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语新诠1:海外喷饭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把他涂成黄的!

“蓝血”(blue blood)指贵族阶级,

也泛指民主社会如美国的名门望族。

据说《大亨小传》(The Great Gatsby)的作者费滋杰罗

一次在酒会里喝得酩酊大醉,

掏出小刀来硬要割破一位贵宾的指头,

声言要看看他血管中到底是否有“蓝血”。


小学儿童用颜色蜡笔或粉笔在黑白线条镂空的画画儿上面填色,是审美观念的启蒙。约莫五六年前,美国市面上和画刊上忽然风行一种游戏,叫做“把他(或我)涂成XX颜色”。那就是套用儿童图画来讽刺时事,印出一些不着色的人物画,下面写着挖苦、逗笑的说明文字,末了指示读者,叫他们比方在詹森(Johnson)总统的像上,“把他涂成黄的!”在歌王法兰·仙纳杜拉 法兰•仙纳杜拉(Frank Sinatra,1915—1998),又译辛纳屈,美国流行音乐巨星,九次获得格莱美奖。他改变了“白种人唱不好爵士乐”的刻板印象,获得“白人爵士歌王”的美誉。文中“把他涂成青的”(Color him black)的说法来源于此。像上,“把他涂成青的!”等等。一时口头语中竞相效尤,比方说自己很难为情,脸红了,就说:“把我涂成红的!”(Color me red!

用颜色来象征个性、情绪或意境,语言文字中早已有之。这里就是要谈谈美语中的五颜六色。

中英文一样,用两句滥调来说,都是多“彩”多姿、有声有“色”的语文。可是很多到过中国的洋人会指出中西习俗迥异,包括颜色象征的不同。比如,西洋做丧事披黑纱,中国人则一身缟素。相反的,西洋人喜事才是白的。西式婚礼,新娘的礼服,从面纱到拖在后面的长裙,全部白色作者注:应该说全白之中还带一点蓝。西俗关于新娘结婚时的装束有言曰: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something blue.(要一点旧的,要一点新的,要借一点人家的,要带一点蓝的。)通常新娘外面仍是一身雪白,只是里面大腿上系一根蓝色的吊袜带,算是吉利。。西洋人崇尚白色,拿它象征纯洁,如“野地里的百合花”(Lilies of the Field),白色还含有宗教意味。中国人逢到喜庆场面都是大红大绿或是黄金的;而西洋人对于红色却有模棱两可的感觉,鲜艳的大红可能代表罪恶——my sins are scarlet,承认自己的罪恶是血红的;a scarlet woman(猩红的女人)指淫荡及操皮肉生涯的女性;red-light district(红灯区)即公娼营业的指定地区。

美国邮政发行的Frank Sinatra纪念邮票

红red

讲到“红”,我的印象是美语中有种种不同的字眼,把红色的各种深浅和色泽都表现出来——不但在绘画、油漆或女人衣料方面,而且在日常用语中出现——而中文“红”字却很少变化,至少在现代口语中,最多只外加一个形容词——如深红、浅红、通红、绯红,等等。作者注:下面几个不同的字都可当做“红”的同义语用,使辞汇丰富而不致单调:cardinal(源自红衣主教,美国还有一种善鸣的红鸟亦以此为名); carmine(中国人所谓的洋红,系染色用的一种颜料);crimson(鲜红、大红,哈佛校徽的颜色,学生报以此为名); maroon(绛红或紫红,许多美国大学都以此为校色); ruby(来自红宝石,美人的樱唇可称ruby lips); scarlet(猩红,如猩红热scarlet fever); vermilion(朱红)。

美语里“红字”有以下几种假借的用途:

