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传: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今天拼命努力的自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1982~1984年,三次高考练就不屈的精神

人生的道路不仅是漫长的,也会是坎坷的,但关键之处往往只用再走几步就能到达,自己缺少的就是继续那几步的勇气和决心罢了。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这正是马云对那段经历的无限感慨。

西子湖畔的“好战少年”

看到如今在生意场上无限风光、意气风发的马云,很多人不会想到,马云的少年时期像阿甘一样懵懂、冲动,喜欢为自己的小伙伴出头,并因此而经常受伤。

1964年9月10日,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马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这个孩子的降生给这个普通的家庭带来了很多的喜悦和生气。刚刚出生的马云,顶着一个小脑袋、长着一双小眼睛,呱呱坠地到了这个未知的世界。激动的父母为这个小男婴取了一个听起来有点女性化的名字——马云。

就像父母给马云取的名字那样,他们希望马云成为一个安静、听话的小孩。可是,马云的成长轨迹和性格却向着父母所期望的反方向发展。婴儿时期的马云就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多动、好哭,并不是父母期望中的文静小婴儿;长大一点之后,能走能跑能跳的马云,完全成了一个让父母头疼的“熊孩子”,他身上集中的似乎是那些让天下所有父母都感到头疼的“坏毛病”:淘气、叛逆、倔强、顽皮、爱替别人出头……马云终究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成为了老师、同学、邻居甚至是父母眼里的“坏小孩”。父母很为马云的未来担忧。

马云的父亲是杭州一家戏剧协会的负责人,幼年时期的马云,经常手里拿着一包瓜子和一块方糕,和父亲一起穿梭在当地的茶馆听杭州大书、苏州评弹。正是由于这段经历,马云那小小的脑袋瓜子里面,很早就长出了想象力的翅膀。

长大之后的马云经常向别人诉说着自己的这段“坐茶馆”经历,从他的讲述中不难听出他内心对那段经历的自豪感。马云说“现在我讲故事的水平比很多人好,有茶馆的功劳。”

二十多年之后,那个名震中国互联网界的超级盛典——“西湖论剑”的创意就是诞生于龙井的一家茶馆里。“坐茶馆”的经历不仅让马云的想象力的翅膀更加壮大,也成就了日后在另一个战场上非常成功的马云,那就是演说家。大大小小的演说场次算下来,马云迄今为止的演讲次数已经有上百次之多,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超级演说家。

马云的母亲是传统的家庭主妇,她的个人爱好是吟唱苏州评弹。马云的成长生涯中,耳边时常回荡着当地特有的悠扬的琵琶声和母亲低吟浅唱的苏州评弹。这样的成长环境,并没有使马云形成软弱的绵羊式性格。马云很小的时候就有一颗侠义之心,总是做着“行侠仗义”的事情。在他看来,为朋友“两肋插刀”,是义不容辞的事情。正是由于这样的认知,小时候的马云,有点不知天高地厚,常常为了朋友而不惜以身犯险,和一群比自己个头高大的人打架。马云打了多少次架,不管是他自己还是他的父母都数不清了。但是,这么多次的冲突,马云很少是为了自己而打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全是为了朋友,为了义气”。最严重的一次打架,个头矮小的马云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住进了医院,缝了好几针,才止住了不断往外流出来的血。

年少轻狂的马云,为了朋友而出头和别人打架,这也许就是马云那时候对于“义气”两个字的理解。日后的马云对这段颇有江湖味的经历,也是无限感慨。

长大一点的马云喜欢上了看武侠小说。马云喜欢武侠小说中“侠骨仁心”的世界,他在生活中也是这么做的。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马云因为在学校帮朋友打架,白骨都露出来了,最后缝了13针,疼得马云差点把那颗原本就没长牢的大门牙咬碎了。但是刚满10岁的马云没有因为疼痛而掉一滴眼泪。

由于马云的侠义之心,他逐渐获得了周围人的好感,成为了他人眼中的少年侠士。

到了期末班里评三好学生时,本以为凭借同学们对自己的拥戴,拿到三好学生的奖项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可是,全班竟然没有一个人选他。马云既震惊又失落,以往的自信在那时候都没有了。

就在此时,一个来自西安的女孩子起身离开座位,快速走到比她还高的讲桌前,拿起黑板擦,拍案而喊:“我选马云!”

这突如其来的“幸福”,让马云顿时“受宠若惊”。在男生和女生之间偶尔说句话都会脸红的年代里,那个女孩的大胆举动让马云对她刮目相看,也记忆深刻。这时候,能不能拿到三好学生的奖项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人对自己的认可。

现在,马云依然记得那个女孩的名字:曾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