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太浮躁,做人一定要低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低调,是一种姿态

大海之所以能够汇集万千细流,皆是因为它把自己放得很低,以至于江河都“不得不”奔涌而来。如果它不够“低”,可能它只是一个湖泊,一个小小的池塘,甚至是一个浅浅的水洼。大海平静而深沉,从不拒绝谁,容纳万千。而低调之人,都会把自己先沉下来,容纳天下事,天下人。

海床够低,才能够容纳万千海水

人们都钦羡大海的博大和宽广,通常都说“海纳百川”。只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大海之所以能够汇集万千细流,皆是因为他把自己放得很低,以至于江河都“不得不”奔涌而来。如果他不够“低”,可能他只是一个湖泊,是一个小小的池塘,甚至是一个浅浅的水洼。

有人仰慕水洼吗?没有吧。只是人们对于大海的向往,如同那些涓涓细流。而大海平静而深沉,从不拒绝谁,以包容之心容纳万千。

古罗马大哲学家西刘斯曾说过:“想要达到最高处,必须从最低处开始。”可见做人也是如此,成大事者一般都是低调之人,有包容之心的人。大名鼎鼎的松下幸之助也不外如是:

1894年,著名的日本松下集团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出生于日本和歌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后来父母不幸相继去世,他9岁时便辍学当徒工糊口。

在他24岁那年,创办了松下电气公司,历经重重磨难之后,终于兴旺发达起来。后来该公司每年的纳税额占了大阪市纳税总额的60%,松下幸之助连续十几年都是日本最高的纳税人。1965年,日本政府将“二等旭日重光勋章”颁发给松下幸之助,以表彰他做出的杰出贡献。1981年,当松下幸之助87岁,日本天皇又颁发给他“一级旭日大绶勋章”。他以日本实业家的身份,第一个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1985年,松下电气公司的营业额达超过三万亿日元,在日本同行中居第一位,在全世界居第三位。松下幸之助如此卓越的表现,被日本同行尊称为“经营之神”是理所应当的。但是松下为人却很低调,从不夸耀自己。他对自己很严格,对属下的过错却异常宽容。

虽然松下集团的员工经常可以听到松下幸之助批评人的时候毫不留情,甚至于是破口大骂。可是被骂的这些人中却没有人因此而辞职,反而更加紧紧地围绕在松下幸之助的周围,这是不是很让人费解?松下幸之助的员工对他既敬又怕,但是员工们一般都不会因为被忍受不了松下幸之助的批评甚至是责骂而选择主动离职。这是因为松下幸之助的责骂不是为了惩罚员工,而是为了让员工警醒。这样的责骂其实是再给员工机会,宽容属下的过错。

有一次,一位厂长造成了公司几百万的损失,这是松下幸之助下属工厂。松下幸之助被激怒了,只见他暴跳如雷,破口大骂,边骂边用握在手里的火钳猛敲火炉,以致最后把火钳都敲弯了。他高亢的声调与恐吓的语言交织在一起,致使那位厂长支持不住晕厥了过去。松下叫人用酒将这位厂长灌醒。

只见,松下弯下身去捡起那把因为生气敲弯的火钳,递给厂长,然后温和地对他说:“这火钳是为你而敲弯的,你可以回去了,但是必须弄直它才能够走。”这时候那位厂长才松了一口气,直到把火钳弄直为止。松下幸之助叫秘书护送厂长回家,又按松下幸之助的吩咐,偷偷地告诉厂长的太太千万注意厂长的举动,以免他一时间想不开,做出冲动的事情来。

过了没多久,松下幸之助就给这个厂长打电话:“昨天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以后好好干就行,另外我那根火钳你给弄直了没?”

