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堂课 自我认识:明确到底为谁工作
带着激情去工作
生命的意义在于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一个关于做什么事和得到多少报酬的问题。
工作不但是大多数人生活的来源,而且是所有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工作是生命的一部分,没有工作的生活,是一种苍白的生活。工作就是付出努力,不懈奋斗,从中创造价值,实现自我追求。一般来说,有工作的生活才算是真正的生活。没有工作或者工作不顺都会导致一个人情绪低落,甚至蹉跎岁月,一事无成。久而久之,他就成为了精神匮乏者。这时不管他的物质生活有多么丰富,而精神生活的匮乏是物质生活永远无法替代的。
工作就是需要一个人用生命去完成的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古已有之,但在作与息的交替轮回中,一个人耗尽了生命,所以工作既是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也必然是一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工作,要像对待自己的生活一样富有感情,充满热情,带有激情。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体现出他对生活的态度。
人的生命和生活都离不开工作,它是你成长、生存、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唯一途径。工作的点点滴滴都是你用心积累而成的,用心工作,工作也将给予你相应的回报,善待工作也是善待自己的生命。
工作是一件非常富有创造性的事情。或许你没能像艺术家那样创造出不朽的杰作,也不能像企业家那样创造出炫目的财富,更不能像政治家那样取得骄人的政绩,但每个人都在创造着,千千万万的人共同构建了人类、社会、国家。
发明大王爱迪生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用生命工作的人,他的一生都在工作。平时他每天工作达18小时以上,而且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去的。即使80岁时,他仍然不懈努力地工作着。爱迪生下定决心:“我能活多久,就工作多久。”毫不夸张地讲,爱迪生是我们每一个现代人工作的榜样。
如果你能以对待生命的态度对待工作,并且将这种精神运用到工作中去,你会发现工作如同生命一样多姿多彩。
圣经上说:“工作是上天赋予我们的使命。”在我们的生命中,有近乎1/3的时间都在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就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如果想让自己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就应该珍惜自己的工作,就应该带着激情去工作。
在工作中升华自我价值
我们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还有更高层次的追求,那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为生命而工作的人,工作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追求名利,他们是在工作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有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时候,一个人才会发出持久强大的热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地为社会、为公司创造价值。
比尔·盖茨的财产净值大约是466亿美元。如果他每年用掉一亿美元也要466年才能用完这些钱——这还没有计算这笔巨款带来的巨大利息。那他为什么还要每天工作?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财产净值估计为10亿美元,不像比尔·盖茨那么多,不过也足以让他在余生享受优裕的生活了,但他为什么还要不停地拍片呢?
美国Viacom公司董事长萨默·莱德斯通在63岁时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很庞大的娱乐商业帝国。63岁,在多数人看来是尽享天年的时候,他却在此时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让自己重新回到工作中去,而且,他总是一切围绕Viacom转,工作日和休息日、个人生活与公司之间没有任何的界限,有时甚至一天工作24小时。他哪来这么大的工作热情呢?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那些拥有了巨额“薪水”的人们,不但每天工作,而且工作相当卖力。如果你跟着他们工作,一定会为工作时间太长而感到精疲力竭。那么,他们为何还要这么做,是为钱吗?
还是看看萨默·莱德斯通自己对此的看法:“实际上,钱从来不是我的动力。我的动力是对于我所做的事的热爱,我喜欢娱乐业,喜欢我的公司。我有一种愿望,要实现生活中最高的价值,尽可能地实现。”
是的,正是这种自我价值实现的热情,使他们热衷于他们所做的事业,并非单纯地为了名利,甚至当他们可以控制生活的时速时,他们的脚还是不会离开油门。
一些心理学家发现,金钱在达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不再诱人了。人生的追求不仅仅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还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体现自我价值。
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
有不少朋友总是抱怨说工作忙,薪水却少得可怜。对此,我们有必要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作为职场人士,你的价值是什么呢?”
