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医食同源,防重于治(2)
气虚体质者进补要缓,不可过急。气虚体质的人对食物的寒热较敏感,宜食用性质温和的、偏温的具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平时应该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微量元素(铁、铜等)、叶酸和维生素B₁₂丰富的营食物。太寒凉和过温热的食物都对气虚体质的人不利,太寒凉伤脾胃,过辛热易上火。
可常食的食物有粳米、小米、糯米、山药、白扁豆、大枣、龙眼肉、莲子、莜麦、扁豆、香菇、花菜、胡萝卜、豆腐、马铃薯、红薯、豆腐、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青鱼等。气虚者忌食的食物有山楂、槟榔、佛手柑、大蒜、苤蓝、芫荽(香菜)、芜菁(大头菜)、萝卜缨、胡椒、荜茇、紫苏叶、薄荷、荷叶等。少食荞麦、柚子、柑、金橘、橙子、荸荠、生萝卜、芥菜、薤白、砂仁、菊花、茶叶及烟酒等。
湿热体质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的;内湿则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失常有关。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
湿热体质者一般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粉刺、疮疖,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经常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有热感,尿色发黄,女性常带下色黄,男性阴囊总是潮湿多汗。
湿热体质者饮食上要少吃甜食、碳酸饮料、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喝酒(湿热之性最大),少吃肥甘厚味,多喝水,饮食上宜选择清淡祛湿的食物,如绿豆、丝瓜、冬瓜、赤豆、西瓜、绿茶等。
阳虚体质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
阳虚体质的人平素畏冷,手足不温,易出汗;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阳虚体质特征与寒性体质相似,为阳气不足,人的身体会出现一系列阳虚症状,比如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少气懒言,嗜睡乏力,男性遗精,女性白带清稀,易腹泻,排尿次数频繁,性欲减退等。所以保护阳气是生命的根本,阳虚体质者应该刻不容缓地保护身体的阳气。养生则偏重扶阳固本,防寒保暖。
阳虚体质者适宜吃的食物有栗子、虾、橄榄、苹果、猪脊骨、萝卜;少吃蟹、牛肉、羊肉、冷饮、柚子等;忌吃新姜、小蒜、野鸡肉、蓼子、狗肉、霜下瓜、葵菜等食物。
阴虚体质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
阴虚是指精、血、津液不足。如果阴不足了,阴就不能遏制住阳,阳气就会越来越旺盛,而阳盛就会出现新陈代谢加快、体内津液耗损过度形成口渴、干燥、便秘,体现出热证。
阴虚体质者,皮肤枯燥无光泽、形体消瘦、盗汗、手足易冒汗发热、小便黄、粪便硬、常便秘等,舌红少津。多为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类型的人。所以在日常养生中尤其应注意滋阴降火、镇静安神。
平素要避免熬夜,饮食上多吃清淡、滋阴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绿豆、龟、海参、鲍鱼、鸭肉、百合、鸡蛋、蜂蜜、燕窝、银耳、豆腐、黑豆、甘蔗、梨、猪蹄、鹅肉等。
血瘀体质
“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猝然而痛。”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
血瘀体质就是全身性的血脉运行不太畅通,有一种潜在的瘀血倾向。拥有此种体质的人总是被来自身体的某些痛楚所困扰。在气候寒冷、情绪不调等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血脉瘀滞不畅或阻塞不通,也就是瘀血。瘀塞在什么部位,什么部位就发暗发青、疼痛、干燥瘙痒、出现肿物包块,当然此部位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皮肤干燥、形体偏瘦者多为典型的血瘀体质。血瘀体质者舌面上有长期不消的瘀点和瘀斑;常见表情为抑郁、呆板,面部肌肉不灵活;健忘、记忆力下降。而且因为肝气不舒,还经常心烦易怒。
该体质的人在饮食上忌食寒凉。要多吃黑豆、黄豆、香菇、茄子、油菜、芒果、番木瓜、海带、海藻、紫菜、胡萝卜、萝卜、金橘、柚子、橙、桃、李子、山楂、醋、玫瑰花、绿茶、红糖、黄酒、葡萄酒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吃油腻寒凉食物。
痰湿体质
“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肉者,身体容大。脂者,其身收小。”
