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马云的互联网世界观(1)
1.机会就在被抱怨的地方
12岁的时候,我开始自学英语,初衷已记不起,只是单纯地爱上英语。那时候,每天早晨5点钟,我骑40分钟自行车去杭州的酒店找外国游客。他们教我英语,我以带他们游览城市作为交换。主动学习英语的念头让我意识到思考的重要性:当所有人都说对的时候,等几分钟;当所有人都说不的时候,也等几分钟。从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你会得到不同的反馈。
1995年离开大学的时候,我告诉校长,我要做个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他问我什么是互联网?我说我也不知道。我们讨论了两个小时后,他说:Jack,我知道你想有一番作为,但我不懂你做的事情。不过,如果十年后你想回来,那就回来。我说好。老师永远相信未来,相信知识会改变人的生活,相信并希望学生比自己更优秀。在我们的公司里,CEO代表“首席教育官”,我负责教育,他们负责行动。
我创业的时候,小企业为了生存举步维艰。我花了5个月的时间才借到500美元,然而公司还是倒闭了。我去注册第一家公司时,想给公司取名叫“互联网”。注册办公室的人告诉我:不行,字典里没有这个词。他建议我使用“计算机咨询公司”这个名称。所以,我的第一家公司就叫作“杭州希望计算机咨询公司”。其实,我当时对科技和计算机一无所知。过去的15年,我常常把自己比喻成一个骑在老虎背上的盲人。我告诉我的团队:必须证明我们不是偶然成功的个例。政府和银行不曾给予我们任何帮助,我们是从零开始的。这是我想和年轻人分享的我们这代人的勇气以及互联网的力量。
另一件我笃信的事情是:小就是美。如同跨国公司被华尔街照顾一样,小企业也应该被支持。我希望帮助它们。
我意识到世界上有那么多事情我可以做,有那么多事情我可以做得更好,有那么多事情我们可以一起来做。我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更代表那些和我一起工作的小人物、小企业。
如今的世界,无处不充满着抱怨。微软、IBM、思科分据市场时,20多岁的我也抱怨过它们巨大的市场占有率。现在,我不再埋怨,因为我们也长成了巨人。
我要说的是:大部分人都在抱怨的地方,也是机会所在的地方。这是我笃信的一点。
小就是美,小就是力量。阿里巴巴成功的秘密就是: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有一天实现了呢?
编者注:
美国纽约时间2014年10月16日晚,亚洲协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揭晓了首届“创变者”获奖名单并举办颁奖典礼,13个为促进亚洲地区发展做出杰出创新和贡献的个人或团队获此殊荣。马云作为唯一的中国企业家代表,位列首届“创变者”名单榜首。
2.企业家要思考十年之后的事
企业越大人越累,位子越高人越寂寞。因为这是一份责任,这份责任让我们能够有机会在这个时代里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市场不相信掌声,只相信结果
做企业,不容易;在中国做企业,更加不容易。如果把在美国做企业比作100米赛跑,那么在中国做企业就是越野赛。我们面临着很多障碍,但这些障碍同样也是机会。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一定是善于倾听,并且仍然能够拥有自己想法的人。企业家和经济学家之间的差异就在这儿:经济学家讲完了,这件事情就结束了;企业家讲完了,事情才刚刚开始。所以,企业家要做的是知行合一。知很容易,行也很容易,但是要合在一起,非常难。因为企业家必须懂知识、懂科学,在遵照规律的同时,还要能探索和发现新的规律。所以我认为,企业家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科学家、艺术家。作为企业家,我深以为傲。