一天,报社的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年轻人很珍惜这次采访机会,做了认真的准备。因此,他与松下幸之助先生谈得很愉快。采访结束后,松下先生亲切地问年轻人:“小伙子,你一个月的薪水是多少?”“薪水很少,一个月才一万日元。”年轻人不好意思地回答。
“很好!虽然你现在薪水只有一万日元,其实,你知道吗?你的薪水远远不止一万日元。”松下先生微笑着对年轻人说。
年轻人听后,感到有些奇怪:不对呀,明明我每个月的薪水只有一万日元,可松下先生为什么会说不止一万日元呢?
看到年轻人一脸的疑惑,松下先生接着道:“小伙子,你要知道,你今天能争取到采访我的机会,明天也就同样能争取到采访其他名人的机会,这就证明你在采访方面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你能多多积累这方面的才能与经验,这就像你在银行存钱一样,钱存进了银行是会生利息的,而你的才能也会在社会的银行里生利息,将来能连本带利地还给你。”
对于成长中的职场人士来说,注重才能的积累远比注重薪水的多少更重要。薪水是对我们现有能力和价值的认可,是我们现有价值的兑现,而能力的积累则可以使我们未来的价值增值。
其实我们的价值就是我们对公司有用的知识和能力,即为公司创造价值的能力。我们的价格则是公司给我们的薪水。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价值和价格呢?也许下面这个故事,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家公司招聘业务人员,招聘广告一发,应聘者接踵而来。招聘主管发现,其中一位应聘者资历显赫,非常适合,但对于公司来说,有小庙容不了大佛的顾虑,因此招聘主管对他不抱太大的希望。面谈时,招聘主管也很诚恳地告诉他,依据公司规定,无法给予太高的薪水。没想到他竟然愿意接受不到他原来薪水一半的条件,这让招聘主管有点意外。正式上班后,他也没有表现出身大企业的骄傲,准时上班,报表填写得清清楚楚,勤跑客户。不久,他的业绩远远超乎大家原本的预期,于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公司破格让他晋升,而且大幅度加薪。
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他在前一家公司已当上了主管,工作相当顺利,薪水也十分满意,原以为可以衣食无忧,没想到公司投资失败,老板不知去向,让他们哭诉无门。在此期间,他也曾经因为薪水无法与自己所要求的相符而怨天尤人,总认为自己怀才不遇。但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挫折和沉淀之后,他选择了重新出发,重新体会到价值与价格的差异。
工资是公司给人力资源定的价格,是随时可以调整的;而价值却是我们可以创造的,任谁也无法带走。
在忙碌的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忙碌的方向和目的是为了自己的价格还是自己的价值呢?
奋斗为了生活,努力为了将来
初入职场的新人,或是刚刚跳槽换了一个行业之后,一般拿的薪水都会比较低,一部分人会因此而抱怨,觉得自己大材小用,感觉委屈了自己。其实,任何人的成功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你也不例外。所以,来到一个新的岗位上,你要努力,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可以利用公司的平台,为自己充充电,为自己将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你需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现在的努力是为了未来的发展。
1901年,美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年薪百万美元的高级打工仔——施瓦伯。
施瓦伯出生在美国乡村,只受过短期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他就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3年后,他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建筑工地,施瓦伯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的决心。当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因薪水低而怠工的时候,施瓦伯却默默地积累着工作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
在那些打工者中,一些人还不时讽刺挖苦施瓦伯。对此,施瓦伯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们只能在业绩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机遇!”
