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经济师《商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初级)》过关必做1000题(含历年真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部分 章节习题及详解

第一章 商品流通基本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具有二重性。商品的二重性是指商品具有( )。[2008年真题]

A.价值和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C.价值和使用价值

D.生产价值和交换价值

【答案】C

【解析】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


2.要想使生产者实现商品价值,购买者得到商品使用价值,解决商品的内在矛盾就必须进行( )。[2012年真题]

A.商品生产

B.商品分配

C.商品交换

D.商品消费

【答案】C

【解析】商品生产者要占有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如果他自己消费了使用价值,他就无法进行交换,以实现商品的价值。只有进行商品交换,生产者实现了价值,购买者得到了使用价值,商品的内在矛盾才能解决。


3.人类劳动凝结的商品中,形成了商品的( )。[2012年真题]

A.价值

B.使用价值

C.交换价值

D.转移价值

【答案】A

【解析】两种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经过人类劳动生产出来的。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4.门类是按国民经济的行业共性对商品所进行的总的分门别类,属最高级别的分类,我国的全部商品分为( )个门类。[2012年真题]

A.22

B.23

C.87

D.88

【答案】B

【解析】一般将商品集合总体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品类或品目以及品种、细目等。门类是按国民经济的行业共性对商品所进行的总的分门别类,属最高级别,我国的全部商品分为23个门类。


5.在商品分类中,大类是按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行业来划分的,我国的商品可以分成( )个大类。[2011年真题]

A.23

B.28

C.83

D.88

【答案】D

【解析】一般将商品集合总体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品类或品目以及品种、细目等。其中,大类是按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行业来划分的,我国的商品在门类的基础上又分成88个大类,如纺织品类、食品类、日用工业品类等。


6.以商品的属性或特征为依据,将商品总体按一定的顺序予以排列,使商品分类体系中的下一层级分类标志成为上一层级分类标志的合乎逻辑的继续,从而使不同商品类目间并列或隶属关系明晰。这体现了商品分类的( )原则。[2008年真题]

A.科学性

B.系统性

C.实用性

D.扩展性

【答案】B

【解析】商品分类的系统性原则是以选定商品的属性或特征为依据,将商品总体按一定的排列顺序予以系统化。使商品分类体系中的下一层级分类标志成为上一层级分类标志的合乎逻辑的继续,从而使不同商品类目间或并列、或相互隶属的关系明晰。系统性是商品分类的关键。


7.关于线分类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1年真题]

A.线分类法又称平行分类法

B.线分类法的层级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C.线分类法的同位类目构成并列关系

D.线分类法的每个层级可以有多个分类标志

【答案】C

【解析】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是将拟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按选定的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类目,并编制成一个有层级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线分类体系的一般表现形式是以大类、中类、小类等级别不同的类目逐级展开。体系中,各层级所选用的标志不同,各个类目之间构成并列或隶属关系。由一个类目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各类目之间存在并列关系,不重复,不交叉。A项,面分类法又称平行分类法;BD两项,每个层级只能有一个分类标志,各层级的分类标志可以不同,上下位类目构成隶属关系。


8.我国在编制《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时,采用的分类法是( )。[2012年真题]

A.单项分类法

B.线分类法

C.综合分类法

D.面分类法

【答案】C

【解析】商品分类的具体方法可归纳为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两种。我国在编制《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时,采用的是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相结合,以线分类法为主的综合分类法。


9.分工是指组织或个人各自从事不同的工作或活动,分工程度受( )限制。[2012年真题]

A.货币政策

B.财政政策

C.市场范围

D.宏观调控

【答案】C

【解析】分工是指组织或个人各自从事不同的工作或活动。分工首先是指一种有目的的人的行为,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其次也指一种自然现象。分工与交换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程度受交换能力的制约,即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10.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唯一途径是( )。[2008年真题]

A.商品生产

B.商品分类

C.商品加工

D.商品流通

【答案】D

【解析】商品流通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唯一途径。生产企业的产品,只有进入流通过程,才能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获得相应的货币收入,满足生产的需要,并完成生产过程中必要的劳动耗费的及时补偿,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


11.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过程中所经历的交易行为称为( )。[2012年真题]

A.商品流通渠道

B.商品流通形式

C.商品流通管理

D.商品流通环节

【答案】D

【解析】商品流通环节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过程中所经历的交易行为。一次交换行为就构成一个流通环节。在商品的交换过程中,每经过一道流通环节,就要进行一次交换。


12.商流环节和物流环节在发生时间上的分离会形成几种不同的商、物分流的形式。房地产交易属于( )的形式。[2008年真题]

A.商流在前,物流在后

B.物流在前,商流在后

C.商流与物流极端分离

D.只有商流,没有物流

【答案】D

【解析】商流环节和物流环节在发生时间上的分离,会形成几种不同的商物分流形式,主要表现为:①商流在前,物流在后的短时期分离,如预购;②物流在前,商流在后,如赊销、分期付款;③商流迂回,物流直达,如企业间的“三角结算”; ④只有商流,没有物流,如房地产交易;⑤商流与物流的“极端”分离,如期货交易。


13.在商品流通的四个基本环节中,构成商品流通企业经营活动中心环节的是( )。[2011年真题]

A.商品购进

B.商品销售

C.商品运输

D.商品储存

【答案】B

【解析】通过销售,商品实现了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完成商品到货币,即W—G的转化,脱离流通领域而进入消费领域,直接满足了消费的需要,最终实现了商品流通的目的。故销售是商品流通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环节。


14.商品流通企业的职能之一是实现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空间转移。从长期来看,商品流通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物流基础设施。从短期来看,商品流通企业履行商品的空间转移职能是指( )。[2008年真题]

A.商品运输

B.商品储存

C.商品预订

D.商品赊销

【答案】A

【解析】商品运输是指借助运力实现商品在空间位置上的转移。经过运输,能够实现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经济联系,同时,商品从生产领域真正进入流通领域,进而再进入消费领域,完成其流通过程。


15.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为了消除商品生产和商品消费之间的时空差异,保证流通过程的连续性,既需要形成一定数量的( )。[2011年真题]

