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病不停,先别怪罪免疫功能
有的幼儿好像一年到头都在感冒、发热或者是过敏,一个月要看好几次医生,做父母的不免会忧心忡忡地问:“我的孩子经常生病,是不是抵抗力太差了?”人体要对抗外来病原体的侵袭,必须靠各种完整的免疫防线。免疫力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生病后,人体内产生对抗此种病原体的抗体,当此种病原体再侵犯时,抗体就可以联合白细胞将病原体杀死,而免于生病。此种免疫力,有的可以持续很久,如麻疹抗体。有的是暂时的,如感冒抗体。打过预防针后,身体接受刺激也会主动产生免疫力,此种免疫力,一般而言具有终生效力。免疫力的第二种来源是“被动”而来的。例如新生儿(出生一个月内的婴儿)接受母体传给的许多抗体而产生免疫力;又如注射了免疫球蛋白后(即某种疾病的抗体),可能会对某些疾病产生短暂的抵抗作用。人体内的多核白细胞,先天就具有噬菌的本能,淋巴细胞也可以制造出各种抗体,有的抗体在婴儿出生时已具有相当的数量,有些却要到幼儿6岁左右才能达到标准量。新生儿虽然有母亲给予的一些抗体,可免于发生某些疾病,但是,因为新生儿的白细胞功能不好,而且“补体”(存于血清中,能够增加抗体的作用)的数量很少,无法配合抗体作用以阻止病原体的入侵,因此抵抗力极差。一般人以为新生儿有母亲给予的抗体,可以不生病,这其实是不正确的观念。新生儿较少生病是因为被保护得较周密,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少,一旦被病原体侵袭,不但会生病,而且会病得很严重。到了4~6个月以后,婴儿从母体接受的抗体逐渐消失,自己也开始有能力制造抗体。白细胞也渐趋成熟,不过因为生活接触面逐渐扩大,感染病原体的机会愈来愈多,也就时常生病了。随着年龄的增加,由于疾病的一再刺激,体内抗体增多,抵抗力也慢慢地增强,五六岁以后,生病的次数就会慢慢减少了。
有些幼儿一再地感冒、发热,并不是因为没有抵抗力,而可能是平时接触病原体的机会比别人多。例如在空气中和拥挤的人潮里,充满了病原体,尤其感冒病毒的种类太多了,只要是没碰过的,碰到了就有机会发病。其他如兄弟姊妹多、生活空间(家庭、邻居、学校)狭小也会增加患病的机会。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大人从外面回来,还没洗手就抱小孩,很可能就把沾在手上的病原体传染给孩子。
每个幼儿的体质及所处环境也有差异,有的人生病次数较少,而有的人就较多。但一般而言,“小病不断,大病不犯”,有惊无险地长大后,父母亲就不再有这方面的困扰了。常跑小儿科的大部分是半岁到4岁的幼儿,以后生病的次数就从每年约10次减少到每年一两次,大部分的幼儿都是如此。
真正抵抗力不好的幼儿是指三天两头反复生一些较严重、化脓性感染的幼儿,例如常患中耳炎、肺炎、脓胸、皮肤化脓、严重气管炎,或是常要住院而且发育不良,这些病都是较“毒”的细菌所造成的。如果幼儿仅是常感冒、发热、咳嗽,几天就过去了,这多数是普通的病菌所引起的,而不是免疫缺陷问题。有些幼儿经常咳嗽或流鼻涕,这可能与体质有关,而不是抵抗力不好,宜请医师正确诊断,另作处理。
许多家长以为,让幼儿多吃补品、补药、健康食品或维生素等,可以增加抵抗力。有的医师和家长也以为常为幼儿打“免疫球蛋白”,可以让幼儿不受感冒的侵袭。其实,这些都作用不大,因为维生素与抵抗力无关。抵抗力主要是来自白细胞和抗体,而绝大多数的幼儿都不会有免疫缺陷的问题。只是一旦接触到未碰过的病原体,而体内尚无对抗该病原体的抗体时,自然会感染发病。所以,问题在于接触病原体机会的多少。不过,如果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一旦发病,也会比别人痊愈得快。因此,平常应多注意幼儿的饮食营养,少带幼儿到人多的地方或公共场所;大人、小孩都经常洗手;大人感冒时,避免和幼儿直接面对面接触;新生儿尽量喂母乳,并注意各种餐具的清洁;定期打预防针以及有病及早找医生诊断等,比多穿衣服、多盖棉被、多吃补品和维生素等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