“当然是弄直了。”那边的厂长笑了起来,心里完全没有了负担。

听到这样的话,松下幸之助又对这位厂长进行安慰。这件事情使那位厂长既为自己的过错而内疚,又对松下的恶骂感到害怕,因此拼命地工作,并且尽量减少纰漏。一段时间之后,他终于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正是因为松下先生的宽容,才有一群忠心耿耿的贤人愿意跟随左右,创下松下集团的辉煌。

宽容是一种需要操练、需要修行才能达到的境界。有人说,宽容是软弱的象征。其实不然,有软弱之嫌的宽容根本称不上是真正的宽容。学会宽容,意味着你不会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生气的根源不外是别人做事,侵犯、伤害了利益和自尊心,于是勃然起怒。此种反应无非是在惩罚自己,于己毫无益处。

而松下“低下头”来捡起火钳,以屈尊降贵、礼贤下士的态度征服了自己的员工。因此,他才能够创造霸业。

对于我们来说,宽以待人,正是以宽广的胸怀,宽容的气度,创造宽松的人际环境,大度豁达地待人,使别人敬重和倾慕你的人品,并使你具有很大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宽以待人会使人人都喜欢与你交往。所以,宽以待人是为人处世的一个重要原则。与别人很好地相处,宽以待人是不可缺的。所谓宽以待人,就是指对他人的要求不可过分,不强求于人,而是以宽容为怀,能让人时且让人,能容人处且容人。可以说,宽以待人是一个道德水平较高的表现。你希望别人善待自己,就要善待别人,要将心比心,多给人一些关怀、尊重和理解。

可见,宽容是为人低调的最好注解。试问一个睚眦必报,盛气凌人的人,怎么能够真正拥有大海般的胸怀呢?

把“仇恨”消融,才可以看见光明

美国西部拓荒时期,一位牧场的主人因为全家老小被人匪枪杀,因而变卖牧场,天涯寻仇。家被毁了,这种仇恨当然要报,可是当这位牧场主人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找到凶手时,才发现那位凶手已老病缠身,躺在床上毫无抵抗能力。牧场主人把枪举起,又颓然放下。

最后,牧场主人沮丧地走出破烂的小木屋,在夕阳照着的大草原中沉思。他喃喃自语:“我放弃一切,虚度十几寒暑。如今我也老了,报仇,它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话千百年来备受推崇。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有仇不报是君子”,这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人生修养与品质。很多人把仇恨放在很高的位置,以至于仇恨的阴霾挡住了阳光,所以他们的“仇恨人生”也变得阴云密布,荆棘满路。

“报仇”其实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甚至是有些“劳民伤财”。如果每天计划“报仇”这件事,要花费很多精力,想到切齿处,情绪心情的剧烈波动,更有可能影响到身体的健康;有人为了报仇而投下一辈子的事业,大有“玉石俱焚”的味道,就算不投下一辈子的事业,也要花费不少的财力,来完成自己的计划;另外有些仇不是说报就能报,三年五年,八年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光阴全部流逝都可能报不成,就算报成了,自己却已经年华老去。

“报仇”之事投资颇大,而且还不一定达到目的;而不管报得成或报不成,只要心里想着“报仇”这件事,或不只心动而且行动,那么自己也会元气大伤,因此“有仇不报是君子”。

人生不过百年,可是有好多人都把这短暂的时光用在与人的钩心斗角上。低调的人是不会把仇恨大肆宣扬出来的,他们会把伤痛抚平,努力去做那些更值得做的事情,把仇恨踩在脚下,不去看它。胡雪岩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的人:

胡雪岩是清代的红顶商人,年轻时曾是一家钱庄的伙计。那年头能有这么一份差事也已经算是不错了,而胡雪岩却因为资助朋友,被老板扫地出门。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胡雪岩很爱结交朋友,其中有一位朋友叫王有龄。王有龄祖籍福建,父亲客死杭州,从此家中生活每况愈下。

一天,胡雪岩在路上碰上了王有龄,便邀请王有龄到一小饭馆喝酒。酒过三巡,胡雪岩问道:“王兄,我看你不像个愚庸之人,何以天天无所事事?”

王有龄叹息了一声道:“做什么事儿不要点本钱哪?”

