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妙招百事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医疗篇

第一章 常见医疗常识

用药小常识

什么是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又称OTC药品。OTC是英文“Over-The-Counter”的缩写,意为在柜台上可以买到的药品。我国政府在制定有关药品分类管理办法时指出:非处方药是指经国家批准,不需要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按药品说明书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可在正规药房(药店)甚至超级市场上买到。

非处方药有什么特点

(1)适应范围明确 主要为常见的或时令性的轻微疾病,患者容易自己诊断,选准药品,自我治疗。

(2)应用安全 药品性能平和,只要按照常规剂量使用,不会产生副反应,或有暂时性一般反应,患者能自行察觉。药品连续应用多日,不会成瘾或引起蓄积中毒反应。

(3)疗效确切 药品作用针对性强,治疗期间不需要经常调整剂量,疗效明显,易于患者掌握和接受。

如何识读医生开的处方

许多人都觉得拿着医生开的处方像拿着天书似的,通篇都是些难懂的符号。其实只要了解一些常用的拉丁文缩写,处方也就不再是天书了。例如,每日用药次数通常以分子式书写,如每日3次写作3/日,每4小时1次写作1/4小时等;或用拉丁文简写,其含义简介如下:

剂量:g—克,mg—毫克,ug—微克,ml—毫升,u—单位。

服药频率:qd—1日1次,bid—1日2次,tid—1日3次,qid—1日4次,qod—隔日1次,qw—每周1次,biw—两周1次,qn—每晚睡前1次,q2h—每2小时1次,q8h—每8小时1次,2~3次/d—每日2~3次。

给药方式:po—口服,sc—皮下注射,im—肌肉注射,iv—静脉注射,ivgtt—静脉滴注(即输液、打吊针、打点滴)。

看明白了处方,记得还要留心一下处方下端是否有医生签名。只有医生签全名的处方,方可生效。

家庭药箱常见药品有哪些

(1)外用药常备品种 皮肤损伤、出血:创可贴;

撞伤、扭挫伤、皮下肿痛:“好得快”喷雾剂;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散;

油、开水等烧烫伤;绿药膏、金万红;

眼睛发痒:氯霉素滴眼液。

(2)内服药常备品种 抗感冒药: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清热感冒冲剂、板蓝根冲剂、藿香正气胶囊;

止咳药:复方甘草片、川贝清肺糖浆;

心脏病用药: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片;

消化不良用药:酵母片、乳酶生片;

止泻药:黄连素;

抗过敏药: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

同时配备一些常用的降压、降糖药等。

药品如何正确保存

用剩的药如没有必要保存则做垃圾处理。在丢弃前应把药物自包装中倒出(不要整包丢弃,以防他人误食误用)。

药品最好分类存放,如内服药和外用药,应分类存放。药品说明书也要保存好,以备查用。不要用某一种药的瓶子去装另一种药,以免误服误用,发生危险。

须冷藏的药品,如胰岛素、利福平滴眼液等,要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绝不要放在冷冻室内。

须避光的药品,如维生素C、硝酸甘油等,要放在密闭的棕色瓶中。

须防潮的药品,如干酵母、维生素B1、复方甘草片等,要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用后拧紧瓶盖。

