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涯笔记:高中生涯发展指导手册(二分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学一学

规则是指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简单地说,规则回答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如买票应该排队、开车不应该和行人抢道等社会规则;又如与人相处应该诚信相待、不应该侵犯他人隐私等人际规则。

若社会成员都能按照既定的社会规则行事,社会便能秩序井然、和谐安定;同样,若我们都能遵守人际规则,也会获得更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社会支持。近年来研究证明,社会支持对生涯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如重要亲友的鼓励对兴趣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作用,家庭和同伴支持促使我们更有意愿和勇气尝试生涯探索。同时,他人的支持坚定了我们生涯决定的信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鼓励促使我们对职业有更高认同,并对生涯的规划抱有更积极的态度,降低对生涯决策中的犹豫和不确定感。

因而,从社会规范和个人生涯发展的角度,我们都需要积极培养规则意识,对规则认识、认同和尊重,形成自觉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这也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必备的一种意识。

规则意识共有3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指对于规则的认识。如坐公交车时,会有一些座位标明“爱心专座”,表示我们要遵守“让座给老弱病残怀孕妇女等有特殊需要者”这条规则。又如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爱护环境、讲究卫生、遵守学校纪律、尊敬师长等每条规则都有自己的内涵。了解规则有哪些、是什么,是形成规则意识的基础。

第二层次是指有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若要遵守规则,仅认识它是不够的。大家都知道不诚信是不合人际规则的行为——没有人喜欢被欺骗,也没有哪个社会或学校鼓励人们撒谎。但是,为什么不诚信的行为还会屡屡发生呢?这是因为有人不愿意遵守规则。因此,重要的不是知道规则,而是愿意主动遵守。规则并不像法律法规一样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许多规则不遵守也不会有强制惩罚。然而,规则不仅告诉我们哪些事情是被允许或不被允许的,而且告诉我们这件事是会被提倡、被赞许还是会被谴责的,这是规则的约束力所在,也可以作为我们遵守规则的动力之一。

规则意识的最后一个层次,是遵守规则已经成为自己的内在需要。如孔子所说“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这一层次中,外在规则不再是一种外在制约,而是成为人的内在素质。因此,遵守规则也变得更加自然和自由。事实上,规则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公共选择过程形成,是公众为维护共同秩序而订立的一种契约。人们认识到形成这些规则,最终对社会对自己更有益,从而建立起规则系统,以制约社会成员的行为,并借此实现社会更好的运行。比如,我们发现干净的街道和社区环境,有更少细菌和疾病,气味更清新,生活质量更高,从而,慢慢形成不乱扔垃圾讲卫生等社会规则。遵守这一规则的人越多,街道越干净,在越干净的街道上,人们越会自发地不乱扔垃圾。因此,这一层次看似困难,但只要我们体会到规则的益处,主动遵守,并形成习惯,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整个社会也会越来越和谐有序。

规则,以温和的方式规范着我们的行为,让社会生活更有序和友善地运行。如康德所说“人作为理性的存在,其尊严是与其遵守普遍法则的能力和意志相联系的”。是否知道“规则”是什么意思,是否知道“遵守规则”是什么意思以及是否愿意遵守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文明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