Red(名词:“阿红”)。红发男子的外号,尤其通用于运动员之中。至于红发女子,则统称redhead(红头),相传要比金发或黑发女性来得性感。

如众周知,红是共产党的代名词。1960年代美国极端鼓吹“和平”,反对战争的分子一度有押韵的口号曰:Better Red Than Dead.(宁愿红不愿死)。中文以前谈到布尔什维克革命称之为“赤化”……在遣词方面似乎稍有变化,避免直呼为“红”,可是现在则可以常看到如“红色中国”、“红旗”、“红卫兵”等字眼了。

red ink(赤色数字)。即年终结账,入不敷出之谓,语源会计人员在账簿上用红墨水登记亏空数目的习惯。That new company is already in the red.(新开的那家公司已经蚀本了。)

red carpet(红地毯)。不是中文里登台唱戏的“红毡毯”,而是招待贵宾所用的长条铺道地毯。Moscow rolled out the red carpet for Nasser.(苏联为纳萨尔 纳萨尔(Gamal Abdel Nasser,1918—1970),又译纳赛尔,埃及共和国第二任总统,阿拉伯民族主义倡导者。铺出红地毯来。)Let's give him the red carpet treatment.(我们以红毯之礼来对待他。)

red face(红脸)。脸红,中外一理,是难为情、尴尬、很窘的表情。美国1930年代有一句口头禅“Is my face red! ”不是问话,而是自认非常丢脸的惊叹语。印第安红种人,不叫“红脸”,而叫redskins(红皮)。

red hot(红得滚热的)。言某人非常厉害,百事成功,得意已极,仿佛中文的“走红”,港语的“犀利”。我们可用美语说:“王贞治王贞治(1940—),1960至1970年代日本著名的职业棒球选手,前“读卖巨人队”球员。今年red hot,打了四十个全垒打。”

游戏场小吃摊叫卖的特大“热狗”香肠,为了招徕顾客,美其名曰red hots。

Red Hot Mamma(红热妈妈,火热妈妈)。1920年代,纽约夜总会一位徐娘半老的歌星莎菲·特克儿(Sophie Tucker),号称为The last of the Red Hot Mammas(硕果仅存的火热妈妈),今娱乐界用以泛指身躯壮硕、喉咙沙哑的中年女艺人。

red-letter day(红字日子)。好比中国人的黄道吉日,即有大喜或其他值得庆贺的日子,在月份牌上应该用红字标志出来的。

red tape(红带)。原来英国政府用来捆扎公文的,今指机关上官僚作风,无谓稽延和麻烦的手续。

paint the town red(把全城油漆一红)。形容兴高采烈,嬲三五友人夜晚进城去,逛遍酒楼舞榭,大玩一阵。

* * *

redline(动词:红线)。赛车用语,指猛踩油门,加足马力,把速度表的指针踩到“红线”顶点。

red-eye(红眼)。民航用语,用做名词指夜班飞机,如班机从西岸洛杉矶、旧金山半夜起飞,抵达东部纽约、华盛顿等地的时候,搭客们没得好睡,一个个眼睛白里泛红。也可做形容词,如red-eye flight(红眼班机)。

red zone(红地带)。美式足球球门前面十码最有可能被敌队攻门的危险地段。此词不可与red-light district(红灯地区)混淆。大家知道,后者指都市里的卖淫地区。

讲到红色,无论古今中外,都有不同的意义。英国汉学家霍克思(David Hawkes)翻译《红楼梦》,全书译笔流畅,评者交口赞赏。吾友宋淇著《红楼梦西游记》一书,推荐这部中国文学经典的英文版本。但是他指出,霍译避免“红”字red,书名不用大家熟知的《红楼梦》而用别名《石头记》(Story of the Stone),倒无可厚非;把“怡红院”改成“快绿院”(House of Green Delight),则未免要使千千万万“红迷”和“红学家”大失所望了。

霍氏不喜欢red,惟恐英文读者对这个颜色有反感,因为它含有负面的象征:如scarlet woman一词,Scarlet Letter的小说,都代表荡女淫妇之流。姑且不谈翻译理论,是否应当过分迁就读者而罔顾原著的文字,单说英文,有许多红色辞汇,也不一定予人以不快的联想——如cardinal(鲜红),是美洲一种羽毛夺目的红鸟,也是“红衣主教”的尊称;Scarlet Pimpernel(红繁露) Scarlet Pimpernel,英国作家阿克西男爵夫人(Baroness Orczy)的传奇小说《大侠红繁露传》(The Scarlet Pimpernel,1905)中的主人公。故事描述了法国大革命期间,英国花花公子帕西化身为传说中的“红花侠”,潜往法国解救受难贵族。,是小说中法国革命时代的大侠。

