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南非富二代
埃隆·马斯克曾经表示:南非是个不错的国家,但如果想涉足前沿领域,特别是尖端科技,则必须去美国。其实,马斯克是典型的富二代,父亲是工程师,通过房地产开发赚了不少钱,赛马、游艇、私人飞机一样不少;母亲是超级模特和营养师。
但是,马斯克并没有追寻一般富二代的轨迹,他喜欢上了科学。
1.1.1 家族传奇故事
1971年6月28日,埃隆·马斯克诞生于南非比勒陀利亚(现已更名为茨瓦内),这是南非东北部的一座半农村的大城市,位于约翰内斯堡北部,两个城市相距1个小时的车程。直到今天,马斯克的英语仍带有浓烈的南非口音,不过对于美国人来说,外国口音更有魅力。
当时,南非尚未废除种族隔离制度。比勒陀利亚不仅是南非行政首都,而且还是德兰士瓦省省会、南非的文化教育中心,也是一座四季气候超级宜人、建筑布局错落有致的美丽城市,早在15世纪就被人类发现,历经战乱洗礼。
每年的10月和11月,满城的兰花楹树开满紫色的花朵,花瓣随风缤纷飘落,整座城市显得格外动人。城市气候和中国“春城”昆明非常相近,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市内种满不同的花草树木,故亦有“花园城”的美誉。
马斯克出生时体重不到3千克,一度让护士担心能否健康存活,如图1-1所示。马斯克的父亲是有英国血统的南非人,母亲是加拿大籍美国人。马斯克是名副其实的“混血儿”,并且是三国或四国混血。大家一般认为,混血儿智商爆表。
图1-1 小马斯克与妈妈梅伊
父亲埃罗尔·马斯克(Errol Musk)是一名电气与机械工程师,经营着一家建筑工程企业,承接政府和商业项目。埃罗尔还是一名狂热的飞行员、水手,通过咨询和开发道具挣了不少钱,很早就退休了。母亲梅伊·马斯克(Maye Musk),原名梅伊·霍尔德曼(Maye Haldeman),是一位加拿大美裔作家、营养师和模特,精通6国语言。马斯克是家里的老大,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金巴尔·马斯克(Kimbal Musk)和托斯卡·马斯克(Tosca Musk)。
马斯克这个姓氏是英格兰有记录可循的最古老姓氏之一,家族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18世纪。他们的祖先亨利·马斯克与玛丽·福克纳组成家庭,婚后育有4个孩子,包括一个也叫亨利·马斯克的男孩。1824年,这个与父亲同名的男孩与夏洛特·莱恩结婚,定居在英格兰沙福郡一个叫埃克斯宁的小村庄。他们生了不下13个孩子,其中女儿艾丽莎·马斯克出生于1844年。艾丽莎的丈夫姓名不详,她在法律上终生未婚,一直保持着娘家的姓氏。艾丽莎在伦敦工作,是一名仆人,3个孩子留在埃克斯宁的老家,包括出生于1863年的男孩哈利·马斯克。哈利是一名泥瓦匠,后来离开英国移民南非。
在南非,哈利·马斯克与来自卡利登的露西·弗朗西斯·查普林结婚,露西比丈夫小17岁,他们育有6个孩子。第二次布尔战争结束后的14年,哈利的儿子沃尔特·亨利·詹姆士·马斯克在比勒陀利亚出生,这就是马斯克的祖父。沃尔特夫妇育有两个孩子:埃罗尔·马斯克和米歇尔·马斯克,分别出生于1946年和1952年。埃罗尔就是马斯克的老爸。
马斯克家族有着深厚的南非根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0年前,家族成员曾出现在比勒陀利亚的首套电话簿中。埃罗尔的父亲沃尔特·亨利·詹姆士·马斯克,是部队的一名中士。“我记得他几乎从不说话,”马斯克说“他整天沉溺于威士忌之中,脾气暴躁,擅长玩填字游戏。”
埃罗尔的母亲科拉·阿米莉亚·马斯克出生于英国利物浦名门望族,拥有超优的智力基因。她常出现在镁光灯下,对孙子关爱有加。“奶奶的人品有口皆碑,是个有胆量有魄力的女人,”金巴尔说:“她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至深。”
马斯克认为,他与奶奶科拉的关系亲密无间。“父母离异后,她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他说:“她会接我上学和放学,我会和她一起玩拼字游戏和其他有趣的东东。”
但是,马斯克把自己内在的个人动力归因于他的外祖父约书亚·霍尔德曼。在童年时代,孩子们经常因为埃隆·马斯克的奇葩名字而取笑他,这可要归功于他的曾外祖父约翰·埃隆·霍尔德曼,如图1-2所示。这个老头儿生于1872年,先是生活在伊利诺伊州,然后举家搬往明尼苏达州。老伴儿阿尔梅达·简·诺尔曼,比他小5岁。
图1-2 曾外祖父约翰·埃隆·霍尔德曼
1902年,夫妻俩在明尼苏达州中部佩科特(Pequot)小镇的小木屋里安顿下来,并生下了马斯克的外祖父约书亚·诺曼·霍尔德曼。长大后,约书亚成长为古怪超人,一直是马斯克崇拜的偶像。
儿子出生两年后,约翰开始出现糖尿病的症状。那时候,得了糖尿病无异于被判死刑,尽管他只有32岁,约翰知道他的生命可能最多维持半年时间。阿尔梅达凭借仅有的一点点护理经验,阿尔梅达执意独自承担起照顾约翰的重任,想要找到一种长生不老药或能延长约翰生命的治疗方案。
根据家族历史,她偶然发现脊椎指压治疗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约翰被诊断为糖尿病5年后离世。在霍尔德曼家族中,脊椎指压治疗法有着拯救生命的光辉记录。阿尔梅达曾就读于明尼阿波利斯按摩学校,1905年获得按摩疗法博士。接着,她开了一家自己的诊所,成为加拿大第一位执业按摩师。
