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曾经听到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你恨一个人,让他们搞IT,因为在那里,每天的知识都是新的!如果你爱一个人,让他们搞IT,因为在那里,每天都能接触到新知识!”
步入IT圈子,总有一种跟不上节奏的感觉,这是因为IT发展的速度太快,几乎每天都会有新的概念、新的知识出现,对于酷爱追新的“工科男”来说,这里就是天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不断涌现,并以极快的速度推演、落地。
IT技术男蜂拥而至,但是真正让技术衍生出价值的事件却鲜有发生。不禁要问,如此多的技术为何难以“变现”?答案或许只有一个——“技术脱离产业”。
然而,在产业端,一些行业或企业过得并不舒心,甚至在为自己的未来冥思苦想,我们看到了短短几十年里,消失的行业不断增多……
电灯出现,煤油灯消失了!
打火机出现,火柴消失了!
计算器出现,算盘消失了!
CD出现,磁带消失了!
手机出现,BP机消失了!
数码相机出现,胶卷就没市场了!
电子商务出现,传统生意萎缩了!
智能手机、4G出现,回家不上电脑了!
微信出现,短信没人发了!
……
如此事件,不绝于耳。
我们听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抱怨,“这是企业生存最困难的时刻!”“现在是行业的严冬”“这是我们企业诞生以来亏损最严重的一年!”……面对企业利润率的宽幅波动,决策者会通过增加管理强度、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周转率、锁定远期利润的理财收益,抑或是增加投资来重新盘活企业。
然,俱往矣,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已经严重透支了未来的利润点,犹如一位年迈的老人,继续依靠它来保持高速增长,显然不切合实际。
于是,传统企业不断向所有行业“发声”,我们需要援助。
一方面是拥有超级天赋的技术精英,他们身怀绝技,却难以施展;另一方面是面临困境的企业,它们渴望改变现有局面,开拓更多的市场,以此来撬动传统商业模式。
两者的强强联合势必会造就新的局面。但是如何让信息技术渗透到传统行业?怎样平衡技术与产业的关系?哪些模式可以破除信息不对称的局限?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市场需要“创新能力为驱动”的下一代生态产业来助力,需要跨界融合,需要彻头彻尾地变革传统行业。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带动一些产业,但这远远不够,未来产业/行业/企业需要更多的技术和工具来改善生存环境,延续生命周期。
“互联网+”构建了一个庞大的跨界体系,在这个框架下,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虚拟现实、3D打印、工业4.0的力量被充分激发,并逐渐渗透到传统行业中,一些企业已经受益颇深,还有些企业则在继续观望。
然而,市场一直在变,它不会给任何人过多的考虑时间,你不主动改变,终究会被世界改变!如果不想被市场淘汰,延长企业的生存空间和时间,那么是时候做出一些变革了。希望此书,能给准备应用或者已经应用“互联网”的朋友一些帮助和启迪。
读者对象
本书从技术层面介绍了“互联网+”及其核心技术,同时又在应用和实践环节给出了大量的场景指导。
书中章节的编排,脱离了教科书般生涩的概念讲解,取而代之的是应用大量的案例来验证技术在行业/企业间的落地,本书面对的读者团体主要是:
❑传统行业的决策层及管理者
❑企业信息团队管理人员
❑数据中心的IT运维人员
❑“互联网+”相关技术的爱好者
❑创客团体
❑计划使用及正在使用“互联网+”的公司或组织
❑开设相关课程的大专院校
如何阅读本书
“互联网+”如何攀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为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什么”?互联网怎么“+”?对于这些问题,第1章给出了答案,这里既会介绍大家知晓的“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去中心化、重构碎片能力,还会介绍一些“互联网+”非普遍认知的隐性能力。
第2章,介绍了“互联网+”最可靠的挚友——大数据,它通过破坏式创新和精准定位来洞悉事件,在“互联网+”的框架下,大数据的大掌控、大智慧、大预测、大方向在不同的领域加速了传统行业的转型。
第3章,讲解了“互联网+”依托的云计算平台,以及它引领的IaaS、PaaS、SaaS,以及衍生的BaaS、BPaaS、EDaaS、TaaS等多样的云计算架构和云生态系统,其通过不断降低传统行业的进入门槛,快速推进大量行业的跨越融合。
第4章,是和我们密切相关的移动互联,当PC端操作转战到“指尖”上,新的办公、生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当然风险也随之而来。透过“互联网+”,如何在移动互联领域持续生存,如何塑造展厅现象,如何营造大道至简的移动未来,在这里可以寻找到答案。
第5章,将进入一个智慧的世界,包容万物且联结一切的物联网将融入到更多的领域,更多的“智慧”在落地,更加无控的自然智能设计将成为主流,“互联网+物联网”将创造智能的社会和新型的生态系统。
第6章,远离物理的环境,这里是一个“水中月,镜中花”的虚拟世界,VR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主流。但是在这里,不仅仅是VR,更具观赏性和应用性的AR、MR、CR也将陆续出现。本章融合了“互联网+”的虚拟现实如何落地,如何实现跨界融合,这是很多创客更感兴趣的内容。
第7章,是技术向实体行业延伸的最佳实践,3D打印技术创造的奇迹越来越多,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个性化井喷的局面被打开,以往难以想象的局面被纷纷破解,我们的生产、生活格局将彻底被改变。
第8章,将开启工业的新征程,工业4.0的步伐快速渗透到众多传统制造业,工业视角在发生着变化,企业的决策者利用工业4.0来重构未来格局,去稠密市场寻找契机,在“互联网+”框架下利用各种技术,逐步构建学习型“神经”系统。
第9章,将看到大量的真实案例,这是“互联网+”难以回避的风险,并针对各种风险缔造可靠的安全架构,但是一味地“防”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威胁情报系统的建立才是“互联网+”的真正未来,当然在这里,还少不了决断作用的安全审计。
勘误和支持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谬误或者不准确的地方,恳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正。书中的任何问题和错误,欢迎发送邮件至邮箱96new@sina.com,我将尽量为读者提供最满意的解答。
如果你有更多宝贵的意见,也可以通过邮箱或者关注我的微信订阅号“互联网LinkALL”(扫描下方二维码)来进行沟通,互相交流,期待能够得到你们的真挚反馈。
致谢
本书的出版首先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特别感谢华章公司杨福川先生的帮助,尤其是在前期的构思、章节、方向等方面给予的专业指导,还要感谢华章公司高婧雅女士和孙海亮先生的辛勤审稿,他们以专业和细致的态度审核了书中每一个细节。
这里还要感谢亲戚朋友,是你们在背后默默地承担着一切。
当然,更要感谢的是正在阅读本书的读者朋友,无论你是刚刚接触“互联网+”的初学者,还是在“互联网+”领域已有一定研究的拓展者,你的阅读和关心都会让“互联网+”更茁壮地发展和成长。
朱雷、杨欢、张世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