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快学、快用、快设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到底什么是微课 微课特点与类型解析

微博士,微课有这么多用法?那到底什么样的叫“微课”啊?

无论中西方,下定义最好的方法是拆字,微课就是“微”+“课”呀!

“课”好理解,有用的、给了新知识的,叫作“课”。“微”呢?多长时间、多少容量算“微”?

“微”相对于“大”而言,一定是比传统的课程时间短,至于到底多长时间合适,根据大脑的学习习惯,不同形式的微课有不同的时长,从两三分钟到一小时不等。但无论哪种微课,都有其共性的地方,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

小培请教微博士:微课的特点

在传统的教科书中,第1章往往是“定义”。而在快速变化的现今,许多事物在被准确定义以前就已经出现并流行,甚至替代了定义本身,比如“百度”一下(通过网络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来张“美拍”(用自带图片修整美化功能的软件进行拍摄),等等。微课的流行,也超越了被定义的速度,但是,随着微课的普及,仍有许多人争先恐后地为其下定义。

如图2-1所示,我们先来看看,提到微课,大家会想到哪些?(数据来自笔者课上的随堂调查。)

图2-1 调查:提到微课,你会想到什么

对于微课,百度百科给出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定义,“课堂内外”,并没有说明具体的形式,“教学时间短”,也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长(见图2-2)。我认为,这是面对新生事物应该有的态度,毕竟,没有人知道,它的明天会是怎样的。

图2-2 百度百科对“微课”的定义

比起学者陷入对微课定义的烦琐论证和激烈舌战,真正应用微课的老师、开发者和管理者,则更为关注:到底用哪些标准来衡量微课?什么样的课题适合做成微课?

微课的标准

先来看微的标准。微,可以从两个方面界定:一是短;二是简(见图2-3)。

图2-3 “微”的标准

说到短,有人说不超过18分钟(TED的标准),有人说不超过8分钟(鲍勃·派克定义的课堂注意力转换时长),也有人说一小时以内都是微课。确定微课时长到底多少合适,不能一概而论,必须考虑微课的形式,毕竟,不同形式下人们的学习习惯不同,注意力集中的时限也不一样。常见的微课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见图2-4)。

图2-4 微课的形式

(1)现场面授微课。如很多企业会在晨夕会、班前会上安排学习,还有企业专门安排午间学习、“咖啡”时间学习、班后学习等不影响工作的短时学习,这类微课,以15~45分钟为宜,太短,不能解决问题,或者没必要安排集中学习,太长,则成了大课,失去了这类微课设置的意义。

(2)微信课堂/网络教室。这是一种通过在线平台实现实时授课与互动的方式,一方面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使得天南海北的教学双方可以跨越空间聚集到一起;另一方面,保留了一定的现场感与互动性,超越了以往“电教”和E-learning单向传播的局限性,使学习者更有参与感。这类微课,以30~60分钟为宜,考虑到互动的延时性,大体与第一类时长相仿。

(3)互动课件。如利用Articulate Storyline、Lectora Inspire等软件制作的互动课件,较之传统的三分屏等E-learning课程,既符合Scorm格式的要求,能够利用现有平台进行学习,同时又有更好的互动性。还有一些实际上岗的模拟操作,或者指导学习者如何使用软件的录屏教程,这种在电脑或者平板电脑上进行学习和操作的方式,较之手机的触屏更加精细、清晰,具有更强的操作性。这类微课,以5~15分钟为宜。

(4)移动自学的视频、动画、Html5(微场景,简称H5)、图文、图片等。这也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微课形式,这类微课,以5分钟之内为宜。这是大多数手机使用者阅读一个链接时能接受的时长,显然,无论是18分钟,还是8分钟,对于这类微课的时限划分来说,都太长了。

除此之外,广义的微课还包括流程图、问答录、对应表、案例集等许多不同的形式。另外,录制式的视频、语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微课,但以上四种微课是比较典型且从实际应用来看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微课,所以,本书将主要针对以上四种微课展开讨论。

