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部分残疾人运动员参训过程及保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 文献综述

从残疾人社会学的观点看,残疾人问题是人类社会固有的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无论在政府、社会,还是学术界,残疾人问题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边缘化现象严重。

然而,残疾人同样是社会的主体,同样可以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然而,残疾人同样是社会的主体,同样可以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作贡献。残疾人具有公民的权利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完全应当和健全人在一起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因此,全社会必须要尊重残疾人的根本利益,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使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正因为如此,有关残疾人事业的相关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其中关于社会保障的研究就更令人关注。

1.1 国内学者关于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研究

根据查阅的相关资料,各位学者对社会保障的界定还存在不同的解释。本根据查阅的相关资料,各位学者对社会保障的界定还存在不同的解释。本研究主要采用郑功成对社会保障的界定。郑功成在综合考察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主要采用郑功成对社会保障的界定。郑功成在综合考察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各国的发展实践,以及国际性组织、部分国家政府、有关学者对社会保障的在各国的发展实践,以及国际性组织、部分国家政府、有关学者对社会保障的界定后,提出了对社会保障的定义,即: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界定后,提出了对社会保障的定义,即: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从各个国家的实践状况看,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构成是有差异的,但基本内容则大致相似,只是有些制度要素的健全程度和组合方式有所不同。根据实际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0年)规定,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内容分为康复保障、教育保障、就业保障、生活保障等。

各学者对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非常关注。经统计分析,相关研究时间主要集中在2004年以后。这说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残疾人问题日益关注,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有了更雄厚的理论支持。经过分析和整理,目前,关于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残疾人生活保障

在研究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文献中,研究多倾向于描述残疾人的生存质量、需求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如:杜鹏等在《中国农村残疾人状况及政策建议》一文中,分析我国农村残疾人的人口学特征、残疾状况、社会经济状况以及社会保障和社会支持需求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杜鹏,等.中国农村残疾人状况及政策建议[J].人口与经济,2009(2).张延辉等在《吉林省城乡残疾人生存状况比较研究》一文中,以吉林省城乡残疾人的生存状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并以此为标准提出整体改善吉林省城乡残疾人生存状况对策建议。张延辉,等.吉林省城乡残疾人生存状况比较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11).郑功成教授认为残疾人因其身体情况特殊,仅有面向大众的一般性保障制度安排、经济保障、生活保障是不可能满足其需求的。只有在一般性保障制度安排、经济保障、生活保障的基础上,根据残疾人的条件设计相应的专项保障、服务保障及其他保障性措施,才能真正帮助残疾人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发展目标。郑功成.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1).对残疾人生存状况的研究表明,目前残疾人生活保障不够健全,残疾人贫困问题突出,生活仍旧十分困难,必须通过进一步推进残疾人一般性社会保险制度,保证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1.1.2 残疾人就业保障

在相关文献中,关于残疾人就业保障的问题最引人注目。这是因为“就业权、生存权、发展权,就业保障是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首要内容”。王雪梅.残疾人就业问题与就业保障政策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2).残疾人就业保障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类是对现有就业模式、政策的问题研究和对策研究。此类研究占据绝大多数。目前,我国残疾人就业主要采取两种方式:福利企业就业与按比例就业。同时也包括残疾人自主创业。在这些就业形式的实施方面,都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余冬林等在《浅论我国残疾人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一文中认为,残疾人就业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残疾人就业总体水平较低,整体质量不高;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就业市场建设滞后;残疾人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社会福利企业数量减少,部分企业对残疾人就业问题认识不到位。余冬林,等.浅论我国残疾人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消费导刊,2008(12).周云腾在《关于残疾人就业工作和社会保障的问题与思考》一文中认为:福利企业落后的经营和管理方式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企业倒闭或不景气,难以再安置残疾人。其他学者也大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执行过程中被商业利益驱使的各种经济组织以维护企业利益和减轻企业负担为借口进行规避,而因缺少相应的强制和惩罚机制,政策法规的执行缺少刚性,残疾人分散安置难度加大。王雪梅、莫明在他们的文章中都认为,按比例就业成了按比例“救济”、按比例“收钱”,残疾人就业率成了执行部门的“推荐率”。莫明.对残疾人两种就业方式的思考[J].春天的事业,1995(10).祝桂梅在《吉林省残疾人就业保障研究》一文中指出,残疾人分散就业法律不够完善,现行法规、规章没有明确残联及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执法主体资格,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权限不足,手段不强,缺乏权威性,使得有关政策在执行时难以到位,力度不够。

第二类是关于残疾人就业发展方向和责任主体的研究。赵晓芳认为“实现残疾人就业不能仅靠强制和舆论,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协同作战。政府主导是残疾人就业的内在要求,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体现,除此还要理性利用市场,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同时要引导残疾人发挥自身潜力。”赵晓芳.从残疾人就业看企业社会责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王芳认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前景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必须运用社会化工作方法,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必须大力推进法制建设,纳入法制化的发展轨道;必须适应国情,讲求实效,分类指导;必须充分发挥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的作用。唐鑛也认为应从就业能力角度探讨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残疾人就业中的作用。他认为造成残疾人就业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机会缺乏,这表现为残疾人受教育机会的缺乏和残疾人运用机会的缺乏。研究残疾人就业问题,应该从残疾人个人、企业和政府三个层面入手去分析残疾人就业能力建设中的特殊学校教育、残疾人学习能力、残疾人就业转换能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以及残疾人就业能力建设的政策评估等。唐鑛.从就业能力角度探讨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残疾人就业中的作用[J].教学与研究,2008(3).

