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凡例
一、王阳明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其在继承宋代理学(尤其是陆九渊心学学说)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出了以“致良知”“知行合一”等理论为核心的“阳明心学”(或称阳明学、王学),成为同时及后世无数士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归宿。其学说在影响我国之外,亦远播朝鲜、日本等国,时至今日早已成为东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数百年来一直闪耀着智慧之光,流风余韵亦足令后人受无穷之益。
二、王阳明著述浩繁,后人辑有《王文成公全书》等传世。但对后世学者影响最巨、最为人所熟知者,首推《传习录》一书。《传习录》采用宋代以来较为流行的语录体形式,收录了王阳明师友弟子间讨论问学、辨析学理的谈论及往返书信等,内容上已经基本涵盖了阳明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心学理论的逻辑展开方式,是后世学习、研讨阳明心学的必读入门之作,向受重视。
三、《传习录》由王阳明及门北子徐爱、陆澄等多人先后辑录并最终汇编而成,传世多为三卷本。本书所据底本,为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署“奉化孙锵”辑校的《王阳明先生传习录集评》本,为较为少见的四卷本《传习录》。该本卷首题“后学新会梁启超卓如续评”,故本书径称“梁启超评本传习录”,以昭梁氏之功。梁氏为近代学术名家,于阳明学亦卓有研究,书中所录梁氏评语,多有能中阳明学肯綮之论,于今人研究学习阳明之学,颇不乏助益。
四、本书据为底本的四卷本,较传世三卷本多出之什,经整理者检核,系据《王文成公全书》“文录”部分迻移者,比之于原三卷本相配合,更能全面地体现了阳明心学的整体面目,从中亦可见四卷本整理者的识见与对阳明学的研究所得,于读者而言,通过此四卷本更利于一窥代表阳明心学全貌。考虑到该部分显系后人辑选假名之作,本书现将之改为“附录”,以尊重原著三卷本传世的史突。
五、底本集评计有“容城孙奇逢”“余姚施邦曜”“山阴刘宗周”“余姚黄宗羲”“浏阳陶浔霍”“新会梁启超”诸家,且原为眉评,本书整理时,为阅读便利计,将诸人评语分散罗列于所评内容之下,以便两相对照、互为发明。
六、本书在整理中,对原底本明显的失误、缺漏等,参用其他版本如《王文成公全书》等进行研判后统一作了更正,于书中不再逐一标明以避琐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