应经常查看药品的有效期,过期失效的药品应及时丢弃,以免用的时候发现过期,再去买药,贻误服药最佳时间。

名贵中药的贮藏方法有哪些

(1)参类 人参、红参可装在木盒或瓷瓶内贮存。白参容易生虫、发霉、变色,已受潮者应及时晒干,再收藏在瓷瓶内密封;逢梅雨季节,最好放在冰箱中冷藏。

(2)鹿茸 干燥后用细布包好,放入木盒内,在其周围塞入用纸包好的花椒粉。

3)三七 易在交根折断处生虫,剔除干净后,放入布袋置入木盒内,或装入纸袋、纸盒内,再放入生石灰缸中密封。

4)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用油纸包好,埋入谷糠中密闭。

(5)蛤蚧 极易受潮,须置木盒内,拌以花椒一起贮存。要特别保护蛤蚧的尾巴,因它是药用的主要部分。

(6)冬虫夏草 晾干后装入木盒。

(7)麝香 可装在陶罐或玻璃瓶内,并用蜡封口,置干燥阴凉处保藏,以免香气失散。

药品说明书上的使用期限的正确解读是什么

药品说明书上的批号和使用期限直接关系着药品的疗效,阅读时一定要注意。

(1)批号是指药品的生产日期,如:080812就是指药品2008年8月12日生产的。

(2)药品使用期限有时用“失效期”表示,如:注明失效期为2008年10月,则指使用到2008年9月30日,从10月1日起便不要再用了。

(3)药品使用期限有时还用“有效期”表示,如:注明有效期为2008年6月,则说明此药2008年6月31日前有效。过期的药不能使用。

如何正确查看化验单

(1)看肝功能化验单 在胆红素定量试验中,100毫升血清中胆红素含量超过1毫克的为异常,含量越高,表明黄疸程度越深。

还有一种是“黄疸指数”,正常值为8单位以下,如果超出正常值,也表示有黄疸。

在麝香草酚浊度试验(也称T· T·T)中,可了解肝细胞损害的程度。正常数值为0~6单位,如果超出6单位则为不正常。

在谷—丙转氨酶活性试验(也称C·P ·T)中,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血液里的C·P·T浓度增高。由于各医院测定的方法不同,所以各医院对谷一丙转氨酶正常值的规定也不同。

(2)看粪便常规化验单 正常人的粪便,一般是黄色成形的,没有血和黏液,没有红细胞、白细胞、虫卵和原虫。

如果粪便呈陶土色或灰白色,可能是得了胆道梗阻。

如果粪便呈柏油样黑色,可能是上消化道有出血,或者服了活性炭、铁剂等药物。

如果粪便呈红色,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尤其是有结肠、直肠或肛门疾患,要加以重视。

大便中验出有红、白血球在“+~++”以上,可能是菌痢;只查出白血球,多是肠炎;只查出红血球,多半是结肠炎、肿瘤、息肉、肠结核和痔疮出血等。

(3)看尿常规化验单 在一张尿常规化验单上,如果一些项目后面写了“+”号(或“++”、“+++”,表明程度不同),表明是阳性结果;相反,”-”号就是阴性结果。

阳性结果通常是泌尿系统患有疾病的标志。

如报告单上报告验出大量白血球(WBC++~+++)和上皮细胞,多提示泌尿系统感染。

尿中有大量红血球(RBC+~+++),说明患有肾脏结石、肿瘤、急性肾炎、膀胱炎或泌尿系外伤。

如果尿中化验出有管型阳性,那就表示肾脏有一定损伤,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和肾综合征等;如果尿糖试验是阳性,那就很可能是糖尿病。

(4)心电图的用处 一般来说,心电图可以识别出各种心律不齐,可以诊断心房、心室肥大,还可以诊断心包炎、心肌炎及心肌病等等。

在没有条件进行生化测定的情况下,低血钾、高血钾及低血钙在心电图上均有特异的改变,能为治疗赢得时间。

另外,药物对心肌是否有影响,也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得到反映。如治疗心力衰竭的洋地黄是否达到治疗效果,就可从心电图上反映出来。

血压值如何换算

沿用已久的血压计量单位“毫米汞柱”(mmHg)一旦改为国际单位“千帕“(KPa),会使一些病人很不适应。只要记住7.5这个系数,然后一乘或一除就行了,即将已知千帕乘以7.5,则为毫米汞柱数值;反之,除以7.5即为千帕。

例如,已知血压为16KPa,欲求毫米汞柱数值,这样算:16×7.5=120mmHg。反之,120÷7.5=16KPa。

如何正确换算血糖值

正常血糖值是4.16~527毫摩尔/升之间。人体正常血糖值可因年龄增长而有所升高。毫克%与毫摩尔/升很容易换算,毫克%×0.05549即得毫摩尔/升,毫摩尔/升×18.02即得毫克%。

怎样选购血压计

市面上销售的电子血压计种类很多,有腕式、上臂式、指套式等。其中,上臂式测压数据最准确。

识别药品批准文号的方法有哪些

药品批准文号是由国家组织评审批准时给予的文号。任何药品都必须有批准文号方可发售和使用。

(1)1998年前经卫生部批准的药品文号都标明“卫药准字X(或Z)号”,其中X为西药,Z为中药。

(2)若为已经国家批准但尚需试用一段时间的药品,则用“卫药试字”。保健品则为“卫药健字”。

(3)1999年起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文号则为“国药准字(年份)X(或Z)号”。

