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有机农业基地的选择与基本要求
一、有机农业基地的选择
从有机农业的发展历史和概念不难看出,它强调的是生产过程的有机组织和质量控制,有机食品虽然没有像绿色食品那样制定专门的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但从有机食品的要求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对生产、加工和储存与运输的环境都有严格的规定,也就是说有机食品在从生产开始到储仓、加工、运输的全过程都很强调环境风险的控制,同时非常强调生产条件的可持续支持,保障有机食品生产体系的稳定持续发展。所以,与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一样,有机食品的生产也必须首先选择适宜的基地。有机农业基地的选择要求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生产过程能维持产地的生态环境及其可持续生产能力。
有机农业的主要目的是生产有机产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和改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并通过有机产品的消费,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赋予真正的和谐内涵。在我国有机产品标准GB/T 19630.1的第一部分也明确规定有机生产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产地的环境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 15618中的二级标准;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 5084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中二级标准和GB 9137的规定。并要求有机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一个典型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水、土壤和生物(见图2-1)。而对这些环境要素影响最大的是物质的输入,如生产资料的投入(如肥料、塑料薄膜、农药等)、工业污染物的输入(如废气、废水和固废的排放)、城市污染物的输入(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建筑粉尘等)以及交通污染(如尾气等)等。因此,有机农业产地选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产地应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的区域,故应尽量避开繁华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
图2-1 有机农业产地的环境要素构成
有机农业基地选择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① 生产基地应避开繁华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的中心,周围不得有污染源,特别是上游或上风口不得有污染物质或有害气体排放。
② 基地具有清洁的生产水源,在水源或水源周围不得有污染源或潜在污染源。
③ 土壤肥力较好,在有机农业基地系统内或其周围有保持土壤肥力的较丰富的有机肥源。土壤重金属的背景值位于正常值区域,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没有严重的农药残留、化肥、重金属污染历史。
④ 大规模的有机农业基地要能获得足够的劳动力资源。
⑤ 土地要有较长期的经营使用权,基地周围最好具有天然的隔离防护缓冲地带。
选择有机畜禽养殖基地时,还要充分考虑畜禽动物的福利和健康,饲养场地要能够保持畜禽动物行为自然的生活条件。所以在有机饲养过程中,动物必须有圈舍、最大限度满足其“自然”行为的自由放牧区。在有机农场中,动物不允许拴养、笼养或封闭舍养,并应有合适的垫草和地板表面。
对于有机水产品养殖基地环境选择还要求:水源充足,常年有足够的流量;水质清洁明亮,符合国家《渔业水域水质标准》(GB 11607)的规定;同时,应考虑到维持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和周围水生、陆生生态系统平衡,并有助于保持所在水域的生物多样性;有机水产养殖场应不受污染源和常规水产养殖场的不利影响;池塘养殖要进排水方便;海水养殖区应选择潮流畅通、潮差大、盐度相对稳定的区域,注意不得靠近河口,以防污染物直接进入养殖区造成污染,以及因洪水期在淡水冲击下盐度大幅下降,而导致鱼虾死亡;水温也要适宜,根据不同的养殖对象灵活掌握。
总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对土壤、水和大气环境以及生态环境都有严格的要求。
二、有机农业基地环境质量调查
农产品产地调查是为其产地的环境质量监测和质量评价作技术准备。因此,在开发有机食品之前,一是要进行现场踏勘,调查产地环境要素(空气、水、土壤和生物)的质量状况,查看外源污染、内源污染的实际情况;二是经过现场调查,了解产地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初步评估产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后续的基地建设提供依据。
(1)污染源调查 产地周边的工业、交通布局情况,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类型,污染物的种类,排放方式和排放量,以及污染物进入产地的路径等。
(2)空气质量调查 污染源与产地边界的距离有多远,是否有交通主干线通过产地,如有,车流量有多少。污染源与常年主导风向、风速的关系,即污染源是否在产地的上风向,估计空气中污染物的影响范围,是否影响到产地。
(3)水质调查 污染源的污水是否进入农产品产区的地面水,或是否会影响产区的地下水;产地的常年降雨量是否满足灌溉需要,或开采地下水是否造成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地面下沉、水污染等);当前的人畜饮用水、灌溉水的水质感官如何;产地是否有污水灌溉情况或污灌历史等。
(4)土壤调查 健康的土壤是一个结构完整、功能良好的土壤生态系统。对土壤的肥力、土壤类型、背景值等的调查是必要的。
(5)肥料调查 肥料的种类和配方施肥情况,化肥的品种,有机肥的品种,施肥水平,有否使用污泥肥、垃圾肥、矿渣肥、稀土肥等情况。
(6)植物保护调查 了解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手段是什么,是否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学农药的品种、数量,农药的安全使用情况。病虫草害发生、变化历史调查,是否出现过重大病虫害,如何控制的等情况。
(7)农用塑料残膜调查 调查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历史,实测土壤残膜状况及残膜量。
(8)农业废弃物调查 产地秸秆的量,处置情况;人、畜禽粪便的量及处置情况;加工业下脚料的量及其处置情况。对城市郊区的产地,需要了解城市废弃物的受纳和影响情况。
(9)作物物种调查 重点调查有否转基因物种。
(10)土地资源利用调查 土地荒漠化情况,或水土流失、风蚀、盐渍化和污染情况;土地的功能分布,土壤的复种指数。
(11)气候资源调查 光热资源、雨水资源调查。
(12)隔离带的调查 天然的或人工隔离带有生态调节作用,是最佳的隔离带。隔离带可以是草地、树林或某些植物,或是水沟、山等地貌或地形,或其他人工屏障。产地的隔离带需要一定的宽度,除了扩大产地的生态调节作用,还可屏蔽或减少常规生产地块喷洒的化学农药和使用的化学肥料对产地的影响。
(13)生物多样性调查 需要了解生物的分布情况,特别是植被情况,在地图上画出树木、草地及农业生产布局;调查主要的病虫草害情况和主要天敌情况,以供生态评估时参考。
(14)产地的地块调查 包括地势、镶嵌植被、水土流失情况和保持措施。另外地块应属于一片完整的田块,即在一大块土地上不能零星地选择其中的几个小地块作为农产品的产地。因为,只有成片生产,才能全部按照要求的生产方式进行操作,保证产地受外界的影响最小。
三、产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通过以上调查,对周边生态环境质量、基地系统内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防治情况基本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有机农业生产系统内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情况,即系统内的农、林、牧、渔和加工各业的比例情况,投入与产出情况进行生态分析。并对照有机农业对土壤、水、大气及生物等环境要素的要求进行分析评价,该产地是否适合作为有机农业基地。
如一时选择不到比较完美的生境条件,也需要选择在短期内可以建设好的区域,即通过生态工程,可逐步完善其组成结构,使生态环境在三五年内能够有明显改观的区域。相反,区域小、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差、生态结构简单、生态平衡较为脆弱,或在短期内生态恢复的可能性很小的区域,一般不适宜选择为有机农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