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似水流年(3)
上了初中和中专,视野更加开阔,通过看书看报听报告,了解了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决不向它屈服”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老人与海》中永远打不败的圣地亚哥,渐渐走近我的心中。他们在逆境中表现出的执着与坚韧,从不向困难低头的大无畏,令人振奋,催人上进。他们虽与民族英雄、人民英雄、时代英雄挨不上边,但仍不失为一名草根英雄,他们如一座无字碑,竖在人们心中,永不坍塌,永不褪色。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个世界绝对不是少数人创造出来的,尽管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存在80%的财富和资源被20%的人所占据这个不争的事实,但他们充其量不过是智慧者或人精,大抵算不上世间英雄。从历史发展看,英雄就是英雄,假冒不了,包装不了,人为地培植不了;英雄生在芸芸众生中,活在平民的追求中,走进正直善良者的心灵中。
打错电话
星期天下午,我向单位领导汇报工作,拨手机号码,甜甜的女孩提示音告诉我,他的手机已经关机,于是,我便拨打他家的住宅电话,话筒传来柔柔的女中音:“喂,哪位?”我说:“是某某家吗?”“你打错了!”女同胞尖厉的声音吓了我一跳,显然她生气了,没容我说声对不起,就“咣”的一声挂机,我怀疑电话听筒有没有被掼坏。
这使我想起前年的一件事。一天早晨,我刚刚开门进办公室,我的同事L便尾随在我身后,向我索取《SX电话号码簿》,他面带愠怒地边查电话上的名单,边嚷嚷着:“我来看这个号码究竟是谁家的,这家人家可是皇室之居?”原来,他清晨打电话时,按错了一个号码,对方把他训了个狗血喷头不算,嘴里还不干不净地讲了几句脏话,L连声说“对不起”,对方还余怒未消,颇有些穷追不舍、得理不让人之气势,逼得L惶惶然挂了电话——咱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这种事说出来,也没有人同情你——谁让你搅醒了人家的好梦呢,不告你骚扰,已经算不错了!可L偏偏咽不下这口闷气,前年一年,他夜间十一、二点钟,多次利用IC电话向这户人家“报平安”,对方睡意朦胧中拿起话筒,刚“喂”了一声,话筒就是连续的“嘟嘟”,L说:“这叫以牙还牙。每个人都必须要为自己伤害他人的行为,付出代价!”
L的做法未免有些出格。一方面,打错电话虽然不是故意,但终归给对方造成一定麻烦,干扰了人家,打错者应当表示歉意;另一方面,打错电话,本身就是一件尴尬事,耽误了时间,徒耗了话费,再被对方训斥甚至辱骂一场,心情是不会好受的,这需要换位思考。谁都保证不了自己不打错电话,谁都会有冒冒失失的时候,其实,安装了住宅电话,持有了手机,就意味着融入了通讯的大家庭中,任何一个用户都不是一种独立存在,就如同拥挤的闹市区,行人之间相互碰撞了一下,踩了一下脚,不值得大动肝火,更不值得伤了和气。
打错电话说声“对不起”,接了电话说声“没关系”,现代社会,信息时代,工作节奏快,心理压力大,烦心事儿多,排遣还排遣不了呢,何必自找不愉快?