(4)进口药品则写为“进口注册许可证号X号”。

中药药引的用法

(1)姜汤 有暖肠胃、散风寒、止呕逆等功效。用法是:取姜9~15克,水煎取汁,送服治疗胃寒呕吐、风寒外感、腹痛腹泻等症及健脾胃的中成药,如通宣理肺丸及附子理中丸等。

(2)米汤 能保护胃气,减少一些苦寒药对人体胃肠的刺激,通常用于补气、健脾、止渴、利尿及滋补性中成药。如以小米汤送服香连丸,以大米汤送服八珍丸等。

(3)蜂蜜水 有润肠通便、润肺止咳等功效。用法是:取蜂蜜1~2汤匙,加入温开水中搅匀,送服润肠丸及麻仁丸、百合固金丸等。

(4)黄酒 黄酒酒性辛热,有舒筋活络、发散风寒等作用,多和疮痛、跌打损伤等症的中成药同用,如追风丸、活络丸、通经丸、木瓜丸、妇女养血丸与云南白药等。通常每次用温热的黄酒15~20毫升送服。

(5)盐汤 有引药入肾、清热凉血、软坚散结之功效。一般用淡盐汤送服补肾药,如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以及固肾涩精药、安肾丸、金锁固精丸等。用法是:取食盐2克,加温开水半杯搅拌溶化即可。用完后效果明显。

(6)葱白汤 有发汗解表、发散风寒等作用。可用于荆防败毒丸、风寒感冒冲剂等。用法是:取新鲜葱白2~3根切碎,煎水送服。

(7)大枣汤 有缓和药性、补中益气与补脾胃等作用。用法是:将大枣5~10枚加水煎汤,送服归脾丸等。

(8)藕汁 有清热止血等作用。用其送服十灰散等,效果颇佳。用法是:取鲜藕洗净、切碎,加入少许凉开水捣烂,用纱布包裹挤压取汁,每次约100毫升即可。

喝中药怎样防呕吐

假如喝中药有呕吐的毛病,可试着在喝中药前先在口中含一片生姜,在口内停留约5分钟后将姜片吐出再喝中药,这样就不会再出现呕吐现象了。

怎样快速喝下难喝的中药

中药在煎好后,服用时一般药味都很浓很苦,喝下后嘴里很长时间内都存有药味,消失缓慢。喝中药时,用一支塑料吸管(如饮料管或细塑料管)直接吸入咽喉中,这样就可以避免中药异味了。

煎中药加水有什么学问

煎中药用水很有讲究。最好用清洁的、无污染的天然水,如雪水、江水、河水或井水。

煎中药加水多少也很有学问。一般以1克药材放10毫升水为基本原则,其中总用水量的70%为第1煎的用水量,余下的为第2煎的用水量。但是具体应用时,还要根据药物的吸水性和药物的性质适当增减用水量。

同时,药物加水后最好浸泡30~60分钟再煎,这样经过长时间浸泡,水分可充分渗透到药材之内,有利于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完全溶解在汤液之中。

中药煎煳了怎么办

煎中药时加水要适量,火头要适中,并随时察看,以免将药汁煎干。但一时不慎,煎干了该怎么办呢?一般的中药煎干后,若未烧焦,加水重煎仍可服用,但效果已大减。若已烧焦,就不能再服用了,因为此时药物的有效成分已经炭化,不能发挥原有疗效,或改变了药性反而会起坏作用。

特殊药材的煎煮方法是什么

为更好地发挥每味药的作用,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煎煮时间、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四种:

(1)先煎 一些矿石类、甲壳类药材,如石膏、龙骨、鳖甲、龟板等,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被煎出,需单独煎沸15~20分钟后,再加入其他药同煎。一些乌头类毒性药,为减低其毒性,宜文火先煎60分钟左右再与其他药同煎。

(2)后下 一些含有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如薄荷、木香、大黄、苏叶等,为避免有效成分挥发损失,应等其他药煎好前约5分钟加入同煎。