我们今天真正面临的困难绝不是经济学家预测的障碍。我对经济学家很尊敬,但我认为,我们企业家判断未来,不能只听经济学家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家最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变化。当所有企业家等着听经济学家预测未来的时候,说明我们的企业家已经失去了自信。经济学家是基于对昨天的总结,分析数据以后找出商业模式,然后去预判未来。但是,企业家的直觉,企业家对未来市场的判断,对机遇的把握更加重要。我们要知道: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
创新是教不出来的,玩却能生出“新常态”
我们经常讲美国、欧洲的创新能力比我们强,中国的创新能力有限。归根到底,这是教育的问题。其实我觉得,中国的教是没有问题的,但育是有问题的。育是培养文化、培养情商。我毕业于杭师大,如果毕业于北大、清华,可能现在每天都在做研究。文化是玩出来的。如果在“新常态”下重新思考我们的文化,你会看到,很多画家是玩出来的,很多运动员是玩出来的,很多作品也是玩出来的。所以,我们企业家也要学会玩。
我自己所认为的“新常态”,是新经济下的“新常态”。很多人都在责怪我,认为马云搞乱了传统商业,你怎么不质问自己十年前为什么看不到这个趋势?新经济冲击的不是技术,技术是可以买到、找到的。问题是你敢不敢用、敢不敢接受新的观点。抵抗没有用,只有适应和融合。以前我们做企业是以自己为中心,未来的新经济下是以别人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以员工为中心。要让员工比你强大,因为员工是未来创新的源泉。
几年前,我在台湾参加一次论坛,讨论创新。吴小莉说,台湾很多七八十岁的企业家仍然在讨论创新。我认为台湾没希望了。难道七八十岁的人还认为他们比年轻人厉害?机会要给年轻人,给员工,给你的客户。
关于互联网经济的思考就是围绕着几个点:以他人为中心,开放、透明、分享、责任。这是最主要的精神。以前我们的经济不可能分享——我掌握的信息你不能掌握,这样我才能赚钱。而今后的趋势是只有懂得分享,你才可能成功。
企业家立足今天,也当思考十年之后的事
目前,互联网经济对世界的冲击相对来说算是小的。200年前,工业革命带来了蒸汽机、火车,甚至带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互联网只是让你改变自己的意识,重新思考未来。企业的兴亡是常态,经济不可能永远保持最好的势头,而优秀的企业一定是在坏形势下建立成长起来的。“新常态”下,所谓的挫折和困境,就是你最大的机会。
做企业,更关键的一点是:一定要思考10年以后的事情。今天开始做,明天就会赢的事情已经不多了。只有从实际出发,对未来进行预测,我们才有机会。就我自己来说,通常我会预判三五年之后政府会做的事情,然后立刻开始行动并不断修正;三五年后,当政府开始号召大家一起行动的时候,我会选择退出。所以,要有战略,战略是基于对未来的判断,战略从愿景来,愿景从使命来。所以,使命、愿景、战略、组织、文化、人才这一整套体系的建设都要完善和强大,你才有可能做好。
要走得久,还需要有组织。要建立强大的组织,建立一种组织文化,因为只有强大的组织和文化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文化强,则企业强。文化的本质,是要让你的产品有品质。什么叫品质?就是要有品位、有质地,有品质的公司才能生产出有品质的产品和提供有品质的服务。而有品质的公司,一定是有品质的员工造就的。不要舍不得在员工身上花钱,而把钱仅仅花在流水线上。要明白,谁都愿意把钱贷给你买设备,但没有一家银行愿意贷款给你培养员工,而这正是企业经营的艺术,是企业成功的秘诀。
未来的机遇应该是越来越多的。要对企业的文化、组织进行提升,要进行全球化思考,因为互联网会加速全球化。今天的市场资源配置是全球化的资源配置。未来10年,中国或许将有5亿人成为中产阶层。所以,我们应该注重以质竞争,而不是以量取胜。我自己不懂技术、财务和管理,但我相信懂技术、财务和管理的年轻人,而他们就是未来。
人定胜天,天是有规律的,“天”可能是天灾人祸,但“定”是“镇定”的“定”,而不是“一定”的“定”。在任何经济状况下,考验的都是你的能力,而你的能力体现在你的员工的能力、你的组织的能力、你的企业文化的能力和你对未来预判的能力上。今天是我们可以展示企业家对未来的判断的机会,是我们能够展示自己能力的时刻。今天,我们更能展示的是:企业家是这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脊梁,只有企业家强大,中国的企业才能强大,中国才能强大;只有企业家昌盛,整个中国市场才能昌盛——我深以为傲!