夏天的一个晚上,施瓦伯又像往常一样躲在角落里看书,正好被到工地检查工作的公司经理发现。经理看了看施瓦伯手中的书,又翻开了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经理把施瓦伯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施瓦伯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普通员工,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吗?”经理点了点头。
不久,施瓦伯就被升任为技师。后来,施瓦伯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25岁时,施瓦伯成为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39岁时,施瓦伯成为了美国钢铁公司的总经理,年薪100万美元。而当时,一个人如果一周能挣到50美元,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就像施瓦伯一样,我们在为公司的事业大厦添砖加瓦的同时,也在建筑属于我们自己的“房子”——那就是我们的职业前途。更重要的是,职业前途是一座特殊的“房子”,我们几乎不可能抹平重建,它需要我们每天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在平凡而漫长的工作中一点一点地设计和建造完成。施瓦伯是我们每位现代职场人士学习的榜样,他的经历向我们诠释了优秀的职场人士对待工作的正确态度:现在的努力并不完全是为了眼前的回报,更是为了将来的发展。
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工作中你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就会发现,在你的每一份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是无法衡量的。你工作的同时,也是自己一个难得的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机会,工作的最终受益者是你自己。
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追求卓越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境界。
卓越不是完美。因为完美会使你受挫,使你被削弱,而卓越却是一个尽其所能去做到最佳,不断前进的目标。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你可以不断地取得最佳,不断地打破个人记录,提高过去取得的成绩,从各个层面的成就出发,从而让自己变得坚不可摧。
卓越很昂贵,你必须付全价;卓越很昂贵,但回报也丰厚;卓越是真理,真理是不会被否定的,你可以把卓越推倒,掩盖卓越,忽视卓越,但无论你做什么,它总能脱颖而出上升到顶部,这就是精华法则:最优秀的将上升到金字塔顶部。
库奇马自认为专业能力很强,对待工作很随意。一天,老板让他为一家知名企业做一个广告策划方案。半个月后,他把这个方案交给了老板。
谁知,老板看都没看就说:“这是你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库奇马没说什么只好拿回去修改。等他再次交上时老板还是那句话。这样反复了四五次,最后一次,库奇马信心百倍地说:“是的,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案。”老板微笑着说:“好!这个方案批准通过。”
从这以后,库奇马在工作中经常自问:“这是我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然后再不断进行改善,不久他就成为公司不可缺少的一员。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工作做完了,并不代表不可以再有改进。在满意的成绩中,仍抱着客观的态度找出毛病,发掘未发挥的潜力,创造出最佳业绩,这才是现今优秀员工的表现。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只能做到合格的人已经不具备竞争力,只有那些最优秀的员工,才能胜出。面对激烈的竞争,你应该不断地超越平庸,追求完美,你需要制订一个高于他人的标准。这样的人是一种异常优秀的人,他们不仅仅会做别人要求他们做的,而且还会出人意料地做得非常完美。
从优秀到卓越,需要我们勇于改变自己,并付出一定的努力。每一个人其实都想过更好的生活,但却不希望改变自己,然而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一分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如果你希望变得更加优秀和卓越,你就必须具备赢家的思考态度和行为规范。
把追求卓越作为你永恒的目标
在公司中,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做得已经足够好了,真的是这样吗?你真的已经做到尽善尽美了吗?你真的已经发挥了自己最大的潜能了吗?
造物主赋予我们每个人一种突出的才能,也许你有管理的才能、绘画的天赋、写作的悟性、思考的资质等等。无论你的特长是什么,都不要把自己藏起来,你应该积极地把你的才能发掘出来并发挥得淋漓尽致。
兰迪·劳伦斯现在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可他以前只是一名推销员。他奋起的源泉是他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拥有超出自己想象十倍以上的力量。在这句话的激励之下,他反省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态度,发现自己错过了许多可以和顾客成交的机会。
于是,他制订了严格的行动计划,并付诸实践到每一天的工作当中。两个月后,他回过头看看自己的进展,发现业绩已经增加了两倍。数年以后,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在更大的舞台上检验着这句话。
只知抱怨老板的态度,却不反省自己的能力,不追求卓越,是不会在工作中享有荣誉的。如果你回头来看,就会很惊讶地发现,以前你没有受到重用,是因为你没有追求卓越。实际上,你的老板是很有眼光的,关键看你怎样要求自己,把自己定位在什么水平。
如果你是一个渴望得到重用的员工,如果你希望让你的老板觉得你是不可取代的,一定要从内心决定做第一。这样在你的意识中才会有信心做到完美,你的个性才会真正成熟起来。
那些自甘沉沦,不追求超越,懒得提高自己能力的员工是不会有所进步的。而你的工作水平没有提高和进步,你的上司也绝不会给你升职和奖励。
追求卓越像是一块坚强厚重的磨石,它会砥砺你,把你的工作带到最完美的境界。也许你永远达不到十全十美,但是,只要你是在不停地追求,你就不会在原来的起点原地踏步。
把追求卓越作为你永恒的目标,你才能超越别人,永远走在别人的前面,你才能够比别人更快地成功。
在工作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人人都要在社会中生存。要生存就必须有生存的本领,尤其是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没有能力的人将很难有立足之地。那些刚刚走入社会的人,在学校学习了不少的理论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是光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能力,也是没有发展前途的。那些工作了三五年、有着丰富经验的员工,就算失去工作了,也很容易找到工作,那是因为他在几年的工作中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诸如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心理调节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等。仔细想想,他这些能力的具备,是不是在长期工作中得到的?