(3)包煎 有些药物在煎煮时易成糊状或黏液,有的有毛茸落入药液中,饮时易刺喉咙,如车前子、莱菔子、旋覆花、滑石粉、蒲黄等,应用棉纱布包好再煎。

(4)另煎 有些贵重药物,如人参、羚羊角等,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为充分发挥药效和尽量减少浪费,应另行单独煎汁,然后将其药液与其他药液合并服用。

服中药的五忌是什么

(1)忌糖 服苦味健脾药可促进胃液分泌和增加食欲,与糖同服会降低药效。

(2)忌盐 盐过量会使体内水、钠潴留而致水肿,心力衰竭。胃炎、高血压患者更要少吃盐。

(3)忌茶 茶碱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并抵消药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更不宜与茶同服,茶中的鞣质会使许多药物沉淀而影响药效。

4)忌酒 饮酒会引起兴奋,与药相抵触。

(5)忌奶 牛奶含钙丰富,会影响铁制剂的吸收。

不宜混用的中西药有哪些

人们既应该注意中西药运用中的配伍禁忌,也不可忽视中西药混合使用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现举例说明:

(1)含铁、钙等金属离子的赫石、石膏、龙骨及牛黄解毒片等中药不宜与四环素类、异烟肼等西药同服混用,否则会影响后者的药效。

(2)降压类西药不宜与甘草、麻黄、川贝精片、止咳定喘丸、麻杏石甘汤等中药同服混用,因为这些中药可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升高,而减弱西药的降压效果。

(3)强心甙类西药不宜与富含钙的石膏、牛黄解毒片、麻杏石甘汤等中药同服混用,否则会增强强心甙对心肌的毒性反应;也不宜与麻黄、洋金花、颠茄、蟾酥等中药混用。

(4)胃蛋白酶、多酶片等酶类药不宜与含大量鞣酸的地榆、白芍、五味子、诃子等中药同服混用,否则会形成沉淀而降低药效;酶类药也不宜与含生物碱的麻黄、黄连、黄柏等中药同服混用,否则会使前者失去治疗作用。

(5)中西药注射剂一般不宜合并使用,如葡萄糖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混合,可使药液变混浊。

所以,在需要同时应用中西药时,要注意将用药时间错开,如安排饭前或饭后半小时服西药,相隔2小时后服中药,尽量避免中西药同服混用,才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识病查体

“面相”识病

(1)脸色 脸色过于苍白,显示饮食中缺乏叶酸、铁质及维生素B12

(2)前额 前额出现痘斑,是肝脏里含有过多的毒素所致,必须减少食用含糖过多的食物,更要避免饮用太多的酒精。

(3)太阳穴 太阳穴附近出现小粉刺,显示饮食中包含了过多的加工食品,造成胆囊阻塞,需要赶紧进行体内大扫除。

(4)眼睛周围 眼睛四周皮肤干湿,或是出现干旱地面那样的裂纹,显示有必要加强维生素B2及维生素B6的摄取。

(5)嘴角 嘴角出现细小的皱纹,表示需要多补充铁剂。

(6)鼻两侧 鼻两侧出现黑头粉刺或轻微干燥脱皮,表示血液循环不良,可以适度地进行按摩,加强这部分皮肤的血液循环,也可适量补锌、维生素B2及维生素B6

面色识病

正常人的面色红润而有光泽,是人体精力充沛、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的外在表现。若面部色泽异常,称之为病色,常有五种表现,即白、黄、赤、青、黑。不同的病色,可反映不同性质的疾病。

(1)白色 表现为面色发白,多为气虚血少。若为淡白无华,色白带青灰,毫无光泽,多见于急性休克、虚脱的病人。

(2)黄色 有萎黄,症见面黄肌瘦,多为营养不良、气血虚损;有黄胖,面色黄而虚胖,多见于消化不良、营养吸收障碍;黄白而晦暗如烟熏样面色,多为肝脾疾病;有黄疸,面目一身俱黄,色如鲜橘皮色,多为黄疸性肝炎;若黄而晦暗,为阻塞性黄疸。