A.商品储备

B.商品交换

C.商品分配

D.商品流转

【答案】A

【解析】商品储存指商品离开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之前,在流通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短暂停留,它构成了流通过程的必要环节。这是消除生产和消费的时空差异、适应生产和消费衔接中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保证流通过程连续性的必要条件。通过储存,保证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从而为保质、保量、及时、齐备地供应商品创造了条件。


16.下列关于商品流通企业特征的表述,错误的是( )。[2008年真题]

A.从事商品流通服务活动

B.业务主要是购、销、运、存

C.经营的商品种类多

D.流动资金占用比例低

【答案】D

【解析】商品流通企业的特征是相对于生产企业来说的,主要体现在:①专门从事商品(含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经营和流通服务活动;②经营业务主要是购、销、运、存;③经营周期短、流动资金占用比例高,资金周转快;④经营的商品种类多;⑤消费者(含生产性用户)数量多;⑥生产企业的让渡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


17.某家电连锁经营企业承诺为顾客提供商品调换服务。这属于商品流通企业各项职能中的( )。[2011年真题]

A.空间转移职能

B.信息交流职能

C.时间转移职能

D.销售组织职能

【答案】D

【解析】D项,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组织职能包括:①定价,在销售组织职能中,定价要兼顾企业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②销售保证,销售保证的一项主要内容是保证商品质量能满足市场的基本要求,同时商品流通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公开或隐含的供货条件如调换、质量保证卡等保障消费者权益,对于某些复杂商品,商品流通企业还需要向顾客提供操作使用指导,如到顾客家中帮助调试新买的电视机等;③销售执行,销售执行是指商品流通企业的各项具体销售活动,包括收回货款。某家电连锁经营企业承诺为顾客提供商品调换服务,是属于质量保证。


18.小张与小李共同出资开了一家早餐店,两人共享收益,对营业亏损共同承担无限清偿责任。这家早餐店的运行模式属于( )模式。[2012年真题]

A.个人独资制

B.公司制

C.合伙制

D.企业集团制

【答案】C

【解析】合伙制模式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资人联合的企业运作模式。合伙制模式的特点表现为:①合伙人共享收益、共担亏损。合伙人共同分享企业收益,并对营业亏损共同承担责任(无限清偿责任);②对合伙人的个人信誉要求高;③适用于小规模的服务性流通企业;合伙制模式适用于规模相对较小、资本需要量不大的服务性流通企业。本题中,小张与小李共同出资开的这家早餐店符合合伙制模式的特点。


19.由3人共同出资成立一家同城快递企业,该企业是法人企业,每个人以其出资额为限对该企业承担有限责任,该企业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该企业的运行模式属于( )。[2011年真题]

A.个人独资制模式

B.公司制模式

C.合伙制模式

D.企业集团模式

【答案】B

【解析】A项,个人独资制模式是最早的商品流通企业运行模式,是指由个人出资兴办并直接由出资者进行经营管理的商品流通企业。B项,公司制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经济目标之下,由两个以上的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一种运作形式,是不同资源联合起来并对其进行有效配置的运作模式。C项,合伙制模式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资人联合的企业运作模式;D项,企业集团模式是指由若干个商品流通企业结合并组成的大型商业经济实体的运作模式,通常是以一个大型商品流通企业为核心,联合多个商品流通企业共同组成的一种运作模式。


20.下列各项属于商品的是( )。

A.空气

B.自产的粮食

C.在市场上买卖的粮食

D.生日礼物

【答案】C

【解析】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些东西虽然有使用价值,如空气、阳光等,但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不具有价值,所以不是商品;还有一些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但不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仍然不是商品。C项,在市场上买卖的粮食符合商品的含义。


21.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商品具有( )。

A.价值

B.使用价值

C.交换价值

D.社会价值

【答案】C

【解析】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商品可以被其所有者用来与其他商品相交换,即具有交换价值。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22.只有通过( ),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从而解决商品的内在矛盾。

A.商品交换

B.商品分配

C.商品消费

D.商品生产

【答案】A

【解析】商品二因素是指价值和使用价值二因素。二者的对立性表现在:任何商品对于购买者才具有使用价值,对于生产者就不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要占有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如果他自己消费了使用价值,他就无法进行交换,以实现商品的价值。可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相互排斥的。只有进行商品交换,生产者实现了价值,购买者得到了使用价值,商品的内在矛盾才能解决。


23.物品的( )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转移价值

【答案】C

【解析】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使用价值是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4.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构成商品的(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转移价值

【答案】B

【解析】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了商品的价值。价值在质上是一样的,不同商品所包含的价值只有量上的区别。


25.( )是指商品种类,也称商品品类或品目,是若干具有共同性质或特征的商品总称。

A.大类

B.中类

C.小类

D.门类

【答案】B

【解析】中类是指商品种类,又称商品品类或品目,是若干具有共同性质或特征的商品总称,它包括若干商品品种,如针棉织品、动物性食品、家用化学品等。


26.商品分类首先应符合国家总政策、总规划的要求,同时应充分满足生产、流通及消费的需要,这体现了商品分类的( )原则。

A.系统性

B.科学性

C.实用性

D.扩展性

【答案】C

【解析】实用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商品分类首先应符合国家总政策、总规划的要求,同时应充分满足生产、流通及消费的需要。因此,商品分类应最大限度地结合各部门、各系统、各行业、各企业及消费者的实际,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实用性是检验商品分类的实践标准。


27.根据商品分类的依据,对那些原料相同且可使用多种加工方法,质量特征受加工工艺影响较大的商品可采用( )分类。

A.按商品用途

B.按商品的原材料

C.按商品的生产加工方法

D.按商品的主要成分或特殊成分

【答案】C

【解析】对那些原料相同且可以使用多种加工方法,质量特征受加工工艺影响较大的商品可采用按生产加工方法分类。例如茶叶按加工方法可分为全,发酵茶、半发酵茶和不发酵茶。但对质量特征不受生产方法影响的商品,不宜采用此分类方法。


28.表1-1所示的商品分类方法是( )。

表1-1

A.线分类法

B.面分类法

C.点分类法

D.中心分类法

【答案】B

【解析】面分类法又称平行分类法,是把待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根据其本身固有的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标志,分成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都包含一组类目。将每个面中的一种类目与另一个面中的一种类目组合在一起,即组成一个复合类目。题中的面料、式样、款式三者之间是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又分为若干类目,如样式中的男式和女式类目。涤面、男式、西装组成一个复合类目。故表1-1中所示商品分类方法为面分类法。