再看简。简,意味着学员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不仅能学完微课的内容,而且能学会。这就要求微课的选题独立,内容简明。这一标准,和微小说的标准相仿——在一个较短的篇幅内完整地展示一个故事。如果内容不够独立,学员难以掌握并形成记忆。就像“××学之一”“××学之二”……“××学之一百二十八”这样,将原本全面系统的课程切割成零碎的片段,虽然貌似能利用碎片化时间,但其学习效果着实堪忧。引用一位在校大学生在面对学校推广的“微课”时的感受:“老师在第一节课告诉我这个部分包括17节微课,可是等我学到第6节课的时候早就忘了第1节课讲的是什么,何时才能凑齐七龙珠啊!”而如果内容不够简明,学员学完要么一头雾水,要么只是感觉内容很深奥,却不知道何义。如果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直接选出一段,哪怕只有几百字,各种术语就足以让大多数人知难而退。或者,将近年来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列成纲要,虽然能很快看完,但缺少具体阐释,也完全不能让人了解其内容说的到底是什么。

只有符合选题独立、内容简明的标准,微课才能“微”而不泛、“微”而不断,才能实现“微”言大义、“微”而易学。

所以,简不是“剪”,不是通过粗暴的剪切和阉割将大量的内容变“微”;简也不是“尖”,不是通过直接的浓缩和概括将复杂的内容变“微”。

简是“拣”,挑选适合微课的主题进行开发;

简是“减”,选择必须要讲的、最有价值的内容纳入微课;

简是“建”,将复杂的内容整理清晰、组织有序,使其让学员学起来简单。

在微课如何“微”的路上,我们也曾经走过弯路。在微课最早的探索道路上,我们曾经在组织中推广“学习月”活动,通过每天下班后半个小时的时间开放mini公开课,既不占用工作时间,又能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帮助大家培养学习习惯。为了准备这些mini公开课,我们提前几个月,和一些优秀的内部讲师一起,从员工最欢迎的课程中挑出一些小话题,重新设计了半小时的课程。因为时间合适,mini公开课受到了员工的欢迎,场场爆满。也是从那时起,我们意识到,“时间”对学习者而言是一个极大的障碍,如果我们能将学习时间设计得更短,学习的成本和门槛将显著降低。但是,在项目结束后的复盘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微课设计中的问题:比如将原本半天的《初级时间管理》压缩到半小时,砍掉一切授课方法,只剩下知识点的讲授,结果讲师讲得气喘吁吁,学员听得晕头转向,学习效果自然不佳;比如将全天的课程《活动策划全案》选择开头一小段,只讲了“企业有哪些常见的活动”,让奔着主题而来的学员失望而归。从那时开始,我们意识到,微不等于浓缩,也不等于节选,它是适宜平台与形式的,是匹配主题与内容的

课的标准是什么呢?微课区别于微营销、微话题和一般的微博、微信文章,关键在于以下两点:一是针对应用;二是引入新知(见图2-5)。前面我们谈到了微课的应用,只有符合这两个特点的微课,才能区别于消遣娱乐、怡情养性的内容,才能起到促进绩效的作用。

图2-5 “课”的标准

针对应用,要求微课必须有的放矢,连接企业的绩效需求和个人的实际问题。现在各种“微”平台上的内容,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从陶冶情操到付之一笑,从视野拓展到心灵鸡汤,应有尽有。对于微课来说,只有针对企业需求解决业务问题,才有存在和开发的价值。比如关于空气污染的话题,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并没有开发成微课的必要,而对于生产空气净化器的企业来说,则可以开发一系列相关的微课:比如针对销售人员的《如何向孕妇开口营销?》《一句话解释CADR》;比如针对客户的《雾霾季节,谁为你的健康负责?》《选空气净化器,看什么?》,等等。

引入新知,要求微课必须言之有物,在短时间内呈现足够的“干货”。有经验的演讲者和老师都知道,时限越短越难讲。与传统的课程相比,微课的引导方法可以“微”,呈现形式可以“微”,但最不能微的就是内容。如果没有为学员提供他们原本不知道或不明确的“新知”,说的都是尽人皆知的内容,那么微课也没有存在和开发的价值。课越“微”,对内容品质的要求越高,因为时间大幅缩短,要求开发者将重点问题、核心观点、实用方法、工具窍门梳理出来,挤掉水分,凝练“干货”。在课堂上,曾经有学员想开发一门名为《007教你闯职场》的微课,听上去颇有吸引力,也希望对新员工适应职场规则有所帮助,但仔细一推敲,在一门微课里,能呈现的内容无非是“007有责任感,所以你也应该有责任感;007注重团队协作,所以你也需要注重团队协作;007善于利用资源,所以你也要学会利用资源……”这样很有道理的“废话”。所以经过探讨,最后选择了007中值得借鉴到职场中的一个小技巧——《四句话,与伙伴快速沟通》。

