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金融:新常态下的互联网金融革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4 互联网金融的跨界场景变革

金融以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随时随地交易为特点,因此,只要涉及到商品价值、交易方式等都属于金融交易的范围。既然金融以等价交换为核心,那么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什么?是互联网还是金融?

有人基于风险控制是金融的核心,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就是金融。但是,如果风险控制的水平一致,那么金融一定还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吗?此外,互联网除了与金融相融合,还带来了什么?小米的创始人雷军说互联网思维就是“专注、极致、口碑、快”,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三点。

(1)以个性化、客户力量、小利润大市场为根本的长尾效应

互联网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零散的资金聚集起来,完成传统金融所无法实现的融资。

(2)时空的配置

运用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将单一产业转为立体多元化产业。简单来说,挣一元钱,会有以下四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传统方式。进价1元,售价2元,赚取差价。

第二种方式:企业模式。在同一时间段内,以进价1元销售产品,但因为价格低,可以迅速卖出10份,这样可以使以后每个产品的进价降低0.1元,获利1元。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延伸产业链,赚取增值价值。这种模式以沃尔玛、苏宁、国美、京东等为代表。

第三种方式:商业模式。同样是在同一时间内,售价与进价相同,卖出10份,但不同的是,不是获得1元的利润,而是获得10个用户,并在延伸产业链的过程中赚取1元的利润。这种模式以乐视、小米为代表。

第四种方式:补贴模式。产品的成本是1元,然后再补贴给用户1元,从而吸引大量用户。这种模式表面上看是亏损的,但实质上前9个人虽然补贴了1元,但第10个人就可以赚20元甚至更多,或者类似于企业模式和商业模式,在延伸产业链上盈利。这种模式以滴滴打车、快的打车为代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被打破,金融资产的盈利渠道变得多元化。原本18%的年化收益率在分成3%、6%、6%、3%四个维度后,就能够拓宽获取利润的渠道。因此,存款10%、货款6%也成为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资本风险。

(3)互联网技术变革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问鼎金融行业,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指纹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定位技术、物联网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技术支持。此外,互联网技术简化了金融的程序,使企业投资、个人借贷变得更方便快捷,并且可以自由选择额度,发挥资源的最大潜能。

凯文·凯利的《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一书提及如今盛行的概念: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协作、双赢、共生、共同进化等。主要思想就是当数量众多的个体聚集到一起时,量变将转化为质变,产生巨大的效益。

例如,一条鱼在海中丝毫不起眼,但一个鱼群就可以引起关注,当这个鱼群不断变大,并始终保持一定的队形和方向,就会形成巨大的能量。在鱼群迅速扩大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目前,一部分企业正在借助互联网的平台优势积极追求变革,以期发展成一个“庞大的鱼群”。如果大部分企业的风控都在标准水平以上,那么剩下的一小部分企业将会被市场淘汰。企业将坏账率保持在2%~5%之间,就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但是在这一范围内,企业的收益也会有差异。坏账率影响一个企业的收入甚至生存,金融领域坏账率的重要性堪比电商领域的利润,亚马逊、Facebook就十分重视当期利润。

坏账率之所以影响公司的发展,是因为坏账率越高意味着公司损失的资金就越多。一个公司,尤其是金融属性的公司最重要的就是资金的流动性,而坏账会致使公司的流动资金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无法实现刚性兑付,二是在非刚性兑付方面,投资人看到所投资的企业坏账率过高,为确保资本安全会先行撤资。

如果坏账率低,投资者就会继续投资,最终由量变达到质变。比如,一个人做信贷,6%的坏账率是其赢利点,但是当无法实现刚性兑付时,坏账率会达到20%,甚至40%。在无法使坏账率降到6%的情况下,信贷人会小范围进行金融欺诈,让客户认为坏账率依旧是6%,保持刚性兑付,等待量变过渡到质变,实现超额盈利。

但是有效控制金融欺诈还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前提(见图1-16)。

图1-16 有效控制金融欺诈的四个前提

第一是保持资金的流动性。隐瞒过高的坏账率,需要客户保持对信贷机构的信任,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资金安全有保障,但是小的信贷机构还需要谨慎决策。

第二是风控足够强大。通常,我们会走进一个误区,认为坏账率高就意味着风控水平差。其实坏账率和风控水平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与公司的信贷政策、产品设计关系密切。

第三是内部计算能力强大,能够精准预测风险。

第四是产品设计能力强。

互联网的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平台,实现了企业间的去中介化。金融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发展,颠覆了传统的银行理念,是否也会颠覆自身?

目前,人们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相信未来“互联网金融”会失去市场,科技将成为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金融还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科技成为金融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实现普惠金融和繁荣发展。另一种观念则是担忧随着互联网带来的诸多便利,实现了资源有效配置和信息共享,在未来,金融将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互联网+金融”模式何时会遇到“黑天鹅”?这些“黑天鹅”又将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什么影响?通常来说,传统金融的经营模式比较单一,无法向场景化转型,而互联网金融则可以实现产业的立体多元化,将金融与商业的场景合二为一。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又会有怎样的发展?

能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起协同效应的场景通常具备两个特征:第一,有现金流(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时间和网络属性的场景;第二,在风险定价上,有信息流场景,可以有效分析数据,共享信息,降低投资的风险。而支付场景、消费场景、社交场景、游戏场景、生产场景等就具备这两个特性。

在未来,互联网金融将成功实现跨界场景化,与各行各业相互融合,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又将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为人们带来便捷舒适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