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记忆大师FBI(2)
举个例子,走在大街上时突然闻到一股麻辣烫的味道,这时眼前走过了一个清凉美女,与此同时,身后传来一声汽车的急刹锐响。这时候你在一瞬间接收到了食物、女人、危险这三种信号,而这三种信号需要你在目前所处环境当中迅速分辨出一个最重要的。否则,味道可能消失,美女可能离开,失控的汽车可能朝着你冲了过来。
相比之下,短时记忆就显得简单多了。
短时记忆也称作工作记忆或者是操作记忆,它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指信息一次呈现之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一般在0.5~18秒,不超过1分钟。
有人把短时记忆比作电话号码式记忆,意思是说,人们为了打电话,先查找号码,查到后立刻拨号出去,等到通话结束,号码也就随即忘掉了。在短时记忆中,记忆内容就保持这样短的时间。
短时记忆在现代化工业和军事通信工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人们需要按照仪表盘上的数据显示来进行操作,因此必须暂时记住仪表显示的数据。等到操作之后,这些数据则被迅速地忘记。生活当中对于短时记忆的使用也很频繁,像打字员从看稿到打字,翻译工作者从听到翻译,学生上课从听讲到记笔记,都是靠短时记忆来实现的。
长时记忆则是指永久性的存储,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理论上讲,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中存贮着我们过去的所有经验和知识,为所有的心理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同样,长时记忆的信息来源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的。
与记忆相伴而生——遗忘
记忆与遗忘是相伴而生的天敌,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没有记忆就谈不上遗忘,离开了遗忘,我们的记忆也将不堪重负。所以,FBI记忆专家提醒我们,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记忆,就必须了解遗忘;只有掌握了遗忘的规律,才能科学地记忆。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经过研究后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发生,并且遗忘的速度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的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在艾宾浩斯的长期实验与反复计算后,根据研究结果,他描绘出遗忘进程的曲线,也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证实了艾宾浩斯的猜想,他发现,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一定规律的——遗忘先快后慢。
时间间隔 记忆量
刚刚记忆完毕 100%
20分钟后 58.2%
1小时后 44.2%
8-9小时后 35.8%
1天后 33.7%
2天后 27.8 %
6天后 25.4%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共同学习一段课文,甲组的学生在学习之后不复习,一天后的记忆率是36%,一周之后只剩13%;而乙组的同学按照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为98%,一周后是86%,从数据上不难发现,复习过的记忆率明显高于不复习。所以,课堂上老师不厌其烦地说,一定要复习复习再复习,并不是一句空话。只是,复习有方法。
我们都知道大脑是一座记忆仓库,我们所经历的事物、思考的问题、体验的情感、练习的动作,都可以成为脑海中保存的记忆。而记忆这个过程包含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我们大多数人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却没有想过,如果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一个良好的记忆效果。
我们现在都知道,记忆在保持的时间上是不同的,分别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只能成为短时记忆,如果不经过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的内容很快就会遗忘。而课后进行过及时复习的内容,则可以从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在大脑中保持相对比较久的时间。
FBI记忆专家告诉我们:遗忘是记忆的对立面,但也是加强记忆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只有遗忘记忆中不必要的内容,才能正确、快速地记住必要的信息。遗忘指的是人们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正确地再现或回忆。在当下的研究中,遗忘被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暂时性遗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回忆回想起来;永久性遗忘则需要经过重新学习,才可以恢复。信息加工的原理不仅可以运用在记忆中,同样也可以用来解释遗忘的问题。信息加工原理认为遗忘过程在记忆的不同阶段都存在,其实,遗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正常、合理的心理现象。因为不是感知过的事物都能够记在脑海里,但是通过识记形成的记忆是人们心理健康和正常生活的一种保障。
