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批判性思考”?——有“根据”的说话规则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理解得更清楚呢?怎么样才能在周全的思考下,持有具说服力的意见呢?
接下来的各章,我会仔细介绍实践方法。在此之前,我们先来谈谈彻底思考的基础——批判性思考。
思考信息、意见和想法的对错,从中摸索出更好“答案”,即是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也许听起来有点困难,不过,说得简单点,就是“不流于他人的想法,自己认真思索意见的思考方法”。
受到“批判性”字眼的影响,很多人对批判性思考有些误解,以为批判性思考是批评对方、贯彻自己意见的技巧。但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中的critical,并不是“批评”(责难),而是“谨慎判断事物是非”(即思辨)的意思。
我认为批判性思考最大的魅力在于,不只是信息本身和他人的意见是我们“谨慎判断”的对象,连对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也要“慎重思考”。(另外,建议读者可以参看道田泰司、宫元博章合著的《批判进化论》,这本书对批判性思考有较全面的解说。)
批判性思考中最重视“根据”。持有意见和想法的大前提是必须要有根据。意见或想法若没有“好的”根据支撑,就完全没有说服力。
用批判性思考决定是否留学
那么,我们以“自己的意见”为例,简单说明一下批判性思考的实际过程。举例来说,假设你正在考虑“去国外留学”这件事情。同一个部门中,优秀的前辈铃木小姐,去年已经在美国大学取得了MBA学位。因此,你去找铃木小姐商量,她说:“ A大学是很好的大学,MBA的课程也很充实。”于是你下定决心“自己也去A大学留学吧”,并开始着手准备。
从批判性思考的方式来看,“自己也去A大学留学吧”,是相当于“意见”的部分。至于它的根据,则是因为“铃木小姐说A大学非常好”,以及“在A大学学习后,铃木小姐升职了”。
这里,我们必须思考两个问题:
①作为根据的内容“正确”吗?
②根据足以成为根据吗?
查证之后,铃木小姐说得没错,通过A大学所开设的MBA相关课程来看,A大学是所“很好”的大学。而且“铃木小姐留学后升职了”也是事实。①的疑问已经解决。
铃木小姐说的“A大学是很好的大学”作为根据,正确吗?
那么②的问题如何?铃木小姐的经验“A大学是很好的大学”,可以原封不动地成为“自己也去大学留学”的根据吗?铃木小姐认为“很好”的大学,对你来说也是“很好的大学”吗?
答案是否定的。一个经历过此事的人说的话,是否能成为别人的想法的“根据”呢?在大多数的状况中,其实是行不通的。因为,铃木小姐和“你”的能力、性格、经历都不相同,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而且,铃木小姐留学后升职,到底是不是“因为留学”,还有再探究的必要。说不定铃木小姐原本就很优秀,不用留学也能达到今天的地位。(参见图1-2)
图1-2 用批判性思考决定是否留学
增加观点,思考“相反的意见”
在批判性思考中,“观点的多少”也是重点之一。观点越多,越能清楚地了解事物的全貌。
对于这一点,我们再以前面的留学为例。
增加观点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提出“完全相反的意见”。也就是说,原本的意见是“去A大学留学吧”,所以此处便试着主张“不去A大学留学”。
意见需要根据,所以相反的意见也要有根据(参见图1-3)。
图1-3 思考相反的意见
我们把想到的根据全部列出来:“去A大学留学,至少得离开现在的公司两年,目前离开两年对自己来说是不利的”或“去A大学留学的花费过于庞大”。像这样,将原本的意见与相反的意见,加入各自的根据后加以评估,进而再谨慎考虑有没有偏见(如“留学之后取得MBA学位,一定可以升职”),或是其他应考虑的要点(如“若想增进职场技能,除了留学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在全面考虑之后,就能明白“自己也去A大学留学”是不是个好意见了。
并非“依靠直觉”思考,就能对自己产生信心
如果能用“因为有这样的根据,所以才如此思考”的方式,随时留意是否有根据,而不是“依靠直觉”思考,就能拥有自己的想法,也会对自己更有信心。
举例来说,假设只靠“铃木小姐说A大学是所好大学”“铃木小姐留学后升职”等根据,你决定去A大学留学了,但是到了当地之后,才发现课程枯燥乏味,什么都学不到。你可能会非常沮丧地想:唉,自己一时冲动听信铃木小姐的话,没有好好考虑,真的太肤浅了。而且自己本来就不像铃木小姐那么优秀。
但是,如果仔细思考之后,决定“还是想去A大学留学”,然后付诸行动,“已经考虑了那么久,自己决定的事就算失败,也能看开”,或是“既然自己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就再努力试试看吧”等,正向思考的可能性会比较高。
有“根据”的意见具有说服力
“不论问什么问题,日本人只会答是或不是,却不说根据。”“不告诉我根据是什么,我无法了解。”有这种抱怨的欧美人士不在少数。
那么,为什么欧美人会觉得“日本人不说根据”呢?是因为从他们的标准来看,日本人很少把根据说出口。我想在说明根据的频率,以及面对根据的态度这两点上欧美人与日本人截然不同(这一章的第一页“课堂情景”中,孩子们都为自己的意见添加了“根据”)。
至今最令我惊讶的是“吃饺子的根据”。
一位美国朋友问我:“晚饭想吃什么?”我回答:“饺子。”他问:“为什么?”当时我觉得很烦:“怎么,想吃饺子也需要什么理由吗?”但仔细观察后才知道,在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人对任何事都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也会坦白地问出来。不仅在谈判或者会议这样的场合,甚至每天的聊天对话,都要有“根据”。你可能会觉得“这样不是很累吗”,但从他们的立场来看,却是理所当然的事。
先不论喜欢哪一种沟通方式,日本式的沟通(没有根据)与欧美式的沟通(有根据)相比,欧美式的沟通明显比较有说服力。与批判性思考相对照也可以知道,清楚说明根据是让意见具有说服力的第一步。
日本人如果不太有说明或意识到根据的习惯,只要养成思考根据的习惯,也就是培养“根据力”就可以了。只有养成习惯,遇到事情时才能仔细思考,并且不假思索地将根据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