“一步步来吧,难道你想一口吃个大胖子?再说了,做事不在本钱大小,有一副好资质就可以做成。”胡雪岩说。

王有龄见有人夸他,说的也是实在话,一来二去,就将自己的难处说了。原来,他父亲在世之时已经给他捐了个“盐运使”,只是父亲死后,家道中落,没有钱去打点上面的头头脑脑,所以至今仍然没有补缺。

胡雪岩听了,就将他从别处收来的500两银子,悉数借给王有龄,叫他赶快北上进京去打点,好补上空缺。王有龄当然是感激不尽,揣了银子立即北上,并在朋友的帮助下,顺顺当当地当上了盐运使。然而就在王有龄意得志满之时,胡雪岩却因私自拿钱庄的钱资助王有龄,被老板炒了鱿鱼。告密者就是自己的同事——钱庄的大伙计张胖子。

王有龄知道这件事之后,听说胡雪岩为了他的前途,将钱庄的“伙计”职务都丢了,便决意为恩兄好好地出一口气。

胡雪岩阻止了他,决定原谅对方,这令王有龄很吃惊。胡雪岩觉得,如果自己因为这件事情,寻恶于钱庄的同僚们,这虽然出了心中的恶气,然而却于事无益。俗话说,冤家宜解不易结,更何况和气才能生财。只有与商界保持良好的关系才会有发财的机会。随时随地地冷静分析形势,并做出正确的选择,实际上这就是胡雪岩的过人之处。损人不利己的事不值得去做。当然,对于胡雪岩的见解,王有龄只有击节称赞,深深佩服。

后来钱庄的“大伙计”张胖子过生日,祝寿之人络绎不绝。这天胡雪岩准备了一个纯金的“寿”字给他拜寿,并将王有龄引荐给他。张胖子感激涕零,因为在一群商客和伙计中,能有官府人士给其祝寿,实在是大大扬了他的脸面。张胖子拉着胡雪岩的手直拍自己的胸脯保证“以后有事,必当两肋插刀”。

要知道这个钱庄“大伙计”正是昔日的告密之人,可谓是胡雪岩真正的仇人。但胡雪岩却做到了过怨两忘,因为他相信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冤家少堵墙。事实也正是这样,日后正是这个张胖子帮了他很大的忙,使他的事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很多人会想,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敌对的人,全部都是朋友多好,那样就不会有不快乐了。其实在生活、工作过程中,因为与人相处久了,会产生一种视对方为工作和生活中的竞争对手的心理,以致处处戒备提防,对人的笑容减少了,客气话也少了,反而挖苦与讽刺的话多了。所以说,很多仇恨都是自己在无意识中制造的。真正能够做到像胡雪岩这样,把“仇恨”消融,人生中又何愁没有朋友?

现实中,如果我们帮助或救助过别人,就不要常常挂在嘴上或记在心里,假如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却不可不经常反省;别人曾经对我有恩应常记于心不可轻易忘怀,别人做了对不起我的事却不可不忘掉。心中常怀怨恨,伤自己,又伤别人。试想,器量狭小之人,何以能成大事。

我们也许不能像圣人般去爱我们的“敌人”,可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快乐,我们至少要原谅他们,忘记他们,这样做实在是很聪明的事。虽然敢爱敢恨是年轻人独立的性格,让你失去自己的个性而变得世俗,但是我要告诫你,固执而不圆融终将导致失败。圆融地对待我们的对手,换一种角度去看待他们是一件好事情,对人对己都是如此。

让仇恨的情绪都在夜晚沉入海底吧,每天清晨,拨开晨雾,海面上浮现的总会是那一轮红日。

对一时之过不要斤斤计较

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一面很平的镜子,在高倍放大镜下,也会显出凹凸不平;肉眼看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可怕的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总是“带”着放大镜、显微镜对待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而如果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那些人就“变”得罪不容诛、无可救药了。

而凡事都斤斤计较,只会给人带来烦恼,美事儿反为不美,好事反为不好。事事计较,吹毛求疵,惹人烦恼,久而久之,朋友远之,亲人疏之。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不为小事斤斤计较。这样不但会给别人留有余地,也会给自己留有后路。

低调之人不会总是拿着放大镜过日子,而会对很多事情一笑而过,并不与之计较。宋朝名将狄青就有一段这样的故事:

狄青有一次要出守边塞,他的好朋友韩将军向他推荐了一名猛士,这名猛士叫刘易。刘易熟知兵法,善打恶仗,对狄青守卫的那段边境的情况非常熟悉,狄青带他一起到边境去十分必要。但是刘易有个嗜好,就是特别爱吃苦荚菜,一顿饭吃不到就会呼天喊地,骂不绝口,甚至还会动手打人,士兵、将领都有点怕他。

刘易和狄青一起到边塞后,忙于军务,每天早起晚睡,从内地带的苦荚菜很快就吃完了,而边塞又见不到这种野菜。这天,士兵送来的菜里缺少了苦荚菜,刘易便把盛饭菜的器皿扔到地上,并在军营中大闹不止。士兵将此事报告给狄青,狄青听了非常生气。

照理说,刘易这样的人是绝不能留在戍边军队中的,但刘易又确实与众不同,颇有才华。狄青考虑,与这种性格刚烈的人发生正面冲突,不仅破坏了自己与韩将军的朋友关系,而且会影响刘易的情绪。如果放任不管,势必会动摇其他士兵的军心,影响戍边大业。

于是,狄青出面好言安抚刘易,并立即派人回内地去取苦荚菜。

一部分将领见这种情况,非常不服气,说狄将军骁勇善战,屡建奇功,而刘易何德何能,却要狄将军放下军务派人去给他弄苦荚菜吃。

特别气盛的将领还想去与刘易比一比武艺,杀一杀刘易的威风。狄将军急忙劝阻众将说:“刘易原来不是我的部下,如果你们与他计较,争强斗胜,传出去势必会给敌人以可乘之机。我们现在要加强团结,决不能争一时之短长。”

当这些话传到刘易的耳中时,他非常感动。狄将军派人专程去弄苦荚菜,刘易觉得自己得到了他的理解;狄将军劝阻将领勿争强斗胜,刘易觉得他是真正顾全大局,宽宏大量。在这种情况下,自己不该再给非常忙碌的狄将军添麻烦。

后来,刘易懊悔地去找狄青,说:“狄将军,您治军严整,我在韩将军手下时就有耳闻。这次我因这么点小事就大闹,您不仅不责怪我,还原谅了我,我一定会报答您。”从此,刘易再也没为苦荚菜闹过事,并且逢人便夸狄将军的宽阔胸怀,而且还忠心耿耿地跟着狄青东征西战。

从上面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狄青为人处世的智慧之处。假如他要与刘易斤斤计较的话,在刘易大闹军营时处治他,不但很难收到最终的预期效果,还会影响到自己负责的戍边大业。他现在这样处理,不仅仅收服了刘易,而且收服了其他将领、士兵。军中将士纷纷被狄青宽容的胸怀所折服。无独有偶,曾国藩虚怀若谷,雅量大度,善于因势利导,引其长而弃其短,主张以“度”容“士”,以宽待人,换得人才济济于一府之大局面:

曾国藩求才心切,因此也有被骗的时候。有一个冒充校官的人,拜访曾国藩,只见他高谈阔论,谈古论今,有不可一世之势。曾国藩礼贤下士,对投幕的各种人都倾心相接,但心中不喜欢说大话的人。见这个人言词伶俐,心中好奇,中间论及用人须杜绝欺骗事,正色大言说:“受欺不受欺,全在于自己是何种人。我纵横当世,略有所见,像中堂大人至诚盛德,别人不忍欺骗;像左公(宗棠)严气正性,别人不敢欺骗。而别人不欺而尚怀疑别人欺骗他,或已经被欺而不知的人,也大有人在。”曾国藩察人一向重条理,见此人讲了四种“欺法”,颇有道理,不禁大喜,对他说:“你可到军营中,观我所用之人。”此人应诺而出。

第二天,拜见营中文武各官后,那人煞有介事地对曾国藩说:“军中多豪杰俊雄之士,但我从中发现有两位君子式的人才。”曾国藩急忙问是“何人”,此人举涂宗瀛及郭远堂以对。曾国藩又大喜称善,待为上宾。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暂时让他督造船炮。

