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宝宝饮食营养全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0~1个月 新生儿的科学喂养

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特点

一.新生儿的发育特点

从出生到出生后第28天的宝宝,称为新生儿。出生至28天这段时间,称新生儿期。新生儿可以根据分娩时的胎龄、体重值、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出生后的时间和出生后的健康状况分类,分类如下:

(1)根据分娩时的胎龄 可把新生儿分为三类:胎龄满28周、不满37周的早产儿,胎龄满37周、不满42周的足月儿和胎龄满42周以上的过期产儿。

(2)根据体重值 可把新生儿分为三类:体重小于2.5千克的低体重儿,体重在2.5~4千克的正常体重儿和体重大于4千克的巨大儿。

(3)根据体重与胎龄的关系 可把新生儿分为三类:体重小于相应胎龄的小于胎龄儿,胎龄与体重相符的适于胎龄儿和体重大于相应胎龄的大于胎龄儿。

(4)根据出生后的时间 可把新生儿分为两类:出生1周以内的早期新生儿和出生第2周到第4周末的晚期新生儿。

(5)根据出生后的健康状况 可把新生儿分为两类:无任何危险的健康新生儿和出现危险或可能发生危重情况的高危新生儿。

二.新生儿身体发育特征

(1)体重:平均体重为3千克左右,男婴比女婴略重一些。出生后1周会有体重减轻的现象,如母乳不足也可能会导致体重减轻,这是暂时的,补充母乳或奶粉后10天内即可恢复,称之为生理性体重下降;到宝宝满月时,男宝宝体重2.9~5.6千克,女宝宝体重2.8~5.1千克。如果满月后,宝宝体重增加不理想,要考虑是否为营养不良,需增加奶量。

(2)身长:平均为49~50厘米,男婴比女婴略长,有0.2~0.5厘米的差别;满月时男宝宝身长49.7~59.5厘米,女宝宝身长49.0~58.1厘米。

(3)胸围:男婴约为32.65厘米,女婴约为32.57厘米。

(4)头围:男婴约为34.4厘米,女婴约为34.01厘米。

(5)头部:头比较大,头发有多有少。新生儿的头顶前中央的囟门呈长菱形,开放而平坦,有时可见搏动。父母要注意保护囟门,不要让它受到碰撞。大致到1岁以后,它才会慢慢闭合。

(6)眼睛:两个眼球呈黑褐色。由于分娩时受到挤压,眼睑有些水肿,数天后即可消退。眼睛常常定视。

(7)宝宝的腹壁肌肉尚未发育成熟,却要容纳和成人同样多的内脏器官,所以看起来总是鼓鼓胀胀的,如果宝宝一切正常,就不用担心。如果是腹胀出现饮食不良等问题,就要到医院去诊治。

(8)呼吸:新生儿的呼吸浅表且不规律,以腹式呼吸为主。每分钟40~45次,有时会有片刻暂停。

(9)脉搏:脉率比成人快,每分钟为90~160次。

(10)四肢:双手握拳,四肢短小,并向体内弯曲。颜色略呈青紫,这是因为新生儿的循环系统尚未完全发挥作用。待呼吸正常后不久,青紫即消退。指甲较长。有些新生儿出生后会有双足内翻,两臂轻度外转等现象,这是正常的,大多满月后缓解,双足内翻大约3个月后就会缓解。

(11)部分新生儿,不论男女会出现乳房增大的症状,有的甚至还分泌乳汁,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这些症状一般都是由乳腺增生造成的。母血中含有生乳素等激素,胎儿受到高浓度的生乳素影响就有可能使乳腺增生,出生后就会出现乳房肿大的现象,1~2周之后肿大的乳房就会自动恢复正常。家长不要给新生儿挤乳汁,以免引起乳腺组织发炎。如果新生儿的乳房肿大,泌乳的同时周围皮肤发红,并且有拒绝触反应,要考虑带其及时到医院诊治。

