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从10年前开始担任企业培训的讲师。培训的对象有时是新入职的员工,有时是入职了多年的骨干员工。这期间通过与一些勉强算是计算机专家的年轻工程师接触,我感到与过去的工程师(计算机发烧友)相比,他们对技术的兴趣少得可怜。并不是说所有的培训对象都如此,但这样的工程师确实占多数。这并不是大吼着命令他们继续学习或用激将法嘲讽他们的专业性就能解决的问题。究其根源,是因为计算机对他们来说,并没有有意思到可以令他们废寝忘食的地步。为什么他们会觉得计算机没意思呢?通过和多名培训对象的交流,我渐渐找到了答案。因为他们不了解计算机。然而,又是什么造成了他们的“不了解”呢?
今天,计算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变化着,变得越来越复杂,而这期间产生了许多技术,但是人们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深入学习每一门技术,这就是问题的根源。稍微看了看技术手册,只学到了表层的使用方法,觉得自己“反正已经达到目的了”,这就是现状。如果仅仅把技术当作一个黑盒,只把时间花在学习其表面上,而并没有探索到其本质,就绝不应该认为自己已经“懂”了。不懂的话,做起来就会感到没意思,也就更不会产生想要深入学习的欲望了。若每日使用的都是些不知其所以然的技术,就会渐渐不安起来。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还有一些人在计算机行业遇到挫折后,就选择了离开这个行业。身为一名教授计算机技术的讲师,我由衷地感到自己应该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
对于笔者以及昔日的计算机发烧友而言,虽然大家现在都已经40岁左右了,但即使是面对复杂的最新技术,似乎也还是可以轻松掌握的。其原因在于,从可以轻松买到最初的8比特微型计算机的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幸运地接触到了计算机。面对为数不多的技术,我们可以从容地把时间花在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上。而这些基础知识,即使到了今天也完全没有变化。因此,即便面对的是复杂的最新技术,一旦把它们回归到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上,就变得可以轻松理解了。就算是和年轻的工程师们阅读同样的技术手册,我们领会其中的要点、抓住其本质的速度也要快得多。
其实不仅是计算机,其他学问亦是如此。首先要划出一个“知识的范围”,精通一门学问所必知必会的知识都在这个范围内。其次是掌握该范围内每个知识点中“基础中的基础知识”。最后是能独当一面的“目标”,即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做什么。下面就以学习音乐为例说明这三点。首先,划出的“知识范围”是节奏、旋律、和弦这三个知识点。所谓“基础中的基础知识”,对于节奏来说就是四拍子(大、大、大、大),对于旋律来说就是C大调(do re mi fa so la si do),对于和弦来说就是大三和弦(do mi so)。以四拍子为基础就能理解更加复杂的三拍子或五拍子;以C大调为基础就能理解更加复杂的降B小调;以大三和弦为基础就能理解更加复杂的减三和弦。而最终的“目标”就是能够自己作曲并演奏,尽管这时仅能完成很简单的曲子。
本书的目的是想让诸位了解有关计算机技术的知识范围,掌握其基础中的基础知识,设定目标;同时又想让那些打算用计算机做点什么,却又因难以下手而犹豫不决的人,以及虽然就职于计算机行业,却又因追赶不上最新技术而苦恼的人,能够了解计算机的本质。其实计算机非常简单,谁都能掌握。只要掌握了,计算机就会越来越有趣。
矢泽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