编者注:
北京浙江企业商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于2014年12月6日在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浙商代表与关心支持浙商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600余人共聚一堂。马云受聘成为北京浙江企业商会名誉会长,并在大会上发表演讲,谈论了自己对于浙商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判断,以及对于未来互联网趋势和商业趋势的判断。
3.创新应当成为企业家的事业
很多经济学家讲,在短期内,中国经济有下滑的压力。而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下滑的压力是长期的,是持久的。我们不可能回到9%、12%的时候,我们要学习适应5%、6%的状态,甚至在未来20年里,我们能保持2%~4%的增长,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5年其实很不简单,很多事情我这辈子没打算看见,但是在这一年里都发生了。我们企业家要把握住那些可能超越我们的期望和预判的东西。
商场如战场,活着就是赢了
过去的一年(2015年)是企业家度过的非常艰难的一年。商场如战场,战场上,活着的人就是成功的;商场上,企业也一样。企业到了年底还能站在那儿,还能给员工发奖金、工资,那就是成功了。做企业的第一要素,就是像战士一样活着,战士上战场的第一要素,有时候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活着。
2015年的最后一天,我们都没有倒下,这是非常值得庆贺的!
每年年底,我们都把未来的一年想得很艰难,想到自己的公司可能会有很多不可预期的困难出现。看清楚未来的灾难,仍然为之,这才是真正的乐观。未来的3~5年里,中国的经济形势仍然不会很乐观,但未来的5~15年里,中国的经济还是充满了希望。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能赚钱的企业家不能称为真正的企业家。股市是牛市的时候,街上买菜的老太太都能赚钱,你不能把她称为投资者,只能称为炒股者。只有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企业仍然能够赚钱,这才是成功的企业家。危急关头,能熬过去的企业才有“抗体”。
企业家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探险家
中国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转型也好,升级也好,创新也好。我们所拥有的机会,可能在人类社会的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极其罕见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企业的质量、数量、规模、品质跟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比,跟欧洲比,跟日本比,差距还非常大。但是,中国未来一定会诞生很多世界级的企业。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要理解这个时代,要读懂这个国家。企业家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有什么、要什么、应该放弃什么,企业才会走得久。现在这个时代,也是一个真正的商业变革的时代。商业变革,有的人把它看作机会,有的人把它当作灾难。其实,机会在没有形成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机会,一旦机会形成,往往就是灾难的开始。企业家的职责是创新,创新的主角是企业家。企业家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探险家,企业家是稀缺资源,我们可以培养职业经理人,但是不可能培养企业家。
中国最怕的就是首“Fu”
创新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创新是有时间限制的。创新的时间有限,如果你在乎许多外界的东西,就会失去人生中最宝贵的那一刻。到了65岁,你就只能在自己家里享受一些儿孙满堂的乐趣了。
创新也是有巨大风险的。传统银行机构在风险处理方面比我们互联网企业做得好。传统金融做风险管理是把防弹衣做得越来越厚,越来越好,而我们的创新是让杀手根本不可能靠拢你。是把防弹衣做得更强,还是让杀手没有出现在这个领域的可能?这是值得我们创新和反思的地方。
中国最怕的就是首“Fu”,有好几种“Fu”。一种是富有的“富”,在中国当“首富”是个灾难;还有负责任的“负”,或者是负债最多的“负”。我希望当“首福”,福气最好的人,有安稳结局的人。可是,企业做得大的人,有多少能有好结局?所以,我们要为自己的企业、自己的员工、自己的后代找到安稳、平稳的福气!
真正的企业家是不埋怨的,成功的人永远在检查自己的问题。实体经济也好,虚拟经济也好,其实都是成长中的婴幼儿。两个孩子打架,都说对方不好。中国有过剩能力吗?没有,是落后经济的能力过剩。制造业下滑了吗?总体来说,制造业也没有下滑。中国的零售业做得不好吗?总体来说,零售业做得也不错。只是你做得不好,所以今天互联网把你淘汰了,那是天经地义的。实际上,互联网企业的死亡率比传统企业低不到哪里去,甚至更为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