约书亚是个特立独行的运动型男孩。1907年,全家搬到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里贾纳市。约书亚7岁时,父亲去世,一家人的生计落到他稚嫩的肩上。约书亚喜欢开阔地,喜欢骑野马、拳击和摔跤,他为当地农民训马,并经常在这一过程中受伤。他还组织过加拿大牛仔竞技表演。图1-3是约书亚在显摆挥鞭技能。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约书亚背井离乡,在爱荷华州帕尔默按摩学校获得脊椎指压治疗法学位,然后回到萨斯喀彻温省成为一位农民。
图1-3 约书亚在显摆挥鞭技能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约书亚陷入财政危机。他无法偿还银行贷款,5000英亩(约合3万亩)的土地被查封。“从那时起,他不再相信银行,也不再存钱。”儿子斯科特·霍尔德曼说。与父亲一样,他从同一所学校获得脊椎指压治疗法学位,并成为世界顶尖脊椎治疗专家。1934年,约书亚失去农场后,过着类似游牧的生活。10年后,他的外孙马斯克在加拿大上演了惊人相似的一幕。在专职做按摩师前,约书亚当过建筑工人和牛仔竞技演员。
1948年,约书亚与加拿大舞蹈工作室教师温尼弗瑞德·约瑟芬·弗莱彻结婚(如图1-4所示),并开了一家脊椎按摩诊所。那一年,已经拥有一儿一女的家庭再次添丁,诞生了一对双胞胎—卡伊和梅伊,梅伊就是马斯克的母亲。孩子们住在高3层、20居室的房子中,包括一间舞蹈工作室,温尼弗瑞德经常在这里教孩子跳舞。
图1-4 约书亚夫妇结婚照
在寻找新工作时,约书亚学会飞行,并购买了自己的飞机。当人们听说约书亚和妻子将孩子置于单引擎飞机后座远赴北美旅行时,整个家族声名远扬。约书亚常常驾驶飞机出席政治类和保健类会议,并与妻子合著《悲催的穷飞行员》一书。
霍尔德曼进入政界,试图在萨斯喀彻温省创立自己的政党,出版时事通讯,赞成反社会主义的保守思想。后来,他作为社会信用党的代表,成功进入议会。1950年,约书亚似乎拥有了一切,他决定卖掉全部家当。这位医生兼政治家曾长期抨击加拿大政府干扰个人生活,认为各级组织太官僚太爱管闲事。政府禁止人们在家说脏话、抽烟、喝可口可乐、食用精制面粉,约书亚认为,加拿大的道德已经开始沦丧。
约书亚拥有经久不衰的冒险精神。经历几个月的折腾,他们卖掉房子、舞蹈工作室和按摩诊所,并决定全家搬到南非比勒陀利亚,这是一个约书亚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如图1-5所示。斯科特还记得当时他帮助父亲拆掉家里的1948款贝兰卡Cruisair飞机,把它放进箱子里运往南非的情形。抵达目的地之后,家人对飞机进行了重新组装,并驾驶飞机在全国范围内搜索适宜居住的地方,最终确定比勒陀利亚。在那里,约书亚开了一家新的按摩诊所。
图1-5 加拿大人在南非
家庭的冒险精神似乎无界限。1952年,约书亚夫妇驾驶飞机从南非前往苏格兰和挪威,进行了一次长达2.2万英里(约合3.5万千米)的往返旅行。温尼弗瑞德充当领航员,虽然她没有飞行执照,但是偶尔也会代班约书亚。
1954年,这对夫妇更是突破极限,驾驶飞机从南非往返澳大利亚,行程长达3万英里(约合4.8万千米)。他们从非洲海岸出发,横跨阿拉伯半岛,一路经过伊朗、印度、马来西亚,沿帝汶海顺流而下,到达澳大利亚。他们筹备了一年多的时间,以确保所有必需的签证和文书工作准确无误。途中,他们不断受到胃病的折磨,行程安排不断更改。
“爸爸在驾驶飞机横跨帝汶海时昏倒,妈妈不得不代班飞行员,直到他们到达澳大利亚。在飞机降落之前,爸爸刚好苏醒过来,”斯科特·霍尔德曼回忆道,“他是因为疲劳过度,嘎地一下子昏过去了。”各大报纸纷纷报道了这对夫妻的行程,并认定他们是第一批驾驶单引擎飞机从非洲抵达澳大利亚的私人飞行员。
如果不在天上飞,约书亚就会在地上进行探险。他们曾经全家总动员,从博茨瓦纳出发,历经1个月长途跋涉,来寻找南部非洲喀拉哈里沙漠中的迷失之城。图1-6描述了约书亚的5个孩子在非洲丛林探险的情形,他们聚集在一口用篝火余烬加热的金属锅周围。孩子们看起来非常放松,他们蜷缩在折叠椅中,跷着二郎腿,全神贯注地读书,身后是一架红色贝兰卡飞机、一顶帐篷和一辆汽车。现场的宁静掩饰了此次行程的潜在危险。
图1-6 约书亚的5个孩子在非洲丛林探险
在一次事故中,约书亚家里的卡车撞上树桩,保险杠和散热器水箱严重受损。汽车抛锚,通信手段失灵,约书亚用了3天时间修好车,其他家庭成员负责捕猎食物维持生计。土狼和豹子常常会在晚上绕着篝火转悠。一天早上,家人醒来时,竟然发现狮子距离餐桌只有3英尺(约合0.9米)远。约书亚急忙拿起他能找到的第一件家用电器——手电筒,并连续挥舞,告诉狮子哪儿凉快到哪儿待着去,谢天谢地它走了。
约书亚和温尼弗瑞德都是神枪手,并赢得过国家级射击比赛冠军。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从开普敦到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8000英里(约合12872千米)英里汽车拉力赛中,他们击败福特旅行车获得第一名。
