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冬(1368—1450年)
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催科不扰,盗贼不生。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绩,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张涛
明王朝的第一个春节迎来的是猴年。以公历计算,这年的春节是在1368年1月20日。像今天一样,那时每年的正月初一也是一年中最欢乐喜庆的日子。人们在前一天就把过节的东西都准备好了,此时纷纷出门去给亲戚朋友拜年,彼此祝贺新一年忙碌的春耕和商业活动的开始。在张涛的家乡黄陂,节日的高潮是鼓乐手的队伍吹着长笛,在地方士绅的带领下,吹吹打打地走出村头,来到东郊。在那里,人们抬着郊祭用的泥塑耕牛和土地爷像(叫芒)游行,后者将骑着这匹牛驰入新的播种季节。全村的男女老少几乎都参加。熙攘的人群和喧嚣的气氛使这一天成为全年最热闹和最有生气的时候。
张涛并不怎么关注春节。至少,他肯定不喜欢春天。对他来说,春节前的三个静谧的冬月是最惬意的。在他编撰的《歙县志》中,他选择冬季作为明朝前期安定的乡村生活的象征,冬季代表着自给自足、勤劳和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精神。在1368年,对秩序的渴求是十分强烈的,因为在此前的数十年中,中国根本就无任何秩序可言。十四世纪是过去的一千年中灾害最为严重的世纪之一,不仅中国如此,在全世界也是这样:每三年中就有一年的冬天出奇地冷;发端于亚洲高地的瘟疫同时向东、西两个方向蔓延;饥荒频仍,人口锐减,农业衰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长江和黄河的泛滥平原处在武装战争的风雨飘摇之中。在1368年前的十七年中,各支反元的武装力量展开较量,为争夺把占领中原百年之久的蒙古人驱赶出中国的权利而纷争不已。朱元璋(1328—1398)所领导的部队就是诸多反元力量中的一支。1367年,他打败了所有的对手,宣布于次年春节改元建朔。1368年,他在南京称帝,即“洪武”皇帝(谥号“太祖”)。在1368年9月,孤零的元顺帝在明军的追赶下仓皇逃离北京,蒙古人的统治被推翻。洪武皇帝开始君临中华大地。
中国在上述的灾难期间代价惨重。洪武皇帝知道他统治的是一个“多绝户荒田”的国家。他任命的第一批地方知县走马上任,迎接他们的是荒芜的土地、匮乏的资源和凋敝的生产。“民俱流亡”, 1369年一个从首都南京来到扬子江对岸赴任的知县如是说。他开始着手“招抚复业,建学校,创署廨”。原来的居民渐渐地被招徕归乡,开始重新垦拓那遭受战争破坏的满目疮痍的土地。招抚流民的多寡成为考察地方官政绩好坏的标准。
一旦要重新征收赋税,社会的稳定就必须得到保障。已逝的宋王朝通过取得士绅阶层的效忠、使他们与新政权同呼吸共命运,取得了政局的稳定。早年当过和尚、熬过饥荒灾害的洪武皇帝,有着穷人对士绅阶层的本能的不信任。他转而在一般民众中寻求同盟。在其统治的三十年中,他制定了严密的律令,干涉个人生活程度之高为其他朝代所不及,在二十世纪以前,可以说无人出其右。对于这位皇帝来说,农村和谐秩序的理想蓝图就如道家所描述的那样,由少数德高年长的优秀分子管理自给自足的乡村社会,轻徭薄赋,精员减政。种田者与土地紧密地相结合,手工业者被束缚在官营作坊中,商人互通生活必需品之有无,士兵驻守边塞。政权的管理权掌握在一个由少数人组成的知识阶层中,时刻受到广大民众的警惕、监督。
洪武的目标就是要使他的国家保持静止不变。百姓定居在原籍,只有在政府批准下才能迁徙。这位皇帝想象20里(合12公里)是所有人活动的最远距离(这正好是十三世纪英国的一份法律文书中用来界定“邻里”的距离,因为这是短途货运人员可以在一天内往返市场一个来回的最远路途 )。洪武在法律中规定100里(合58公里)是最高界限;一个人要想超越百里之外,必须得到一个路程许可证。要是无证通行的话,会被处以八十下的杖刑。未获官方批文擅自旅行海外者,归国后会被处死。《大明律》,这部本朝基本法律条文的汇编,除了限制物理移动之外,还限定人的社会流动。工匠之子必须为匠,士兵之子必须当兵,对改换职业的处罚像跨越自然界限的处罚一样苛厉。这就是使张涛心满意足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