(3)红色 面色赤红,多见于发热病人;满面通红,多见于感情冲动或高血压病人;午后面颧潮红,多见于肺结核病人;两颧经常紫红,多见于心脏病人;若久病、重病病人本来面色苍白,却时泛面红如胭脂妆,游移不定,多为病危。

(4)青色 有淡青或青黑,多属寒证、痛证;面色与口唇青紫,多属于缺氧,多见于肺及心脏疾病;面色青黄相间,多见于肝病。

(5)黑色 面色黑暗,多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或肾上腺疾病;面色黑而焦干,多见于肾虚伤津;两眼眶周围发暗黑,多为失眠或寒湿带下病。

五官异常与疾病

人的五官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如果出现异常,尤其是中老年人面部五官出现异状,就表示可能已患上某种疾病了。

(1)眼睛突然看不见东西了,是肝功能衰弱的标志。

(2)嗅觉越来越不灵敏了,是肺脏功能衰弱的标志。

(3)嘴唇感觉迟钝了,是胰脏功能衰弱的标志。

(4)耳朵不灵、听不清声音了,是肾脏功能衰弱的标志。

(5)味觉迟钝、尝不出味道了,是心脏功能衰弱的标志。

眼睑诊病

(1)眼睑白点,是胆固醇含量过高的表现,要注意检查胆固醇,并辅以药物治疗。

(2)眼睑内翻,多见于沙眼,由于瘢痕形成使睑缘向内翻转。

(3)双侧上睑下垂,多见于先天性上睑下垂、重症肌无力;单侧上睑下垂,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白喉、脑脓肿、脑炎。

(4)双侧眼睑闭合障碍,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单侧眼险闭合障碍,常见于面神经麻痹症。

(5)眼睑水肿,常见于肾炎、慢性肝病、营养不良、贫血、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眼球诊病

(1)双侧眼球突出,常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2)单侧眼球突出,多见于局部炎症或眶内有占位性病变,偶见于颅内病变。

(3)双侧眼球下陷,常见于严重脱水或者老年人因眶内脂肪萎缩所致双眼眼球后退。

(4)单侧眼球下陷,可见于Honer综合征和眶尖骨折等。

眼部周围部位诊病

眼皮红肿者,多提示心脏不好。

眼周有脂肪粒者,多提示肝脏代谢功能较差,平时消化系统的功能亦较弱,而且存在睡眠不足的状况。

男性眼窝凹陷,提示性功能较弱,在性行为方面,只有暴发力,没有耐力,平时应多注意锻炼。

眼睛上部有色深、弯曲的血管,提示有颈项痛征兆。

双眼的大小不等,而且非常明显者,提示有家族性脑血管病史。建议进入50岁之后积极预防脑出血发生,应戒烟禁酒,勿过分劳累,控制情绪波动。

如果一眼是单眼皮,一眼是双眼皮,提示有家族遗传性脑出血病史。眼压增高的病人,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腺水肿状态,慢性期可见水肿消湿,视神经乳头呈淡黄色,即视神经萎缩的表现,提示有颅脑肿瘤。

口唇形态识病

(1)口唇干燥 最常见的原因是体内缺水,由于外界环境高温,气候干燥,机体发热,引起口唇干燥,严重的甚至发生唇裂现象。缺乏一些维生素也是引起口唇干燥的原因。由于大量使用化妆品,引起唇炎,也会导致口唇干燥。

(2)口唇肿胀 口唇突然发生的非炎症性肿胀,即无红、痛、热性质的肿胀,多为血管神经性水肿。如兼有红、肿、热、痛性质,则多为炎症刺激所致。

(3)口唇糜烂 口唇糜烂在中医学中被认为是脾胃有热,与进食一些辛辣食物有关。如发生在新生儿,应考虑有先天性遗传性梅毒;在成人多为口角炎,特点为一侧或两侧口角处发生糜烂、红肿、疼痛。体内核黄素的缺乏也会引起口唇糜烂,常常不易治愈或容易反复出现。

4)口唇疱疹 为口唇黏膜与皮肤交界处发生的成簇的小水泡,半透明,初发时有痒或刺激感,以后则出现疼痛,一周左右即结出棕色的皮痂,愈后不会留下瘢痕。最多见于受到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可见于大叶肺炎、感冒、流行性脑膜炎等病。