多日后,兵卒向曾国藩报告此人挟千金逃走,请发兵追捕。曾国藩默然良久,说:“停下,不要追。”沉默一会儿,曾国藩双手扶须,说:“人不忍欺,人不忍欺。”身边的人听到这句话,想笑又不敢笑。过了几天,曾国藩旧话重提,幕僚问为什么不发兵追捕。

曾国藩说“现今发、捻交织。此人只以骗钱计,若逼之过急,恐入敌营,为害实大。区区千金,与本人受欺之名皆不足道。”足见曾国藩的远见与胸襟。

不计较一是一处之过,宽容大度之态,让曾国藩博得了众多的支持和鼎力协助,造成了相当的影响,同时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在现代生活中,一个成功的人,从不会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他也不会把事情做得太绝,因为他懂得为自己留有一定的余地。在解决问题时,他们总是多想那些重要的事,不为一些表象、肤浅的事情所淹没。

在单位工作中,在与员工一起工作中,重要的是发挥他的潜力,而不是就他们犯的小错误大做文章;在日常生活中,与邻居相处,重要的是互相尊重与友好相处,而不是总盯着他们是否在说别人的闲话。否则,你就会掉进琐事的泥淖中。

做人应该心胸宽阔,一个心胸宽阔之人,能够正确地看待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差别。他愿意以自己的实力战胜对手,而不愿因对手的缺陷使自己轻易获胜。他没有时间幸灾乐祸,没有时间评论别人,他只是忙于自己所追求的事业。他不会计较在每件事上是不是公平,只要自己的内心快活与充实。

面对他人一时的过错,不必高调地出来指责。这时,低调淡然地抹过,不去计较,结果自然会变得理想。

追求“大收获”就要看淡“小得失”

幽默大师威尔·罗吉士曾说:“我从来没遇见过不喜欢的人。”鲁迅先生也曾说过要略小节而取其大。略小节,取其大,讲的就是不为小事而斤斤计较,且要从大处着眼。看人首先看他的优点,而不是死盯着对方的缺点和错误不放,我们应该要用变化的、发展的观点来看人。如果我们不能略其小,取其大,那我们就可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个人,而造成不能与人为善,把朋友推开,而得不到很好的人缘。这样,我们可能会因为一些瑕疵而影响自己的好心情,影响自己对工作的热情,美好生活的享受,如此一来我们岂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我们可以审视一下自己,是否拥有宽仁之心,每天都开心地与人交往?或者一早起来,看见任何人、事、物都感到不快?我们生活中总会遇见各种各样的小麻烦,如果我们能够像罗吉士那样在小处上宽容,便可以得到更多的“财富”:

威尔·罗吉士继承了一个牧场。有一天,他养的一头牛因为偷吃玉米而冲破附近一户农家的篱笆,最后被农夫杀死。按照当地牧场的共同约定,农夫应该通知罗吉士并说明原因,但是农夫没这样做。

当然,罗吉士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于是带着佣人一起去找农夫理论。此时,正值寒流来袭,他们走到一半儿,人与马车全都挂满了冰霜,两人也几乎要冻僵了。好不容易抵达木屋,农夫却不在家,农夫的妻子并不知道他们是谁,只认为他们是过路的外乡人。于是,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休息。

罗吉士进屋取暖时,看见妇人十分消瘦憔悴,而且桌椅后还躲着五个瘦弱的孩子。不久,农夫回来了,妻子告诉他:“他们可是顶着狂风严寒而来的。”罗吉士本想开口与农夫理论,但又打住了,只是伸出了手。农夫完全不知道罗吉士的来意,便开心地与他握手、拥抱,并热情邀请他们共进晚餐。

这时,农夫满脸歉意地说:“不好意思,委屈你们吃这些豆子,原本有牛肉可以吃的,但是忽然刮起了风,还没准备好。”孩子们听见有牛肉可以吃,高兴得眼睛都发亮了。吃饭时,佣人一直等着罗吉士开口谈正事,以便处理杀牛的事,但是,罗吉士看起来似乎忘记了,只见他与这家人开心地有说有笑。

