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毅仁的传奇人生:从民族工商业巨擘到共和国副主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常振明董事长 书序

京城大厦大堂正中,圆形穹顶下方,四只射灯聚焦在一座青铜坐像上,安详坐在藤圆圈椅上的正是我们的老董事长,中信公司的缔造者、创始人和这座大厦的主建者荣毅仁先生。老人家和煦的目光平视着每一个路过的中信人,捉摸不透他是欣喜还是期望。我,每过这里都会心持崇敬,满怀感激,默默念祷,我们必须继承传统,创新发展,光大中信。

欧美众多大企业、大金融机构多半是百年老店,它们讲究传统、重视继承,总是把创始人的大幅油画像或半身铜像安放在大堂或正厅,不忘前人创业,永志纪念。但我从未见过有像荣老如此大尺幅雕塑精致的全身坐像居中正厅。那是因为他老人家不仅创建了中信公司,是中信的首任董事长,而且曾经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是国家领导人,是外国任何一家企业、老字号无法比拟的。他是中信公司独有的光辉,是中信人的自豪。

我大学刚毕业就被推荐进了中信,大约有10年光景是直接或间接在荣董事长领导下工作。在国际大厦办公的时候人还不算多,荣董事长能够叫出每个人的姓名,楼堂偶遇也都与我们这些后生晚辈打招呼说话。他老人家有一副不怒自威的形象,倘是一旦接近了他便觉得他和蔼可亲,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那么多紧张顾虑,会让你畅所欲言。我有幸参加过他的出国访问代表团,他老人家的待人接物,那份诚挚、坚定,在谈判桌上与不同意见的洽谈争论,既掌握分寸又温文儒雅,是从任何书本上学不到的,时至今日我也只能说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荣董事长在任14年,相当于中信现年的三分之一,正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矛盾冲突最为激烈的时刻。他老人家所承受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借用王军董事长的话说:“创业的艰辛是今天所难以想见的。”那么多一哄而上的“信托投资公司”都清理整顿掉了,正是沉舟侧畔扬帆过,我自悠然独远航。艰难的征途中,中信开启了若干个首创,数十个第一。更为令人景仰的是老人家为他的接班人奠定了一个国际性的多行业并举的发展平台,打造了中信品牌;还将自己半个世纪以来的学养修为,为人处世、经商、理财和从政的经验体会,总结归纳为以诚信为本的32字中信风格,蕴含了中信企业文化,如今标志在荣老雕像背壁,给我们中信人留下了永远的精神财富。

接替他的魏鸣一、王军、孔丹三位董事长发扬光大了荣老的传统。今天的中信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多元化、综合性的金融和实业并举的企业集团,拥有多达15万人的职工队伍。美国《财富》杂志以2011年度企业营业收入为评选标准,公布中信集团以营业收入3 190亿元人民币,在世界500强中名列第194位。中信的整个发展历程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指导下的实践,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在若干方面成为国内行业的创建者和市场引导者。

20世纪90年代王军董事长主政中信集团时期,正值中信还债的高峰,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及中信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十分必要的战略调整,将开创时的生产、技术、金融、贸易、服务五位一体,调整为以金融为主导,多个发展的策略。运营策略的调整看似变,其实是中信秉承荣老董事长倡导的改革创新的变,以适应客观形势求得企业的生存。仔细分析,我们今天的金融服务与实业投资协调发展的策略,其根本都没有脱离荣老创业时的五位一体,而是发展了荣老的创业思想,是五位一体的再组合衍生出更多的行业产品的创新模式。荣老自青少年时代便立志实业救国,而实业就是物质生产,关系到人民的吃、穿、住、用、行,是人类最根本的需要。当年因客观形势的改变,我们以金融为主,多个发展的策略,为的是企业的生存。今天的客观形势有利于各类物资和相关制造业的生产,提出金融服务与实业投资协调发展,正是为了企业能有更大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而变。变则通,万变不离其宗,诚信而已。

纵横驰骋业界30余年的中信公司,已出版的两本书描述了它的艰苦创业和辉煌发展。第一本是《人民日报》记者计泓赓女士于20世纪末出版的《荣毅仁》,顾名思义是一本荣老的传记。从青少年读书学习,参与家族企业经营管理,到新中国成立后立志报效祖国投身革命,“文革”十年的难熬岁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响应改革开放号召,创建中信和主持中信公司初期的活动和功绩。这本书让读者了解到荣老光辉的一生。

第二本是为纪念中信成立30周年,由作家王伟群女士为中信撰写的一部40余万字,近似报告文学的中信30年史——《艰难的辉煌》。从书名便可以知道这本书的内容和特点,那是一篇讴歌中信的创业史诗,详尽描绘了30年的中信,以事叙人,带出了多位为中信做出卓越贡献的领导人和我们广大中信人。中信人读来感到亲切,外界朋友如想了解中信就请读这本书。

第三本书,就是我要向读者推介的。这本书完全不同于前两本,首先书的作者非局外人,而是从筹建中信就追随荣老工作的老中信人庄寿仓同志。他因工作关系得以结识荣老,这给了他近距离观察荣老、体会荣老、理解荣老、感悟荣老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在他笔下的荣老宛宛似在,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书的章节安排不是编年,没有时间的贯通,情节的连续,书中文字对话很少,大部分是个人独白,因为它不是小说。书的语言文字因受作者职业和经历的影响,是难免带点儿文人气息的白话文。书的笔触显示出作者不同于作家、记者、专业人士,而是反映出他的个性、修养、爱好、情趣和爱憎。由于全凭个人记忆,没有文字记录参考,没有文档提供的必要佐证,书中情节或有讹错,时间或有颠倒,作者说他文责自负。

我与作者相识近30年了,当我2001年到2004年在香港任职的三年中,我们经常见面。工作之余天南地北,古今中外,交换见闻知识,切磋百家学问,爱好相近,结为忘年之友。他以认识荣老为幸,早在1979年年初就参与了荣老组建中信时的思想理论组织工作的座谈,公司成立以后成为荣董事长的首任秘书。在荣老辞世以后他把心中的荣老记下来作为笔记、数据留存。2010年当王伟群女士构思《艰难的辉煌》一书时用了两个半天采访他,他毫无保留地将全部笔记给了伟群。无怪乎伟群女士在该书的后记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庄寿仓先生跟我交谈的时间更多一些,他是中信最老的员工之一,对荣老的感情尤为深厚,为此他写下了十几万字回忆荣毅仁先生的文章,这些文字成了我最宝贵的素材之一……”1984年,他奉荣董事长之命调赴香港工作,虽已远离北京,但他始终以曾任荣老“秘书”自勉。他用心记住荣老的言行,用心体会荣老的喜悦和烦恼。全书文字是以八个专题编成八章记事,以荣老为主题记人物、叙事情、谈领悟、诉感情。所以,阅读时不需从头到尾,而是想知道荣老一生哪一方面的故事,便可以自由选读。作者是用心写的,所以读者必须用心读它,方能感悟到荣毅仁董事长的一身正气朴质无华,高瞻远瞩,爱国爱民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前不久,寿仓同志来信告诉我资料将成书出版,我为之高兴。他又诚恳提出要请我为书作序,这让我为难。我知道已有王总作序在前,何须再有二序,但又不能拒绝,于是很爽快地答应下来。这份书稿几年前我曾经读过,还有印象,就把读后的感想体会写下来,既是缅怀中信人的老董事长荣毅仁先生毕生的丰功伟绩,也是感谢作者多年勤奋笔耕的辛劳。是为序。

常振明

2013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