综上所述,微课是用“简”“短”的形式承载“用”“新”的内容,可以传播一点知识,也可以传授一项技能,可以介绍一种产品,也可以解决一个问题。但是学完后要立刻就能掌握、应用。和传统的课程讲究系统性、结构性相比,微课更看重的是针对性,聚焦一个群体,聚焦一个任务,聚焦一个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内容,便于学员选择适配的主题、快速学习。

延伸阅读:微课与课程的对比

请进入微信公众号“微学微课”,回复关键字“对比”即可查看。

微课形式与内容的匹配

那么,同样属于微课的范畴,不同形式的微课分别适宜匹配什么内容呢?或者说,当我们有不同内容想要做成微课时,应该选择面授微课、微信课堂、互动课件还是移动自学呢?比如下面这几个课题(见图2-6)。

图2-6 微课形式选择

从课题来看,它们都符合简、短、用、新的“微课”特点,但显然,它们分别适宜匹配不同的形式。前面说的四种主流形式,正是因为有着各自擅长的领域和互相难以替代的独特优势,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什么样的微课适合做面授微课呢?从内容上来看,一些需要现场示范与操作,或者需要学员即时演练、老师即时反馈的内容,更适合用面授微课的形式进行,比如一些实操技能类的微课;一些涉及企业机密、不适合放到网络平台上的内容,也可以用这种形式进行培训。从组织上来看,在学员有着一定的集中度(如研发中心、电销中心、客服中心等)的情况下,面授微课成本不高,也更能确保学习的完成与合格率;在大的集团公司,则会通过这种面授微课的方式促进跨部门学员之间的交流,从线上来到线下,让彼此之间更有亲切感。

比如下面这门微课,虽然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学习,但问题往往出现在学员的实际操作中,所以,最佳的学习方式是面授,通过现场的示范、练习和纠错,规范学员的动作,确保达到学习效果(见图2-7)。

图2-7 面授微课《15分钟的救命课——心肺复苏术》片段

资料来源:许言。

什么样的微课适合微信课堂呢?从内容上来看,具有一定的深度、学员仅仅通过自学较难理解的内容适合通过微信课堂学习,但微信课堂的互动性与面授相比毕竟较为单一,所以,以单向传播为主的内容,如知识、理念、方法的传递更适合微信课堂学习。从组织上来看,当学员的地理位置或者所在机构比较分散的情况下,如面向社会大众的微课,或者同一企业中面向不同分支机构的学员,难以集中组织,微信课堂就可以发挥其最大的优势了。

比如下面这门微课,几乎所有需要通过口头或书面进行沟通的人员都需要学习,受众面极广,但是其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单靠自己阅读学习,可能会出现理解不透彻或认知偏差(见图2-8)。通过微信课堂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让身处各地的学员同时进行学习;另一方面通过老师抽丝剥茧、深入浅出的讲解,可以让大家清晰地理解课程内容。

图2-8 微信课堂《结构性思维的特征》片段

资料来源:华商基业王琳。

什么样的微课适合电脑端的学习呢?有人说,移动学习出现之后E-learning已经走向末路了,也有人说,E-learning仍然是远程学习的最佳方式。其实,E-learning这几年的先盛后衰,并不在于形式出了问题,而在于没有为这一形式设计适宜的内容。E-learning上的很多课件,是直接将以往现场学习的内容搬到了在线平台上,没有考虑到对于学习者来说,不同学习形式所匹配的内容、时长和引导逻辑都是不一样的。要知道,在电脑前孤单地学习30分钟,比在教室里学习两个小时,感觉时间更为漫长。实际上,解决了内容问题,E-learning确实有其独特的优势,就像手机无法完全替代电脑,无论移动学习怎样发展,电脑/平板端的学习仍将以其信息丰富、操作精准等优势占据一席之地。从内容上来看,需要模拟操作的课程以及由此延伸的各种软件操作教程(互动课件或视频格式)在电脑端学习显然比手机端学习更有优势;除此之外,如果微课中需要承载更丰富的媒体内容(如视频、动画等)或者需要设计更复杂的测验形式(如问答题、绘图题等),也更适宜在电脑端学习。