——《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
痰湿体质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当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易形成痰湿时,便可以认为这种体质状态为痰湿体质。
该体质的人常表现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面色淡黄而暗,眼睑微浮,容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甜,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黏,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浑,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此种体质类型有易患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哮喘、痛风、冠心病、代谢综合征、脑血管病等疾病的倾向。所以痰湿体质者要化痰祛湿,就必须远离肥甘厚味,坚持适度运动,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
适宜痰湿体质者食用的食物有芥菜、韭菜、大头菜、香椿、辣椒、大蒜、葱、生姜、木瓜、白萝卜、荸荠、紫菜、洋葱、白果、大枣、扁豆、赤豆、蚕豆、包菜、山药、薏苡仁、冬瓜仁、牛肉、羊肉、鸡肉、狗肉、鲢鱼、带鱼、鳟鱼、泥鳅、黄鳝、河虾、海参、鲍鱼、杏子、荔枝、杨梅、柠檬、樱桃、槟榔、佛手、栗子等。应限制食盐的摄入,不宜多吃油腻、酸涩食品,如饴糖、石榴、枇杷、柚子、砂糖等。此外,藕粉、杏仁霜、茯苓饼对该体质者是不错的食补选择。
气郁体质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
当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时,便形成“气郁”。中医学认为,气郁多由忧郁烦闷、心情不舒畅所致。长期气郁会导致血循环不畅,严重影响健康。
气郁体质的人多神情忧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多愁善感,忧郁,焦躁不安;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容易心慌,失眠;容易受到惊吓,遇事容易感到害怕;舌淡红,苔薄白,胁肋部或乳房胀痛。气郁体质的人平日里应注意调养气血、畅达情志、疏导气机,多参与社会活动,结交朋友,这样就可使与笑容久违了的人能够从“心”开始。
气郁体质者的养生重在行气解郁,其准则为畅达情志,应选用具有理气解郁、调理脾胃功能的食物,如大麦、荞麦、高粱、蘑菇、刀豆、豆豉、苦瓜、萝卜、洋葱、菊花、玫瑰等。气郁体质者应少食收敛酸涩之物,如乌梅、南瓜、泡菜、石榴、杨梅、青梅、草莓、杨桃、酸枣、李子、柠檬等,凌、冰冻饮料等。这些食物容易阻滞气机,气滞则血凝。亦不可多食冰冷食品,如雪糕、冰激。
特禀体质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
特禀体质的“特”指的是就是特殊禀赋,通常是指容易过敏的一类人。此类人群是非常特殊的一类人群,平时生活无法太过随意自由,会对某些正常人习以为常的物质产生过敏反应。当他们接触到过敏原时就会出现变应性鼻炎、皮肤过敏、气喘,非常痛苦,若得不到及时舒缓,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
特禀体质通常是由遗传因素和先天因素所造成的,主要包括过敏体质、遗传病体质、胎传体质等。也就是说,特禀体质者是一群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的人群。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而过敏体质者常有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表现。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所以,特禀体质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时刻留意,尽可能地避开过敏原。还要更多地了解自身,从根本上改善体质才是治本之道。调养重在益气固表、养血消风。春季升阳,外邪过盛,要谨防过敏;消风散是特禀体质者的急救药,可常备;按摩膀胱经,对特禀体质者防过敏有奇效。
特禀体质者饮食宜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少食荞麦(含致敏物质荞麦荧光素)、蚕豆、白扁豆、牛肉、鹅肉、鲤鱼、虾、蟹、茄子、酒、辣椒、浓茶、咖啡、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其他食物。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即春夏保养心和肝,秋冬保养肺和肾。通常人们认为春之温邪、夏之暑邪易伤阴,春夏当养阴;秋之凉邪、冬之寒邪易伤阳,秋冬应养阳。