美国著名的培训师鲍伯·科卡里通过大量的研究认为,一个人的才干10%来源于培训,70%是在工作中培养而得,还有20%来自于团队领导的潜移默化。如果只是强调培训的话,不会达到人力资源培训的良好效果。
日本的滕俐先生曾经说过:“在工作中培养能力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比工作本身更重要。”
世界电扇大王翁佑就是在工作中积累了经验,培养了自己的能力,从而走向成功的。翁佑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经营丝绸贸易家族生意的父亲在其六七岁时去世,后来大约在他九岁时,母亲也不幸因病逝世。从此,翁佑便成了一个无人照顾的孤儿。
中学毕业后,经别人介绍,他进了一家电器贸易行任职。参加工作后,他把工作看做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最好方法,他努力工作,一年后,他在工作实践中能力不断提高,老板见他精明能干,能力又很强,便常常派他出门去收取旧账,插手管理财务方面的一些事务。翁佑又把老板给的这一次机会,当做了培养自己另一种能力的机会,因此不多久,他便熟悉经济方面的各项业务,接触了解不同的经营行业。
在三年多的工作中,翁佑在工作中培养自己的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为他后来成为电扇大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翁佑的成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是工作培养了我的经营管理能力,没有在电器公司三年的努力工作,我是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的。”
工作培养、锻炼你的能力,没有工作,你的很多能力就不会被开发出来,而最终被埋没。因此,你应该牢固树立“在工作中学习”,把工作当做是培养能力、学习技能的机会。为此,你应该主动自发地去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这样你的能力才会在工作中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开拓你的视野,是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
我们常常用视野比喻人的眼界开阔程度,眼光敏锐程度,观察与思考的深刻程度等等。可以说,视野是不是开阔,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尺。如果一个人视野狭窄、看问题肤浅甚至鼠目寸光,毫无疑问会影响他人生的成功。
一个不工作的人,每天囿于自己“小屋子”里的人,他的思维就会僵化,视野就会变得越来越狭窄。工作可以开拓你的视野,工作让你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工作让你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工作让你看到了在学校没有看到的世界,工作让你的能力、经验不断得到提高等等。这些正在不断地开拓着你的视野。
视野开阔与否,取决于你在工作中学习了多少。常言道,学然后知不足。勤于学习的人,越学越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于是想方设法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学到更多的东西,视野会随之越来越开阔,也就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
在工作中开拓视野,有时候是需要一点“冒险精神”的。在公司中,员工常常会被上司交付新任务,而这些新任务是“没有经验值”的,如果你勇敢地挑战新工作,就会有新视野,学习新技术及启发新智慧。
具有开阔的视野,是你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在工作中,老板、领导要求你要视野开阔,胸怀开阔,旨在提高你的能力,而在老板、领导者潜移默化中你也可以具备成功者所具有的条件——开阔的视野。工作中没有开阔的视野、广阔的胸怀,如坐井观天的青蛙一般只能看见巴掌大的天,无论如何是不行的。一个优秀的员工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胸有全局,视野广阔,既要看到发展的机遇,也要看到矛盾和问题,有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熟知工作相关的现实状况,对发展的大趋势心中有数,才能为工作准确定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寻找到做好自己工作的方法。有这样的视野和胸怀,才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