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专门研究如何诊断疾病表现,分析疾病变化,了解病变规律的一门科学。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歌诀】
中医诊断学内容,望闻问切和辨证,
望诊观察七方面,神色形态舌排物。
闻诊切记两方面,听声音和嗅气味,
问诊症状及病史,脉诊按诊属切诊。
【内容】
(一)诊法
望诊——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及排出物等以断病。
闻诊——听病人的语言、呼吸等声音,嗅病人发出的异常气味等以断病。
问诊——询问病人的有关病情资料,如病史、自觉症状等以断病。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切脉和触按病人有关部位以断病。
(二)辨证
症、证、病的区别如下。
症——症状(包括体征),是背离人体正常生理范围的异常现象。
证——证候,对当时的环境、病因、病机、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病势)等情况的概括。它反映了疾病的本质。
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做的概括。
辨证——将四诊所获得的资料,根据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对病因、病性、病位、病机、病势等方面作出判断。
二、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
【歌诀】
诊病要知三原理,司外揣内表知里,
见微知著局把体,以常达变标衡异。
【内容】
(一)司外揣内
又叫“以表知里”,意为观察、分析病人的外部表现,就可以测知其体内的病理变化。医生诊断疾病时,通过观察、分析患者表现于外的症状、体征,去推测、认识存在于体内而不能直接感觉到的病机。临床上,望面色、听声音、问二便、切脉象、触肌肤等,均属“司外”;而对上述临床表现进行辩证思维,以审察病机,识别证候,便是“揣内”。
(二)见微知著
通过观察局部的、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全身的病变。这是因为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任何一部分都与整体或其他部分密切联系,因而局部可反映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例如,舌的局部变化可以反映脏腑气血的整体状况。
(三)以常达变
以正常的状况为标准,就可发现太过或不及的异常变化。这一原理用于中医诊断,意味着以健康人体的表现或状态去衡量病人,就可发现病人的异常之处及病变所在,从而为作出正确的诊断提供线索和依据。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
【歌诀】
诊断遵循三原则,整体观念要考虑,
四诊合参免误诊,辨病辨证相结合。
【内容】
(一)整体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人体与外界环境也是统一的。诊断疾病即使局部患病,也应考虑到整个人体及外界环境对病证的影响。
(二)四诊合参
望闻问切诸诊合参,详尽收集临床资料。为什么要四诊合参呢?
① 减少医生的主观感觉以及患者的主观感觉与自述带来的偏差。
② 四诊各有独特的功能,又有局限性,只能相互补充,不能互相取代。
(三)辨别病证
既辨病又辨证。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歌诀】
中医诊断发展史,重要医家医著寻,
黄帝内经奠基础,伤寒杂病论六经。
西晋王叔和脉经,最早脉学专著书。
最早病历是诊籍,诸病源候论病源。
世医得效方十怪,二十七脉出濒湖,
张景岳编十问歌,脉诀汇辨六纲脉,
诊家枢要元滑寿,宋代陈言创三因,
卫气营血叶天士,三焦辨证吴鞠通。
敖氏伤寒金镜录,最早舌诊专著书,
彩图辨舌指南书,曹炳章著重要书。
【内容】对中医诊断学发展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医家和医著,应有所了解(表1)。
表1 中医诊断学发展史中重要医家及医著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