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FBI教你风靡世界的记忆方法(2)
回跳次数越多,注视次数和耗费的时间也跟着增多。显然,回跳的次数与读者的阅读能力、读物难易程度和阅读要求有关。不熟练的读者,注视次数多,所覆盖的字词少,回跳次数也高,约占注视的30%;而阅读能力强的读者,注视次数少,所覆盖的字词多,回跳次数也少,只占注视次数的10%。
除了“回跳”还有一种相似情况,叫做“扫视”,也叫“行间移动”,是眼动的特殊情况。阅读时的扫视是从一行文字的末端移动到下一行文字开端的眼动,若反复扫视的运动较多,很容易发生串行或是反复寻找的情况。
美国阅读心理学家古德·伊洛费认为,造成阅读速度慢的主要因素中,有关眼球运动的有三点:注视的次数过多;每次注视的时间过长;回视过多。这些已经成为了许多阅读研究者的共识。因此,我们只需要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有意识地去减少注视的次数,尽量缩短注视的时间以及避免不必要的回视,这样阅读速度就会有显著的提高。长此以往地坚持下去,很快就会形成快速阅读的能力。
第三步:扩大视幅
视幅是指我们的眼睛在阅读书籍或是观察物体的时候,眼睛停顿一次所能看清内容的有效幅面。在阅读方面,视幅单指眼睛停顿一次所能看清的文字、句子、段落的最大容量,又叫做“视域”或者“视面”。
其实,大脑和眼睛识别出一个词或者多个词所用的时间是几乎相同的,因为我们所观察到的信息量都处在一个视幅广度之内。虽然每个人的视幅广度都会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只要通过训练,都可以进行充分的利用和扩大。
如果我们的眼睛停顿一次所能看清的文字段落大,那视幅就大,相应我们的阅读速度就快,阅读的效率就高。只要我们明白这个简单的生理小窍门,那么在以后的阅读中就会有意识地去扩大自己的视幅,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视幅的训练方法也并不复杂,但需要长期的坚持、保持。
我们可以从目前一目5个字,慢慢提高到一目1行,一目3行,直到一目多行。当然这里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快速扫视,而是在感知到文字并且理解的过程中去主动扩大视幅的范围,使眼睛的吸纳能力大大加强,提高眼睛对文字的整体感知,同时也提高我们的记忆理解率。
当然,光阅读速度快,记不住也是白费工夫。全脑速读记忆主要是对右脑进行记忆训练。你可以试着先用自己当前的速度去看完一篇文章,然后回忆文字形象、文章内容大意,接着动笔默写。千万不要吝啬你的手,不管脑中能记得多少,将对文章的理解,文字形象的模糊记忆,全部写下来。并且反复进行练习,重复做下去,你的记忆力必然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FBI记忆专家认为,眼睛是阅读的先决条件,所以除了针对眼睛的训练,全脑速读记忆的重点还是在于速度。只有速度的提升才能促进效率的提升,当速度和效率都节节上升的时候,记忆就是水到渠成。速度是一门特殊的技术,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常规的训练来进行提高,这些训练方式简单易学,每个人都可以轻松进行。
扫读训练
为了可以更快捷地获取重要信息,加快我们的阅读速度,首先可以试试扫读的方法。这里的扫读不同于前文的无意义扫视。这里的扫读是指在一整篇文章当中快速地寻找到你所要的重点内容。扫读的速度要快,但是不能只顾着扫而忘了读,所以进行扫读必须要掌握一个原则——你是有针对性地扫读,是根据题目所需的答案进行扫读。
如此一来,首先你做到了心中有数,知晓自己要找的是什么,有了目的性,自然事半功倍。在扫读的过程中视线运动要快,捕捉到所需答案的线索后迅速集中寻找。在确定所找内容之后停止继续扫读,快速在脑中分析加工,解决你的问题。
推断训练
人的大脑有压缩和选择信息的功能,所以,如果我们没有时间去通读全文,也没关系。我们可以找到重点做出判断,从而获取有用的信息。平时大家也会看一些推理小说、电影之类的。里面的警探在办案过程中不都是通过一些细微的蛛丝马迹从而推断还原出完整的场景吗?一样的道理。
所谓推断训练,就是快速地从文章当中检索出关键词和表达意图,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压缩文字数量,加快我们对文章的理解。有时候一篇文章并不是必须一字一句地读完,尤其是在分秒必争的情况下,需要精准地攫取文章中心,了解大意,从而进行问题的处理解答。