人类之所以会产生遗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这些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生理方面,因为疲劳或者疾病,导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最后造成遗忘的出现;其二是心理方面,比如弗洛伊德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那些给人带来不愉快、痛苦、忧愁的体验常常会被当事人动机性地遗忘。遗忘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可怕,因为记忆的周期可以被人自主地延长。人们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对任何学习材料进行快速、准确的记忆,极大地提高记忆效率,延长记忆周期。学习遗忘的规律是为了避免遗忘,进而加强记忆。其实记忆也不是最后的目的,记忆只是我们进行知识储备,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手段。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对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应用主要是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记忆效果方面。
FBI记忆专家提醒我们:有一种有趣的遗忘现象,叫做“舌尖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问你:“你知道什么是舌尖现象吗?”你可能回答不出来。但在现实生活中,你自身或多或少肯定遭遇过“舌尖现象”。因为“舌尖现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话到嘴边却忘了该怎么说”。舌尖现象是大脑因为某种原因对记忆的内容进行暂时性的压制所引起的,这些原因可能是记忆中的事物的其他特征掩盖了需要回忆部分的特征,或者说因为自身的情绪又或是所处的环境使自己受到干扰,一时间想不起来所要表达的事物。但是经过别人提示、情景提示或者自身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时,就可以想起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心理学上将这种特殊的现象称为记忆中的“舌尖现象”,意思就是回想起的内容已经到了舌尖,只差说出来,但就是进入了记忆死角,无法想起。
“舌尖现象(tip-of-the-tongue phenomenon)”,简称TOT,这是一种“几乎就要有了”的感受,答案就在嘴边呼之欲出,我们能够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想要叙述的话语,却没有办法将它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或者是对其加以具体的描述。在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说完上句话,想不起来下句话该怎么接;见到一个熟悉的朋友,却突然想不起来他的名字是什么;考试过程中遇到一个常用的字,自己却怎么回想也想不起来如何写。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对舌尖现象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它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通常想要表达的内容的音节是真实存在的,只是缺乏一定的声音来组织它;就是模糊地感觉到想要表达的内容,却不能将其组织成有效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
人的大脑在记忆过程中与电脑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将接触到的各种材料进行编码。编码又由形码、声码和意码三部分组成。就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先看到事物的形状,然后记住事物的名称,最后则弄清楚事物的意义与用途。形码、声码和意码分别储存在大脑的不同部位,当我们需要回忆的时候,大脑便通过三个不同的储存部位进行检索,进而对回想起来的事物进行解码,还原出其对应的形象、名称和意义。回忆的过程受到这三种编码方式的影响,任何一环的缺失都会造成“缺胳膊少腿”的结果,会造成一种明明很熟悉但却回想不完整的印象,这就是“舌尖现象”所指的“差那么一点点”。记忆在进行编码的时候,也会对同时间周围的情景进行编码储存,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心理治疗中,会让治疗者在心理阴影发生的地点进行情景再现,因为在相同的情景中进行回忆检索和还原会比较顺利。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让当事人回想以前发生的事情,记忆的检索就会非常困难,有些时候检索出的内容还会有误差或者遗漏。FBI记忆专家告诉我们:“舌尖现象”仅是记忆的一种特殊现象,不是什么病态的表现,无需为此特别担心。
FBI提示:它们影响记忆力
情绪与记忆力
FBI记忆专家研究发现,人的记忆力不仅与身体状况有关,还与心情息息相关。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如果身体疲倦或情绪低落,往往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做事。而人脑对那些没有充分注意到的东西是不会有很深的印象的。因此,除了要以健康的身体作为根基之外,心情和情绪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那么,不良情绪究竟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记忆力的呢?