紫purple

“红得发紫”是一句非常有力而“多彩”(colorful)的话。真正在光学原理上讲,紫是否为红色的顶峰,恐怕还是问题。

讲到紫色或“紫气”,在中国传统上代表雍容华贵、九五之尊的帝王。北京有“紫禁城”,标准英文亦有born to the purple(生于紫袍),即生在帝王之家之说。

在近代美语中“紫”字最有趣的用途是purple prose(紫色文字),广义指为文渲染太甚,修辞过分艳丽;狭义指语文中肉麻、粗野、猥亵、不堪入(耳)目之处。

子曰:“红紫不以为亵服。”在今天这迷幻(psychedelic)的时代,到处五色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用红色料子做衬衫者比比皆是,更不用说内衣了。

早在三四十年前,美国新闻巨子,合众社合众社(United Press),美国第二大通讯社,国际性通讯社之一。由著名报人司吉士(E. W. Scripps)创立,后与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创办的“国际社”合并组成合众国际社(UPI)。与司吉士·哈华报系哈华报系(Howard Chain),今译“霍华德报系”。的总经理劳埃·哈华(Roy Howard)即以爱穿彩色衬衫著名,有人称他为the man in the pistachio shirt。

pistachio我家通常叫“白果”,可用来做冰淇淋的香料,其色浅绿。照英汉字典的解释,是植物名词,“阿月浑子的子似的绿色”。这简直太专门化了,我们就把它译作“穿淡绿色衬衫的人”罢。

粉红pink

英文pink之于red,中文只好用“浅红”、“淡红”、“粉红”来加以区别。共产党同路人叫做 pink,俚语pinko。空谈理论的左倾知识分子,讥之曰parlor pink(客厅里的浅红色人物)。又人身心健旺、两颊泛红的,形容起来叫做in the pink。曾有富于人生哲学的一首流行歌曲:


Enjoy yourself, it's later than you think,

Enjoy yourself, while you're still in the pink.

享享福吧,时候并不早(啦)。

享享福吧,趁身体还好(嘛)。


差不多四十年前,一天我跟老友山姆·葛劳夫(Sam Groff)在圣鲁易城荡马路,忽然看见巨型广告招贴,大书特书:隆重上演谐星爱第·坎脱(Eddie Cantor)的音乐喜剧Strike Me Pink(“打得我泛红”,或“使我感觉发红”)。我问他此语何解,他答:大概意思与“I'll be darned”仿佛,是表示“出其不意”的惊叹语,至于词源,他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可是此语现已被时间淘汰了。