29.我国在编制《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时,采用的分类法是( )。

A.单项分类法

B.线分类法

C.综合分类法

D.面分类法

【答案】C

【解析】我国编制《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时,采用的是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相结合,以线分类法为主的综合分类法。


30.消费品制造商零售商以品类为业务单元的管理流程,通过消费者研究,以数据为基础,对一个品类做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决策思维称为( )。

A.供应链管理

B.商品品类管理

C.产品性能管理

D.商品流通管理

【答案】B

【解析】商品品类管理是指消费品制造商零售商以品类为业务单元的管理流程,通过消费者研究,以数据为基础,对一个品类做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决策思维。以品类为业务单元的管理流程,通过向消费者提供超值的商品和服务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果。通过商品品类管理,可以从整体上使产品供应链更有效率。


31.商品品类管理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

(1)品类角色

(2)品类计划实施

(3)品类定义

(4)品类回顾

(5)品类评分表

(6)品类评估

(7)品类策略

(8)品类战术

正确的步骤是是( )。

A.(4)(2)(3)(1)(6)(5)(7)(8)

B.(3)(1)(6)(5)(7)(8)(2)(4)

C.(3)(6)(1)(5)(7)(8)(2)(4)

D.(3)(1)(6)(5)(7)(8)(4)(2)

【答案】B

【解析】商品品类管理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8个步骤,即品类定义、品类角色、品类评估、品类评分表、品类策略、品类战术、品类计划实施和品类回顾,这些工作的顺序进行就构成了品类管理的完整工作流程。


32.根据流通企业自身的销售份额数据及市场的销售份额数据对品类中的各规格进行分析。针对各规格在零售客户及市场的不同表现情况做出不同的建议,确定其日后的经营计划。该活动称为( )。

A.品类结构调整

B.商品品类管理

C.品类优化分析

D.品类分析

【答案】C

【解析】品类优化分析是根据流通企业自身的销售份额数据及市场的销售份额数据对品类中的各规格进行分析。针对各规格在零售客户及市场的不同表现情况做出不同的建议,确定其日后的经营计划。在进行商品数据分析的同时,也要注重与市场数据进行对比。


33.商店应该重新评估是否对该产品投入过多的资源是( )。

A.整体赢家

B.整体输家

C.市场赢家

D.客户赢家

【答案】D

【解析】如果某一商品的市场表现欠佳而在客户内表现良好,则该商品属于客户赢家。对于客户赢家的商品,商店也应重视该商品在市场中的表现,重新评估是否对该商品投入了过多的资源。如果是由于商店投入了过多的资源导致该商品在店内表现较好,那么商店应权衡重新调整其资源分配,使资源使用更合理,并达到最大化。如果不是,而只是因为商品的特殊性,则这个商品确实属于业绩良好的商品。


34.商品流通的媒介是( )。

A.货币

B.市场

C.经纪人

D.信息

【答案】A

【解析】从一般意义上说,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它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出现而产生的。


35.联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是( )。

A.交换

B.流通

C.分工

D.买卖

【答案】B

【解析】流通构成了社会再生产的中间环节,一端联系着生产,另一端联系着消费,成为再生产过程的中介,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媒介要素。


36.商品交换、商品流通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 )。

A.社会分工

B.手工业的发展

C.劳动

D.劳动分工

【答案】A

【解析】流通的形成与社会分工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商品流通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只要社会分工存在就会有商品交换,就会有商品流通。分工产生了交换,没有交换就没有生产和流通,没有社会经济的运行。


37.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出现在( )阶段。

A.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B.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C.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D.第四次社会大分工

【答案】C

【解析】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的时期,主要表现是出现了只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商品交换日益频繁,交换的地区不断扩大,需要有一些人专门经营商品交换业务,成为生产者之间不可缺少的中间人,于是出现了商人,产生了社会第三次大分工。


38.商品流通的中介功能是指流通是( )的中介。

A.价值和使用价值

B.生产和消费

C.价值和交换价值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答案】B

【解析】商品流通一方联系着生产过程,另一方联系着消费过程,成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中介,这就是商品流通的中介功能。这种中介功能的实现,就使得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得以衔接,也使得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得以保证。


39.关于商品流通调节功能的作用,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商品流通是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B.商品流通是调节社会资源合理流动,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

C.商品流通是生产企业、消费企业经济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D.商品流通是增加商品价值的惟一途径

【答案】D

【解析】商品流通对于社会再生产过程具有极为有效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①商品流通是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②商品流通是调节社会资源合理流动、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③商品流通是生产企业、消费企业经济利益关系的调节器,能满足各方面经济利益的要求并使其合理化;④商品流通是调整社会生产力布局的有力工具,能促进社会生产分工及专业化发展,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⑤商品流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保持优化比例关系和合理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D项,商品的流通并不能够增加商品自身的价值,而是实现自身的价值与使用价值。


40.采取“商品—货币—商品”这一交换形式的是( )。

A.简单商品流通

B.发达的商品流通

C.货币交换

D.物物交换

【答案】A

【解析】商品流通的两种基本形式:①商品—货币—商品;②货币—商品—货币。前者称之为简单商品流通形式,后者称之为发达的商品流通形式。


41.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过程中所经历的交易行为称为( )。

A.商品流通过程

B.商品流通管理

C.商品流通环节

D.商品过程管理

【答案】C

【解析】商品流通环节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过程中所经历的交易行为。一次交换行为就构成一个流通环节。在商品的交换过程中,每经过一道流通环节,就要进行一次交换。分析流通环节,就是分析商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所经过的交换(转手)的次数。


42.关于商品流通环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交换的次数越少,流通环节就越少

B.商流环节也称为流转环节

C.在有些情况下,商流环节可以有多次,但物流环节只有一次

D.预购属于商流在前,物流在后的商物分流形式

【答案】B

【解析】B项,在流通的过程中,购进和销售环节使商品发生了价值形态的变化,形成商流环节,也被称为经营环节;而储存和运输环节,使商品实体发生了空间位移或必要的短暂停留,这形成了物流环节,也称之为流转环节。