(12)生殖器:男婴和女婴出生时,其生殖器都显得比较大。男孩阴囊大小不等,睾丸可降至阴囊内,也可停留在腹股沟处,或摸不清阴茎,龟头和包皮可有松弛的黏膜。女孩小阴唇相对较大,大阴唇发育好,能遮住小阴唇,处女膜微突出,可有少许分泌物流出。部分新生女婴阴道出血一般是正常现象,是胎儿出生前体内相当数量的雌激素,这些雌激素主要来源于胎盘、母体和自身的分泌。这种生理现象一般会在出生后5~7天内发生,阴道出血主要表现为:出血量很小,常见的是血样分泌物,持续时间在1~2天,最长不会超过3~5天,就自然消失。

(13)皮肤:皮肤细嫩而有弹性,呈粉红色,外覆一层奶油样的胎脂。在鼻尖、两鼻翼和鼻与颊之间,常有因皮脂积聚而形成的黄白色小点。胎毛于出生时已大部分脱落,但在面部、肩上、背上及骶尾部仍留有较少的一些胎毛。斑点及皮疹是很常见的,几天后自动消失。

三.新生儿特有的生理现象

1.口腔内有白色的乳凝块

有的宝宝出生不到两周在口腔的颊部、舌背、牙龈、上颊等黏膜上出现白色的乳凝块样物,这是鹅口疮。一般是由出生时经产道感染或因哺乳时奶头不洁及污染的乳具感染造成的。轻微的鹅口疮不易被发现,也没有明显的疼痛感或者表现出来的痛苦表情;感染严重的时候,宝宝会因为疼痛而烦躁、胃口不好、啼哭、喂奶困难,有时候还伴有轻微的发烧。一般来说,只要保持宝宝口腔的清洁,及时清洗奶瓶奶嘴,鹅口疮就会消失。如未见好转应去医院就医。

2.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较轻的症状是在面颈部,躯干,巩膜等呈现浅黄色或浅花色;症状重的黄疸颜色较深,但是皮肤红润,黄里透红,一般分布顺序是先头后足,通常不过肘膝,个别严重的者呕吐物、脑脊液、粪便等都是黄色。

生理性黄疸出现在新生儿出生后的第2~3天,最迟的也不会超过第5天。这种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过高引起的,不需要看医生,只要注意新生儿的保暖,辛勤护理,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黄疸程度就会慢慢降低,到出生后的第10~14天它就会自然消失。

3.脐带脱落

新生儿脐带脱落的时间与脐带残留的长短有关。如果留在新生儿身上的脐带较短,在其出生后3~4天就会脱落。反之需要5~7天才能脱落。如果残留的脐带已成干黑色,并且仍未脱落,可以用棉签或者纱布蘸95%的酒精清洗脐带残端的根部,坚持每天1~2次,直到残留的脐带自行脱落。如果这样做也不脱落的话,不能擅自将其剪断,应去医院处理。

4.排出胎粪

新生儿第一次排出的绿色、黏稠状的东西就是胎粪,胎粪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他还包括胎儿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浓缩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一般来说,新生儿出生10个小时就会首次排出胎粪,进食2~3天后,胎粪会逐渐地过渡到新生儿正常的粪便。一般来说,胎粪排出的越早越好,只有新生儿粪便由胎粪过渡到大便,肠胃循环才真正开始。如果出生2~3天后还没有排出胎粪,就要马上就医,弄清不排胎粪或胎粪延迟的原因。

5.红斑

新生儿身上出现大块红癍,大多是因受潮湿所引起的,只要注意对新生儿所处环境的干燥,2~3天就会自然消失,不必就医。如果2~3天不见消退,可到医院进行处理。

6.哭闹

哭闹是新生儿交流的一种方式,一般来说,新生儿哭闹的原因很多,出现哭闹时家长可逐渐排除以下项目。

①饥饿是最主要的原因,这种哭声短而有力,比较规律。

②不舒服是新生儿哭闹的一个普遍原因,如尿布湿了,会通过哭闹来传递这个信号,引起家长的注意。

③消化不良、腹胀等原因也会引起哭闹,此种情况由于新生儿进食中吞咽了空气,引起腹胀不适。家长可以通过让他打嗝的办法来解决。

④新生感到孤单、寂寞的时候,也会通过哭闹来传递信号,这时家长要注意与其玩耍、交流。

⑤睡觉前或快睡醒时哭闹,我们俗语说的闹觉,此时家长要有针对性的处理,闹瞌睡时,家长可以缓慢的让新生儿做一些有节奏的动作或讲一些抚慰性的话,让其放松;睡醒时,家长不要一见哭闹就抱,可以给新生儿哼哼歌,轻轻拍他,让他慢慢停止哭闹。