约书亚采用放养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马斯克。家长从来不收拾孩子,因为约书亚相信孩子们会用直觉选择正确的行为。当爸爸妈妈开始飞行旅程时,孩子们通常会待在家里。虽然斯科特是橄榄球队队长,玩得一手好球,但是他记得父亲貌似从来没有去过学校。“对老爸来说,一切尽在掌握中,”斯科特说:“父母认为我们无所不能。你必须自己做出决定并亲力亲为。从这一意义上讲,父亲肯定会为马斯克感到自豪。”
1974年,约书亚去世,享年72岁。他一直在练习飞机着陆,但没有留意到连接两根柱子的铁丝。铁丝钩住飞机的轮子,飞机出现侧翻,约书亚脖子受伤。当时,马斯克还是个蹒跚学步的小毛孩,但在童年时代,他听过外祖父的许多探险故事,还一口气看完记录外祖父丛林历险的所有照片。
谈起外祖父,马斯克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外祖母告诉我,在好几次旅程中,他们都与死神擦肩而过,”马斯克说,“他能在不使用任何电子设备只依靠罗盘的情况下驾驶单引擎飞机从南非前往澳大利亚,再从澳大利亚跟我外祖母一起返回南非。他们在飞行途中停下来补充燃料,但有的地方只能找到柴油,而有的地方只有汽油,于是他只好自己动手改造引擎。他还获得过从开普敦到开罗公路赛车的冠军,开的只是一辆普通的旅行车,这可不简单。”
马斯克相信,他继承了外祖父不同寻常的风险承受能力,血管里流着霍尔德曼家族天生冒险家与开拓者的血液。多年后,马斯克试图找到并买进红色贝兰卡飞机,但最终未能如愿。
在南非,马斯克一家也算得上是“望族”,但他们似乎更愿意把自己的姓氏当成是“流浪者”或者“冒险家”的代名词。马斯克的兄弟姐妹们几乎都能用尽三天三夜,向外人道来一长串关于他们家族冒险的逸事——他们的曾祖母是第一个从南非踏上加拿大大陆的女医生;外祖父母是驾驶单引擎飞机从南非前往澳大利亚的第一批探险家……
关于马斯克家族,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他们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他们应该会是塞林格笔下的格拉斯家族和福克纳笔下的斯诺毕思家族的混合体——一种孤傲天才和粗暴商业相结合的味道。
后来,这个家族多数都移民美国,马斯克几次创业也都有其弟弟妹妹助力:弟弟金巴尔是他第一家网络公司Zip2的合伙人,也是特斯拉电动汽车公司的投资人之一;妹妹托斯卡现在经营一家马斯克娱乐公司,主要从事电影制作;表弟林登·赖夫是太阳能光伏公司SolarCity的联合创始人兼CEO。
1.1.2 天才小书虫
马斯克从小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精力旺盛,且理解能力非常强。与许多妈妈一样,梅伊盼望孩子茁壮健康,早日成才。“埃隆的理解能力似乎比其他孩子要强得多”她说。令人困惑的是,马斯克经常昏昏沉沉不在状态,如图1-7所示。人们跟他说话,他总是一脸茫然,没有任何反应。
图1-7 小马斯克经常不在状态
这种事情频繁发生,以至马斯克的父母和医生认为他可能是聋哑人。“有时候,他只是没有听到你在说什么。”梅伊说。医生为马斯克做了全面检查,建议切除腺体,这样可以提高他的听力水平。“事实上,疗效并不显著。”梅伊说。马斯克的状况是大脑短路了,与听觉系统功能障碍无关。“埃隆在思考,你所看到的是他沉浸在另一个世界里。”梅伊说,“他现在还是这副德性,只不过我已经对他放任自流,因为我知道他正在考虑如何设计新型火箭或其他事情。”真是知子莫如母啊!
其他孩子对马斯克这种梦游般的状态反应并不友好。他们像看耍猴的一样围着马斯克转圈,并不时说些难听的话,而马斯克竟然充耳不闻。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在周围人看来,他要么是在准备反击,要么就是有病。“我确实认为埃隆与众不同,他开启的是书呆子模式,”梅伊说,“小伙伴们没法和他玩。”
对于马斯克来说,陷入沉思的时刻是美妙无比的。在他五六岁时,他找到了一种屏蔽世界的方法,将自己封闭在单一任务之中,这种能力部分源于马斯克脑洞大开的直观方式。他能够在脑中浮现出清晰、详尽的图像,这与我们今天通过电脑软件生成的工程图纸非常类似。
梅伊曾经讲过一个马斯克与兄弟姐妹晚上在屋外玩耍的故事。1977年夏季,马斯克、弟弟、妹妹和堂兄弟在比勒陀利亚郊区祖母的家门外疯玩,时间长达几个小时。天色开始渐渐黑了下来,其他孩子径直跑回房子。“嗨,埃隆,我们走吧!”大家招呼道。
但是,马斯克并不想进去,而且不明白别人为何这么做。他感觉身在黑暗中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马斯克和兄弟姐妹开始争辩。“来吧,埃隆!”“不!”“来吧,埃隆!”“我偏不!”“埃隆,快!”
当时,3岁的托斯卡先是大声喊叫,然后号啕大哭。她很快说出其他孩子的真实感受:“小哥,夜太黑,我好怕怕!”
马斯克老妈梅伊来到屋外,看看托斯卡究竟为什么落泪。托斯卡、金巴尔和表兄弟瑟缩在走廊上,而马斯克则站在门外兰花楹树下。灯光非常昏暗,但马斯克的皮肤却苍白如鱼肚,梅伊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小脸,喜气洋洋、欢欣雀跃、幸灾乐祸,因为他知道是咋回事儿。
马斯克一直在与弟弟妹妹争吵,他笃信基督教。马斯克举起双臂,以确保大家能够看到并听清他要宣布的好消息。
“不要害怕黑暗!”马斯克的声音仿佛是从旷野上传过来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没有什么好怕的。黑暗只不过是因为没有光,缺少400~700纳米的可见光!”
