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家庭生活(3)
1.充分了解侵犯孩子隐私权的危害
如果把孩子的自尊心比喻为花瓶,那么她们的隐私就是瓶上的细小裂纹。为了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做父母的应细心保护好这个花瓶,不要随意侵犯孩子的隐私,因为这样做的危害很大。
第一,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就是自信心,青春期的孩子希望有一定的独立性,希望自己的某—领域不受干预,这正是有自信心的表现。做错了事,想偷偷改;学习落后了,想暗自追上去,这也正是不丧失自信心的表现。家长轻易破坏了他们的这种希望,侵犯了他们这方面的隐私,就会无意中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
第二,麻痹孩子的羞耻心。孩子因知羞耻才把某些过失、缺陷看做隐私,随便被揭开、公布、宣扬,孩子起初还会觉得难堪、痛苦,渐渐地便会麻木了。俗话说“破罐子破摔”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削弱孩子的自省力。写日记、给好朋友写信是一种自省方式,不尊重孩子这方面的隐私,孩子就会不再使用这些自省方式,就会大大削弱他们自省的欲望和能力,妨碍孩子健康成长。
第四,破坏孩子的人际关系。孩子的一些隐私会涉及他的同学、朋友,比如:与朋友一起进行非不正当,但又不愿别人知道的活动,并约定保密。家长知情后,如果不小心公之于众,便会招致孩子的朋友和同学的怨恨,无意中破坏了孩子与同伴的友谊。
第五,削弱孩子与亲人的亲密关系。孩子的隐私常被侵犯,家长又不善于补救,其结果必定是孩子对父母反感,不信任。一旦双方形成隔阂,再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就困难了。
2.多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主动交谈
家长可多以主动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谈,谈父母在与他同龄时的一些所思所想、成功和挫折,甚至谈一些当初的隐私,谈家长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和想法,倾听和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成为孩子可以信赖的朋友。一段时间后,孩子会愿意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诉父母,用这种方法来了解和掌握孩子的隐私,有助于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指点和教育。
3.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
如果家长获取了有关孩子隐私的信息,即使有些越轨和不良因素,也不必大惊失色、殴打辱骂,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讨论理想、事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引导孩子自己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提高孩子按规则要求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孩子有了这种自我教育能力,对一些隐私中的危险倾向,就有可能自我解决了。
4.不应纵容孩子把隐私扩大化
家长既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同时也要小心孩子打着保护隐私这个幌子,拒绝家长的监督、保护和教育。不可否认,有时孩子的隐私中可能包含某些不良行为,家长要既尊重又巧妙地引导、教育,争取孩子的信任。某全国重点中学的一个学生,还是班长,成绩甚佳。他的父母听信了什么专家的话,说是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所以从来不进孩子的房间,结果,有一天警察突然来家里搜查,打开孩子房门一看,床底下堆满了孩子偷来的照相机、录像机之类的东西,原来这孩子利用双休日偷东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因为家长尊重他的“隐私”,他的房间成了窝藏赃物的地方。所以,家长不应该无原则地放纵孩子把隐私扩大化,家长应该明白哪些是隐私,哪些不是隐私,从而避免一些孩子以隐私权为借口来学坏。
妈妈送给女儿的母爱小纸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花园,但它并不妨碍人们相互了解。
【爸爸一会儿就能修好车,来得及!——为什么女儿做事总爱往后拖延?】
姗姗做事磨蹭经常拖拖拉拉,爸爸妈妈打算好好“治治”她这个毛病。
这天早上,妈妈告诉女儿:“快点起床,你爸爸的车正在修理,不能送你,迟到了老师要批评的。”
姗姗没事似地说:“爸爸一会儿就能修好车,来得及。”
等她起床洗漱完毕,车子还没修好。这下姗姗急了起来,动作立刻快了几倍,等她到校时,早已迟到了……
从学校放学回来后,姗姗耷拉着脑袋,爸爸妈妈不用问也知道,姗姗一定被老师训了。姗姗虽然做事爱拖拉,但是“面子”还是要的,自己都那么大了,而且还是班里的生活委员,这样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挨训,她心情挺不好的。
“学生迟到不是常有的事嘛,真不知道老师今天干嘛发那么大的火……”姗姗抱怨道。
她哪里知道,这是爸爸妈妈和老师联合好的,他们知道姗姗爱面子,故意和老师导演了一场“当众教训”的戏。
看到姗姗的样子,爸爸妈妈知道教育的时机到了:“姗姗,凡事有因才有果,今天要是你不磨蹭,怎么会迟到,又怎么会挨老师的训呢?”
