缇萦 不畏路远,上书救父
缇萦生于西汉时期,是太仓长淳于意的小女儿。淳于意因看透官场的黑暗,辞官回乡,开始跟随阳庆学医。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学到了精湛的医术。
淳于意行医后,能决断病人的生死,一旦开药,就能让病人立马痊愈,因此治好了不少病人的疑难杂症。又因为淳于意品性高,也无偿给一些没钱的穷人看病,因此受到百姓的爱戴,十里八乡,远近闻名。一些较远地方的百姓,患上了疾病,也会不辞辛苦,长途跋涉,找淳于意治病。
有一天,淳于意因为要外出办事,就在大门上贴了一个告示:“我这两天因有事外出,暂时不给人看病,请谅解。”不巧,有个地方的大官得了疾病,从很远的地方赶来找淳于意治病,可却看到门上的告示,便赶忙派人去找。
然而,没过多久,这个大官就在淳于意的大门外病死了。大官的家属恼羞成怒,控告淳于意治死了人,带着县衙里的公差上门抓人。
淳于意刚回到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被糊里糊涂地抓走了。在公堂上受审时,尽管淳于意一再说自己冤枉,可是却百口莫辩,最后被判了一个刖刑。不过因为淳于意曾经做过官,当地县衙也不能独自动刑,必须要有皇帝的批准,才能定罪行刑。这样,淳于意就得被差役押解到京师去。
小女儿缇萦得知后,心想:病人来看病的时候,父亲有事外出,根本没有在家,怎么可能断错病、治死人呢?父亲一定是被冤枉的。想到这里,缇萦决定和父亲一起进京,替父申冤。
从家里到京师长安一共2000余里的路程,年仅15岁的缇萦就跟着父亲的囚车前进,一路上照顾父亲的起居饮食。一个多月后终于来到了京师,此时的缇萦已经疲惫不堪,尝尽了人间的辛酸。
父亲被押进狱中后,缇萦就上书汉文帝,为父亲申冤。书中写道:“我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救死扶伤,现在他犯了罪,按法律应受到刖刑。但是人一旦受到肉刑,被砍头的不能再生,被断头断脚的不能再接上,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卖身为奴,替父亲赎罪。”
汉文帝看了上书,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也为她的孝心所感动,就召集大臣们,说:“犯了错受到惩罚是天经地义的,可是即便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现在惩罚一个人,断手脚、毁皮肉,这样的惩罚不能劝人为善,应当废除肉刑。你们还是商量出来一个代替的刑罚吧!”
后来,大臣们商议出了一套新的刑罚,其中,把原来砍去脚的改成打五百板子。于是,汉文帝就正式下旨批准。就这样,缇萦救下了她的父亲。
·人物档案·
缇萦(生卒年不详),生于西汉时期,家乡在山东临淄。她的父亲淳于意曾经做过官,后来辞官,成为当时的一位名医。后来,淳于意因为被人诬告,要受到刖刑。坚强勇敢的缇萦就不远千里,跟在父亲的囚车后面来到了京师,上书为父亲申冤。最终,缇萦凭借自己的勇敢和孝心,救下了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