饭后,农夫一定要两个人住下,等天气好了再回去。于是,罗吉士与佣人在那里过了一晚。第二天早上,他们吃了一顿丰富的早餐后,就告辞回去了。在寒流中走了这么一趟,罗吉士对此行的目的却闭口不提。在回家的路上,佣人忍不住问他:“我以为,你准备去为那头牛讨个公道呢!”罗吉士微笑着说:“是啊,我本来是抱着这个念头的,但是,后来我又盘算了一下,决定不再追究了。你知道吗?我并没有白白失去一头牛啊!因为,我得到了一点人情味。毕竟,牛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获得,然而人情味,却并不是很容易得到。”

其实,牛闯进别人的玉米地不对,后又把牛杀了也不给任何解释。这样确实让人觉得生气,无怪于罗吉士对此事耿耿于怀。但是罗吉士最后放弃了“给牛讨一个公道的想法”,因为他体会到了人情的温暖,他当然不忍心去破坏。相对于此,牛就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了。故事中的罗吉士,尽管失去了一头牛,却换得农夫一家人的笑容和幸福以及难得遇见的人情味。

所以,人应当有广阔的胸怀,宏大的气度。大河里生活的鱼,不会因遇到一点风浪就惊慌失措;而小溪里的鱼就不同了,一感觉到有点异常动静,便立刻四处逃窜。人也是这样的,胸怀狭窄的人没有一点气度,常常与他人争夺蝇头小利,但这点小利到手后,却又发现丢了更重要的东西,如同人们所说的“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这些道理哪怕是小贩也懂得:

市场上,服装小摊贩遇到了一位难缠的客人。

“这衣服质量这么差,还要卖100块钱吗?”客人拿着一件衣服左看右看。

“我这衣服是很不错的,而且物有所值,不然你去别家比较比较?”

“80元,不然我不买。”

小贩还是微笑地说:“太太,我卖你80块钱,对刚刚向我买的人怎么交代呢?”

“可是,你这什么破衣服,这线头都掉出来了,居然还要卖100块钱。”

“如果是没有瑕疵的,可能就要卖200块钱了。”小贩依然微笑着。

不论这个中年妇女的态度如何,小贩依然面带微笑,而且笑得像第一次那样亲切。

这个女人虽然嫌东嫌西,最后还是以100块钱买了。

有人问小贩何以能始终面带笑容,小贩笑着说:“只有想买货的人才会指出货如何不好。如果我不接受他的意见,用几句话把他顶撞回去,他就不会成为我的顾客。”

小贩完全不在乎别人批评他的衣服,并且一点也不生气,这不只是修养好而已。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却真的不如这个小贩,平常有人说我们两句,我们就已经气在心头口难开了,更不用说微笑面对。

豁达大度要求人们抑制个人的私欲,不为一己之利去争、去斗,也不能为了炫耀自己而贬低他人,更不应用苛刻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要尊重人家的自由权利,理解、容纳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只有大度做人,不纠缠小处,你才能有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更大的“实惠”。

于人生于世,宜当有情有趣,宜当亲人近之、朋友敬之,宜当宽宏大度,凡事不计较。其实事实也是如此,如果总是计较来计较去,烦人又烦己,大事办不成,小事办不好,还不如不计较。宽容小处,不去争辩,不去强求,生活中真善美会越来越靠近我们。

智慧的最高境界:“人虽犯我,我不犯人”

在事业上,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就像每个公司都存在看晋升,加薪的问题。但竞争又不是不择手段的,竞争应该是正当的、合理的。竞争要人人平等,有成功必有失败,胜要胜得光明磊落,输要输个心甘情愿。

在竞争中要有一个好心态,应该既希望自己超越别人,又希望别人能得到实惠。对手过招,胜负算不了什么,别人胜了,你应去祝贺,这才能从中找出不足,以利于你日后的发展。最后能够和对方成为知己,那就更是好上加好了。

即使是遇到对方冒犯了自己,我们也没有必要怨恨必报,因为这样只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

格里斯是一家小杂货店的店主。有天他杂货店对面新开了一家大型的连锁商店。由于资金雄厚,这家连锁商店又极力排挤杂货店。杂货店的生意江河日下,杂货店的老板忧愁地找牧师诉苦。

牧师说:“他们攻击你是正常的,因为这毕竟是商场。但是如果你对这家连锁商店心存怨恨,你就会仇视他,仇恨便成了你真正的敌人,这样的话只会两败俱伤。”

格里斯慌乱地不知所措了,“难道他们攻击我,我还不能够反击吗?”