虽然马斯克声明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多年,但是对于梅伊来说,马斯克审视周围世界的独特方式(精准、淡定)在会说话之前就已经形成。细致入微和静若处子是显而易见的。当他才6岁时,创造力和想象力就喷薄而出,但又不是空想。
2012年,梅伊在接受采访时还提到马斯克童年时代的另一个故事。一天晚上,马斯克和弟弟妹妹在院子里玩。这时,托斯卡指着天上高悬的月亮,好奇地问:“我想知道月亮距离我们到底有多远!”金巴尔回答:“100万英里(约合161万千米)!”马斯克面带微笑,认真冷静地纠正他们:“不,事实上,月球离我们只有238855英里(约合384400千米)。”他的弟弟妹妹停下来看着他,马斯克将大家的沉默当做邀请,继续补充道,“当然是平均值了,它还取决于你自己所处的位置!”其他孩子只有羡慕嫉妒恨。
20世纪80年代,南非的生活非常动荡,即使坐火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也会面临意想不到的危险,在这种环境中,马斯克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马斯克与弟弟金巴尔的青少年时代过得格外独立,而且他们非常享受这种状态。
一次,他们骑车去约翰内斯堡,全程大约80公里。马斯克说:“我们以为自己知道怎么去那里,但实际上我们谁都没有地图。半道上,我们不幸迷路,最后只得穿过一些非常危险的地区才到达目的地。”
马斯克6岁时,有一天被禁足在家,表弟当天要举办一个生日派对,马斯克非常想去凑热闹。表弟家位于城市的另一头,距离马斯克家大约有12英里(约合19千米)。马斯克本打算骑自行车去,但母亲梅伊告诉他骑自行车需要执照,如果没有的话,那么他就可能会在路上被交警扣下。马斯克对母亲说的话半信半疑。母亲带着弟弟妹妹出门之后,马斯克决定偷偷步行去表弟家。路程比想象的要远,马斯克差不多花了4个小时才走到表弟家门口。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这时候派对刚刚结束。马斯克的母亲正好带着弟弟妹妹从表弟家出来,被出现在门口的马斯克吓了一大跳。马斯克看见自己被母亲发现了,急忙跑到表弟家的后院,爬上一棵树并拒绝下来,这是马斯克人生中的第一次探险。
对某种事物执着和沉迷是“极客”们的特质。马斯克从小就对真相和阅读非常着迷,而且表现出超强的学习能力。与许多商界精英一样,马斯克从小有着阅读的习惯,对于知识的渴求让他有了今日的成就。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还能精准地记住所阅读的东西。“埃隆用图像的方法记忆,因而他能记住任何东西。”梅伊自豪地说。
马斯克的母亲说儿子从小就是个“书虫”。很小的时候,马斯克就书不离手。“他一天甚至可以阅读10小时,”弟弟金巴尔说,“周末更是一天可以读完两本书,真服了他!”
在阅读书籍时,马斯克可以达到忘我的境地。“在埃隆小时候,如果我带上3个孩子一起逛街,而他突然不见了的话,那么他一定‘被落在’书店里了。他会坐在地上,完全徜徉在自己的世界里。”梅伊回忆道:“如果我没有约会,那么埃隆通常会陪我参加聚餐。我会带他与一些风趣的成年人见面,而如果他觉得对这个人没有兴趣,就会在桌子下面放一本书偷偷阅读。”更重要的是,这些书都已经不是简单的故事书,而是些知识含量高的书籍。
随着马斯克慢慢长大,每当学校下午2点放学后,他都会步入书店,一直待到下午6点父母下班回家。他先是阅读一些科幻小说,然后开始看漫画和非小说类图书。“有时候,书店管理员会将我扫地出门,但大部分时候他们还是比较友好的。”马斯克说。
也许是文化差异所致,马斯克父母的婚姻并没有维系太久。1980年,马斯克9岁时,父母离婚。母亲带着他和弟弟妹妹离开了父亲。此后,马斯克与弟弟妹妹由母亲及几任保姆照顾,从小就与一群南非后裔在一起生活。
从那时起,马斯克与金巴尔开始了青少年时代独立自由的生活,但是这种生活却对他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马斯克曾透露,在自己12~15岁期间,曾遇到过“存在主义危机”,他想尝试着找到宇宙中属于自己的位置。他曾试图从弗里德里希·尼采、亚瑟·叔本华以及其他哲学家那里寻找“生命的意义”,但都没有结果。
马斯克的危机感可能源自父母离异和同学排挤对他心灵造成的潜在伤害,抑或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孤独感和疏离感。孤独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为了思考人生价值,探寻人生意义,他阅读了大量的哲学和宗教类书籍,最后在科幻小说之中找到了信仰与慰藉,而科幻正是极客精神世界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并成为他后来从事高科技产业的原始动力。在很多采访中,马斯克说,他是通过沉浸在文学与计算机里来逃避童年孤独的,“书成为我寻找安慰的地方,从早到晚,乐此不疲。”
马斯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读过的书成千上万,但马斯克真正喜欢的却是科幻小说家道格拉斯·亚当斯(Douglas Adams)的代表作《银河系漫游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如图1-8所示。
图1-8 《银河系漫游指南》
在书中,一台超级计算机发现了生命、宇宙等问题的答案,但只给出简单的数字“42”。对此,年轻的马斯克深感兴趣。“这本书教会我,真正的难点是想明白应该问什么样的问题,而一旦你抓准了问题,剩下的就很容易解决了,”他说,“如果你能正确解释这个问题,答案将会非常简单。据此我们可以更透彻地理解宇宙,然后确切知道我们该问什么问题。我得出结论,我们应该努力扩大人类意识的深度和广度,以便问出更好的问题。事实上,唯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努力提高全人类的智慧。”