* * *

Pink Lady(粉红太太)。鸡尾酒之一种,因原料不凶,故为太太们所爱饮。

pink lemonade(粉红柠檬水)。夏天一种自制的冷饮;在各种“可乐”汽水尚未发明和畅销之前,美国家庭多喜饮“粉红柠檬水”。

pink elephant(粉红象)。醉酒之后,神志不清,眼前迷迷糊糊见到的幻象:色泽鲜艳,庞然大物,好似“粉红的大象”。

pink slip(粉红条子)。工厂或公司解雇职工的通知单。例如:经济萎缩的时候,许多汽车工人都惴惴不安,生怕接到“粉红条子”。

美国人家添小孩,生女儿的一切用具和礼物都是以粉红色为主,生儿子的则以蓝色为标志。

绿green

“绿色的革命”(the green revolution),并不是一个与共产红色革命抗衡的政治运动,而是指农耕专家改良种籽、增进收成的科技运动。1970年诺贝尔和平奖不是给政治家而是颁给农业专家,明尼苏达州的包劳格博士(Norman E. Borlaug),也就是“绿色革命”的倡导人。他曾协助拉丁美洲、亚洲好几个国家,用科学方法增加小麦的生产,由此促进民生。同年美国出版界有一本轰动一时,使大家耳目一新的书,作者是耶鲁大学青年法学教授赖史(Charles A.Reich),书名叫《绿化美国》(The Greening of America)。这本书的内容倒不是专重农业经济,而是全盘检讨他所谓美国这个由大公司企业支配一切的社会,怎样把人性摧残殆尽。据耶鲁(校徽蓝色)的“世仇”哈佛大学(校徽红色)的一份学生报的解释说:赖史在《绿化美国》书中肯定的理论是,机械化的“公司国家”已经千疮百孔,危在旦夕,现在只等待青年一代所提倡的“新意识形态抬头——像青草从水门汀的裂缝中滋长一样——其中包括爱、蓝帆布裤和摇摆音乐”。这当然是《哈佛鲜红报》(Harvard Crimson)半开玩笑的话,但无疑地这本书配合时代潮流,代表了“青”春的革命性。

在日常用语中,绿色象征妒忌——有green with envy之说。问:“What's eating her? ”(她心里为何不痛快?)答:“The green-eyed monster.”(绿眼的怪物在作祟。)中国话形容妒忌、羡慕,有“眼红”的说法,可是美语偏偏要说“眼绿”,真要弄得人色盲了!

green-horn(绿犄角)。初出茅庐、一窍不通的“外行”。原指早年东欧移民来美的“乡下佬”,刚下船什么都不懂。

green thumb(绿色大拇指)。擅长园艺的人。

Green Hat(绿帽子)。1920年代英国出版的一部畅销小说,作者是原籍亚美尼亚,风流倜傥的才子迈可·亚伦(Michael Arlen),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位喜戴绿色时装帽,性情放浪不羁的新时代女性,结果为了爱情死于非命。当时米高梅电影公司曾把它搬上银幕,由嘉宝主演。今天这本书读者早已淡忘,此处一提的原因是,照中国人的说话来讲,“绿帽子”是男人戴的,含义完全不同!

黄yellow

虽然“青黄不接”,我们现在要从绿色接着谈谈黄色。

“黄”字在英语中似乎一向有种种不愉快的联想(虽然在中国人的眼中,“黄金”、“黄龙袍”是既富且贵的象征)。“黄祸”(the yellow peril),指黄种人大举征服西方,甚至蔓延全世界的危险,最初为德皇威廉二世在“拳匪”时期创立之语,迟至戴高乐,在他承认中共的前夕,还引用过。美国的政客与报纸社论作家一不经心也会有此失言,反映白种人怕人口众多的亚洲民族来侵犯的恐惧心理。在病症方面,要打针防御“黄热病”(yellow fever)和“黄疸病”(jaundice),一名“黄黄”(yellow-yellow)。

骂人“没有种”、胆小,美国人说:“Yo u'r e yellow.”(你是黄的。)电影里匪徒头子咒骂同党的胆小如鼷、不中用,会说:“He's a yellow-bellied S.O.B.”(他是一个黄肚子的混蛋),或“He's got a yellow streak in him a mile wide.”(他天生黄痞子,黄得不可收拾。)

1958年我初访台湾,那时当局与新闻界之间正闹着“出版法”的问题,争端在“黄色新闻”(yellow journalism)的定义和管制。一般观念“黄色新闻”是枪杀奸淫、诲淫诲盗一类的社会新闻。实际上这个名词最先在美国应用时系指用斗大标题,煽动人心,鼓吹战争的不良编辑作风。目的如不是鼓吹偏狭的爱国主义就是想多销几份报纸,源出1898年时期美国报纸(尤其是赫斯特报系Hearst Chain),惯常骇人听闻,激动民意去为古巴问题向西班牙开战。时至今日,一般美国报人对国际问题已经相当负责,但有些大城市的小型报纸对伤风败俗的黄色社会新闻仍不忍加以清洗。