另外,还有一些文献着重介绍了国外残疾人就业方面的措施,并与我国残疾人就业模式等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一些改善我国残疾人就业的措施。如沈培建博士通过考察加拿大政府在平等就业方面的实践,为中国残疾人就业问题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思路。沈培建.加拿大的残疾人平等就业实践及其启示[J].中国残疾人,2007(3).

总之,目前,我国残疾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仍面临众多的挑战。而关于残疾人就业的研究也尚处于现状描述性研究,未能从多元化的研究视角提出更多切实可行的措施。

1.1.3 残疾人教育保障

邓朴方先生指出:接受教育是残疾人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基本条件;教育是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关键,残疾人的“四自”精神源于教育,基于教育;另外,从一定程度上说,残疾人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即都强调对个体差异和尊严的尊重,强调对残疾人平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尊重。人才的培养是不分残健的,采用特殊或者个性化的手段针对的不仅仅是残疾儿童,也适用于其他人群。因此,关于残疾人教育的相关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关于残疾人教育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关于残疾人教育保障的研究多从法律角度强调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邓朴方先生指出:接受教育是残疾人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基本条件。教育机会的平等是残疾人全面实现平等的起点。教育机会平等了,残疾人才可能有平等的条件来融入社会,才有可能共享社会文明发展的成果。目前,残疾人与健全人最大的差距,不仅是先天身体条件上的差距,更多的是教育上的差距。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是缩小残健差距的关键手段。邓朴方.发展残疾人教育很紧迫,很现实[J].中国残疾人,2009(6).

其次,是关于残疾人教育保障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如,有的研究对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发展进行评价,专门研究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残疾人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借鉴国际全纳教育理念与国内人本特教新理念,提出要对普通学校进行改革。《残疾人全纳教育的理性分析》一文指出,全纳教育理念的出现并且逐步深入人心,在世界范围内对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和残疾儿童的父母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郑雄飞.残疾人全纳教育的理性分析[J].中国残疾人,2008(4).他们正在尽力为残疾儿童融入整个教育体系创造各种便利的条件,以便最终让其享受到与健全儿童一样多或者相差无几的教育资源。

另外,学者们也越来越注重国外残疾人教育的相关对比研究,并从中获得启示。如杨柳、李继刚、肖非等人都对美国残疾人教育立法进行了解读。杨柳.美国残疾人教育法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8(6).李继刚.美国特殊教育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8(8).肖非.美国特殊教育立法的发展——历史的视角[J].中国特殊教育,2004(3).

1.1.4 残疾人康复保障

残疾人康复工作是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改革开放而被引进、消化并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型社会工作。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健康发展不仅对于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完善我国社会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十七大”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实现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残疾人事业的推进,残疾人康复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首先,社区康复研究成为目前残疾人康复研究的主流。随着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开展,社区康复成为残疾人康复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也就催生了各领域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社区康复的热潮。龚文君等在《社区康复——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对社区康复的主要内容、面临的难题以及发展社区康复的建议进行了阐述。龚文君,等.社区康复——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江海纵横,2009(4).李莉强调残疾人社区康复模式是社会保障管理及运行社会化的体现,它强调以社区为依托,在社区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对残疾人生活的物质环境、心理机制进行调整,实现残疾人全面康复、参与社会生活。残疾人社区康复模式的资源基础、筹资机制、管理协调、服务提供、技术指导以及支付方式是这种模式持续、合理发展的关键要点。李莉.残疾人社区康复模式探讨——从社会保障实施社会化的视角[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其次,残疾人康复需求状况以及影响残疾人康复事业开展的因素研究仍占相当比例。了解残疾人康复需求才能更好地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因此学者们针对不同残疾类别的残疾人群体展开调查。如贾宏亮等人就对上海市闸北区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残疾人康复服务资源配置及其他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贾宏亮,等.上海市闸北区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的多元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2).林诚等人抽取福州市台江区8个社区的305名残疾人进行调查,分析该地区残疾人康复需求基本情况,并探讨影响康复服务的因素。结果显示康复认知状况是接受康复服务的主要影响因素。林诚,等.福州市台江区残疾人康复需求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另外,残疾人康复研究还针对不同人群展开调查,如针对残疾老年和残疾儿童的康复,以及研究不同残疾类别的残疾人康复状况。

1.1.5 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存在的问题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到目前为止,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仍偏重于对我国现阶段如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研究,忽视对社会保障基本理论的研究。很多研究就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对策雷同,建议中并未给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步骤。一些研究虽然提到了政府应该承担主导责任,但是政府和家庭、社区分工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其次,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偏重于具体内容研究,忽视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健全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研究。再次,残疾人社会保险研究相对较少,很多对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研究仍然采用救助模式的视角并提出对策建议,这些对策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强残疾人负面形象并挂上社会标签,不利于残疾人的社会融合。高圆圆.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综述[J].湖北社会科学,2009(8).最后,各位学者都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或对策,但是并没有进行相关的跟踪调查,理论的指导与实践未能真正地契合,还是基于现状调查的层面。

1.1.6 残疾人社会保障仍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需要进一步拓宽研究视角。如,残疾人的各项保障的定量研究;如何让残疾人享受到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的待遇的制度研究;为贫困的残疾人设计特殊的补偿措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农村残疾人在养老、医疗及康复、教育、救济等方面的保障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不同类别残疾群体的研究还需进一步细化;加强对国外先进、成熟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的研究,为构建“平等、参与、和谐、共享、发展”理念的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