“那我怎么办嘛,我一直都是那样的啊!今天是意外情况,谁让你的车坏了!”姗姗不服气地说。
“那我明天开始不送你了,”爸爸佯装生气道,“你迟到居然怪在我的头上……”
“那好,我还想骑自行车上学呢,以前要不是你们怕出危险不让我骑,我现在怎么要你送!”姗姗说完就提着书包进房间做作业了。
爸爸妈妈的“计划”失败了,他们真不知道拿这个拖拉磨蹭的女儿怎么办!
读懂孩子心理
怎样的孩子算是拖拉的孩子呢?假如她有下列2至3项毛病,可以断定她是个办事有拖延倾向的人:
怕困难而把艰巨任务拖到最后办理;
卧室、桌子总是乱七八糟,经常不清理卧室和桌子;
迟迟不能完成作业,或拖泥带水,点灯熬油开夜车;
遇到棘手或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便频频生病,或遭遇轻微意外;
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即使自己有道理或有权利申辩,仍忍声吞气,避免与人冲突;
怨天尤人;
以泼冷水或者挑刺的手法来拒绝接受某项任务;
怀疑健康有问题,却不肯去检查身体;
新想法很多,但却从不付诸行动。
如果孩子确实有拖拉的坏毛病,那么家长就要找出拖拉的原因,只有知道了拖拉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克服这个坏习惯。从心理学角度讲,孩子拖拉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逃避行为
拖拉并不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得到自己喜欢的礼物,总是迫不及待地打开,绝不会拖拉半天不去接触,为什么?因为她喜欢。所以,如果孩子拖拉,那么往往是一种逃避行为,因为她不喜欢即将要做的事情,所以就会拖拉。除了主观的好恶外,孩子还可能因为天性胆小腼腆,缺乏自信,总是害怕做不好事情而迟迟不肯动手,或者害怕成功后受到别人的关注,不好意思,因此总是拖到不能再拖的最后时刻,才鼓起勇气把事情完成。
2.激进行为
孩子拖拉有一种原因是“激进”心理作祟。她把任务的积累当成一种压力,自信能在高压之下,在最后一刻完成任务,就有点像惊险电影一样,不断制造悬念,但英雄总能在最后时刻完成壮举。孩子也是这样,家长越是催她,越是显示家长的焦虑,她却故意不当回事,故意在最后时刻大显身手,完成自己的壮举。可以说,任务越重,旁人的焦虑度越高,越能证明她的伟大。激进型的拖拉是为了在最后一刻寻求刺激。
专家给你支招
拖延是许多孩子身上所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不良的习惯,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而且孩子还可能形成拖沓的性格,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那么,家长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帮助孩子克服这种拖延呢?
1.对逃避的孩子要多鼓励
如果是因为逃避的心理而拖拉的孩子,家长就要多鼓励,让她有自信,敢于面对自己的任务。同时要告诉她,世界上的事,躲是躲不过去的,只有勇敢地去做,才能彻底解决它。对于胆怯的孩子,家长要多给他一些机会去证明自己,人的自信都是在成功的经历中建立起来的,总是不成功,就会失去自信,大人和孩子都是如此。同时,家长不能只是在语言上鼓励几句,就把孩子扔在那里,让她自己去做,自己去吃苦受罪,自己去承受失败。家长要帮助她,指导她,创造条件让她成功,这就像孩子学步一样,先要大人牵着走,等她慢慢长大了,有力了,大人就要逐渐放手了。
2.对激进的孩子要漠视
对于激进型孩子的拖拉,大人的催促反而会成为孩子拖拉的动力,因此就要采取漠视的态度,让她不能从拖拉中得到成就感。同时,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真本事,如何证明自己的能力,把她从畸形的炫耀中拉回来。
3.榜样的作用
如果家长是个慢性子,做事情时常拖拉,孩子耳濡目染,做事情时自然也学着拖拉起来。这时家长应该从主观上找原因,先从自己做起,为孩子树立榜样。为了提醒孩子,可以在孩子的房间挂上“今日事今日毕”的条幅;还可以进行一个约定,彼此互当监督员,如果谁做事磨蹭、拖拉,谁就没有选择电视频道或者买冷饮等的权利。孩子在家长的提醒下,也是为了获得一些权利,做事肯定快得多。
另外,家长可以给孩子找她所熟悉的朋友或同学做榜样,让孩子与这些榜样一起学习、玩耍,通过孩子之间的影响作用帮助其逐渐改掉拖延的坏毛病。
4.用规矩进行督促
家长可以定下一些规矩:父母安排的事情没做完,不许看电视;家庭作业没按规定完成,不许上网;帮父母买东西超过了时间,“功劳”减半……开始孩子也许会屡屡“犯规”,但是一定要记住按规矩执行。
5.利用孩子的潜意识
家长要经常提醒孩子,当事情确定之后一定要立即行动,并在行动中不断纠正和完善自己的行为,哪怕是芝麻粒大的小事,这样的提醒会让孩子形成“立即行动”、“现在就去做”的潜意识。比如:孩子把闹钟定在早上六点,当闹钟响起时,她却觉得睡意正浓,于是干脆把闹钟关掉,倒头继续睡。如果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那么她将来就很容易养成懒惰拖拉的坏习惯。而如果家长经常提醒她,让她在潜意识里时刻告诫自己“这样不行啊”、“立即行动”、“现在就去做”,那么她就会迅速爬起来。
妈妈送给女儿的母爱小纸条
成功的秘诀是要养成迅速去做的习惯,这能帮助你迅速地成功。
【妈妈,给我买个手机吧!——要不要给女儿买手机?】
林妈妈最近很烦恼,她的女儿林兰在一所中学读初二,上个星期天,女儿缠着妈妈说:“妈妈,给我买个手机吧!班里已经有一部分同学有手机了!”