关于男女之间的新闻,“桃色”这个名词是中国人对现代语汇的绝妙贡献。社会上本有丑恶的一面——桃色也好、黄色也好、黑色也好——报导起来有闻必录,也不能一天到晚戴上“玫瑰色的眼镜”(rose-colored glasses)去观看世界啊。

其实黄是我个人偏爱的一种颜色。每年3月间马里兰家园和左右邻居的迎春花抢先开放,一片嫩黄,令人欣悦。英国诗人华滋华斯的名句——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猛抬头只见一大群,

一大伙,金黄色的水仙。


也让读者眼帘里发生一片黄澄澄的感受。讲得现实一点,黄色据科学方法测验,是最醒目的一种颜色,因此有人建议公路交通标志多用黄底黑字,老远就可以分辨。出一本书,封面设计,用上鲜明的黄色,也可以在书店橱窗陈列的众多刊物中显得出类拔萃。

蓝和红黄同为原色。假使有人没头没脑喊一声“Red, White and Blue”你可以不问而知,指的是美国国旗;虽然很多其他国家的国徽也采用这三种颜色,花旗似有专利。男歌星宾·歌罗士比(Bing Crosby)声名历久不衰,他每次出场表演,主题歌一开始总是这两句歌词:


When the blue of the night meets

the gold of the day,

Someone waits for me.

And the gold of her hair crowns

the blue of her eyes

Like a halo, tenderly.


流行歌曲的词句,不值得逐字翻译了,但是这里有深蓝的夜色和灿烂的夕阳,又配着金黄的头发和蔚蓝的眼珠,可谓彩色的双重奏。中国人也用“碧眼黄发”四字来描写“番仔”,实际上这只能限于北欧人种,对着拉丁美女说这句话或唱这支歌就未免不对劲儿了。

* * *

黄色也有几条补遗如下:

yellow book(黄书), yellow pages(黄页)。电话簿分类商业号码的专册或专页。查到了合适的商号,然后打电话去订购,可以省掉上街的麻烦,故“黄书”的口号是“动一动手指可以省掉许多脚步”(Let your fingers do the walking),让你的手指替你走路。

yellow girl(黄女)。指黑白混血的漂亮女郎,即“咖啡加牛奶”之谓。不过通常“黄女”之称绝少听到,在黑人切口中比较通用的代名词是high yellow(黄澄澄的),或模仿黑人声口,把它写作high yaller'。

yellow zone(黄地带)。抽象的隐语。交通灯由黄变红,汽车司机即须慢下来,准备刹车。以此喻凡是可能涉嫌“性骚扰”的行为。美国海军里说起“黄地带”。可以包括吹口哨、写不受人欢迎的情诗、侵犯人身空间、追问私人生活等等。这一类的行为,都要自己警惕,就像看见黄色交通灯一样,及时停止,不然就会被人控为“性骚扰”。

蓝blue

通常蓝色指天——from out of the blue, a bolt from the blue,意谓突如其来,“晴天霹雳”。

once in a blue moon指“相当偶然”、“不常发生”的事,但月亮会有蓝色的吗?记得名水彩画家曾景文早期作品中有一幅就题名为《蓝月》,另外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歌也叫《蓝月》。这里的蓝,是触景生情,含有浓厚的象征意味,不一定是写实主义的。

“蓝”字意味着无精打采、抑郁、低沉、悲秋等等情绪,也是小调中常听到的字眼:feelin'blue(心里发闷), Am I blue?(问侬愁), I've got the blues.(浑身不对劲)。平常毫无诗意的话语中也可以说:He looks blue.(他愁眉不展。)Things look blue.(事不称心。)音乐名词the blues(“蓝调”),基于类似的情调,是美国独特的音乐形式。这是爵士音乐的一种,由于往昔南方黑奴饱受压迫而发出哀鸣,演变成为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悲歌,音调低沉,节奏缓慢,听了令人回肠荡气。

