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模板工程
一、施工现场发生胀模现象
(一)施工现场错误做法图例
如图1-1所示为现场施工中出现胀模现象,从而导致结构变形的现场图。
图1-1 胀模
(二)产生原因
由于支撑不够牢固,导致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移位,形成开裂或者变形。
(三)解决方法
模板拆除后发现混凝土有胀模现象,技术质量人员应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到现场查看,监理工程师查看完成后作业人员对胀模部位混凝土进行剔凿,剔凿时不得损坏结构钢筋,剔凿完成后,经项目部技术人员检查合格,通知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后用清水将剔凿部位浇水湿润,用与原结构混凝土所使用的同样的水泥配置(1:2)~(1:2.5)的水泥砂浆,于修补前进行调试对比,调试好后将水泥砂浆放入小桶内搅拌均匀,依照漆工刮腻子的方法用刮刀将剔凿面刮平压光,随后按照混凝土养护方法进行养护。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采用现浇混凝土的一般都是采用木模板。浇筑混凝土胀模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胀模是不可避免的,最主要是控制胀模的范围和程度。控制柱子胀模的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首先分析柱子的特点,根据柱子的高度、柱子截面的几何尺寸和截面形式、柱子在建筑物中的位置、柱钢筋的多少、是否有预埋件等选择合适的模板体系和加固方式。一般的模板体系主要包含与混凝土面接触的模板面、背楞、加固支撑、螺栓等。从加固材料上着手,解决模板变形的问题。选择这些材料主要是根据经验,有时候是根据计算(对于重要的结构或者构件)。用于工程中的模板体系不变形或者变形很小(构件变形必须符合相关的验收规定才行),那么构件的变形就可以得到控制。
混凝土的入模形式也需要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越大,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越大,对模板体系和加固方式要求也就越高。如果混凝土的入口距离混凝土面较高,混凝土的冲击也就越大;对于较高的柱子可以采用两次浇筑混凝土,第一次浇筑一部分,待下部的混凝土基本稳定以后、初凝以前,再浇筑剩余部分。选择较好的混凝土入模方式可以避免混凝土胀模超出规范规范。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方式的影响也很大。有些时候振捣工人会把一个已全部浇筑完的柱子重新插入振捣棒,一直到底,这样虽然可以保证柱子混凝土的密实,但是对于混凝土胀模影响很大,甚至可能爆模。对于一些截面较大,形状比较复杂的柱子,有可能是两个甚至更多的振捣棒一起插入,这样对于柱子胀模的危害很大。
当然影响胀模的因素很多,比如整个支撑体系、地基、材料种类等都可能影响胀模,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避免。
(四)防治措施
(1)柱模外应设围檩和柱箍,柱箍间距应加密(间距不得大于40cm),同时柱箍与模板之间应采用对拔榫塞紧,以防凸肚或漏浆;柱边中部加拉螺栓。柱箍相对两边应大致处于同一水平上,不得翘裂,以免削弱其自身的刚度。柱上留设混凝土浇灌孔时,门子板应支撑牢固,必要时另加柱箍或斜撑。
(2)木模板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木钉紧在支柱的横杆上。当梁侧模板上的通长围檩兼作楼板模板的桁架支座时,围檩下应加设短柱或短撑木。
(3)对拉螺栓应垂直于模板表面,否则受力后将发生错动而失去作用。对拉螺栓的拧紧程度应适当,拧得太松,模板在受力后即外凸,起不了固定模板位置的作用;拧得太紧,易造成滑牙,最终也失去对拉螺栓的作用。
(4)扣件的拧紧程序,对于钢筋支架的承载能力、稳定和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拧紧程度适当,可使扣件具有足够的抗滑、抗扭、抗拔能力。但不要用力过大,以防滑丝。
(5)浇捣混凝土时,不得用震动器强震模板,不得任意拆除柱箍、支撑或梁上口的拉杆。竖向构件应分批浇捣,并控制施工速度,避免产生过大的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