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清华等你来(第一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边前行,一边感谢

叶心怡

专业:人文科学实验班

叶心怡,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文科实验班,高中期间阅读《红楼梦》,撰写读书笔记并出版个人作品《尺素寸心品红楼》,曾获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一等奖,随笔《读〈病隙碎笔〉有感》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曾作为选手参加北京电视台《SK状元榜》节目录制。担任校模拟联合国社团社长,曾参加第八届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在鲁迅博物馆参与志愿讲解工作,高中期间志愿学时共计98.5小时。2014年入选清华大学“拔尖计划”,并获得30分降分优惠。

Thanks for everything

在网上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结果后,叶心怡立刻在微博上发了这句话,这已经是她自高三以来第三次写下这句话了。第一次是在得知自己得到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降分资格的时候;第二次则是在一次名为“我的二附记忆”的班会分享中。高中、拔尖计划、高考,这一路走来,她最大的感触就是要“感谢”。

2011年,叶心怡被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文科实验班录取。这里浓厚的人文氛围和宽、厚、实的培养模式让她成长为一名不仅认真学习课内知识、还大量接触课外文科类作品和话题的学生。高一的第一次语文作业中,老师让同学们任意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写一篇读书笔记,她选择了写一篇分析《红楼梦》中妙玉性格的文章,两千余字的读书笔记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同学来说已经很长。语文老师从中看到了她对《红楼梦》的热爱,鼓励她每周阅读《红楼梦》中的一回并撰写读书笔记。到高二结束,她的读书笔记已累计14万字,她将这些读书笔记整理,出版了个人作品《尺素寸心品红楼》。当她在“拔尖计划”专业面试中对考官关于《红楼梦》的问题做出自己比较满意的回答的时候,她最感谢的是老师最初的鼓励。

尽管热爱文学的叶心怡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她在高中时期的文科学习却不是一帆风顺的。“高一、高二时,我成绩虽然还算不错但很少能数一数二,数学、历史、地理成绩一直在平均分上下挣扎。”她坦言。高二结束后的暑假,叶心怡深知马上就要高三了,到了需要专心致志努力学习的时候了。她下决心拼尽全力,坚持每天学习10小时以上,将过去偷懒放过的知识点认真思考或记忆。说起那段尽全力坚持努力学习的时光,“除了想要提高成绩之外”,支撑叶心怡更多的是“想知道自己究竟可以有多努力”的执念。高三一年,她坚持每天早上6点起床,先背历史书再吃早饭,利用课间、午饭后的零碎时间抓紧学习,保证11点半就寝。就这样,她的成绩逐渐进步,与此同时她在这种单纯的努力过程中找到了对知识的谦卑态度,她从“天马行空”逐渐变得实事求是,并充满了求知欲。

她对高三努力的岁月充满感激:“感谢高三的生活给我带来的性格上的变化,对现实的关注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我觉得清华在欢迎我

报名参加2013年清华大学暑期学校之前,叶心怡并不了解清华的文科院系设置。填写暑期学校报名表时,她第一次看到“人文科学实验班”这个专业分类。对清华几近无知,在暑期学校期间初次走进清华校园的她却立刻被清华的风貌所吸引。“清华的校园很大,走在路上感觉比较空旷。”这让她觉得心里很宁静。清华的招生口号“我在清华等你来”让她觉得惊奇,在她看来,清华是全国顶尖的大学,顶尖的大学用“等你来”拉近了与各地莘莘学子之间的距离。“我忽然觉得清华很友好,离我很近。”她还记得,暑期学校结束的那一天下着大雨,她撑着伞,拖着箱子从紫荆公寓往西门走,忽然间就流泪了。她希望能够作为这个学校的一员回到这里来,但是这要付出很多努力。

也是在暑期学校中,叶心怡得知了“招收有特色的同学”的“拔尖计划”,她觉得自己写了一本书,得了一个作文比赛的全国一等奖,似乎有机会参加“拔尖计划”,而且这个计划相较清华的其他自主招生计划更加适合她。“当自己的成绩不足以让求索清华的道路成为一条坦途的时候,这个机会对我是一个惊喜。”清华为她提供了一条更适合她的道路,这让她更加觉得清华是个很友好的学校。

叶心怡被暑期学校评定为优秀,在“拔尖计划”中获得认定,获得30分降分优惠,被清华大学人文科学实验班录取,这一路走来,从对清华的人文科学实验班一无所知到成为它的一员,叶心怡十分感激:“清华似乎是在欢迎自己,仿佛我注定就要上这所学校。”

“摸索”着向前走

调侃了一下自己以前难以抉择时不得不用随机数表做出选择后,叶心怡笑言自己是一个非常“纠结”的姑娘:“现在需要自己权衡的事情多了,很多时候都会很纠结。”

“刚刚过去的一周就很虐,”她坦言,“有好几个大作业要交,有一门课程又需要上好几次课,我自己还有一个讲座很想听。”对于叶心怡来说,类似需要纠结的事还有很多:“我自己非常想去国外交换,还在纠结要不要修英语双学位,因为妈妈学的就是英语专业。”

尽管还有很多纠结和不习惯,叶心怡还是很快适应了大学生活,包括每天骑自行车的生活方式以及早有心理准备的1500米长跑。她没想到,自己居然会在清华的体育锻炼传统的激励下,喜欢上长跑这项运动,她常在每天傍晚结束阳光长跑之后再在操场上跑上几圈: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跑上几圈让人心情舒畅。”

大学的生活为她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除了尽自己所能学习专业课,她愿意利用清华的各种资源开阔自己的视野。大一第一学期她选修了文化素质课程“清洁生产导论”,后来当她在观看柴静为雾霾拍摄的纪录片《穹顶之下》的时候听到“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术语的时候,她发现这些概念都在文化素质课上学习过,对这部纪录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现在的她,背单词、泡图书馆、读书,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还运营着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时不时“分享一点儿自己的想法或者推荐一本书”。她用“摸索”来概括自己现在的生活:“希望自己能够永远对知识保持谦卑,在大学生活中多学一点儿,多想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