《银河系漫游指南》带给马斯克最大的感受就是: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难,因为我们提出的问题或多或少都带有自己主观或者认知的偏见,所以很难确定自己提出的问题是不是正确的问题。
“我经常看到他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比勒陀利亚男子高中的地理老师Ewyn van den Aardweg回忆说,“马斯克对课堂以外的事情以及图书馆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那时候还没有互联网,只有在图书馆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他还发现,马斯克的校服总是非常整齐。这表明,“尽管马斯克才智出众,可是他自我约束严格,随时准备迎接挑战。马斯克遵守纪律,勤奋好学,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学生。”
2014年10月7日,《商业内幕》发表了《激励埃隆·马斯克的9本书》。这些曾给马斯克带来灵感与启示的图书包括:英国作家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编著的《指环王》,英国广播剧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编著的《银河系漫游指南》,美国作家沃特·艾萨克森编著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一个美国人的生活》,美国作家沃特·艾萨克森编著的《爱因斯坦:生活与宇宙》,英国材料学家詹姆斯·爱德华·戈登编著的《结构:物体为何不落下来》,美国化学家约翰·克拉克编著的《点火:液体火箭推进剂野史》,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院院长、哲学教授尼克·博斯特罗姆编著的《超级智能:方法、危险、战略》,贝宝联合创始人、Facebook投资人、对冲基金Clarium Capital总裁彼得·泰尔编著的《从零到一:如何打造未来的创业笔记》,唐纳德·巴利特与詹姆斯·斯蒂尔合著的《霍华德·休斯:他的生活和疯狂》。
“从睁眼起床到熄灯睡觉,我看完了所有我能接触到的书。有一次,我跑到学校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去阅读,”马斯克说,“当时我正在读三年级或是四年级。我试图说服图书馆为我订购一批书籍,结果被他们婉言拒绝。于是,我开始阅读大英百科全书,这是非常管用的。你不清楚你到底不知道什么,你会发现你要的所有东西都在里面。”
事实上,马斯克读完了两套百科全书,关键是这玩意儿对他交朋友没有什么帮助。他拥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百科全书把他变成一个文献工厂,他成为典型的万事通。在饭桌上,如果托斯卡想知道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那么马斯克会准确无误地告诉她近地点和远地点。
“每当我遇到问题,小女儿托斯卡就会说:‘问你家天才小子!’”梅伊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甚至妇科知识,我们都可以问他,他无所不知。”马斯克以他独特的笨方法不断巩固书呆子的地位。“他貌似乌龟喜静不喜动,经常一坐就是半天,一动不动。”梅伊说。
少年马斯克还喜欢读儒勒·凡尔纳和罗伯特·海莱因的书。海莱因曾写过一本名为《伽利略火箭》的小说,书中的主人公参与了登月火箭的制造和航空计划。受这些科幻小说家们的感召,年轻的马斯克开始在家中自制小火箭和火药,后院则是他的发射场。“有那么多东西可以炸掉,真是太有意思了;非常幸运,我的十个手指头都还在。”“死在火星是一件挺酷的事。”多年后的马斯克说出这些话时,一定想起了幼年自家后院那一堆自制小火箭的残骸。
马斯克对科学的痴迷与他儿时在南非的时光有关。2014年3月30日,马斯克母亲梅伊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CBS)《60分钟》栏目采访时说:“埃隆觉得所有东西都很有趣,他希望探索一切。有一次,他因为摆弄那些小玩意把牙都磕掉了。他的兄弟金巴尔也是一路货色。”而金巴尔则回忆道:“他有着无尽的野心。这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野心。他的大脑似乎需要得到持续的满足,为了保持兴趣,他研究的东西越来越复杂。”
1.1.3 玩玩马斯克制作的游戏
按照中国武侠小说的套路,凡书中成大事者,年幼时必骨骼清奇,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武学天赋。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种套路并不扯淡。与很多科技偶像一样,马斯克从小就展现出罕见的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天赋和过人的才华,并钟情于科技,征服人类终极边界成为他儿时梦想。
2015年3月22日,马斯克在广播节目《明星访谈(Star Talk)》中接受天体物理学家奈尔·德葛拉司·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访谈时表示:“游戏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吸引力,它们促使我学习如何进行计算机编程。我想知道游戏的工作原理,并开发自己的游戏,特别是视频游戏,这就是我学习计算机编程的原始动力。”
马斯克不仅酷爱阅读,而且还是一位资深电子游戏玩家。马斯克六七岁时就开始玩雅达利(Atari)等游戏。在读大学时,他是公认的电子游戏第一人。在回忆童年生活时,马斯克说:“我要么是在看书,要么就是把时间花在计算机上或者看漫画书,要么玩《龙与地下城(Dungeons & Dragons)》游戏……我总是在做这些事情,根本停不下来。”