新生儿的哭闹是为了与外界交流的需要,对于他们来说,物质上的满足远远不够,还需要精神上的营养。作为家长要经常通过哼歌、抚摸等给其精神上的满足。

7.新生儿睡眠不踏实

正常的新生儿每天有18~22个小时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如果表现为睡觉时哼哼唧唧地使劲,同时皱着眉头,面部表情很难受,身子也在扭动使劲,哭闹等不想睡觉或者睡觉容易醒等,就说明新生儿睡不踏实。新生儿睡觉不踏实有好多种原因,如缺少微量元素,外部环境太热、太冷,睡前玩得太兴奋等等原因。

8.打嗝

刚出生几天的新生儿打嗝属正常生理现象。

①新生儿常哭闹时或在喂奶时吃得太急,而吞入大量空气引起的打嗝。

②新生儿肚子受凉,或者妈妈吃到生冷食物,而后通过母乳“传给”新生儿,也会使其出现打嗝现象

③一些疾病如肺炎或对药物不良反应也会引起打嗝。

由于新生儿神经发育不成熟,在生活中可能会经常打嗝,但绝大多数不是病,无需过于担心。家长可以选择以下的缓解、解决方法:第一,当宝宝打嗝时,将宝宝抱起,轻轻地拍打宝宝的后背,喂些许的热水;第二,宝宝一旦打嗝,应该等到宝宝很饿的时候再喂奶;第三,想办法让宝宝哭泣一小会儿。

9.体温不稳定

新生儿出生前在母亲的子宫内,温度十分恒定,大约在37.6~37.8℃,出生以后发生很大的变化。由于新生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而且皮下脂肪薄,保温能力差,加上散热比较快,体温常处于不稳定状,一般随着出生日龄的增长而变化。一般来说刚出生时要求温度较高,以后温度随之降低。但是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新生儿出生后2~4天,体温可很快上升到39~40℃,往往可持续几个小时,多则可达到一、二天,医学上称作“脱水热”或“一次性发热”,这可能是室温过高,包裹太厚,新生儿通过增加皮肤水分来蒸发散热,如果水分不足,可使得血液浓度,体温骤然升高。一般新生儿“脱水热”无需特殊治疗,要多喂几次白糖水及白开水。

10.鼻塞

鼻塞是宝宝在这个时期比较常见的现象之一,鼻塞常常会引起宝宝呼吸不畅,烦躁不安,甚至造成吸奶和睡眠困难。如果出现鼻塞,家长不要惊慌,首先要检查宝宝是不是有鼻屎,如果有就应该设法清除。无鼻屎,家长也尽量不要用药,宝宝有来自母亲免疫力,会产生一些抗体,几天之后自然就会没事了。如果3~5天还不好转就要到医院就医。

11.眼屎多

一般说来,宝宝眼屎多是由于细菌入侵到泪囊,引起的眼部病变。宝宝新陈代谢比较旺盛,其眼屎自然会多些。眼屎多可能引起疾病,如宝宝泪囊炎等眼病。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家长们对宝宝眼屎多要更加重视。

12.脸上出现红色丘疹

有些宝宝会在出生后3~4周内,面颊和眉毛上方出现红色丘疹,宝宝也会经常因此哭吵。当宝宝啼哭、洗澡或身上燥热时,丘疹斑会变得更红。这时候除了注意食物的质、量和合理的喂养时间以外,要特别注意杜绝某些容易引起过敏的食品。此外内衣应柔软、宽松和清洁,避免紫外线的直接照射,过几天红丘疹会自然消失。

