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学习,快乐生活每一天:幸福学校学生读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言

一般来说,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主要有三项:一是改正学生的各种问题,即所谓的补缺;二是发扬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包括潜在的),即所谓的扬长;三是发现并促进天才的发展。只有完成了这三项任务,学校才有可能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和时代需求的各种人才。

然而,纵观我们过去的中小学教育,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校都把自己的重心完全偏向于第一项任务,即学校主要以纠正学生的各种问题为核心。在这样的教育作用下,老师和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应对挫折,但他们却不知道如何获得快乐和幸福。这种幸福感缺失的教育严重背离了学生纯真的本性,扼杀了他们积极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甚至扭曲了学生的人格。这对学生自己和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粗粗做了个统计,仅2015年1到9月,相关媒体就至少报道了30起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不得不承认,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尽管经历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改革,但这种改革似乎并没有帮助学生离幸福更近。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让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积极理念能为学校教育带来新的视角。积极心理学最早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塞里格曼(Seligman)和契卡森特米哈伊(Csikzentmihalyi)等倡导,提出心理学除了要研究各种心理问题之外,也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为出发点来展开研究,主张从个体自身的实践、个体认知的改变以及个体对自身的评价等方面探索如何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使个体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积极心理学主要强调:一是关注个体的积极体验(尤其是主观幸福感),利用积极体验来帮助个体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二是注重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品质越多,越有利于预防和克服心理疾病;三是重视积极环境的建构,积极的环境能帮助个体获得更多积极体验,有利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有助于积极经验的塑造。积极心理学的这些主张也许在不经意间就能有效改变教育的内涵,也即积极心理学可以和教育相遇,从而擦出积极教育的火花。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正是这样在践行他们“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这些年,在余晓灵校长的率领下,十九中对积极心理学的本土化、校本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实至名归地进入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行列。而这本带有积极基因的《幸福学习,快乐生活每一天——幸福学校学生读本》,就是十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全书贯彻了这样一条理念: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学生的好与不好,每个人的生命都可以绽放美丽,只是老师需要有技术和懂得来珍惜、爱护和助长。

我一直比较喜欢能吹去晨寒的秋日阳光,它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任何最坏的事情也一定会有好的转机,相信生活的宽厚和美好。孩子终归要长大,让他们带着一种无怨的心情幸福地长大也许是教育的一种职责,从本质上说,教育成长归根到底一定要是一种幸福成长,所谓的成长即幸福。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国际积极心理学会(IPP A)理事

任俊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