“你要手机干嘛?”林妈妈问。
“方便联系啊!我挺健忘的,经常丢三落四,你以后找我就不费劲了!像上次,我放学后和同学逛街,逛着逛着就忘记了时间,你们拼命地找,要是有了手机,你不是可以随时掌握我的行踪了吗!”
林妈妈点点头,道理是有,可是担心也有啊!手机可是和外界联系的最好工具,女儿又长得漂亮,她要是买了手机之后,用手机谈恋爱之类的,那不是得不偿失嘛!
看着女儿殷切的目光,林妈妈为难极了,这事情到底怎么办呢?该不该给女儿买手机呢?
读懂孩子心理
孩子为什么提出买手机的要求?首先是从众心理作祟,像故事中的林兰一样,孩子周围的朋友可能已经有了手机,这引起了孩子“我也要有”的从众心态;其次是虚荣心理,部分孩子看到别人有了,自己却没有,心里会“不舒服”,为了满足虚荣心,便向父母提出了要求;第三是由于青春期早恋,孩子早恋了,手机自然成了传情达意最好的媒介,除了联系方便外,还有“保密”性,不会因为使用家里的电话而被发现。
专家给你支招
现在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开始要求父母给自己买手机,他们的理由很充分:有的说住校期间便于和家里联系,也有的说在校期间与外界接触有限,通过手机可以了解外界的信息等。面对孩子们的种种理由,该不该给孩子买手机,是许多家长面对的难题。买,怕孩子和同学互发短信影响学习;不买,孩子不乐意。最好的做法是:能不买尽量不买,如果要买,一定要让孩子明确买手机的目的。
1.给孩子买手机的目的要正确
不少家长给孩子买手机的目的就不正确。
“我知道孩子会用手机发短信或上QQ,但和她的安全相比,这些都不重要。女儿很贪玩,不好好上课也就算了,还常偷偷跑去网吧上网。给她配了手机,她想上QQ就上吧,只要不乱跑,能让父母找得到人,我也就放心了。”
“这年纪的孩子比较叛逆,又爱攀比。别人有手机她没有,心里也会郁闷,还不如大方些,直接给她买一部,既监督她,也让她在同学面前抬起头。”
如果抱着这种态度给孩子买手机,那么家长就是犯了一个大错误。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可能买一部手机的钱并不多,但是如果轻视手机对孩子的危害则是不对的。家长虽然用手机可让孩子少去网吧,可是上网的危害并没有得到根治,只是治标不治本。有些孩子用手机玩游戏、上QQ、下载彩信,一样容易上瘾,到时候就又会有一连串手机带来的问题要家长解决。
另外,家长如果为了让孩子“抬起头来”而给孩子买手机,那么就是家长的教育原则问题了。家长不可以助长孩子的虚荣心和攀比心,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手机等一些高档用品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没有必要的。
2.提防不良信息
第一,“黄段子”。北京铁营中学在学生中做的一个调查发现:学生发送、接收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孩子在有了自己的手机以后,很有可能接触到黄色短信,而现在又没有更好的过滤手段加以拦截,所以家长要提防这一点,要进行有效监控。
第二,手机诈骗。现在利用手机进行诈骗的事情数不胜数,孩子的分辨能力较差,很有可能在经济上受到欺骗。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给孩子讲些诈骗者惯用的方式方法,帮助孩子有效提防“隐形的骗子”。
3.别让手机引发孩子早恋
孩子一般用手机做什么?调查统计发现:“和朋友发短信”,“闲聊”占了较大的比例,这个“朋友”是谁?“闲聊”些什么?都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以免孩子通过手机早恋。所以,家长在要不要给孩子买手机的问题上要三思而行,不要因此为自己、为孩子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妈妈送给女儿的母爱小纸条
没有攀比的必要,因为永远有人比我们拥有更贵重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