43.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的经济过程称为( )。

A.商品消费过程

B.商品运输过程

C.商品流通过程

D.商品销售过程

【答案】C

【解析】商品流通过程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的经济过程。商品从离开生产过程,通过一系列以货币为媒介的错综复杂的交换关系,到达消费领域的过程中,具有丰富的内容,并成为在社会再生产中具有相对独立的特殊功能的客观经济过程。


44.流通时间与流通速度是流通中两个密切相关的经济变量。在流通过程中,如果流通时间越长,那么( )。

A.流通的速度越快

B.生产时间相对增加

C.资金流转加快

D.流通经济效益会降低

【答案】D

【解析】A项,流通速度越慢,周转次数就越少,就会延长流通时间;B项,流通时间的缩短,一方面会使社会再生产总时间缩短,从而加速再生产过程。另一方面又使生产时间相对增加;C项,流通时间缩短,使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减少、流通费用降低、资金流转加快、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流通过程得以合理,从而提高流通经济效益;D项,流通时间越长,周转缓慢、资金占用增加,就会降低流通经济效益。


45.商品流通过程的起点是( )。

A.生产

B.购进

C.批发

D.销售

【答案】B

【解析】商品流通过程经历商品购进、商品销售、商品储存和商品运输,它们构成商品流通过程的基本环节。其中,购进是起点,销售是终点,储存和运输是必要条件。


46.商品流通企业是独立于生产领域之外,专门从事商品流通和流通( )活动的经济组织。

A.管理

B.管制

C.信贷

D.服务

【答案】D

【解析】商品流通企业是指独立于生产领域之外,专门从事商品流通和流通服务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其内涵可以理解为:商品流通企业是处于流通领域中,应当保证经营上的独立性、组织上的完整性、要素支配上的自助性、财务盈亏上的自负性、社会地位上的合法性。


47.商品流通企业处于流通领域,应当保证经营上的( )。

A.自助性

B.独立性

C.完整性

D.自负性

【答案】B

【解析】商品流通企业是指独立于生产领域之外,专门从事商品流通和流通服务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可进一步理解为,商品流通企业是处于流通领域中,应当保证经营上的独立性、组织上的完整性、要素支配上的自助性、财务盈亏上的自负性、社会地位上的合法性。


48.商品流通企业的货币流通表现为( )。

A.货币资金→产成品→货币资金

B.货币资金→库存商品→在途商品→货币资金

C.货币资金→库存商品→货币资金

D.库存商品→货币资金→库存商品

【答案】C

【解析】商品流通企业通过商品实体转移或价值交换,为社会提供所需商品或服务,并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而是专职于交易,谋求交易的专业化利益,是沟通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一种渠道形式,是交易的专业化生产者(或提供者),它的产出直接表现为交换效率。商品流通企业的货币流通表现为:货币资金→库存商品→货币资金。


49.下列关于商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产企业主要从事生产,谋求生产的专业化利益

B.商品流通企业从事的交易活动属于“互补活动”

C.商品流通企业是沟通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一种渠道形式

D.流通企业专职于交易,谋求交易的专业化利益

【答案】B

【解析】B项,生产企业从事的生产活动在技术上属于“互补活动”——需要相互协调的活动;从技术意义上看,流通企业从事的交易活动属于“类似活动”——需要相同能力的活动。


50.商品流通企业的集散职能包含商品数量重组和( )。

A.商品结构组织

B.商品品种组织

C.商品销售组织

D.商品运输组织

【答案】B

【解析】商品流通企业的集散职能包含:①商品数量重组。包括:将零散商品收购形成大宗商品,以方便进行工业加工(如农产品的收购);为方便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把生产企业生产的(大包装)商品分解分装(分销)。②商品品种组织。不仅指商品流通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确定经营品种的多寡,也指选择每类商品的经营深度。


51.零售企业采用广告促销或以能刺激顾客购买欲望的方式摆放商品的做法,体现了商品流通企业的( )职能。

A.信息交流

B.空间转移

C.时间转移

D.销售组织

【答案】A

【解析】信息交流职能可分为:①引导,是指针对商品流通企业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有意识地去刺激和引导消费,如在零售商业中,采用广告促销或以能刺激顾客购买欲望的方式摆放商品等。②反馈,是商品流通企业向上游生产企业反馈市场信息,商品流通企业还可以向上游企业提供市场需求量及需求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52.商品流通企业的各项具体销售活动,包括收回货款,属于商品流通企业销售组织职能中的( )。

A.定价

B.销售保证

C.销售执行

D.反馈

【答案】C

【解析】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组织职能包括定价、销售保证、销售执行。其中,销售执行是指商品流通企业的各项具体销售活动,包括收回货款。销售执行可能很简单,如把商品实物交给顾客或是收银员在扫描仪上扫描一下商品的条码就完成了具有法律效力的交易过程。


53.成员企业之间的联合内容是多方面的,联合关系较为固定的是企业联合程度中的( )。

A.紧密性联合

B.半紧密型联合

C.松散型联合

D.开放型联合

【答案】B

【解析】商品流通企业集团按照联合程度不同,可分为松散型联合、半紧密型联合及紧密型联合。其中,半紧密型的联合内容是多方面的,且联合关系较为固定;紧密型联合成员企业一部分甚至全部资产参与联营;松散型联合是指成员企业间在流通中的某一环节或某几个环节实行联合式联营,但这些联合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须根据具体需要依合同行事


54.商品流通企业运行的各种模式中,最早出现的是( )。

A.企业集团模式

B.公司制模式

C.合伙制模式

D.个人独资制模式

【答案】D

【解析】个人独资制模式是最早的商品流通企业运行模式,是指由个人出资兴办并直接由出资者进行经营管理的商品流通企业。目前在商品流通企业中的数量相当庞大。


55.商品交换的主要承担者是( )。

A.批发业

B.零售业

C.商品流通企业

D.商品生产企业

【答案】C

【解析】商品流通企业是把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含生产性消费领域)转移的社会载体,以独立形态参与流通领域的各项经营活动,是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运动的具体承担者,是流通领域的主体。


