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药物在消化道内的吸收受哪些因素影响?
药物在消化道的吸收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的理化性质、制剂类型、消化道pH值、食物及胃动力情况等因素。
(1)药物的解离度、脂溶性等理化性质 药物多为弱酸性或弱碱性有机物,未解离型药物分子脂溶性较大,比脂溶性小的解离型药物易吸收,同时,其脂溶性又与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有关。
(2)药物剂型 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剂型,其吸收速度不同。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的吸收顺序为: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固体剂型必须先经过崩解、释放、溶解后,才可能被吸收,尤其对难溶性药物或溶出速度很慢的药物及其制剂,药物从固体制剂中的释放溶出很慢,其溶出过程往往成为吸收过程的限速阶段。因此,制剂中药物的溶出速度也影响药物的吸收。
① 药物粒子大小:药物粒子越小,与体液的接触面积越大,药物的溶解速度就会越大。
② 多晶型:各种晶型往往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溶解度、溶出速率等,它们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也有所不同。
③ 溶剂化物:一般溶出速率大小顺序为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水合物。
④ 成盐:将难溶性的弱酸制成钾盐或钠盐,难溶性弱碱制成盐酸盐或其他强酸盐,由于溶解度增加,能够在胃肠液中迅速溶解,可使制剂的溶出速度增大,生物利用度提高。
(3)消化道pH值 由于药物的解离与环境的酸碱度直接相关,弱酸性药物在胃中主要以未解离型形式存在,吸收较好,而弱碱性药物在pH值较高的小肠中更有利于吸收。碱性药物、抗胆碱药、H2受体拮抗药以及质子泵抑制药都可使胃肠道内pH值升高,能使那些在酸性条件下方可吸收的药物吸收减少,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氟康唑等。
(4)食物 多数药物在餐前服用可加速吸收,青霉素V、多数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在餐后服用吸收减少,而脂溶性强的药物在油脂餐后服用可增加吸收。
(5)吸附、螯合和结合作用 药用炭(活性炭)、白陶土、非吸收性抗酸药等都有吸附功能,能吸附许多药物,因而减少其吸收;考来烯胺可吸附地高辛、甲状腺素、华法林等药物,使其吸收减少;钙盐、铝盐、铋盐、镁盐、铁盐、锌盐可与一些药物(如四环素类、青霉胺等)形成螯合物而影响药物吸收。
(6)胃肠道动力 影响胃肠道动力的药物可影响药物通过十二指肠、小肠的时间,因而影响其吸收。促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西沙必利)可使地高辛和维生素B2通过十二指肠和小肠的速度加快,吸收减少;而抗胆碱药则可增加这两种药物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