四、宝宝的感知觉发育

1.视力发育

新生宝宝眼睛发育还不完全,视觉结构、视神经尚未成熟,视力只有成人的1/30。但是对光线有反应,追着眼前的物体看,视野只有45度左右。他们调节视焦距能力差,东西距离太近或太远,看不清楚,只看到模糊影。他们看东西的最好距离约20厘米,相当于妈妈抱宝宝喂奶时脸和宝宝脸之间距离。宝宝的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3~4个月,4个月才有调节视焦距的能力。

2.听觉发育

如果一边是爸爸的声音,另一边是妈妈的声音,多数宝宝喜欢听妈妈的声音,将眼和头转向妈妈一边,这可能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听惯了母亲声音的缘故吧。有报道说,当妈妈在宝宝看不到的地方呼唤其名字时,10~12天的宝宝便会向妈妈方向转头,而对其他妇女的呼唤没有反应。如果妈妈在照料她的宝宝时,经常呼叫他的名字,5~8天后,大多数宝宝就能对妈妈的呼唤发生反应。

3.触觉发育

一般来讲,到了7~15天的宝宝不仅有触觉,而且很发达,全身皮肤都有灵敏的触觉,身体的不同部位受到刺激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对宝宝来说,对触觉刺激最灵敏的部位是嘴唇、手掌、脚掌、前额和眼睑。如果用刺激物接触他的眼睑,就会使宝宝眨眼。

4.嗅觉与味觉发育

宝宝一生下来嗅觉和味觉就相当的灵敏,出生后不久就能辨别不同的味道,他们喜欢品尝带有甜味的水,对咸的、酸的、苦的水表示出痛苦的表情,并会通过嗅觉来认识自己熟悉的地方。宝宝不仅嗅觉灵敏,而且还非常喜欢妈妈乳汁的香味,妈妈的体味可以给宝宝安全感,所以很多宝宝都喜欢妈妈抱不太喜欢爸爸抱。

五、新生宝宝的条件反射

1.肢体反射

新生宝宝肢体会出现一些特定的反射运动,小手开始显示出抓握能力,家长可以把食指或是一些玩具放入宝宝手中,让其握住。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的肢体反射都会逐渐地消失,因为宝宝的肌肉会变得越来越有韧度,自我控制能力将日益完善,大脑也会逐渐发育成熟,并最终“忘掉”、遗弃那些无意识的反应。

2.吸吮反射和吞咽反射

宝宝虽然在子宫内就开始练习吸吮反射了,并且他在抓取物品、做吸吮动作时,非常有力。但是,宝宝并不是一开始就熟悉妈妈乳头的形状,并能把乳汁吸出来,一般在出生后7~15天他就会慢慢适应了,学会了边吃奶边呼吸后,就会发出杂乱的吮吸声。

六、新生宝宝的系统发育状况

1.呼吸系统发育

胎儿在子宫内的时候,其肺内充满液体,足月的胎儿肺内液体大概有30~35毫升/千克,出生时受产道的挤压,大概有1/3的肺液会由口、鼻排出,其余的在建立呼吸后被肺间质内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新生儿的呼吸频率很快,大概是每分钟40~60次,因为主要是靠膈肌运动,呈腹式呼吸。

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还没有成熟,呼吸浅表并且节律不规整,往往会出现周期性呼吸及呼吸暂停。所谓周期性呼吸是指呼吸停止小于20秒,不伴有心率减慢及发绀者;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大于20秒,伴心率小于100次/分钟及发绀者。早产儿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较少,很容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由于肺的发育不够成熟,还容易因高压力、高容量、高浓度氧的损伤而出现慢性肺部疾病。

2.免疫系统

足月儿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不是非常成熟:皮肤黏膜比较薄嫩,很容易擦破;脐部是开放伤口,细菌会很容易进到血液;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比较差,补体水平较低。各类免疫球蛋白中只有IgG(免疫球蛋白G)能通过胎盘,而IgA(免疫球蛋白A)和IgM(免疫球蛋白M)则不能通过胎盘。因此,新生儿很容易被细菌感染,尤其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如果缺乏分泌型IgA(免疫球蛋白A),那么就会很容易患上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早产儿的非特异性和特异件免疫功能更差,并且胎龄越小,通过胎盘到达体内的IgG(免疫球蛋白G)含量就越低,因此更容易患感染性疾病。