56.( )是商品流通企业的基本目标,为商品流通企业经营的永续性提供动力基础。

A.追逐利润

B.降低成本

C.缩短流通时间

D.商品流向合理化

【答案】A

【解析】商品流通企业运行的基本目标是满足顾客需求,获取利润。商品流通企业通过其商品经营活动,满足消费需求,促进生产发展,繁荣社会经济。利润是商品流通企业经营永续性的动力基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品流通企业运行需要以利益为导向。


57.商品流通企业在规模化经营中寻求的是( )。

A.规模收益不变

B.规模收益递减

C.规模收益递增

D.产量最大化

【答案】C

【解析】商品流通企业的规模化经营是追求企业“规模收益”的重要手段。商品流通企业的规模化经营,是指企业在固定投入,如运输设施、仓储设施等投入增加的情况下,获取更大比例的产出及收益增长。商品流通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寻求的是规模收益递增,在规模化经营时应注意规模化经营的程度。


58.商品流通企业为生存与发展,其各组成部分、各经营要素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有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内在功能与运行方式,称为( )。

A.商品流通企业组织结构

B.商品流通企业运行机制

C.商品流通企业内部机能

D.商品流通企业调节机制

【答案】B

【解析】商品流通企业运行机制,即商品流通企业为生存与发展,其各组成部分、各经营要素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有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内在功能与运行方式。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应包括动力机制、决策机制、调节机制和约束机制。


59.企业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来规范自己,属于商品流通企业运行机制中的( )。

A.约束机制

B.利益机制

C.决策机制

D.价格机制

【答案】A

【解析】约束机制是指商品流通企业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社会道德的标准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经营行为。商品流通企业的约束机制主要有市场约束和预算约束。


60.作为推动商品流通企业经营的启动力量的机制是( )。

A.动力机制

B.决策机制

C.调节机制

D.约束机制

【答案】A

【解析】动力机制是推动企业经营的启动力量,是企业运行的原动力。就商品流通企业而言,这种启动力量就是经济利益。


61.决定商品流通企业经济行为基本方向的机制是( )。

A.动力机制

B.约束机制

C.决策机制

D.调节机制

【答案】A

【解析】动力机制是企业运行的原动力,决定着商品流通企业经济行为的基本方向,从而间接地决定经济利益的大小,激励企业为社会和为企业自身做贡献,激励职工为社会和为企业做贡献,并影响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影响企业和职工以及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分配关系。


62.如果商品卖不出去,或者商品价值不能顺利实现,这种损失不能由国家承担,更不能由消费者承担,只能由商品流通企业负责。这使得商品流通企业经营活动受( )。

A.预算约束

B.法律约束

C.市场约束

D.行政约束

【答案】C

【解析】如果卖不出去或商品价值不能顺利实现,这种损失不能由国家承担,更不能由消费者承担,只能由商品流通企业负责。这样使得商品流通企业经营活动受市场约束。企业经营者不能随心所欲,必须自动地服从市场的信号,决定自己的经营规模、经营方向和经营方式。因此国家对商品流通企业经营活动的约束是通过市场来进行的。


63.商品流通企业以其预期的收入控制其支出的做法属于( )。

A.预算约束

B.法律约束

C.市场约束

D.行政约束

【答案】A

【解析】预算约束就是商品流通企业以其预期的收入控制其支出。这种收入对支出的约束,不是事后的结算,而是事前的约束。商品流通企业由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此企业的支出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受到预算的约束。


64.以下关于目标管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目标管理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的首创

B.目标管理是通过激发员工的生产潜能为基础的

C.目标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企业和每个员工在一定时期应该达到的工作成果

D.商品流通企业管理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关于价值与交换价值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2012年真题]

A.价值与交换无关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E.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答案】BC

【解析】商品可以被其所有者用来与其他商品相交换,即具有交换价值;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而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了商品的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G—W—G′”这种商品流通形式的特点有( )。[2008年真题]

A.先买后卖,买的目的是为了卖

B.货币是流通过程的中介

C.商品是流通过程的中介

D.以买开始,以卖结束

E.货币在量上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增量

【答案】ACDE

【解析】发达商品流通形式(即G—W—G′)有如下特点:①先买后卖,买的目的是为了卖;②货币是流通过程的出发点,商品是流通过程的中介,以买开始,以卖结束;③在G—W—G′的流通形式中,商品经营者为购买商品所支付的货币仅仅是暂时垫付,通过商品的出售,货币又重新回到他的手中,是为卖而买,垫付的货币最后从流通中取回,而且在量上发生了变化,即产生了增量。


3.下列关于简单商品流通形式和发达商品流通形式的表述正确的有( )。[2005年真题]

A.两种流通形式没有本质的区别

B.简单商品流通形式流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

C.发达商品流通形式流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

D.简单商品流通形式流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货币的增值

E.发达商品流通形式流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货币的增值

【答案】BE

【解析】简单商品流通形式与发达商品流通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由商品生产的性质所决定的:简单商品流通形式(即W—G—W)先卖后买,卖的目的是为了买,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发达商品流通形式(即G—W—G′)先买后卖,买的目的是为了卖,是为了货币的增值。


4.商品流通时间是指商品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商品流通时间包括( )。[2012年真题]

A.售后服务时间

B.储存时间

C.销售时间

D.运输时间

E.购进时间

【答案】BCDE

【解析】商品流通时间是指商品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即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商品流通时间包括商品购进时间、运输时间、储存时间和销售时间四个组成部分。


5.商品通过过程由商品流通的基本环节构成,商品流通的基本环节包括( )。[2011年真题]

A.商品购进

B.商品销售

C.商品运输

D.商品储存

E.商品流转

【答案】ABCD

【解析】商品流通过程,包括商品的购进、运输、储存和销售四个基本环节,商品在经历这四个环节时均需花费一定的时间,由此就形成了商品的购进时间、运输时间、储存时间和销售时间,即商品流通时间。商品流通时间是指商品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即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


6.商品流通企业的时间转移职能包括( )。[2012年真题]