马斯克家里拥有Magtxtox公司的奥德赛游戏机,这是第一款家用视频游戏主机。“它有4种游戏供你玩,你需要在4种游戏中选择想玩哪一种。后来,我又有了Atari和Intellivision游戏主机。”马斯克回忆道。
很早对计算机产生兴趣,也是极客们的标签之一,马斯克也不例外。10岁时,在约翰内斯堡的桑顿城购物中心,马斯克与计算机进行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这是一家主营高保真(High-Fidelity,Hi-Fi)音响设备的电子商店,但那时在一个角落里,零落散放着几台计算机,”马斯克说,“我在店里看到一台Commodore VIC-20计算机。当时,我大呼过瘾,额滴神呐!我想,拥有一台能够开发游戏的计算机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马斯克的眼睛瞬间像铜铃瞪着,一股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这台计算机仿佛一道圣光,足以亮瞎你的眼。从店员口中,马斯克得知,使用计算机可以进行编程,实现项目投标等功能。“我必须买一台计算机,父亲经不起我的死缠硬泡,终于答应满足我的要求。”马斯克说。
不久,马斯克如愿以偿地购买了一台Commodore VIC-20,这是一种1980年开售的家用计算机,也是Commodore 64的前身。马斯克的计算机拥有5KB内存空间,其中只有3.5KB的内存可供编程。购买计算机的钱大部分是马斯克平时积攒的零花钱,父亲资助了一部分。就这样,马斯克拥有了一台能够供他编程的计算机。
“商店随机赠送了一本BASIC语言编程手册,一般人需要花6个月才能学完,我只用3天就学透了这本编程手册的内容。我在这件事情上似乎患了强迫症。嗯,也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迫症,但我当时肯定是沉迷其中。当你第一次使用时,你就会意识到这是多么令人难以置信。您可以键入命令,然后就有东西出现在屏幕上,真是超级神奇啊!”马斯克说,“为了完成在线调试(On-Chip Debugging,OCD),我熬了3天3夜没睡觉,终于一切搞定,这似乎是我所见过的最超能的玩意儿。”
马斯克对计算机是自学成才的,他曾相继拥有过Commodore VIC-20、Spectravideo和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计算机。
事实是马斯克所需的一切。他似乎需要的并不是导师,甚至鼓励。1981年,马斯克参加过IBM的测试,在计算机编程上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马斯克的编程技术全凭看书自学,他也曾经去过几个电脑培训班,但是沮丧地发现那里老师们的水平还不如他。“编写程序是我那时见过的最酷的事情,”马斯克说。
由于马斯克本来就是个狂热的电子游戏迷,因而在学会编程之后,他自然按捺不住,开始自己编写游戏程序,并逐渐开始思考如何用自己写的程序赚钱,将极客天才和商业嗅觉结合在一起。在被问及那时候编程的动力是什么时,马斯克坦率地回答:“我那时没有什么宏伟计划。我开始编程是因为喜欢玩电脑游戏,我玩了很多游戏。我知道,如果写软件并且能卖出去的话,那么我就能有钱买更好的电脑和更多的新游戏了。”
1984年,12岁的马斯克小学还没毕业,就已经完成了一款以外太空为游戏场景的、名为《爆炸星球(Blaster)》的软件,源代码中包含有167行指令。马斯克把软件卖给一家在线杂志《个人计算机与办公技术(PC and Office Technology)》,赚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500美元。软件源代码发表于杂志1984年12月刊的第69页上,如图1-9所示,这是马斯克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线中。他天生是个商人,在赚钱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绝对不容小觑。
图1-9 《爆炸星球》软件源代码
《爆炸星球》是一款视频小游戏,有点像另外两款更流行的游戏《小行星》和《太空入侵者》的组合。基本上,这一游戏的玩法就像是精简版的《太空入侵者》,躲避并用弹药击落妄图杀掉你的敌人,如图1-10所示。虽然只是一款非常简单的小游戏,但是对于马斯克来说,已经相当不易了。
图1-10 《爆炸星球》游戏软件
回忆起这件事时,马斯克笑着说:“对一个孩子来说,这可是赚到了一笔巨款。我完全没有意识到那时自己才12岁,而且从这件事开始,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拥有的游戏越多,电脑也随之完成硬件升级。我基本上把钱都花在了新游戏和不断升级的电脑上。”
《埃隆·马斯克:特斯拉、SpaceX和对疯狂未来的追求》一书的作者阿什利·万斯从马斯克的母亲梅伊手中拿到这段源代码,并由谷歌工程师Tomas Lloret复原了当年的游戏。大家可以去试玩一下,怀念那个只有像素点和有限配乐的时代。时隔30多年后,与马斯克有关的东西都被挖了出来,包括这款游戏,真可谓是上古巨坟!
马斯克的成功让他的小游戏在30年后被人想起,如果他没有成功,那么这款游戏可能就会永远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个“不务正业的孩子利用学习时间开发了一款没用的游戏结果没考上大学”的反面教材而存在。虽然说对马斯克的夸奖多多少少有些马后炮,但是这并不阻碍他成为一位才华横溢的男子。
许多人误以为马斯克接触计算机是受工程师父亲影响的结果,但事实上不是这样。有时,马斯克会连珠炮似的向身为电气和机械工程师的父亲发问,他咨询的很多问题与计算机有关。马斯克的父亲对计算机的态度与他完全不同:马斯克认为计算机能改变世界,而父亲埃罗尔对计算机却不屑一顾。在父亲的眼里,计算机不过是小孩手中的玩具。“在许多方面,老爸都是一个特别顽固守旧的人,对计算机的态度尤其如此。他最初反对我买计算机,而且从来都不碰计算机,”马斯克回忆道,“在老爸看来,计算机是一无是处的玩具,用它永远做不了什么大事。我只好敷衍道,‘老爸神勇’。”马斯克认为,老爸的这种观点“愚蠢透顶”。