FBI记忆专家指出,诸如悲观、失落、忧郁症等不良情绪总是能够成功左右人们的记忆能力。情绪失落时,你或许根本不会留意到身边的人和事,甚至还会忘记了当天的重要行程,因为当时的你觉得它们对你来说实在没有多大的意义,这是失去记忆动机的表现;而一方面,你的注意力和心思其实早已内在化了,一切外在的事物或人都很难使你集中精力;另外,当你情绪低落时,也会把那些被你遗忘的事情视为记忆力下降的征兆。
当不良情绪发展成忧郁症时,常见的症状有食欲减退、身体疲倦、失眠、焦虑、恐惧、深感绝望和无助、忧虑不安、易怒、记忆困难等,严重时还可导致自杀倾向。事实上,人们都不会任由自己的消极情绪肆意发展。
老李退休之后便经常出现失眠现象,健忘、易怒、暴躁,还常常感到忧伤,沉浸在以往的“英勇事迹”中难以自拔。久而久之,老李变得孤僻、倔强,不愿与身边的任何人打交道。后来,老李的太太了解到丈夫的情况属于“离退休综合征”,便按照心理医生的建议,鼓励老李参加乡镇的志愿者活动,还当起了队长。这让老李渐渐找回了自信和存在感,前段时间的悲观、低落情绪一扫而光,整个人看起来神采奕奕,记忆力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不再健忘。
可见,情绪和记忆力的联系十分紧密,要想改变那个记忆力不佳的自己,首先可以考虑由改变情绪开始。FBI记忆专家认为,一个心情长期不佳的人,很容易出现生理反应链的错乱现象,致使大脑中主要负责获取和更新记忆的神经递质失去平衡,进而造成记忆力减退,尤其是短期记忆衰退。这类人要想恢复记忆力,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FBI建议,要让大脑恢复到正常的化学物质平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改善情绪低落,包括其他负面情绪。
一种好的精神状态会使记忆力增强很多。如果不想一直沉浸在忧伤的情绪状态中,不妨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行为,通过改变生理状态的方式来改变心理状态,此时再去回忆一些积极事件,便很容易了。FBI记忆专家认为,快乐的情绪是快乐记忆恢复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在相同的环境或相同的情绪状态中的事情会很容易被记起。
美国有名的心灵导师迪帕克·乔普拉在其《精神疗法和完美健康》一书里也指出,人的思想和情绪会对神经化学物质产生作用,在分子量子层面,人体已经不再是一具骨、肉的架子,而是能量的流动,人的意识与身体的化学构成之间有相当紧密的直接性联系。比如,我们可以借助视觉想象来缓解躁动的情绪,可以通过芬芳的气味来放松神经等。
而乔普拉就是利用嗅觉来给患者治病的,并认为人的嗅觉与大脑之间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因为下丘脑的嗅觉接收器是一组影响记忆、感情、体温、食欲等的细胞。换句话说,要想治疗心理问题,就需要首先进行生理方面的治疗,而要想增强记忆力,情绪和身体健康一样值得人们重视。
健康与记忆力
不少人认为重要的事情会比不重要的事情更容易令人记忆深刻。事实上并非如此,记忆生物学已经通过大量事实证明,人的大脑储存某件事情是由人体生理学体系决定的。加拿大心理学家佛如斯·克莱克经过实验研究指出,健康是保持良好记忆力的基础,那些身体健康的人记忆力退化的速度不会像人们想象的迅速。
而所谓的健康,不仅是身体方面,还包括心理。其实,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遵照一定的规律生活,身体基本上都是健康的;而心理上的健康则主要是避免过度压力。FBI记忆专家认为,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的记忆力。当身体感到不适,人就很难保持最佳的状态,注意力分散,甚至出现大脑紊乱和大脑损伤。此外,良好的记忆也要以健康的心态为基础。压力过大、劳累过度、焦虑、忧郁等心理都应该尽力避开。总之,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才是记忆力最主要的根基。FBI建议,酒精、毒品、药品等是人类记忆力最大的敌人,要想拥有好的记忆力,就要尽力远离它们。
年龄与记忆力
一直以来,人们最普遍的观点认为记忆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的。那些上了年纪的人总是会感叹自己的记忆力不如从前,而年轻人却很少会在遗忘时这样感叹。比如,两个同样有丢三落四习惯的人,一个是年轻人,一个是六十岁的老婆婆,前者会认为丢三落四是自己的习惯,而后者则是将自己丢三落四的习惯归因于上了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