令人心痛的“出租”
“还我孩子,我不租了,不给孩子我就报警!”12月9日,安徽省太和县一名34岁的妇女和丈夫千里迢迢来到辽宁省葫芦岛寻找租给别人用以乞讨的7岁男孩,将已经“租”给别人三个月的孩子带回老家。孩子每月的“租金”仅为500元(大别山晨刊12月18日载)。
我不清楚7岁男孩的父母是否患有神经性的疾病或是智障,如是,尚有原宥的前提和条件,但从通篇报道看,可以断定夫妻二人智力正常,体格很健全,他们当初之所以“出租”孩子,是因为家中生活困难,指望每月500元的“租金”添补家用;后来去寻找孩子,是因为觉得对不住孩子,是一种没有彻底泯灭的亲情的苏醒。这一“租”一“找”,各有目的和动机,乍一听似乎都有几分在理,但一细想,笔者还是为这对夫妇残忍且荒唐的行为,痛心并愤慨着。
人们生孩子是为了什么?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传宗接嗣,主要的还是为了让孩子成人、长大,接受教育,将来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材,这大抵是一般做父母者的愿望。孩子呱呱坠地,父母的义务和责任便会随之而来,保障孩子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书读,在平和的环境下生活,是最基本的要求,否则,便是父母的不称职!毕竟在我们这个国家,即便是遇到洪涝、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党和政府也不会让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受到影响;毕竟在我们这个国家,政府免去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希望工程”又在发挥作用,贫困子女照样进课堂。而太和县这对中年夫妇,想必也有几亩田地,有一年几千斤的粮食收入,按说填饱肚子应该不成问题,但却以牺牲孩子的健康权和受教育权为代价,换取区区的每月500元钱,其根子在于大脑深处“乞讨经济”在作祟,因为这种事在他们所在乡镇,并不算丢人现眼,人们见怪不怪。可以如常地效仿着,这对夫妇不算第一个,但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些人为了钱,把脸面、尊严、良知统统丢到脑后去了,令人扼腕叹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建设,但更需要精神文明建设。治贫先治愚,万兴人为先。只有紧紧抓住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这根红线,把“八荣八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广大的农村才会日益兴旺,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才会无往而不胜。
垄断的代价
风吹来了,树叶发出金属般的脆响,一片褐色卷曲的梧桐叶撞到我的怀里,知道已是深秋。都说这样的日子适于登高望远,然而我却不能。我只能背负行囊匆匆行走于乡野与闹市之间,作一些自以为能伸张正义的琐碎事。其实,我自己都未必能保护得了自己。
十月的一天,我和所里的一名律师陪同委托人,登上了六安至宁波的客车。
车票很独特,到杭州,到慈溪,到宁波全是一个价,每人一百元,叫人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上午九点半钟的客车,走走停停,近六个小时居然没能跑出安徽省。东西南北四站划开之后,车辆持序是好了些,但车子的竞争力似乎有了减弱,无形之中长途客车有了独家经营的味道,在某个时间段,你除了乘这班车别无选择。上了车,乘客的自由便交给了车主。何时就餐,何时小解,全由车主讲了算。一路上饭店无数,司机偏要选择下午三、四点或晚上九、十点,在一个偏远而又独家经营的饭馆停下,司机、车主被接天神般的拥进雅座,分文不付的品尝着精细的小菜和诱人的美酒。而另一边的大厅里,数十名乘客正无可奈何地演算着饭店老板出的选择题:盒饭15元一份,方便面10元一筒,炒荤菜15元一份,炒素菜10元一份,饥肠辘辘的乘客大都选择了吃盒饭。我们一行三人偏不信这个邪,花了48元钱点了三个菜,但见盘中荤腥点点,鸡蛋中掺和着豆腐,正想发火,忽听门外吵声甚烈,探出头来,方知当地几个车主知道本次车辆人员超载,杀富济贫来了,非要人员分流一部分给他们,否则便报警。六安的车主肚子气得鼓鼓的,脸上却赔着笑,不得不匀过去几名乘客。
我们的车主,口口声声自诩为“老乡”的车主,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用牺牲大部分乘客的利益换来一张免费的餐券,他们所获得的与乘客所失去的,是永远不对等的。
这又让我忆起另外一件事。
今年春运期间,我地至上海的私人客车因超载被交警扣留,眼见着旅客一个个被转车,车老板紧紧抓住乘客的手,央求他们看在老乡的份上,帮帮忙,千万不要离开座位,一旦放行,我定然宴请大家。人心齐,泰山移,僵持了几个小时后,交警只得罚款放行。后来车老板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宴请的场所,仍是大家平日就餐的饭店。憨厚的人们,完全忘记了自己在这里一次次被车主和饭店老板联手盘剥过、强迫过的历史。
竞争带来活力,而垄断尤其是不正当的垄断只能给社会添加痼疾。我们每个有理性的人都应当掏出解剖刀,向痼瘤开战,相信总有一天,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形形色色的初装费、入户费会从收费项目中消失!
电影《七宗罪》中老法官萨默塞特总结:“海明威说‘这世界是美好的,值得我们为之奋斗’——我相信后半句”。
我也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