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铁旗手
这就是当时中国铁路面临的窘境。但就是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中,高铁的种子开始萌芽。
走在前面的是科技界人士。我特意检索了一下1980~1990年的学术论文,这10年间发表的论文中涉及高速铁路(文章中提到“高速铁路”这个关键词)的文章共有28100篇。这里面有的是介绍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有的是进行高速铁路相关技术的讨论(线路、车辆、供电、信号),有些是对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建言。
有些文章的理念还非常先进。如铁科院机车车辆研究所的钱立新教授1985年在《铁道运输与经济》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了一种先进的轨道交通,也就是今天美国小有名气的梦想家马斯克正在费力研制的“超级高铁”,钱立新称之为“超高速管道列车”。
钱立新介绍说,这种超高速管道列车,实际上就是在一根管道中放置一个活塞型的列车。列车的前部抽成真空,后部为大气压力,在大气压力的推动下,活塞列车沿着真空管道高速前行。这种活塞列车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1200公里!你没看错,就是1200公里,可以跟喷气式飞机相媲美。
这段时间,有一大批科技人员走出国门参与国际交流,亲眼见证并亲身体验了国外先进的高速铁路技术。回国后,他们为中国高铁奔走呼吁,成为推动中国高铁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里面有一个牛人,他叫沈志云,当时是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未来的日子他将成为中国高铁的标志性人物,成为中国高铁的旗手之一。
沈志云,湖南长沙人,1929年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受家庭环境影响,从小就爱好学习,是个不折不扣的优等生。1949年,从湖南国立师范学院附中毕业的沈志云,到武汉参加大学考试。竟然同时被三所大学录取,而且这三所大学一所比一所厉害。第一家是唐山工学院。很多人可能会想,这是个什么破学校?如果我告诉你它的另外一个名字你就不这样认为了,它又叫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交通大学。除了唐山校区,交通大学还有两个校区,一个是交通大学上海学校,一个是交通大学北京学校。晚清到民国时期的唐山在中国的地位,可是今天的唐山所没法比的,那时候的唐山是中国高科技人才的萃聚地。很多人在一些教科书里,可能看到过一群准备送出国门深造的、扎着辫子的晚清天才少年的合影,如果你是有心人,仔细研究一下这些照片的拍摄地点的话,你会发现有很多都是在唐山。而这些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的海归们,回国后的工作地点也有相当大一批选择了唐山。
录取沈志云的第二所大学叫武汉大学。武汉大学的实力我就不多做介绍了。关键是在当年报考武汉大学机械系的所有学生中,沈志云名列榜首。
录取沈志云的第三所大学叫清华大学。啥也不用说了。
如果在今天出现这种情况,相信如果有1000个学生,至少有999个会选择清华大学。但是,当时沈志云选择的是唐山工学院。为啥?两个原因。第一,沈志云喜欢火车。第二,唐山工学院是铁路领域当时最好的大学。当时的唐山工学院老师大都是外籍教授或者留学归来的知名学者,其中以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居多。当年唐山工学院毕业的学生如果要选择留学,可以免试直升康奈尔大学,所以唐山工学院又有“东方康奈尔”之称。
但是沈志云没到康奈尔大学留学,大学四年没有上完,沈志云就提前毕业了,并且光荣地成为唐山工学院的大学老师。没办法,当时祖国建设太缺人才了。提前毕业的沈志云在填写分配志愿时,内心里希望自己能够去机车车辆厂,但是学校把他留下了。后来沈志云又研修了俄语,于1957年赴苏联列宁格勒铁道学院学习。
1957年11月17日,沈志云在赴苏留学期间,路经莫斯科时与其他留苏学生一起,受到了正在苏联访问的毛主席的接见。那是一个下午的六点钟,地点在莫斯科大学大礼堂,大批的学生在静静地等待着。突然两个学生跑过来高喊着:“毛主席的汽车已经到门口!”身穿灰色中山服的毛主席的出现,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陪同主席到现场的,还包括邓小平和彭德怀等人。
站在莫斯科大学大礼堂的讲台上,毛主席操着他浓厚的湖南乡音,发表了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演讲。“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说完之后,主席发现下面的同学一脸困惑。原来主席的湖南乡音太浓,很多同学没有听懂。主席解释说:“世界就是World。”
主席一看下面学生们的表情,显然还是没有听懂。
毛主席于是问身旁的驻苏大使:“世界用俄语怎么说?”“是米尔。”
于是,毛主席接着说:“米尔是你们的,当然,我们还在,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中国的前途是你们的,世界的前途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会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历史上关于青年的最著名的演讲之一诞生了。
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留学生。沈志云在后排。
1961年,沈志云从列宁格勒铁道学院毕业获得副博士学位。大家不要以为副博士学位是比博士学位低一级的,其实苏联的副博士学位就相当于国内的博士学位。在苏联,要想修副博士学位,你需要先读完本科,然后再读完研究生之后,才有资格。读完副博士学位后,就有资格攻读全博士学位了,相当于中国的博士后。
从列宁格勒铁道学院获得副博士学位后,沈志云回国了,继续在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任教。后来学校搬到了四川,改名为西南交通大学。
在西南交通大学任教的沈志云,于1981年到英国进行了一次访问。在英国德比铁路技术研究所接触到了英国前沿的高速铁路技术,聆听了他们的高速列车系统动力学学术报告,乘坐了他们的磁浮试验车,见到了他们开发的城郊快速铁路自动驾驶系统。沈志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当时就告诉自己,中国一定要有高速铁路。
从此,帮助国家建设高铁的愿望像一颗种子,开始在沈志云的心底扎根、发芽,并慢慢长大。
沈志云的传奇人生继续。
1983年,沈志云发表了著名的“非线性轮轨蠕滑力计算理论”。这个理论发表后,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国外专家广泛引用,被称为“沈氏理论”。这是轨道交通领域,在国际上唯一一个以中国人个人姓氏命名的理论。“沈氏理论”奠定了沈志云在轨道交通机车车辆领域的权威地位。
接下来沈志云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他的高铁梦想慢慢变成现实。1988年,国家科技部拿到了一笔世界银行贷款,准备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铁路系统分到了两个报名指标(注意是报名指标,不是入选指标)。西南交通大学积极申报。沈志云认为,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建设一个学校没有条件建设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应当为中国要研究的世界前沿科学服务。对铁路领域而言,什么是世界前沿?毫无疑问是高速铁路。于是,沈志云极力主张利用这次机会,建设时速450公里轮轨滚动试验台。最终他说服了学校领导,按照这个项目进行了申报。
此次申报,报名的单位共有287个,但是最终的入选名额只有50个。沈志云主持申报的这个项目在最终的评审打分中排名第27位,成功获得了国家项目审批。当时,铁路系统另外一个参与申报的单位是北京交通大学,可惜在最终的评审打分中排在了150名开外,所以没有成功。
正是这个时速450公里轮轨滚动试验台,在未来中国高铁的发展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也帮助沈志云奠定了中国高铁旗手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