蓝色也有其他用途,可以用来形容下流、猥亵、粗野的言语或文艺作品。早年比较守旧的地方,如波士顿、费城、维吉尼亚州等,当地有所谓blue law(蓝色法律),取缔娼妓,礼拜日不许卖酒。blue movies(蓝色电影),即等于现在由检察机关指定为X类的小电影,不用说也在“蓝色法律”禁止之列。blue nose(蓝鼻子),指一般自命维护社会风化的道学先生。

blue blood(蓝血)——早已在正宗英文中通用——指贵族阶级,也泛指民主社会如美国的名门望族。据说《大亨小传》(The Great Gatsby)的作者费滋杰罗(F. Scott Fitzgerald)一次在酒会里喝得酩酊大醉,掏出小刀来硬要割破一位贵宾的指头,声言要看看他血管中到底是否有“蓝血”。

* * *

navy blue(海军蓝)。深得几乎发黑的蓝色,简称navy,通常指男西装衣料的蓝色;源出海军制服的颜色。

true blue(真蓝)。两个同韵字,代表“忠贞”,多半用在宗教或政治场合。He's a true-blue conservative.(他是一个矢志不渝的保守分子。)

blue-collar worker(蓝领工人或蓝领阶级)。既有“白领阶级”的公务人员,当然也有“蓝领”的劳动阶级;可是近年来各种阶级都时兴穿有色衬衫,白领、蓝领的界线渐渐模糊不清了。工人阶级一个新的外号应运而生,叫做“硬帽子”(hard-hats),也是以衣着为标志。在美国,指工人用“无产阶级”这个名词似乎行不通,因为许多戴“硬帽子”的口袋里麦克麦克“口袋里麦克麦克”,形容钱多,现在多用于台湾地区。“麦克”,来自洋泾浜英语much。,比“白领阶级”还要吃得开哩。

Blue Cross(蓝十字)。一个规模庞大的医药保险机构。保险人每月缴费若干,遇到疾病时就不用愁医药费没有着落。“蓝十字”还附带有“蓝盾牌”(Blue Shield),专门帮人应付住医院的费用。

Blue Eagle(蓝鹰)。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正当大不景气的时期当选总统,他立即颁布所谓“新政”(New Deal)的“全国经济复原法案”(National Recovery Act,简称NRA)。当时美国到处张贴推行这个法案的标语——“We Do Our Part”(我们大家尽本分),和标志——一只张开两翼的蓝色老鹰。老鹰,不用说,是美国的国徽。

Blue Grass Country(青草之乡)。指美国南部肯塔基州养马的地区。一年一度的“肯塔基赛马锦标”(Kentucky Derby)是美国体坛的传统盛举之一。

Blue Monday(蓝色的礼拜一)。“蓝”既然代表闷闷不乐的情绪,在周末欢乐、嬉戏之后,第二天嗒然返工,则星期一的色调是低沉的蓝色无疑。

blue pencil(蓝铅笔)。通常当及物动词用。美国报纸编辑用蓝色铅笔改稿,因此产生了这个词。

blue ribbon(蓝缎带)。各种各样的竞赛,如学生演说比赛,以至乡下赶集的牲畜展览,得第一名的往往以“蓝缎带”为标志。推而广之,对其他出类拔萃的事物也可以用来做形容词,例如特请第一流的社会贤达所组成的评判团,可称为“蓝缎带评判团”(blue-ribbon jury或blue-ribbon panel),超级的牛肉,美其名曰“蓝缎带牛肉”(blue-ribbon beef),还有“蓝缎带啤酒”等等,不一而足。

blue-collar ballet(蓝领芭蕾舞)。幽默口吻的俚语。职业摔跤完全是做戏,擂台上两个奇形怪状的蛮汉,一举一动都是假的,故讥之为“蓝领芭蕾舞”。观众则都是“蓝领阶级”的粗人。

我最近发现,“蓝月”一词不仅出于诗人骚客的灵感,也有它的科学根据。1999年3月,美国报纸记载,这一个月当中出现了两次月圆,据说,这个天文现象,每隔三十三个月份就会发生一次,由此产生俗语 once in a blue moon,意谓罕见的事情。今年特别稀罕的是,所谓的“蓝月”,正月里已经出现了一次,而一年有两个月份发生两次月圆的异象,一百年中最多只会有四次。

