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柴胡桂枝干姜汤
方剂来源:《伤寒论》。
方剂组成:柴胡半斤、桂枝(去皮)三两、干姜二两、瓜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熬)二两、甘草(炙)二两。
维度分析:
表:2。柴胡半斤、桂枝三两。
里:6。全部药物。
寒:3。黄芩三两、柴胡半斤、瓜蒌根四两。
热:4。桂枝三两、干姜二两。
虚:1。甘草(炙)二两、瓜蒌根四两。
实:6。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干姜二两、瓜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
升:0。
降:2。牡蛎二两、桂枝三两、黄芩三两、瓜蒌根四两。
出:3。柴胡半斤、桂枝三两。
入:0。
润:1。瓜蒌根四两。
燥:3。干姜二两、桂枝三两、黄芩三两、柴胡半斤。
用量用法:柴胡10~15g,黄芩6g,桂枝5g,干姜5g,炙甘草3g,天花粉15~30g,生牡蛎30g(先煎)。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用。
功效:疏肝解郁,清泻胆火,温脾散寒,养阴生津。
方证:肝胆郁热、脾阳亏虚、阴津耗损。症见胸胁胀满或胀痛,口苦、晨起尤甚,口渴,急躁易怒,易腹泻,尤其是食寒凉之品或腹部受凉之后,有时腹泻与情绪相关,睡眠不佳,舌淡白或淡嫩,或边有齿痕,舌苔黄或少,脉弦或弦细。
按:本方中含栝蒌牡蛎散的方根,《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百合病,渴不差者,栝蒌牡蛎散主之”。笔者认为,栝蒌牡蛎散中的牡蛎为牡蛎肉,具有养阴、生津、补肾的作用。根据笔者在厦门的生活所见,牡蛎,个头大者,称为“蚝”,个头小者,称为“海蛎”。在柴胡桂枝干姜汤中,如果意在养阴生津,可以用牡蛎肉(在厦门除了新鲜的海蛎或蚝肉外,有市售的海蛎干),如果为潜降肝火肝阳、软坚散结,可以用牡蛎壳(即“生牡蛎”)并先煎。
本方以泻实祛邪为主。笔者临床所见,本方证患者多有脾胃亏虚之象。因此,常加党参、炒白术、茯苓、山药、莲子、扁豆等健脾益气之品,每每取得佳效。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方剂来源:《伤寒论》。
方剂组成:柴胡四两,半夏(洗)二合,龙骨、黄芩、人参、茯苓、铅丹、生姜(切)、桂枝(去皮)、牡蛎各一两半,大黄二两,大枣(擘)六枚。
维度分析:
表:2。柴胡四两、生姜一两半。
里:10。柴胡四两,半夏二合,龙骨、人参、茯苓、铅丹、桂枝、牡蛎各一两半,大黄二两,大枣六枚。
寒:4。大黄二两、黄芩一两半、柴胡四两。
热:3。桂枝、生姜各一两半,半夏二合。
虚:2。人参、茯苓各一两半,大枣六枚。
实:10。柴胡四两,半夏二合,龙骨、黄芩、铅丹、生姜、桂枝、牡蛎各一两半,大黄二两。
升:0。
降:10。龙骨、牡蛎、铅丹、桂枝各一两半,大黄二两,半夏二合。
出:3。柴胡四两、生姜一两半。
入:0。
润:<1。人参一两半。
燥:7。半夏二合,桂枝、茯苓、黄芩、生姜各一两半,大黄二两,柴胡四两。
用量用法:柴胡10~15g,黄芩10g,姜半夏10~15g,生姜3~5片,大枣15g,桂枝10g,生大黄3~5g,党参15~30g,茯苓15~30g,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磁石20g(先煎)。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用,失眠患者于午饭后和睡前各服用一次。
功效:疏肝解郁,清泻胆火,重镇安神,健脾温胃,化痰祛湿。
方证:肝胆郁火,气火上逆,脾胃虚寒,痰湿内阻。症见胸闷,或胁肋胀满或胀痛,心烦,急躁易怒,失眠多梦,惊惧,身体沉重,活动不利,起床时加重,活动后缓解,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浮弦有力。
按:本方是治疗精神神经疾病常用之方,方中铅丹当今药房通常不备,笔者以磁石替代。
肝胆气火上逆,情绪急躁、心烦、惊惧,本方一是以龙骨、牡蛎、铅丹重镇以潜降安神,二是以大黄通腑以降肝火、畅肝气、宁肝魂。
关于本方中使用重镇潜阳药与通腑泄热的大黄,可参阅黄煌对风引汤的论述:“观汉唐方,凡是治精神神经系统的疾病,如见惊狂、烦躁、谵语、目不识人等症状时,大多需要用矿物药或泻下药,或用龙骨、牡蛎、石膏等重镇安神、定惊清热,或用大黄、芒硝等攻下积热,或两者皆用,如风引汤就是这种配伍。只要火气一清,大便一通,神志自然清爽。”
陈皮砂仁茶
方剂来源:何宽其博士方。
方剂组成:陈皮、砂仁。
维度分析:从略。
用量用法:陈皮适量,砂仁适量(打碎),泡茶饮用。
功效:燥湿化痰,行气醒脾。
方证:湿浊困阻脾胃证。症见脘腹胀满不适,食欲不佳甚则不振,大便黏腻,头晕头胀,四肢酸懒,舌苔白腻或白厚腻。
按:本药茶口感较好,非常适合湿浊困脾证的简易治疗。
用于泡药茶的陈皮,须选用炒香而色金黄的陈皮。笔者在厦门行医,每见医院或药店发出的陈皮都是黑乎乎的,唯有北京同仁堂厦门分店发出的陈皮是炒香而色金黄的,乃做药茶的上佳之品,所以为患者开此方时,务必嘱咐到同仁堂去购得。
川芎茶调散
方剂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组成:薄荷三钱,川芎、荆芥各四钱,防风一钱半,细辛一钱,羌活、白芷、甘草(炙)各二钱,茶。
维度分析:
表:7。薄荷三钱,荆芥四钱,防风一钱半,细辛一钱,羌活、白芷各二钱,茶。
里:1。川芎四钱、细辛一钱。
寒:<1。薄荷三钱,茶。
热:3。细辛一钱,羌活、白芷各二钱,川芎、荆芥各四钱,防风一钱半。
虚:<1。甘草(炙)二钱。
实:6。薄荷三钱,川芎、荆芥各四钱,防风一钱半,细辛一钱,羌活、白芷各二钱,茶。
升:1。川芎四钱。
降:0。
出:5。薄荷三钱,荆芥四钱,防风一钱半,细辛一钱,羌活、白芷各二钱,茶。
入:0。
润:0。
燥:4。细辛一钱,羌活、白芷各二钱,川芎、荆芥各四钱。
用量用法:川芎15~30g,荆芥10g,防风10g,细辛3~15g,白芷10~15g,薄荷5~10g,炙甘草3~5g,羌活10~15g,铁观音茶或绿茶一小把。水煎15~30min,每日1剂,分2~3次服用。
功效: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证:风邪或风寒之头痛或偏头痛。症见头痛或偏头痛,恶寒,恶风,或有鼻塞流清涕,面色苍白或晦暗,舌淡白或淡暗,苔薄白润。
按:头痛严重者,需重用川芎达30g以上。
本方为攻邪之方,需注意中病即止,否则长期服用将戕伐正气。
本方证头痛,配合针灸治疗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