“与其互相攻击,还不如每天早上站在商店门前祝贺你对面的连锁商店生意兴隆。”

格里斯气愤地说:“为什么?难道我就任人欺负吗?”

牧师说:“其实,你的任何祝福都会变成福气,回归于你。你所给的任何诅咒,也同样会将你自己导向失败。”

格里斯没有什么别的好办法,只好按照牧师所说的那样做。每天看见对方的连锁店生意兴隆都衷心地祝贺他们。对方的经理看见很诧异,路人也以为格里斯因为生意不好,疯掉了。

格里斯始终面对对门的宾客盈门都报以善意的微笑,有时候有外来的路人来到杂货店找不到想要的商品,格里斯还介绍他们去连锁店买。天长日久,终于有一天,连锁店的经理也不再奇怪了,每天也对格里斯报以微笑。

一段日子后,正如格里斯当初所担心的。他的商店关门了,但连锁店那个经理人因为经营有方,被调到总店去了。

格里斯被聘请成了那家连锁店的经理人,而且收入比以前更加可观和稳定。那个经理知道,如果格里斯和其他竞争者那样恶意竞争的话,这个连锁店的生意根本就不会这么好。而他觉得,一个能够对自己的对手微笑、祝福的人,必定会善待每一个顾客的。于是,到了总部马上推荐格里斯。格里斯也出人意料地成为了连锁店的经理人。格里斯没有想到自己报以对手的祝福,最终会得到对手的认同,和对手成为朋友,也让自己的事业走向了一个高峰。

古今中外,大凡胸怀大志、目光高远的仁人志士,无不以大度为怀;反之,小肚鸡肠,区区小事也耿耿于怀的人,没有一个成就了大事业,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人。

我国古代也有一个我们能够耳熟能详的故事:

在赵秦两国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为赵王挣足了面子,赵王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便拜他为相国。

廉颇,见蔺相如仅凭一张利嘴,眨眼间职位就爬到了自己的头上,而自己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却位居他下,心里很不服气,决定要找机会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知道后,处处躲着廉颇,有时还称病不肯上朝。有一天,蔺相如带门客出去,看见廉颇的车迎面走来,忙将自己的车退进小巷里,让廉颇的车过去。蔺相如的门客觉得憋气,埋怨蔺相如不该胆小怕事,既然廉颇冒犯了自己无礼在先,应该正当地反击才是。

蔺相如笑笑说:“你们说廉将军跟秦王比,谁的势力大?”

门客答:“当然是秦王的势力大。”

蔺相如接着说:“天下诸侯都怕秦王,而我却敢当面责备他;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就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在,倘若我与廉将军不和,秦国肯定会趁机来犯,所以我情愿忍让廉将军。”

最后,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感到无地自容,上门前来负荆请罪。

这个小故事虽然很简单,但是让人感慨颇深。蔺相如无疑是与人为善的高手,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过于精明的人肯定不行,如果蔺相如是个精明人的话,势必跟廉颇一争到底,不仅不会有“将相和”的美谈,而且一旦秦国灭了赵国,他们都别想好,倾巢之下,焉有完卵?

当你被别人误会或受到别人指责时,如果你偏要反复解释或还击,结果就有可能越描越黑,事情越闹越大。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不妨把心胸放宽一些,没有必要去理会。对于上班族来说,和同事总会有摩擦,但是切记要理性处理,不要非争个你死我活才肯放手。就算你赢了,大家也会对你另眼相看,觉得你是个不给朋友留余地,不尊重他人的人,以后也会防着你,于是你会失去真正的朋友。而且被你损害了尊严的同事,还可能对你记恨在心,这样你就无意中多了许多敌人,这样做人得不偿失!

