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猪的一般饲养管理

要提高猪的生产水平,必须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最大限度提高猪的生产潜力,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个生产环节。尽管公猪、母猪、仔猪、育成猪在饲养管理上有不同的特点,但必须掌握以下共同的原则。

一、合理地调制饲料,科学地配合日粮

饲料作为猪生长发育的基础,必须予以满足。俗话说:“三分料,七分养。”深刻地说明了饲料调制的重要性。常用的饲料加工方法有切碎、切短、打浆、煮熟、粉碎等。

由于各种饲料不仅体积有大有小,其所含营养成分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适口性也不一样。又由于猪胃容积不大,但它却需要大量各种营养成分。所以,在配合猪口粮时,粗料、青料和精料之间需有适当比例,就是同一类饲料也要多样化。这样才可以使猪食欲好,吃得饱,并获得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

在变换饲料种类或增减喂量时,都要逐渐减少或增多,不要突然改变,以免引起消化不良。不要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或含泥土太多的饲料,防止中毒和患肠胃病。

青绿多汁饲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与矿物质,而且蛋白质与氨化物的含量也较多,品质好,因此,有条件的猪场可常年饲喂青绿多汁饲料。但是,由于青绿多汁饲料含能量较少,在日粮中的比例不可过高,否则会影响猪的增重。

二、正确饲养

1.饲喂要“四定”

“四定”即定质、定量、定时和定温。对不同日龄和用途的猪按照饲养标准配制相应的日粮,要求营养全面平衡,种类齐全,多样搭配,适口性好,质优新鲜。定时有利于猪形成习惯,有规律地分泌消化液,促进物质的消化吸收。按猪的营养情况和食欲情况,确定猪的日投饲料量,一般以饲喂的槽内不剩食,猪不舔槽为宜。春、夏、秋季一般以常温饲喂,冬季应酌情用热水调制饲料和喂温水。

2.少餐与多餐

根据猪的类别、年龄、季节和饲料性质来决定餐数。7日龄仔猪诱食不限餐数;20日龄起至断奶,每天可喂6次以上;断乳仔猪每天4~5次;带仔母猪和妊娠后期的母猪每天4次;架子猪、大肉猪、公猪每天3次。炎夏昼长夜短可酌情加喂1~2次;冬季昼短夜长则早晨第一顿要喂得早,晚上一次喂得迟,夜间加餐一次。

3.合理的饲喂方法

(1)饲喂方式。根据饲料种类的特性决定猪采取生喂或熟喂。应以减少饲料营养损失、提高利用率、预防中毒和疾病发生为原则。

生喂:就是用生的饲料来喂猪。生喂的好处是可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转化率,提高饲料中维生素的利用率,节省燃料,预防饲料中毒等。其缺点是猪对高淀粉类饲料的消化率低于煮熟方式,长期生喂猪易感染寄生虫病。

熟喂:就是将饲料加工成熟料来喂猪。熟喂的好处是可以用高温杀灭饲料中的寄生虫卵,还可以利用高温来软化饲料中的纤维素,提高淀粉类饲料的消化率。其缺点是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转化率,降低饲料中维生素的含量,浪费燃料等。

在生产实际中,根据饲料类型来确定是生喂还是熟喂,如新鲜的青绿饲料以洗干净后生喂为好。

(2)饲喂的料型。据饲料形态不同,常用的饲料有干粉料、颗粒料、湿拌料、稀粥料四种。

干粉料:所谓干粉料喂猪,就是将青料切碎或打浆,精、粗料粉碎,粗料最好先经发酵,然后混合均匀利用自动食槽饲喂生猪,另外再设一个自动饮水器,让猪自由饮水。采用干粉料饲喂,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比较高。猪仔由于细嚼慢咽,使消化液(特别是唾液)分泌较多,从而提高了消化速度,也就相应增加了采食量,消化和吸收的营养分增加,这样可以促进猪仔的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干粉料在胃中停留的时间长而耐饥,所以使猪的睡眠时间长,有利于育肥。在机械化养猪时,采用干粉料喂猪比较方便。但因这种方法喂猪,消耗精料量较多,猪在吃食时浪费精料也较多,所以主张以稠料(料水比例为1∶3)喂猪为好。

颗粒料:颗粒料是粉状饲料的深加工产品,优点十分明显:一是饲料通过熟化杀菌可以抑制病菌的滋生。二是饲料通过高温熟化后在动物体内更容易消化,饲料转化率和报酬率明显提高。三是颗粒饲料更容易采食,丢弃和浪费现象减少,饲料利用率较高。当然,颗粒料在具有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缺陷,如高温可破坏部分对温度敏感的饲料原料的有效成分等。

湿拌料:就是将干粉料经过加水搅拌,使饲料成潮湿状来喂猪。料水比1∶1,以手握成团,松手即散为宜。其优点是适口性好,猪舍内空气的混浊度小,猪不易偏食等。其缺点是饲喂时不利于机械化操作,也容易形成冰霜和变质腐败。