(5)口唇肥厚增大 多见于克汀病、黏液性水肿以及肢端肥大症。

口唇颜色识病

(1)唇色发白 若双唇淡白,多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常见于贫血和失血症;若上唇苍白泛青,多为大肠虚寒之泄泻、胀气、腹绞痛、畏寒等;若下唇变苍白,为胃虚寒,多见上吐下泻、胃部发冷、胃阵痛等。

(2)唇色淡红 多属血虚或气血两虚。体质虚弱而无疾患之人可见此唇。

(3)唇色深红 唇色火红如赤,常见于发热。肺心病伴心力衰竭者,当缺氧时唇色呈绛紫红色,这是机体缺氧或药物中毒的征象,常伴有面色暗红或淡青、胸闷不舒或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唇色如樱桃红者,常见于煤气中毒。

口味识病

(1)口香 多见于糖尿病重症。

(2)口甜 多为脾胃湿热或年老气血不足。

(3)口苦 多为肝胆有热、胆气蒸腾。

(4)口咸 多见于肾虚患者。

(5)口酸 多为肝热或脾虚。

(6)口淡 多为脾胃虚寒或病后脾虚。

(7)口臭 多为消化不良,食积或胃热。

(8)口辣 多为肺热壅盛。

当发现口味异常时,应及时向医生说明,及早治疗,并适当调理。

牙痛识病

引起牙齿疼痛的牙病主要有龋齿和牙龈炎,但也可能是因为牙髓病、根尖病和牙周炎引发的牙疼,这些都应引起注意。

(1)龋齿(蛀牙) 有酸痛感,病牙上已能看到被蛀出的小洞。

(2)牙齿磨损症 由于长期咀嚼及饮食习惯等原因,会造成牙齿的过度磨损,牙本质暴露,出现酸痛症状。

(3)楔状缺损 长期选用毛硬头大的牙刷且又采取用力猛刷的刷牙方法,如横刷法等,结果造成牙齿的颈部呈楔状,遇冷、热、甜、酸等刺激时产生酸痛感。

(4)酸蚀症 长期在酸雾弥漫的环境中工作,牙齿受到酸的腐蚀而脱钙,当碰到刺激物时牙齿也会有酸痛感。

(5)隐裂 一般来讲,人们的牙齿在咬到硬物后有一个明显的酸痛感觉,但如果是忽然感到这种酸痛,则可能有牙齿隐裂现象。

望舌巧识病

舌头因与脏腑气血、津液及经络相连,所以一旦身体患病,舌头便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1)舌体胖嫩,一般是由于慢性营养障碍、血浆蛋白减少、舌组织水肿引起的,也可能是因结蒂组织增生、内分泌功能减弱或水代谢障碍造成的。

(2)舌头增大,可能患有甲状腺机能低下或肢端肥大症。

(3)舌头上有芒刺,一般是患猩红热、重症肺炎及其他引发高烧症状的疾病。

(4)舌头僵硬、运动不灵或偏斜、说话不清,常是脑血管破裂的先兆或中风后遗症。

(5)舌上味蕾丛聚在一起,形成沟脊,表明患者长期缺乏维生素。

(6)舌头伸出震颤,说明患者神经衰弱。久病体虚,酒精中毒或甲状腺机能亢进也有此症状。

(7)舌苔变厚,多为肠中腐败有机物增多,此外还会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8)舌质干燥,是腹泻失水、阴虚火旺的缘故。

(9)舌面有咬伤瘢痕,多是癫痫病患者发病时造成的。

(10)镜面舌,舌头光滑如镜子,没有舌苔,轻则是营养不良,重则为体液亏乏。如患者久病出现镜面舌并兼有绛色,则要防止出现败血症。

舌苔颜色识病

此外,舌苔的颜色也有助于辨识疾病。如:

(1)舌苔薄白,色淡红,活动自如,这是身体健康、内脏无病的正常舌象。

(2)舌色淡白,无苔,表明气血虚弱。

(3)舌色苍白,光滑无苔,表示体质虚或缺乏维生素B12、叶酸等。

(4)舌呈红绛色,多为体内热盛有炎症。

(5)舌色青紫,多为缺氧。

(6)舌尖、舌两边散布圆形红色小点,表示肠内有蛔虫。

(7)白苔,多为寒证。

(8)黄苔,多为热证。

(9)舌灰、黑苔,如非饮茶或吃水果染上的颜色,多为危重里热证或寒湿证。

(10)舌尖红,是心肺积热症状,多见于失眠、感冒、肺炎患者。

看手掌识病窍门

正常人的手掌呈淡红色或粉红色,明润光泽,气色调匀。一旦手掌颜色变深或变浅,甚至出现其他颜色,则健康状况必定存在异常。

(1)手掌呈淡白色,常见于贫血、潜在出血等症。

(2)手掌呈蓝色,常见于肠道功能障碍。

(3)手掌呈白色,提示肺脏有疾患或体内有炎症。

(4)手掌呈绿色,提示有贫血或脾胃疾病。

(5)手掌呈黄色,常见于慢性病症。

指甲识病法

俗话说“十指连心”。通过查看指甲表面的变化,不仅能知晓身体的营养状况,还能及时发现身体的内部疾患。

(1)指甲表面出现竖条纹,是缺乏维生素A的表现。

(2)指甲内出现絮状的白云或白点,可能是肠道内出现了问题。

(3)指甲淡白无华,无亮光,是虚寒的症状。

(4)指甲苍白无血色,是贫血的征兆。

(5)指甲表面出现横纹,是心肌梗死病人发病前的一个症状。

(6)指甲柔软不坚,是消化不好、营养不良的表现。

(7)指甲表面平坦、凹陷或呈匙状,无光泽且脆弱,表明体内缺乏氧气及患有缺铁性贫血,此种症状指甲常见于肺心病患者。

(8)指甲表面条纹明显而且紊乱,并呈深褐色,多半是脱水的表现。

(9)指甲表面呈青紫色,一般为心血管疾病的征兆。

(10)指甲部分脱色或全部脱色,表明身体新陈代谢紊乱。

粪便识病法

大便的颜色、形状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

(1)看大便的颜色 健康人的大便呈棕黄色。如果大便呈白色或灰白色,则表示有胆道梗阻、胆结石、胆道肿瘤的可能。如果大便颜色是白色黏液状,则有可能是慢性肠炎、肠息肉或肿瘤。

如果大便颜色是鲜红色,常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如外层沾有鲜血,量少,并伴剧痛,便后疼痛消失,是肛裂症状;若血色鲜红,量多少不一或呈血块,附在粪便外层,可能是内痔出血;若血色鲜红并与粪便混在一起,则有可能为肠息肉或直肠癌、结肠癌。

正常人进食过量的咖啡、巧克力、可可、樱桃等食品也可能会出现暗红色大便,要将其同病态区别开来。

如果大便颜色是黑色,犹如马路上的柏油,则是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包括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窦炎、肝硬化等症状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但是,食用过多的肉类、动物血、肝脏、菠菜,口服铁剂、活性炭等,粪便也可呈黑色,应加以区别。

(2)看大便的形状 如果大便呈稀水样,可能是消化不良或肠滴虫所引起的腹泻;如果大便为食糜样,常见于感染或非感染性腹泻;如果大便呈黏液状,常见于肠炎、痢疾和血吸虫病等;如果大便呈细条、扁平带状,说明直肠或肛门狭窄,多见于直肠肿瘤;大便一侧有沟纹,表示直肠或肛门有赘生物,应警惕直肠癌。

自测是否缺乏维生素

皮肤粗糙干燥,呼吸道容易感染,眼部有干燥感、畏光、多泪,视觉逐渐模糊,是缺乏维生素A的症状;如果缺乏维生素B1,就会引起消化不良,气色不佳,有时手脚发麻,患多发性神经炎和脚气病;缺乏维生素B3,容易口臭,失眠,头痛,精神倦怠;缺乏维生素B12,会出现皮肤苍白,毛发稀黄,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呕吐,腹泻。

缺乏维生素C,会齿龈紫肿,容易流血,眼膜、皮肤易出血,伤口不易愈合;缺乏维生素D,头部会多汗,易得骨质软化病;四肢无力,容易出汗,精神紧张,则可能是缺乏维生素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