马斯克将人类视作计算机,当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从本质上进行类比。马斯克认为,人的硬件就是他的身体和大脑,人的软件是思考方式、价值观、习惯和个性。学习对马斯克来说,就是“下载数据和软件到大脑”的过程。当马斯克还是个学生时,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反而像“慢得离谱的下载”,这让他对传统教学环境很是失望。直到今天,他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
在13~16岁时,孩子们喜欢在约翰内斯堡玩派对和极客探险的组合游戏。在一次短途旅行中,马斯克和弟弟们参加了《龙与地下城》比赛。“书呆子天下无敌,”马斯克说。所有男孩都参与了角色扮演游戏,这就需要有人通过想象来设置游戏场景,然后给大家详细描述出来。
“你进入房间,角落里放着一个箱子。你会怎么做?……你打开箱子。恭喜你,你已跳出陷阱,许多妖怪在你四周游荡。”马斯克擅长扮演堡主角色,他能够记住所有描述怪物和人物威力的台词。“在马斯克的领导下,我们将角色扮演得酣畅淋漓,最终赢得了比赛,”表弟彼得·莱夫说,“胜利需要难以置信的想象力,马斯克在让人们着迷和产生灵感方面确实有绝招。”
马斯克对游戏的热爱不仅是他钻研编程的强烈动力,而且还使得他敏锐的商业头脑有了发挥的空间。16岁时,马斯克决定跟弟弟金巴尔(如图1-11所示)在就读的高中附近开一家电子游戏厅。马斯克说:“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棒的主意,因为我们最清楚哪些游戏最好玩、最流行,所以我们一定能够从中赚到很多钱。”
图1-11 马斯克和弟弟金巴尔
短短一个月,他们就成功租下了店面,并找到游戏机赞助商,对外还打出了广告,但是这个计划最终泡汤。因为经营游戏厅必须要有市政府签发的许可证,而马斯克和金巴尔都是未成年人,无法签署有效的法律文件,他们只好作罢。
回忆起这段经历,金巴尔说:“当时,我们决定在高中附近开一家游戏厅,我们都是电子游戏的狂热者,而且我们发现这一定会成功。我们租到了场地,找到了提供设备的电子游戏机供应商,最后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让市政府同意我们做的事情。因为我们不是成年人,所以他们告诉我们不能开游戏厅。”
自始至终,他们的父母对此一无所知。“后来,父母知道这件事后非常吃惊,尤其是我父亲。”马斯克说。虽然马斯克的游戏厅计划流产,但他表现出来的商业天赋已经足够惊人。乍一看,马斯克从小便是个有钱的小孩:第一台电脑基本上是自费购买的,还有足够的钱与弟弟合作投资电子游戏厅。
实际上,除了积攒的零花钱,更多的钱都是马斯克自己赚来的。马斯克做过好几份送报纸之类的活儿,学会计算机编程后卖出过两款软件。十五六岁时,马斯克开始接触股票,他似乎对股票有着异常准确的判断。他试着买过几支股票,结果收益非常理想:他赚到了3倍于原始投资数额的资金。如果马斯克继续在股票上投资,则他或许早就成为金融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可是,马斯克却没有再投资股票,原因很简单:“我并不喜欢。”
有一年,马斯克和弟弟妹妹们还挨家挨户在社区推销复活节彩蛋。这些鸡蛋装饰得并不完美,但他们还是高价将彩蛋全部卖给了富裕的邻居们。
1.1.4 惨绿的中学时代
少年马斯克非常聪明,但他的情商看起来却不太乐观,不怎么合群,没有现在这般受人待见。马斯克的个子在南非白人中算是比较矮的,长得也不怎么Man,有点儿书呆子气,而南非的白人文化崇尚男性气概。
马斯克比同龄人早一年上学,他自嘲“总是一副苦瓜脸,一点儿都不喜庆”。“他是班上最小的孩子,个子也最矮,但却最聪明,大家都不怎么喜欢他。”梅伊回忆道。作为孩子,马斯克非常喜欢较真儿,由于他总爱指出同学们确实存在但又无关紧要的错误,因而大家对他敬而远之。马斯克天真地认为,当他指出大家存在的问题时,同学们会对他感恩戴德。
“他可以坦诚到残忍的地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Oh my God,伤不起啊伤不起!”妹妹托斯卡说,“他其实并不想表现出刻薄或故意让你感觉不舒服,他只是习惯于坦诚以待。”
事实上,同学们都认为马斯克非常自恋和自大,因而小马斯克总受到别的孩子调戏,一直是受欺凌的弱势群体。“孩子们不喜欢刚正不阿的毛毛,”梅伊说,“他们会说,‘埃隆,你再这么任性,我们就不跟你玩了。’作为母亲,我感到非常难过,因为我知道他非常需要朋友,而不想当狗不理包子。金巴尔和托斯卡经常将朋友带回家,而埃隆则不会。他想和弟弟妹妹一起玩,但又不好意思,你懂的。”
梅伊敦促金巴尔和托斯卡把马斯克纳入朋友圈。弟弟妹妹的回答天真率性:“老妈,埃隆是个呆子,一点儿都不好玩。”随着年龄的增长,马斯克与弟弟妹妹、堂弟堂妹的感情不断加深。虽然他在学校不善交际,但是在与家人相处时,他仿佛变成另外一个人,性格瞬间变得外向起来,在家庭中经常充当大哥和军师的角色。
马斯克在学校的遭遇更是令人惨不忍睹。马斯克声称,自己小时候就非常讨厌学校,上学对他来说是一种折磨,在南非读书时,他经常被同学欺负,甚至被同班同学从水泥台阶上推下。当时,身材矮小、聪明伶俐的马斯克还有个绰号“麝鼠”。马斯克曾经差点被校园黑帮打死,这种惨痛的少年时代一般人很少经历。
马斯克先在南非比勒陀利亚的沃特克鲁夫预科学校就读,这是一所母语为英语的私立学校。然后,他在布莱恩斯滕高中读了八年级和九年级,如图1-12所示。一天下午,马斯克和金巴尔正坐在楼梯上吃东西,这时一个男孩开始偷袭马斯克。
图1-12 高中时代的马斯克
男孩悄悄走到马斯克的后面,抬腿往马斯克头上猛踹一脚,然后猛地将他推下楼。马斯克像风火轮一样快速滚下了楼梯。然后,一大帮人扑向他,围着马斯克拳打脚踢,团伙头目还抓住马斯克的头,猛地往地上撞。“他们是一群变态狂,”马斯克说,“我当即昏了过去。”