稀粥料:料水比1∶2~1∶5。其优点是采食量大,缺点是采食后体热散失多,同时大量水分将会冲淡胃液。

不同饲喂方法的饲养效果由好到差依次为颗粒料、湿拌料、干粉料、稀粥料。

三、科学管理

1.保障充足的饮水

根据猪的生理特性饮水。有资料表明,猪每采食1千克干饲料,需要饮水2~5千克。冬季猪的饮水量稍低,每采食1千克干饲料,需要饮水2~4千克;春秋两季,猪每采食1千克干饲料,需饮水8千克;夏季,猪每采食1千克干饲料,需水10千克。哺乳期的母猪需水量则更大。因此,养猪户无论饲喂配合饲料或混杂饲料或单纯饲料,都要满足猪饮水这一基本生理需要,并且最好能在饲喂精饲料的同时搭配一些青绿多汁的青饲料。

2.精心管理猪群

(1)分群分圏饲养。为了有效地利用饲料和圈舍,提高劳动生产率,应将猪按品种、性别、年龄、体重、强弱、性情和吃食快慢等进行分群管理,分槽喂养,这样就可使各类猪得到正常的发育。各类猪群一圈喂养多少,应根据猪舍条件、猪的大小及饲养员的经验等具体情况而定。

分群原则是:“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合昼不合”。为了保障合群效果,合群时应给猪混淆气味。

(2)加强调教,搞好卫生。由于猪的神经类型比较平和,因此,从小就应该加强猪的调教,使其养成“三点定位”的习惯,使猪吃食、睡觉和排粪尿的地点固定,这样不仅能够保持猪的圈舍清洁卫生,还有利于垫土积肥,减轻饲养员的劳动强度。猪舍应每天打扫,猪体要经常刷拭,这样既减少猪病,又有利于提高猪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3)适当运动。使各类猪适当运动,是增强猪体健康的重要管理措施。运动可以增强猪的新陈代谢、结实肌肉、促进食欲、增强体质。

3.认真调控猪的生活环境

我国养猪多为舍饲,所以猪的生活环境主要是指猪舍内环境。保持猪舍适宜温度、湿度、光照与空气新鲜度,是提高猪生产性能的重要措施。

(1)温度。猪的生理特点是小猪怕冷、大猪怕热,且猪对过冷、过热的环境很敏感。猪舍温度过低,会增加饲料消耗,猪的增重减慢,甚至发生疾病或死亡。据试验,猪舍温度在4℃以下时,增重会下降50%,每千克增重所消耗的饲料要比适宜温度时增加2倍。因此,在低温季节,猪舍应注意加热保温。猪在高温条件下会出现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等现象,甚至中暑、死亡。因此,在高温条件下,应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一般猪舍适宜温度,哺乳仔猪为25~30℃,育成猪为20~23℃,成年猪(100千克以上)为15~18℃,体重60千克以下的肉猪为16~22℃(最低14℃),体重60~90千克的肉猪为14~20℃(最低12℃),体重90千克以上的肉猪为12~16℃(最低为10℃)。气温过低、过高均影响猪的增重与饲料利用率。

(2)湿度。如果猪舍内气温适宜,空气相对湿度的高低对猪肉增重与饲料利用率影响不大。猪舍内的相对湿度以40%~75%,平均60%为宜。但高温、高湿或低温、高湿对肉猪的健康、增重与饲料利用率有不良影响。特别是低温、高湿的影响更为严重。空气相对湿度过低(低于40%)也不利,会增加猪的呼吸道疾病与皮肤病(皮肤与外露黏膜干裂)的发生率。

(3)光照。猪舍的光照因光源不同可分为自然光照与人工光照。自然光照指太阳光的直射光与散射光通过门、窗等透光结构进入猪舍而进行光照。人工光照是用人工光源(如白炽灯、日光灯等)进行光照。一般情况下,光照对肉猪的生产性能影响不大,但强烈的光照会影响猪的休息与睡眠。所以育肥猪舍一般采取暗光照管理。

(4)空气新鲜度。一般低层大气的气体成分几乎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在猪舍内由于猪的呼吸、粪尿及饲料与垫草的发酵或腐败等因素,不仅改变了大气原有各种成分的比例,而且还产生了原来没有的成分,如氨气、硫化氢、甲烷等气体。如果猪舍设计不合理,通风换气不良,饲养密度过大,猪舍卫生管理不好,就会造成舍内空气潮湿、污浊,充满大量氨气、硫化氢与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以致严重影响猪的食欲、增重与饲料利用率,还会造成猪的眼病、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增加,死亡率也会提高。猪舍中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分别以不超过25毫克/立方米、10毫克/立方米、1500毫克/立方米为宜。

为此,猪舍要求设计合理,注意通风换气,特别是封闭式猪舍更应如此,猪舍要每天清扫,以保持猪舍空气新鲜。

4.合理安排圈舍的饲养密度

猪虽然是群居性动物,可以群养,但如果群体饲养密度过大,每一头猪在群体中的位置就不稳定,致使猪群争咬不断,直接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因此,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饲养密度是养好猪的基础之一。一般猪的群体数量规定:小猪为20~30头/群,育肥阶段为10~12头/群。每头仔猪应占有0.5平方米的有效面积,每头大猪应占有1平方米的有效面积。

5.建立可靠的防疫治病程序

猪生长发育好坏的另一个关键是猪的健康状况。猪患病时,原有的生产能力不能正常展示,自身的生产潜力更不能发挥。因此,应防止猪发生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生产上需要预防的重要传染病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口蹄疫、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及赤痢、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和一些常见的寄生虫病等。

6.稳定的饲养管理制度

猪的饲养管理制度,是猪场饲养管理工作的根本依据。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和变动。饲养员必须认真遵守,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