四季养生的重要性
为何《黄帝内经》却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呢?春温夏暑易伤阴,秋凉冬寒易伤阳,人所共知。且于春夏,人们知养阴而不知养阳;于秋冬,人们知养阳而不知养阴。故春夏之际,有因求养阴却伤阳者;秋冬之时,有因求养阳而伤阴者。《黄帝内经》以世人之多疏忽,而善养生之圣人能识之,故言“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顺从四时阴阳之变,是谓“以从其根”。清代医家高世栻注解:“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是谓春夏养阳,以养阳之生长;秋冬养阴,以养阴之收藏。
春夏秋冬养生基本法则
春夏,阳令也。春时阳生,夏时阳盛。春时阳始生,风寒之邪尚为患,故春时应注意御寒保暖,民间谚语谓春季不宜过早减衣,以养人体之阳,亦即此理。夏时阳极盛,暑热邪盛,大热耗气,气者阳也,故大热亦伤人体之阳。因夏季炎热,人们喜冷饮,饮食太过则易伤阳。故夏时,既要善处阴凉以避大热,又要避免过食冷饮以防伤阳。夏夜,人们喜纳凉,易受寒湿之邪,寒湿伤阳。故夏夜纳凉,当避湿露,适当盖覆,以避寒湿。
秋冬,阴令也,秋时阴收,冬时阴藏。秋冬之时燥邪为患,易伤阴,故秋冬之时宜服用滋阴之品或搽用滋润护肤之品以防燥邪,保持居室空气之湿润亦有助于避免燥邪。秋时渐寒,冬时寒盛,人们喜食辛辣好饮酒以御寒,辛辣之品易生内热,酒易生湿热,饮食太过则伤阴。因此,秋冬之时既要避免燥邪,又要避免过食辛辣和过量饮酒,以防伤阴。
根据我国地域差异大的地理特点,南北方的饮食习惯迥异。但人们饮食却都应依照顺时养生的保健原则,以利身益寿。
春季要养生
在初春尚偏寒冷的北方,可选用桂圆、猪肝、羊肝类食用。而初春多雨潮湿的南方,则宜多进食健脾利湿之品,如鲫鱼、赤豆汤,豆浆等。邱处机在《摄生消息论》中还指出:“饭酒不可过多,人家自造米面团饼,多伤脾胃,最难消化。老人切不可以饥腹多食,以快一时之口,致生不测”。平日可食用茯苓、山药、莲子、薏苡仁、胡萝卜、菠菜、芹菜、小白菜等。
总之,春季养生应少食酸性、寒性食物;多食味甘平、温性食物;要注意适应自然,生活起居、运动、情志、饮食等方面要与春天生长升发阳气相一致,顾护阳气,使阳气充盛。
夏季要养长
夏季人处于炎热的环境中,体温调节、水盐代谢以及人体各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人体代谢增强、营养消耗增加。
在饮食上应少苦寒,节冷饮,少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补充盐分。宜食用清淡、易消化、健助脾运的食品,如鱼、蛋、奶、西瓜、黄瓜、冬瓜、玉米、豌豆等,饮品可选用绿豆汤、酸梅汤、金银花茶、菊花茶之类。夏在五行属火,五味为苦,夏季适当食味苦之物如苦瓜、百合、菊花、苦丁茶等,可解热除烦、抗菌消炎、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提神醒脑、消除疲劳。夏季应多食酸味、咸味食物,如杨梅、草莓、番茄、豆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脏、海带、海藻、海蜇、虾皮等。酸味收敛,可固护体表,防止出汗过多,且适当食酸味食物有助于增进食欲。
秋季要养收
秋季应养肺,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系统疾病,所以饮食应注意养肺。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藕、菠菜、鳖肉、乌骨鸡、猪肺、豆浆、饴糖、鸭蛋、蜂蜜、龟肉、橄榄等。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同时,经过1个夏天炎热的天气,立秋之后,很多“苦夏”或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食欲逐渐好转。不过此时人的肠胃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因此吃肉要适当,最好等到天真正凉下来以后,再多增加肉食。秋燥时节,还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材本属热性,又在烹饪过程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古代医书中有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冬季要养藏
冬季是进补强身的大好季节,在饮食方面应讲究科学调配。冬季的饮食原则有两个:一是食物应该是温热性的,热量要充足以御寒固阳。如可选食双鞭壮阳汤、杞鞭汤、十全大补汤、鹿鞭壮阳汤、乌鸡白凤汤、当归生姜羊肉汤、乾坤蒸狗、参杞羊头、芝麻兔、核桃仁炒韭菜等菜肴以养阴;二要尽可能做到多样化,才能充分摄助消化,滋补身体。取不同食物中不同的营养。可选择的时蔬有黄豆、蚕豆、胡萝卜、葱、蒜、椒、韭菜、芥菜、油菜、香菜等。适合冬季食用的水果有苹果、香蕉、山楂、栗子、大枣、杏脯、橘子、柚子等。此外,冬季饮红茶最为理想,红茶味甘,性温,富含蛋白质,能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