A.运输

B.反馈

C.定价

D.赊销

E.储存

【答案】DE

【解析】时间转移职能是解决商品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的时间矛盾,有三种方式:①预订,即商品流通企业接收顾客订单后,将订单转给上游生产企业组织生产;②储存,在市场需求不连续的情况下,商品流通企业可以通过储存商品解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间矛盾;③赊销,在顾客暂时没有能力购买某种商品,或因为有其他需要优先采购的商品而无法购买某种商品时,商品流通企业可以提供销售贷款促使顾客购买该商品。


7.商品流通企业决策机构的内容包括( )。[2011年真题]

A.决策点

B.决策利益分配

C.决策力

D.决策权力分配

E.决策权力授予

【答案】ADE

【解析】决策机制包括:①决策点,指实际决策者所处的位置;②决策权力的分配,商品流通企业在经营中,考虑决策问题不同、时间要求不同及各层管理者掌握的信息量的不同而进行的决策权力在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不同职位上的分配;③权力的授予,由于商品流通企业经营决策的时效性强、短期决策比重大、反馈周期短等特点,常常会对已经分配好的决策权力通过授予的方式进行重新调整。


8.商品的属性包括( )。

A.自然属性

B.时间属性

C.社会属性

D.空间属性

E.价值属性

【答案】AC

【解析】商品的属性包括:①自然属性,是指商品具有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②社会属性,是指商品可以被其所有者用来与其他商品相交换,即具有交换价值,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9.商品分类的原则包括( )。

A.科学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实用性原则

D.惟一性原则

E.紧缩性原则

【答案】ABCD

【解析】商品分类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或需要,根据商品的属性或特征,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将商品划分为不同类别并形成系统的过程。为了使商品分类科学合理,在分类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科学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实用性原则;④惟一性原则;⑤扩展性原则;⑥兼容性原则。


10.商品的具体分类方法可以归结为( )。

A.点分类法

B.线分类法

C.面分类法

D.中心分类法

E.综合分类法

【答案】BC

【解析】商品分类的具体方法可归纳为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两种:①线分类法,将待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按照一定的商品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若干层级和类目,编制成一个有层级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②面分类法,又称平行分类法,是把待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根据其本身固有的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标志,分成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都包含一组类目。


11.商品品类的确定应围绕满足顾客需求来达成( )的目的。

A.可识别

B.可观察

C.可分类

D.可规划

E.可操作

【答案】ADE

【解析】品类是指一组易于区分、能够管理的商品或服务。在确定商品品类时,要围绕满足顾客需求的目标达成三个基本目的:①可识别,②可规划,③可操作。品类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对供方来说,每一品类应达到既定的但却是存在差异的经营目标。


12.商品品类管理的决策分析内容主要包括( )。

A.促销分析

B.数量分析

C.新品分析

D.利润分析

E.定价分析

【答案】ACDE

【解析】商品品类管理的决策分析内容包括:①品类优化分析,根据零售客户自身的销售份额数据及市场的销售份额数据对品类中的各规格进行分析;②促销分析,通过对以往促销记录的对比分析,从而提高促销的有效性,得到最好的销售回报;③定价分析,零售客户面对市场作出有效反应的决策支持;④新品分析,利用新品的许多指标,如推出厂家的情况、推出时伴随的广告力度、促销支持等信息,来对每个新品作出量化的分析,从而为零售客户是否接受这种新品以及怎样对新品进行资源分配提供科学的建议;⑤利润分析,它不仅属于财务的范畴,而且也是品类管理进行到高层阶段所致力解决的问题。


13.下列关于商品流通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有( )。

A.流通过程是一个静态的过程

B.流通过程是生产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

C.流通过程是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价值的实现条件

D.流通过程是价值运动和使用价值运动的统一

E.生产对流通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答案】AE

【解析】A项,流通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流通过程的两个阶段—买和卖是紧密衔接、不断循环的,它们互为条件又互相作用,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不断交替,不断循环,构成了不间断运行的商品流通过程,保证了再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E项,随着交换的发展以及市场的扩大,要求商品生产的范围和规模也要有相应的发展,这样流通就会促进生产的发展;而当交换的过程受到阻碍或流通过程减慢时,就会阻碍或减缓生产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流通对生产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4.关于商品流通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流通速度的快慢决定着流通时间的长短

B.流通时间的增加和减少,不仅影响社会再生产总时间,也影响生产时间

C.流通时间的增加,会使社会再生产总时间缩短,从而加速再生产过程

D.流通环节越多,流通时间就越长;流通环节越少,流通时间就越短

E.流通时间缩短,使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减少、流通费用降低、资金流转加快、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流通过程得以合理

【答案】ABDE

【解析】流通时间的缩短,一方面会使社会再生产总时间缩短,从而加速再生产过程;另一方面又使生产时间相对增加,流通时间与生产时间的比例关系发生改变,而生产时间的增加意味着社会总产品的增加。C项,流通时间的增加和减少,不仅影响社会再生产总时间,也影响生产时间。


15.关于社会分工,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社会的中级阶段

B.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主要表现为“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

C.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社会的高级阶段

D.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时期

E.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只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

【答案】ACD

【解析】B项,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主要表现为“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 E项,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只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


16.商品流通的功能有( )。

A.管理功能

B.增值功能

C.实现功能

D.中介功能

E.调节功能

【答案】CDE

【解析】商品流通功能是由流通运行内在要素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是其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定性和流通规律性的具体体现。商品流通功能包括:①实现功能,商品流通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惟一途径;②中介功能,作为生产和消费的中介;③调节功能,是调节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有效手段。


17.简单商品流通与发达商品流通的不同点在于( )。

A.发达商品流通采取货币—商品—货币形式,简单商品流通采取商品—货币—商品形式

B.简单商品流通体现了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发达商品流通则有商人的介入

C.简单商品流通取得的是所需商品的使用价值,发达商品流通则是为了营利

D.本质上,简单商品流通以商品交换为内容,发达商品流通以货币增值为内容

E.简单商品流通以商品为媒介,发达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

【答案】AC

【解析】简单商品流通形式(即W—G—W)有如下特点:①先卖后买,卖的目的是为了卖;②商品流通过程的出发点,货币是过程的中介,以卖开始,以买结束;③流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发达商品流通形式(即G—W—G′)有如下特点:①先买后买,买的目的是为了卖,货币是流通过程的出发点,商品是过程的中介,以买开始,以卖结束;②G—W—G′的流通形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多的交换价值,为了货币的增值。