理解训练
光有阅读速度却不理解是没用的,不理解当然更不会记住。速读理解既要求阅读的速度,又要求对文章的理解,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平时如果读一篇文章,可能会细细品味一番,好好琢磨琢磨。但是速读没有这个时间,理解要快速,速度也不能慢。通过按部就班的训练,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所有的速读都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如果你对文章完全没有理解,那必然是记不住的。因为对你来说,那只是一大片字与词的组合。一般我们在进行速读训练时,并不会刻意要求百分之百的理解,就像我们看新闻报道,没必要从头听到尾。我们只要获取其中的实质内容,至于无意义的水分,尽可弃之。让速度和理解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比例上,才能让自己获得比较高的阅读效率和良好的效果。
FBI记忆专家提醒我们:世界上没有一天两天就可以练成的高超技术,成果都是来自于勤奋与坚持。每个人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都是不同的,所以,时间上的差异并不能说明能力上的强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水滴石穿,贵在持久。
FBI教你故事串联的记忆法
记忆的基本原理就是想象和联想,它是由古希腊人发明的一种极为简单易行的记忆方法。非常简单,如果你想要记住一些事物,只要把需要记忆的素材和某些已知的确定事项进行联想链接。同时启动你的想象力,你在记忆中使用的想象越生动有趣,记忆的效果就越好,想象是记忆的基础。
FBI记忆专家告诉我们:链接法在某种程度上讲,和图像记忆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使用链接法的重点不是在脑中呈现图像,而是将大量的记忆材料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用已知的事物去串联未知的事物,就产生了谐音、桩子、代码、图形、分类、归纳和对比等等多种联想与形象链接的方法。
但如果我们只有将联想和形象链接的想象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很好的转化力。是不是和图像记忆法的原理很像?把联想的事物和链接的事物通过一些有趣而生动的故事情境结合起来构成转换语句,这才是链接法的重点。
我们来进行一个实验,先随便列出几个词语,比如:钢琴、小偷、保险柜、戒指、雨水,我们该如何给这5个词汇建立起关系?这样想象一下,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里,小偷溜入室内准备行窃,突然听到了一阵舒缓的钢琴乐曲,他来到传出钢琴声的房间,看见了一个巨大的保险柜,打开保险柜发现里边摆着一枚戒指,折射着耀眼的光芒。
FBI记忆专家提醒我们:切记一点,在我们进行联想链接的过程中,不需要加入过多的细节,以免给自己造成混淆。这种练习越多,也就越容易记住自己所想象的场景。在熟练地完成这样一次联想之后,你就会很容易记住这些词汇。
如果不使用链接法,只是通过简单重复的背诵也能轻易记下这些词,但难免遗忘,而链接法却可以使记忆的时间更持久。把一些词汇串联成一个小场景并不复杂,更为关键的是,我们可以把那些本来毫无关联的信息上下联系起来,这样将其放置在一个特有的小故事当中,让我们更加容易记忆,并且记忆的时间肯定要比枯燥的复读少得多。
在我们将链接法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更多的词汇。这个时候一定要记得,你所联想的故事尽量使用第一人称,这样会让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除此之外,尽量多地去使用感官,让故事更真实、更生动。在串联场景中,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去什么地方?你想象得越鲜活,这个故事就越丰满,所需要记忆的资料也就越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