所以,要想做到豁达大度,就要看透一切,把一切都看做“没什么”,即使是对方冒犯了自己,我们也可以以平和、理智的心态去面对,把目光投向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这样,做起事来才会从容不迫,让人肃然起敬。

宽忍异己,必得善果

人生之中,不可能所有人都是要好的朋友,也不可能每个人都那么志同道合。实际上,我们人生的路途之中总会遇见“异己”之人。生气无助雾散云消,恼怒不会春风化雨,而一时的忍让则能帮助恢复你应有的形象,得到公众的赞美。

我们该怎么去对待异己呢?

大多数人会用排挤的手段。但是,真正的智者从不会为小事斤斤计较,他们总是坚持走自己的路,不管别人怎样评说,而时间最后总会证明他们是正确的。低调行事的人不会对于“异己”就另眼相待,毕竟大千世界本来就是包罗万象的,所以不可强求每个人都是一个标准的模子刻出来。没有必要去否定掉自己之外的行事和做人标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文学大师郭沫若就是这样一个大度的人。

可能是因为文人相轻的缘故,他与鲁迅之间“曾用笔墨相讥”,但他在鲁迅逝世后,没有趁“公已无言”时前来“鞭尸”,而是挺身站出来捍卫鲁迅精神,同时对以前“偶尔闹孩子气和拌嘴”,还“深深地自责”。他诚恳地表示:“鲁迅先生生前骂了我一辈子,先生死后,我却要恭维他一辈子。”他认为鲁迅是一个不屈的斗士,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郭沫若先生已经毫不在意鲁迅生前曾攻击过自己。如此一来,郭沫若就更加受到人们尊敬和爱戴了。

看到这里,我们不免感慨,两个互相“攻击”的异己,到最后一个没有了还嘴之力,另一个宽容地放弃了攻击,还反倒去肯定对方。其实追溯到清政府时期,满族人一开始都把汉人视作“异己”,处处针对,处处提防。可是康熙不但没有排挤,反而重用“异己”,不得不让人佩服其胆识和气度:

康熙二十年,康熙以“海是否为“疆”一日不清,民生一日不宁”,“台湾不平,则沿海兵民弗获休息”为由,又一次力排众议,决定进军台湾。

七月,康熙起用原属台湾郑芝龙降将、留于身旁13年的汉人大臣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用台湾降将收复台湾,施琅赴任前,康熙特在内廷召见,又于瀛台赐宴,殷切嘱咐了一番,希望他不要辜负自己的希望,一定要把台湾收复。

第二年,因指挥意见分歧,施琅首次进军受挫。康熙毫不犹豫,当机立断,特别恩准施琅“独立肩任,直入海岛”的请求,将指挥权完全交给了他,显示了宽广的胸襟。

施琅不负康熙所望,经过一年的准备,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十四日,率战舰300余艘直驶澎湖。

二十二日,两军决战。清军水师焚毁击沉敌舰200余艘,击毙将军以下军官300余员,歼灭敌军12000余人,攻占了澎湖列岛。郑军主力尽失,无力再战,被迫请降。施琅不负康熙所望,一举攻下台湾。

施琅的启用,体现了康熙宽广的胸怀,更显示出康熙在行事上的绝妙手段。他虽然采取武力手段进攻台湾,但是却从正义的角度出发,将攻打台湾的战争定义为正义的收复失地之战,而且还派了台湾降将施琅为主帅,增添了舆论的正面导向。

虽然打仗,众人却说不出什么怨言。而最终,施琅也算劳苦功高,功成名就,不知要怎样谢康熙信任之恩呢。所以说,做人要以宽容豁达为本,在充分了解他人的基础上,不惜把重任交给“异己”去做。这样,既用人所长,又显示了豁达胸襟,别人也必将谢恩报答。

其实每个人都有其可取的一面,尽管他可能不是个尽善尽美的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应放开胸怀,接纳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