18.实现商品流通过程的必要条件是( )。

A.购进

B.生产

C.销售

D.储存

E.运输

【答案】DE

【解析】一般而言,商品流通过程中所经历的商品购进、商品销售、商品储存和商品运输,称之为商品流通过程的基本环节。其中,购进是起点,销售是终点,储存和运输是必要条件。


19.商品购进的基本要求是要实现购进商品的( )。

A.合理

B.适用

C.及时

D.齐备

E.经济

【答案】BCDE

【解析】购进的基本要求是要实现购进商品的适用、及时、齐备和经济,具体指:①适用,指购进的商品要适应需要,不要卖不出去以至产生积压;②及时,指进货要及时,不能发生拖延,以免造成供不应求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乃至整个社会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③齐备,指数量要充足,质量要可靠,规格品种要齐全;④经济,指价格要合理。


20.商品流通时间包括商品购进时间、运输时间、储存时间和销售时间,其中销售时间的长短取决于( )等因素。

A.商品是否适销对路

B.生产间隔期

C.价格是否合理

D.销售服务水平

E.谈判进度

【答案】ACD

【解析】商品购进以后,要进行销售,完成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其转化过程所需的时间是商品的销售时间,销售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商品是否适销对路、价格是否合理、销售服务的水平、促销策略的选择以及市场占有率等因素

21.为了实现商品运输合理化,必须做到( )。

A.选择合理流向

B.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C.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

D.选择合理的流量

E.选择合理的运输形式

【答案】ABCE

【解析】为实现商品运输合理化这一目标,在组织商品运输的过程中,必须做到:①要选择合理的流向,节约社会运力,提高运输效率;②要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要扬其所长,统筹兼顾,综合利用,以最低的运费、最大的运能来保证运输的高效率;③要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依据生产力布局,产销地区分布,综合考察运输过程中的各种因素,选择最佳的运输路线,实现最快的运输;④要选择合理的运输形式,这些形式包括直达运输、中转运输、联合运输、专业化运输、集装箱运输等,根据商品的具体情况,选用相适宜的运输方式,安全、迅速、经济、方便地完成运输过程。


22.不合理运输主要体现为( )。

A.对流运输

B.迂回运输

C.最少环节运输

D.重复运输

E.过远运输

【答案】ABDE

【解析】合理运输是相对于不合理运输而言的。不合理运输主要表现为对流运输、迂回运输、重复运输、过远运输等,它们都直接影响着流通的速度及其顺畅程度,进而影响流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在组织运输的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消除不合理运输现象。


23.商品储存的基本要求是( )。

A.储存结构合理

B.储存空间合理

C.储备量合理

D.储备费用合理

E.储备分布合理

【答案】ACE

【解析】商品储存的基本要求是储存结构、储备分布及储备量要合理。储存结构合理,意味着储存结构能适应生产和流通对商品需求结构的要求,并能始终保持其间的相互适应关系,既避免超储积压,又避免因规格、品种不齐全造成的脱销。储备分布是指商品储备在社会再生产各领域、各地区的分配比例或布置,它与储存总量有直接的联系:储备分布越合理越能降低储备总量;反之,就会增加流通领域或生产领域中不必要的商品储备,增加资金占用,造成不必要的闲置。


24.商品流通企业的职能包括( )。

A.集散职能

B.销售组织职能

C.信息交流职能

D.生产职能

E.时间和空间转移职能

【答案】ABCE

【解析】商品流通企业的职能主要包括:①集散职能,包含商品数量重组和商品品种组织;②时间和空间转移职能;③销售组织职能,包括定价、销售保证、销售执行;④信息交流职能,信息交流职能可分为引导和反馈。

25.商品流通企业的集散职能包括( )。

A.商品数量重组

B.销售保证

C.销售执行

D.商品品种组织

E.引导和反馈

【答案】AD

【解析】商品流通企业的集散职能包括:①商品数量重组。包括:将零散商品收购形成大宗商品,以方便进行工业加工(如农产品的收购);为方便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把生产企业生产的(大包装)商品分解分装(分销)。②商品品种组织。它不仅指商品流通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确定经营品种的多寡,而且也指选择每类商品的经营深度。商品流通企业要经常调整经营品种,并要把生产企业推出的新商品及时纳入经营范围。


26.商品流通企业的时间转移职能是解决商品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的时间矛盾,包括( )等方式。

A.预订

B.储存

C.定价

D.赊销

E.引导

【答案】ABD

【解析】时间转移职能有三种方式:①预订,即商品流通企业接收顾客订单后,将订单转给上游生产企业组织生产;②储存,在市场需求不连续的情况下,商品流通企业可以通过储存商品,解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间矛盾;③赊销,商品流通企业可以提供销售贷款促使顾客购买该商品。


27.商品流通企业的运行模式主要有( )。

A.个人独资制模式

B.合伙制模式

C.联营制模式

D.公司制模式

E.企业集团模式

【答案】ABDE

【解析】商业流通企业运行模式主要有:①个人独裁制模式。它是最早的商品流通企业运行模式,是指由个人出资兴办并直接由出资者进行经营管理的商品流通企业。②合伙制模式。③公司制模式。在一定的经济目标之下,由两个以上的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一种运作形式。④商品流通企业集团模式。若干个商品流通企业结合并组成的大型商业经济实体的运作模式,通常是以一个大型商品流通企业为核心,联合多个商品流通企业共同组成的一种运作模式。


28.公司制模式的特点有( )。

A.是法人企业

B.投资主体多元化

C.规模化经营

D.财产支配独立化

E.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离化

【答案】ABDE

【解析】公司制模式的特点有:①是法人企业;②投资主体多元化;③财产支配独立化;④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离化。C项是企业集团模式的特点。


29.商品流通企业集团按照联合程度可划分为( )。

A.松散式联合

B.半紧密型联合

C.紧密型联合

D.开放式联合

E.紧缩式联合

【答案】ABC

【解析】商品流通企业集团按照联合的程度不同,分为:①松散型联合,是指成员企业间在流通中的某一环节或某几个环节实行联合式联营,但这些联合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须根据具体需要依合同行事。②半紧密型联合,是指成员企业之间的联合内容是多方面的,联合关系较为固定。③紧密联合,是指成员企业一部分甚至全部资产参与联营,人、财、物、产、供、销活动实行一定程度的统一。


