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裙装板样基础知识
1. 服装常用制图工具
2. 服装制图常用符号
3. 人体测量
(1)胸围(B):代表上衣类服装的“型”。量体时,在衬衫外,沿着腋下,绕过胸部最丰满处,水平围量一周,根据需要加放尺寸。
(2)腰围(W):代表裤子类服装的“型”。量体时,在单裤外,沿着腰部最细处水平围量一周,根据需要加放尺寸。
(3)臀围(H):绕臀部最丰满处水平围量一周,根据需要加放松度。
(4)上臀围:软尺在腰与臀的相接处(大约距离腰部10厘米处)水平围量一周。
(5)背宽(BBW):测量背部左右后腋点之间的长度。
(6)胸宽(FBW):测量前胸左右前腋点之间的长度。
(7)肩宽(S):从后背左肩骨外端顶点,测量到右肩骨外端顶点(软尺在后背中央贴紧后脖根略成弧形)。根据需要加放量。如果服装的款式需要夸张,肩宽可以适当放宽。做灯笼袖款可以适当改窄。
(8)乳间距:左右乳峰点之间的长度。
(9)颈根围:以颈椎点为起点,经左、右颈根外侧点和颈窝点,量至起点的围长。
(10)腋下围:软尺绕左右腋下水平围量一周。
(11)乳下围:在乳房下端用皮尺水平围量一周。
(12)上臂最大围:在上臂最粗的位置水平围量一周。
(13)肘围:曲臂后,通过肘点水平围量一周。在紧身袖制图时,必须有这个尺寸。
(14)腕围:通过手掌根水平围量一周。
(15)大腿围:有臀沟下缘处的大腿根,水平围量一周,即裤子下裆往下1英寸(约2.54厘米)处的裤管的围度。
(16)膝围:膝关节完全伸直,软尺在膑骨处水平围量一周。
(17)脚踝围:软尺在脚踝最细部位水平围量一周。
(18)背长(BWL):从后颈点到腰围线的垂直长度。
(19)袖长(SL):从左肩骨外端顶点,量至手的虎口,根据需要增减长度。
(20)身高:代表服装的“号”,从头部顶点垂直量至脚跟处。
(21)立裆高:从腰部最细处至大腿根部的尺寸。量体时,被测者端坐在椅上,测量从腰带中间至椅面的距离;或者被测者站立,测量从腰带中间至臀凹处的长度。立裆长度是裤子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
(22)前后立裆长:软尺在人体正面腰部最细处中点,垂直并绕胯下,至人体背面腰部最细处中点,围量一周。
(23)裤长:身体直立,从腰围线经过膝部,垂直量至外脚踝骨处;或者从腰部左侧胯骨上端,向上4厘米处开始,往下量至脚跟减3厘米。
(24)躯干长:从后颈骨到尾骨之间的距离。
在量体时,根据具体需要,其他的测量数据还有如下数据。
(25)衣长:由前身左侧脖根处,经过胸部最高点,测量对需长度,一般量至手的虎口处。
(26)袖口:即腕围,根据需要加放尺寸,还可以根据不同款式的需要,通过胸围比例法进行计算。
(27)领大:沿喉骨下围量一周,根据需要加放尺寸。
(28)腰节:一般体型可以根据总体高计算出来。特殊体型时,需要分别量取前后的腰节尺寸(在腰部最细处,用皮尺水平围量)。
(29)上裆:从腰部右侧胯骨上端开始向上4厘米处,量至大腿根的距离。
(30)肩宽:左右肩端点之间的长度,需要通过后颈点进行测量。
(31)总长:从后颈点向下垂放皮尺,在腰围处轻轻按住,一直量到脚底。
(32)后长:从侧颈点开始,经过肩胛骨,一直量到腰围线。
(33)前长:从侧颈点开始,经过乳峰点,量到腰围线。
(34)乳下垂:从侧颈点量到乳峰点间的长度。
(35)腰高:从腰围线到臀围线之间的长度,需要在靠近侧缝的位置测量。
(36)裆长:从股根部量到脚踝骨的距离。
(37)肩袖长:从后颈点开始经过肩端点沿自然下垂的胳膊量到手根点。
(38)手掌围:拇指轻轻向掌侧弯曲,通过拇指根水平围量一周。
(39)头围:通过前额中央,耳朵的上方和后头部的突出部位水平围量一周。
(40)膝长:从腰围线量到膝盖骨的垂直长度。
(41)裙长:从腰围线量至需要的裙摆线位置的长度。
(42)中臀围:在腰围与臀围中间的位置,水平测量一周。
(43)臂根围(袖窿周长):通过肩峰及腋下围量一周,在这个尺寸上加1/10左右的量可作为袖窿尺寸的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