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淡定的人生最幸福(3)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维纳斯·威廉姆斯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凡事追求完美是她赢得这场比赛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我们可以想象威廉姆斯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她真的开心吗?也许,那时,她正在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骄傲,为打败对手,赢得全世界的注目而感到得意。可是,我们没有从这段话中捕捉到一点幸福的信息。追求完美让威廉姆斯成功,但也让她时时处在面对失败的恐惧中,因为完美主义者不容许自己有丝毫错误和失败,一旦失败,他们就会焦躁、恐惧,感觉全世界的人都在轻视自己,嘲笑自己。虽然追求完美才是威廉姆斯达成目标的动力,但为什么不是以“追求比赛的快乐”为动力,为什么不是以“我喜欢网球这项运动”为动力,为什么不是以“我喜欢挑战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为动力呢?这些动力仍然会帮助我们达成目标,也会让我们更加快乐。
完美主义者太在意每一个细节上的完美,只要有一个细节做得不够好,他们就会对自己的工作失望,甚至毁掉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女孩喜欢写作,可是经常因为一个不够完美的开头、一段中间稍嫌生硬的段落而扔掉一打稿纸。她一直告诉自己:“等我30岁时一定能写出完美的作品!”“等我60岁时一定会写出完美的小说!”事实上,她可能永远写不出来,但她可以写出80分的作品,90分的作品。其实,完美主义者常常因为期望太高反而变成懒惰主义者。
著名学者、编剧、导演阿拉斯戴儿·克莱尔在外人眼中近乎完美。他是牛津大学的著名学者,一个优秀的编剧和导演,并获得了许多国际电影奖项。但他却在自己的电视片《龙的心》获得艾美奖的前夕,扑向一辆疾驰的火车……克莱尔的前妻说:“他曾经赢得过许多比艾美奖还要重要的奖项,但没有一个能使他满意。”
如果拉斯戴儿·克莱尔知道自己将要赢得艾美奖,他的人生会不会有所不同呢?其实,不管他是否能赢得艾美奖,这个男人都不会真正地开心起来。因为完美主义者永远会盯着自己不够完美的部分,并为此而苦恼和自卑。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保罗·休伊特说:“人们往往忽略了完美主义者脆弱的一面,譬如沮丧、厌食和自杀。”拉斯戴儿·克莱尔就是一个最好的案例。
完美主义者往往为了一个缺口而否定已经取得的成绩,就如一个美女因为脸上长了一个雀斑就彻底否定了自己的美丽一样,不是很荒唐、很可笑吗。在那些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拥有”但却不幸福的人身上,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每个人都有追求完美的自由,但是,过度追求完美,即便做得非常出色,还是会因为一点小瑕疵而如刺在喉,或者为此感到不安。
有个渔夫从大海里捞到一颗晶莹圆润的大珍珠,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颗珍珠上有一个小黑点。渔夫想,如果能把小黑点去掉,这颗珍珠不就变成无价之宝了吗?可是渔夫剥掉一层,黑点仍在,再剥一层,黑点还在,一层层剥到最后,黑点没有了,珍珠也变成珍珠粉了。风一吹,连珍珠粉也没有了。
瑕不掩瑜,没有人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完美。每个人都是一颗有瑕疵的珍珠,有黑点的珍珠不见得不美丽,但我们却常常因为那个小黑点而耿耿于怀,以至于最后珍珠也失掉了。追求完美的人生本身并没有错,错在于,很多人在追求完美时,把原本到手的幸福也失掉了。
有人曾经问一位走红的国际女影星是否觉得自己长得很完美,她说:“不,我长得并不完美。我觉得正因为长相上的某些缺陷才让观众更能接受我。”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生活,甚至喜欢自己的小缺点,这样的人,才会感到真正的幸福。有这样一个童话故事:
一个圆不小心丢了一个小碎片,边缘有了一个小小的豁口。它要找回一个完整的自己,于是便踏上了找寻碎片的路途。因为它不够圆,所以滚动得非常慢,它一边滚一边欣赏沿途美丽的鲜花,和路上的虫子们聊天,向小鸟们问好,在阳光的怀抱中尽情呼吸。终于,它找到了自己的碎片,变回了一个完美的圆。然而,作为一个完美无缺的圆,它滚动得太快了,以至于看不清路边的花草,来不及和虫子、小鸟们打招呼,甚至也不能停下来享受片刻的阳光。
原来,有缺憾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于是,圆扔掉了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回的碎片。又变回有缺口的圆,这时,它又看见了鲜花,又能和小虫子、小鸟们聊天了。阳光暖暖地照耀着它,它感到幸福极了。
圆的故事告诉我们:正是不完美,才令我们更幸福。不幸失去行走能力的史铁生,在轮椅上获得了写作的灵感,写下了《我与地坛》等不朽之作。完美不是上天用来捕捉你的错误的陷阱,有瑕疵,并不代表你就是不幸福的人。
如果你不能接受生命的不完美,你也就没有资格获得完美的人生。因为“完美”本身就包含“缺陷”“错误”“否定”“失败”等这些不完美的字眼儿。只有接受生命的不完美,为生命能继续运转而心存感激,才能成就“完美”的生活。
6.适合自己的生活的才是最幸福的
怎样生活才是最幸福的生活?答案很简单,只要是最适合自己的,便是最好的、最幸福的。你羡慕别人的财富,别人也许正在羡慕你的悠闲。你羡慕别人的妻子美丽如花,他也许正在羡慕你们的如胶似漆。不必羡慕别人的美丽花园,你自有你的田园。
许多时候,我们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却羡慕着别人的幸福,在你羡慕别人的时候,别人也正用羡慕的目光看着你。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安心享受自己的生活,享受自己的幸福,才是快乐之道。
河的南岸住着一个和尚,河的北岸住着一个农夫。和尚每天看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很有意思,令他非常羡慕。不像自己这样每天除了敲钟就是念经。而农夫呢,看到和尚每天都是无忧无虑地诵经、敲钟,不用像自己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令他非常向往。
如果能够换一下位置,过一过那样的生活,该有多好。
有一天,他们在桥上相遇,互相说了自己对对方的羡慕之情,于是,二人决定互换身份,农夫变成和尚,而和尚则变成农夫。于是,农夫来到庙里念起了经,和尚来到农夫家里种起了地。
不过,好日子没过两天,农夫发现,和尚的日子一点也不好过,那种敲钟、诵经的工作,看起来很悠闲,事实上每天重复着单调而烦琐的步骤,枯燥而乏味,于是,他怀念当农夫时的生活。种田虽然辛苦,但是每天都有收获,还能和其他农夫一起唱歌聊天,更重要的是,家里还有妻子儿女,虽然不免吵吵闹闹,但乐趣无穷。他异常怀念当农夫时的快乐时光。
而做了农夫的和尚,重返尘世后,痛苦比农夫还要多,面对俗世的烦扰、辛劳与困惑,他非常怀念当和尚的日子。当和尚虽然枯燥,但清心寡欲,没有那么多烦恼。敲完了钟,念完了经,没事吹吹风,赏赏月,人生自有一番清雅乐趣。于是,他每天坐在岸边,羡慕地看着对岸步履缓慢的师兄弟,静静地聆听彼岸传来的诵经声。
这时,他们才明白,从前的日子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于是,他们又换回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过起了快乐幸福的日子。这时候,和尚看农夫,觉得别人的日子虽然有滋有味,但吵吵闹闹的,哪像自己这样悠闲自在。农夫看和尚,虽然悠闲自在,但枯燥乏味,哪像自己这般有滋有味。
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你也许羡慕别人的生活比你快乐,你也许认为别人的日子过得比你有趣,然而,别人的生活再好、再有趣,也未必就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