30.实现商品流通企业运行基本目标的措施有( )等。

A.取得利润

B.满足顾客需求

C.商品流向合理化

D.降低运行成本

E.实现规模化

【答案】CDE

【解析】商品流通企业运行的基本目标是满足顾客需求,获取利润。实现商品流通企业运行基本目标的措施有:①保存好商品的使用价值;②缩短商品流通时间;③商品流向合理化;④降低运行成本;⑤实现规模化。


31.商品流通企业经营约束机制包括( )。

A.经济约束

B.法律约束

C.预算约束

D.法人约束

E.市场约束

【答案】BCE

【解析】约束机制是指商品流通企业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社会道德的标准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经营行为。商品流通企业的约束机制主要有市场约束和预算约束。


三、案例分析题(由单选和多选组成)

(一)

在北京交通便利,人口稠密的C街上,多年前建成的L商厦,不仅弥补了该地区商业综合销售网点的空缺,而且以丰富的日用品销售、良好的服务、现代的企业形象成为C街的商业中心。当地政府看好商厦的发展潜力和C街发展商业的优越条件,经过努力在近两年中已把C街建成了以L商厦为龙头的多家商业企业聚集的繁华商业街。在不足1公里的地段上,有两家中外合资经营的商业大厦隔街相望,其中一家以经营高档时装为主,另一家以经营鞋为主.两家商厦均设有大型超市,经营食品和日用品;在街的另一端是一约有2000平米的服装市场,该市场属集体所有制,批零兼营,生意红火。整条街上开设有酒店餐馆、照相馆、精品羊毛、羊绒制品专卖店、茶叶店以及大小各类用品的专营店,其中不乏私营企业。经营着全国各地甚至世界上的名优产品和百姓日常用品。目前,该街浓厚的商业气氛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购物,并已引起了诸多研究商业发展行家的重视,人们对此街的发展和前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1.上述产业街以L商厦为代表的企业多是商业企业,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A.从事消费品购销活动

B.从事生产制造活动

C.从事消费活动

D.物物交换

【答案】A

【解析】商品经营性企业按经营对象不同可分为商业企业和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其中商业企业是专门从事消费品购销活动,即从事产品交换活动的商业组织。


2.在C商业街中的商业企业中,存在的商业所有制形式有( )。

A.全民所有制企业

B.集体所有制企业

C.私营企业

D.外资企业

【答案】BCD

【解析】两家中外合资经营的商业大厦属于中外合资经营的所有制形式;服装市场属集体所有制形式;另外还有一些私营企业。


3.C商业街中的商业企业的职能包括( )等。

A.集散职能

B.时间和空间转移职能

C.信息交流职能

D.创造使用价值职能

【答案】ABC

【解析】商品流通企业的职能主要包括:①集散职能,包括商品数量重组和商品品种组织;②时间和空间转移职能;③销售组织职能,包括定价、销售保证、销售执行;④信息交流职能,可分为引导和反馈。


4.L商厦为实现满足顾客需求、获取利润的基本目标,可以采用的措施有( )。

A.追求规模收益递增

B.延长商品流通时间

C.商品流向合理化

D.降低运行成本

【答案】ACD

【解析】实现商品流通企业运行基本目标的措施有:①保存好商品的使用价值;②缩短商品流通时间;③商品流向合理化;④降低运行成本;⑤实现规模化。商品流通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应当寻求规模收益递增。

(二)

某商品流通企业以前是一家经营各种生活用品的综合零售商店,营业面积为3000平方米。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该企业的经营者认为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现决定扩大经营,改变销售方式,将商店的营业面积扩大到10000平方米以上,增加餐馆、影院、专卖店等,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种需求。

根据上述材料,判断分析下面问题。

1.该商品流通企业以前采取( )形式。

A.百货商店

B.连锁商店

C.超级市场

D.批发商店

【答案】A


2.经过调整后,该流通企业采取( )形式。

A.百货商店

B.连锁商店

C.购物中心

D.邮购商店

【答案】C


3.按照商品销售形式零售企业可为( )。

A.百货商店

B.超级市场

C.购物中心

D.商品流通企业集团

【答案】ABC

【解析】综合性零售企业按照不同的销售形式可分为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便利店、折扣店、购物中心等形式。

(三)

D企业是以销售日用工艺品为主的企业,兼营餐饮、食品加工等经营业务。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D企业由一个集体所有制的商品经营大棚发展成为拥有七家大中型商场、一家老字号饮食企业、一家食品加工及销售企业(前店后厂)的大型商业集团,所属七家商场、老字号饮食企业和食品店以及餐饮、食品企业的若干分店分布于城市各繁华地带。D集团实行集中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所属七家商场及餐饮企业、食品企业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由集团保留对所属企业统一制定宏观经营方针、进行重要人事决策、控制财务制度和价格幅度、规定利润额和销售额及监督检查、评判的权力。目前该集团投巨资将中心商场建成了现代化的购物中心,日平均客流量达十万人次,企业的发展如日中天。

1.按流通中所处的环节划分,D企业的类型应属于( )。

A.批发企业

B.零售企业

C.饮食服务企业

D.商办加工企业

【答案】B

【解析】零售企业的特征有:①一般每次商品的交易额小,交易次数频繁;②服务的顾客是最终消费者或最终使用者。题中,D企业中无论是购物中心、餐饮企业还是食品企业均具有以上特征,所以属于零售企业。


2.D企业由20世纪50年代至今发展变化巨大,关键是企业经营机制作用的结果,经营机制中处于核心地位并起主要作用的是( )。

A.动力机制

B.发展机制

C.约束机制

D.决策机制

【答案】D

【解析】商品流通企业的运行机制有动力机制、决策机制、调节机制和约束机制。其中动力机制是推动企业经营的启动力量,是企业运行的原动力;约束机制是指约束机制是指商品流通企业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社会道德的标准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经营行为。案例中D企业实行集中决策下的分散经营,其发展得益于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