝火旺是高血压最重要的起因。尤其是北方人,一般北方人长的都高大,脾气急,脸红脖子粗,容易口苦,两肋发胀,舌头两边红。如果属于肝阳亢的高血压尚不严重,喝苦丁茶或者枸菊清肝茶都可以代替药物,这两种茶是春天的专属饮料,可以清泻春天里特别旺盛的肝火。
对我们刚才说的第一种人来说,他们发脾气的过程就是宣泄肝火的过程,不会伤到身体;而第二种不爱发脾气,一旦生气,很容易被压抑,无力宣发,只能停滞在脏腑之间,形成浊气。
由此可见,发脾气也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会发脾气,并不是由于修养差、学问低,而是体内的浊气在作怪,它在你的胸腹中积聚、膨胀,最后无法控制地爆发出来。那么这种气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从根源上来讲,是由情志诱发而起的。其实这种气起初是人体的一股能量,在体内周而复始地运行,起到输送血液周流全身的作用。肝功能越好的人,气就越旺。肝帮助人体使能量以气的形式推动全身物质的代谢和精神的调适。这种能量非常巨大,如果我们在它生成的时候压抑了它,如在生气的时候强压下怒火,使它不能及时宣发,它就会成为体内一种多余的能量,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上火”。“气有余便是火”,这火因为没有正常的通路可宣发,就会在体内横冲直撞,窜到身体的哪个部位,哪个部位就会产生相应的症状,上到头就会头痛,冲到四肢便成风湿,进入胃肠则成溃疡。而揉太冲穴就是给这股火找一个宣发的通路,不要让它在体内乱窜。
太冲穴位于大脚趾和第二个脚趾之间,向脚踝方向三指宽处。此穴是肝经的原穴,即肝经的发源、原动力,因此,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都能从太冲穴找到形质。
另外,太冲穴还可以缓解急性腰痛。超过半数的成人都出现过急性腰痛症状,多数是由于劳累过度、不正常的姿势、精神紧张以及不合适的寝具等因素引起。这时,就可以用拇指指尖对太冲穴慢慢地进行垂直按压,一次持续5秒钟左右,进行到疼痛缓解为止。
别让“欲望—实力”的被减数过大
关于心火,一位专家给出了一个有趣的公式:欲望—实力=上火。简简单单的三项,把影响心火的因素阐释的精确到位。
所谓欲望,也就是我们心里所想的、希望能实现的想法,如想升官、想发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等。所谓实力,就是我们本身所能、自己真正拥有的本事,如某人的技术水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等。
人的实力往往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却可以无限延展。当一个人的欲望远远超出了自己的实力范围,说白了就是自己根本无法实现心中的“理想”、“愿望”等美好的想法,心里自然会非常痛苦、忧愁。当然就很容易上火了,而且,这种超出越多,火气往往就越大。
我们都知道,人的实力不是瞬间就能有所提高的,那么,要避免心火怎么办?从公式来看,肯定是需要控制欲望了。让欲望这个被减数小一点,最好与实力相等,这样心中所有的“理想”、“愿望”等美好想法都能实现,人自然就不会上火了。
从心理学角度,有选择就会引发欲望,选择越多欲望就越多,当欲望超过了自己的实力,不能达到时,就容易上火,容易痛苦。
虽然中国古代的养生方式多种多样,但它们的宗旨往往都可归为一个,就是把欲望降低。例如,佛教讲的“四大皆空”,禅定养生要克服外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诱惑和内心七情六欲的困扰;道教说的“清心寡欲,清静无为,致虚极,守静笃”,养生需要“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等等。
中医认为,“心”是人藏魂魄的地方,是欲望的居所,是人的情感首领,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所以心不能老动,最好安静,心一动,肯定五内俱焚,养生一定要保持安静的心态。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在各种疾病中,有70%的病属于身心疾病,和情绪心理有直接关系。
可见,想要心不上火,我们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做到心态平衡,这样才是真正的养生。
想出来的火,去火气别忘了调情志
和古人相比现代人受到的诱惑的方面也多了。各种各样和现实脱节的、超过自己能力的欲望其实都是诱惑,所以更容易上火。欲望过多,实力不够就会上火;郁闷不发泄不吭气就容易闷出火气;一些独居的人压抑正常的生理需要,也会上火;“肝肠寸断”的惊怕,就会惊恐上火。所以要想不上火就要清心寡欲,少点贪念。注意适时的调节自己的情志。
至于如何去克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伤身体,《黄帝内经》也给出了办法,那就是:情志生克法,实际上也是五行理论在养生上的运用。情志生克法具体的内容就是:“怒伤肝,悲胜怒”, “喜伤心,恐胜喜”, “思伤脾,怒胜思”, “忧伤肺,喜胜忧”, “恐伤肾,思胜恐”。
“喜胜忧”,快乐可以战胜悲伤忧愁。喜是火,忧悲是金。用五行的说法就是火克金,火是可以把金属熔化开的。火又是散,气又是气结、凝聚,因此悲要用散法,在什么情况下会喜胜悲呢?比如说我们白天工作非常疲惫,又受到领导的批评,心里很憋闷。有的人就会去喝酒,认为一醉解千愁,其实不然,喝酒只是让你暂时把烦恼忘记,你可以去听听相声,看看搞笑的电视剧或东北二人转,都可以让你开怀一笑,调节了心情,这就是喜胜悲。
“悲胜怒”,就是用悲伤来战胜大怒,就是金克木,肝主怒,大怒则肝火不能收敛,因此用肺金收敛的方法来降肝火。在一个人大怒的时候,告诉他一个很坏的消息,让他突然悲伤,这样就可以把他的怒火熄灭。
“怒生思”,即用激怒的方法,使忧思之情感得到缓解。中医认为,思为脾志,怒为肝志,因木能克土,而脾属土,肝属木,所以可用肝志“怒”来治疗各种由脾之志“思”引起的疾患。《华佗传》里记载着这样一个病例:有一个郡守因为思虑过度,造成身体里有淤血。华佗收了这个郡守很多礼,不但不给他治病,还写了一封信骂他,说他不仁不义,这就是华佗的治疗方法。那个郡守是因为思虑过多而得的病,华佗这下子把他激怒了,怒则气上,这样就把他身体里的淤血一下子全倒出来,他吐了几口血,以后病就痊愈了,这就是‘怒胜思’。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在忧思难解、不能自拔,如失恋、单相思等时,想点对方引你愤怒的行为和事情,
“思胜恐”,思虑是可以战胜恐惧的,也就是说你把问题想清楚了,也就不害怕了,这就是土克木,因为恐属水,土是脾,而脾主思。古代张子合就曾经治过这样一个病人。有家人半夜突然出现了一伙强盗抢东西,从此以后,这家主人夜里一听到一点轻微的响声就非常害怕,整夜整夜睡不着,张子合怎么给他治这样的病呢?就是他在屋里的时候,张子合就用木棍敲他家的窗户。第一次他害怕,然后就反复地敲,十几次之后他慢慢习惯了,就不再恐惧了,觉也睡得安稳了。
“恐胜喜”是怎么回事呢,就是恐惧可以战胜过喜过散的心,前面提到的“范进中举”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生活中,如果我们出现了过悲、过忧、过喜等现象发生时,不妨试着用上面的方法来调整自己,相信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