比如下面这门微课,用Articulate Storyline2可以做出模拟真实操作效果的互动课件,一步步引导学员学会操作步骤和方法,并无缝切换到实际的PowerPoint软件中进行操作(见图2-9)。想必很多人曾通过手机学习PPT等软件的操作方法,虽然看似方便,但无论是怎么也看不清的图片,还是缺乏互动的呈现方式,都对学习造成了极大的障碍,而在电脑上通过引导一步步地边学习边操作,能够真正达到学习效果。

图2-9 互动课件《信息图利器——手把手教你玩转Office 2016新增图表》片段

资料来源:张军。

什么样的微课适合移动终端自学呢?由于移动终端上学员的注意力集中度最低、互动性最差,所以,从内容上来看,简单的知识技能、直观的工作流程、明确的问题解决方法、清晰的实用窍门等学员通过阅读/观看可以快速了解的内容最适合移动终端自学。当然,同样是移动终端自学,不同形式之辩也贯穿微课发展的进程。微课起源之初,视频微课最为流行,近来,H5则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视频拍摄和制作的要求较高,不利于更多人参与到微课开发中来,一个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学习摄像和编辑需要足足两个学期,即使现在有了更简便的软件,视频的拍摄和剪辑制作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上手的;二是因为在实际的移动化学习过程中,由于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在路上、休息时更多使用手机学习),非视频的内容因为不费流量、不打扰他人而比视频更加受欢迎。实际上,图文/H5和视频/动画也分别有着不同的适宜内容,一些相对复杂的操作型微课,如怎样系领带、怎样打发奶油,一段短视频较之图片、文字说明更容易让学员理解,而认知型微课,则用图文/H5更利于学员随时随地学习并自主掌控学习进度。

比如下面这门微课,传授的方法十分简单实用,大家通过阅读即可轻松了解,用H5/图文的方式就很合适。如果在实际买鱼的时候不记得了,也可以通过手机即时查询对照,非常方便(见图2-10)。

图2-10 H5微课《一分钟挑选冰鲜鱼》片段

资料来源:神州租车陈杰。

读到这里,关于前面那几个课题该用什么形式,大家应该有答案了。仅仅通过阅读自学就能了解的内容,如《说走就走的旅行,你的年假够吗?——公司年假制度快读》,用手机H5的方式既方便学习又易于查询;自学不容易理解,需要老师深入阐释,但不需要现场演练的知识,如《读懂表里乾坤——从利润表四要素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微信课堂的形式就足以让学员理解,而且跨越了空间障碍,降低了学习成本;需要现场示范和反馈的技能,如《摄影小白静物速成》,通过面授效果最好;同样需要演示的技能,但比较简单明了的内容,如《丝巾变项链——四种一分钟点亮造型的丝巾结》,则可以通过短视频的方式,由学员在电脑或手机上进行自学;需要学员自行反复操作才能掌握的内容,由于学习进度和问题点不同,用互动课件的方式进行,不仅能让学员边学边练,而且可以自行掌握学习进度,自主选择疑难点(见图2-11)。

图2-11 不同内容适宜不同的微课形式

结语

在这一章中,我们讨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微课的标准:简、短、用、新;二是不同形式的微课适合承载的内容。无论哪种形式,都需要符合这四大特点才能称之为“微课”。当然,不同形式的微课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各自适宜的场景和设计要点。

微博士讲案例

不是所有的“微”都能被称为“微课”哦!大家猜猜看,下面哪些是我们蜂群的微课呢?

A.蜜蜂属种与族群大全

B.两步搞定幼虫巢口封蜡

C.蝴蝶是什么变的?

D.你知道吗?不同季节、不同天气,酿蜜大不同!

这四门课里,A不符合“简、短”,C不符合“用、新”,都不属于微课哦!只有B和D适合做微课。

微博士小课堂:微课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