棕brown

偶读小说家刘易士在他的名作《大街》(Main Street)开幕第一段描述书中女主人翁凯罗乘火车去明尼苏达州一个偏僻的小镇,写她的心情时用的语句是in a brown study(棕色的造像),意谓她心情低沉、闷闷不乐的样子。不知这个棕色情调的说法究竟是否通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防御空袭、管制灯火叫做black out(黑化)。纽约市有一时期并不需全部“黑化”,当局发出局部熄灯的条例,谓之brown out(棕化)。平时电力不足,告示居民节省用电,亦称为“棕化”。

黑与白black and white

按照物理学上讲,黑与白并不能算是颜色。可是从前美国人的种族歧视观念还未开始消除的时候,把黑人统称colored people(有色人种),其中并不包括红面皮的印第安人、棕面皮的马来人、或黄面皮的中国人、日本人在内。

近年来黑人抬头,不但反对colored这个字,即被称为“尼格罗”(negro)亦认为侮辱。他们以身为黑种人为荣,公开喊出“黑势力”(Black Power), “黑即是美”(Black is beautiful)的口号。在白人方面,私人也好,团体也好,也多方努力促进种族平等,打消肤色观念。美国圣公会组织中的大众传播小组在1969年制作了一个长六十秒钟的广播录音,免费分送全国各电台采用,目的在推广“反种族歧视”的运动。在这段广播录音中,一男一女讨论“字词”的象征:


(男声)比方说,“黑”是代表坏的,“白”是代表好的。

(女声)看牛仔电影,戏里面谁是坏人,可以一望而知,都是戴黑帽的。

(男声)可不是!还有“黑球”(black ball)作者注:“黑球”(black ball),可用做名词或动词。加入高贵的俱乐部(或任何社团),必须两名会友介绍,再由全体会员通过,其中如有一人反对,投一枚黑球,即不得入会。此词与“黑名单”(blacklist)大同小异。这个名词。为什么不说……“白球”?

(女声)不错!撒一个小“白诳”(white lie),无所谓,可是撒一个大“黑诳”(black lie)作者注:“小白诳”(lil' white lie),多半是女人们不愿或不便说真话时临时诌的瞎话,既不损人而且利己,无伤大雅。至于“大黑诳”(big black lie),顾名思义,可想而知是不可原谅的。严格说来,这并不是成语,只能算做片语。,可不得了啦!

(男声)总而言之,黑东西都是坏的,白东西都是好的。还有什么别的坏东西?

(女声)“黑羊”(black sheep)作者注:“黑羊”(black sheep),通常缀以of the family三字。一个大家庭,许多弟兄,总有一个不成器的败类,他就是这家的“黑羊”。,黑得像扑克牌里面“黑桃”的爱司(black as the ace of spades)作者注:打扑克、玩桥牌,“黑桃”、“红方块”、“红心”和“黑梅花”四种花样,以“黑桃”的价值为最高。所以“黑桃”中的A牌(音译“爱司”)少不得是天字第一号,最黑的黑了。.

(男声)还有“黑人”!(忽然自己觉得说走了嘴)啊哟!

(女声)啊哟!


接下有两秒钟的缄默,然后报告员爽朗的声音出来说:“各位听众:说话用字要小心,你知道吗?一不小心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在你心目中是否黑东西都是坏的?黑白分明。各位要知道,这句话现在已经不是那么简单的了,尤其是在种族问题方面。”

我们此处可以补充一句:亏得中华民族中间没有黑种同胞,不然的话“黑良心”, “黑社会”这些名词也都要不得了。作者注:美语的许多“黑名词”中,虽然不见有“黑良心”或“黑心”等字样,但是美国人同样能够理解其中含义的不良,1969年纽约市选举市长,与在任市长林赛对抗的竞选人中有一位祖籍意大利的政客,普罗卡契诺(Mario Procaccino)。此公求胜心切,某次对尼格罗种的选民集团作竞选演讲,说:“My heart is as black as yours.”(我的心跟你们的一样黑。)一时传为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