金巴尔惊恐地在一旁观战,担心马斯克小命不保。当他缓过神来冲下楼梯时,发现马斯克满脸是血,鼻青脸肿,脑袋肿得像猪头。“他像是刚刚从拳击场被抬下来的败者,”金巴尔说。然后,金巴尔陪马斯克去了医院。
“一周后,我才回到学校,”马斯克在2013年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一直躲着这帮流氓,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反正他们一直在追打我。我想或许是因为那天早上我在会场无意间撞了这个男孩一下,所以这家伙耿耿于怀,开始疯狂地报复。”
这次经历让马斯克很受伤,鼻子还因此动了手术,以消除受伤留下的后遗症。“我小时候被暴力地殴打,并留下了锯齿状的鼻中隔,随着我变成大叔级人物,呼吸越来越困难,”马斯克说,“小时候,我尽量在学校避开他们,所以就疯狂地读书和玩游戏。”
这种噩梦般被欺凌的经历,一直持续了三四年时间。在这帮恶霸眼里,马斯克像一只无助的羔羊。不仅如此,马斯克还殃及池鱼,那帮人痛打了马斯克当时最好的一个朋友,直到这个男孩答应不再跟马斯克来往。“更无耻的是,这帮家伙以我最好的朋友为诱饵,骗我出动,然后对我一顿海扁,”马斯克说,“这帮家伙真阴险。”
这些凄惨的往事在马斯克的心里,落下了巨大的阴影,直到现在说到这段经历,马斯克仍会眼泪汪汪,声音颤抖。“不知道为了什么,他们决定痛打我,我天天东躲西藏。我的童年阴霾密布,从无喘息的机会,那些年里在学校一直被追着打,回家之后也好不到哪里去。我的童年仿佛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噩梦。”
惹不起躲得起。马斯克不得已玩起了游击战,他转学了。在读初中、高中时,马斯克走马灯似地转学,几乎“一年待一个学校”。他在社交方面没什么造诣,喜欢独来独往,先后在7个学校就读的小马斯克从来没有真正交过朋友。“我会说我比大多数孩子都悲催,”马斯克说,“我没有与任何人建立过深厚的友谊。”
马斯克的高中生涯后半期是在比勒陀利亚男子高中度过的,这是一所只招男生的传统英语学校,校规严格,教师都穿着黑色礼服,学生的头发要短,袜子要拉起来,校服要洁净。学校以学术严谨和文化卓越而闻名,在运动(特别是英式橄榄球)方面实力超群。马斯克曾在高中校队里下象棋,但是当他意识到当计算机介入这项运动后人类将无法与之PK后,他就知趣地中途退出了。
这里的学生比较友好,马斯克的世界开始出现和平曙光。虽然比勒陀利亚男子高中是一所公立学校,但是近百年的实际运营模式更接近于私立学校,它为牛津大学或剑桥大学储备了大量生源。1988年,马斯克从比勒陀利亚男子高中毕业。
小时候如此惨痛的经历,确实对马斯克的性格塑造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曾经多次提及,自己之所以能面对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得益于他有一个“艰苦的童年”。当然,这种“艰苦”不是物质上的,而是一种没有安全感、随时会出现危险的生活状态。
在马斯克同班男生的印象中,马斯克是一位安静的花美男,低调奢华有内涵,不易引起大家的注意。“据说,班上有三四个大家公认的‘智慧哥’,”在课堂上坐在马斯克后面的同学Deon Prinsloo说,“不过,没有马斯克的份儿。”
这种言论得到一大帮同学的认同。他们也指出,马斯克缺乏运动细胞。在崇尚运动的南非,马斯克被孤立不足为奇。“说句心里话,没有迹象表明马斯克将成为亿万富翁,他真是走了狗屎运了!”另一位同学Gideon Fourie说,“他在学校从来没有表现出一呼百应的领袖风范。看到马斯克的惊天逆转,我非常惊讶。”
马斯克在学校没有任何亲密无间的朋友,他的古怪兴趣给一位名叫泰德·伍德的男孩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记得马斯克曾带着火箭模型来上学,然后在课间引爆它们。当时大家怀疑,他是不是恐怖分子转世?当然,这不是揭示马斯克野心的唯一线索。在科学课的辩论中,马斯克因支持太阳能发电反对化石燃料而赢得大家的关注。在南非这个以开采地球自然资源为生的国家,这个家伙的言论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这家伙顽固不化,”伍德说。多年与马斯克保持联系的同班同学Terency Beney,声称在读高中时,马斯克已经开始幻想着殖民其他星球。
在一次户外课间休息时,马斯克和金巴尔畅想未来,伍德打断他们,问他们在闲聊什么。“他们说,‘我们正在谈论有没有必要在金融领域对银行功能进行细分,以及我们能否打造无纸化银行。我记得我当时给他们泼了一大盆冷水,但貌似没起到什么作用。”
虽然马斯克不是班上的学术精英,但他是班上痴迷于计算机并通过计算机编程等级考试的一小撮学生。这帮学生来自许多学校,大家一起学习BASIC(Beginners' 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初学者通用符号指令代码)、COBOL(Common Business Oriented Language,通用商业语言)和Pascal编程语言。马斯克怀着对科学幻想的热爱,继续加强技术学习,并试图编写与龙和鬼神有关的故事。“我想写类似《指环王》的科幻小说。”马斯克说。
梅伊从母亲的角度来审视马斯克的高中生活,讲述了大量佐证马斯克潜力的故事。“埃隆是中老年妇女和资深技术人员的偶像,”她说,“这些人对他开发的视频游戏爱不释手。他能轻松通过数学考试,学习了许多味如嚼蜡的晦涩理论。他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记忆力,在学校表现不出众的唯一原因是对学校规定动作不感兴趣。”
这种生活经历,让马斯克磨炼出了超越常人的勇气和坚韧,这也使他能一次次放弃安定富足的生活,倾其所有不断追逐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他为了目标不顾一切的热忱,当然会使和他一起工作的人,感到强烈的压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