3.血液循环系统

宝宝对氧的消耗量大,心脏每千克体重的排血量比成人多3~4倍,因此,心跳较快,每分钟大约120~140次,不过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很稳定。此外,由于宝宝的血液多集中在躯干及内脏,四肢较少,因而肝、脾较大,四肢容易发冷或发紫,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妈妈科学哺乳指导

1.新生儿吸吮要趁早

新生儿吸吮要趁早,这对自身和产妇都有好处,通过吸吮可以刺激乳房,使乳汁尽快生成,让新生儿尽早吃到营养丰富的初乳。新生儿进食初乳可以促进肠蠕动,及早排出胎粪。趁早吮吸还可以促进产妇子宫收缩,抑制产后出血量。同时,这样还能让新生儿在第一时间接触母亲,产生安全感,提升亲子关系。一般来说,顺产的产妇在生产后半个小时就可以让新生儿吸吮,剖腹产的产妇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延迟1~2个小时。

2.妈妈初乳十分珍贵,应留给新生儿

初乳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内妈妈的母乳,由于初乳中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蛋白质等,所以颜色发黄,比较稠。

初乳具有以下优点:初乳含有多种抗体,能够增强新生儿的免疫能力,可预防一些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含脂肪量小,适合新生儿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含锌量高,能够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3.正确的喂奶姿势

一般来说,正确的喂奶姿势有坐姿和卧姿,白天宜采取坐姿 ,晚上宜采取卧姿。

母婴必须紧密相贴。无论怎样抱新生儿,喂哺时他们的身体与母亲的身体应相贴,头与双肩朝向乳房,嘴处于乳头相同水平的位置。在喂哺全过程还应保持新生儿的头和颈略微伸展,以免鼻部压入乳房而影响呼吸。应注意的是,伸展头颈不要过度,以免造成吞咽困难。

另外,母亲手的正确姿势。应将拇指和四指分别放在乳房上、下方,托起整个乳房喂哺。除非在奶流过急,婴儿有呛奶时,避免剪刀式夹托乳房。这种手势会反向推乳腺组织,阻碍新生儿将大部分乳晕含入口内,不利于充分挤压乳窦内的乳汁。

如果新生儿吐奶较严重,最好采取侧躺着喂奶。不但喂奶的时候母亲要侧躺,新生儿也要侧躺,并且喂完了也要让其侧睡。这样还可以避免因吐出来的奶水倒流而呛到。

4.喂奶的时间、次数要适宜

新生儿的正常喂奶时间是每侧乳房10分钟,一般来说,就一侧乳房来看,前2分钟内新生儿可以吃到总奶量的50%,到4分钟内可以吃到80%~90%,4分钟以后几乎吃不到奶,尽管他吃不到奶,但吸吮对妈妈泌乳是必要的,新生儿通过吸吮刺激母体催乳素释放,增加乳汁的分泌,还可以增加母子之间的感情。

有些妈妈总担心新生儿吃不饱,因而延长喂奶的时间。喂奶时间延长,新生儿后期吸入的乳汁中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脂肪含量逐渐增高,容易引起腹泻;喂奶时间长,新生儿吸入的空气就较多,容易引起呕吐、溢奶、腹胀等身体不适;新生儿含乳头时间过长,会导致妈妈的乳头皮肤因浸渍而糜烂,也会养成日后吸吮乳头的坏习惯。

一般来说,喂奶时间短一些,喂奶次数多一些,可以减轻乳头的损伤度,还可以缓解奶胀、奶痛。一昼夜喂奶10次以上为宜。

5.患有轻微乳腺增生可以喂奶

乳腺增生是生育期女性常见良性肿块。有些妈妈认为患有乳腺增生不能给新生儿喂奶,其实这是错误的。哺乳女性患轻微乳腺增生期间给新生儿喂奶,不但不会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还有助于减少乳汁在乳腺内堆积,改善症状。

6.吸空一侧再换另一侧

乳汁分前奶和后奶,它们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新生儿要吃到全奶,就必须吸空了一侧之后才换另一侧;另外,哺乳时应将两侧吸空,以利于乳汁分泌。

7.结束喂奶的正确方法

喂奶结束的时候,不要用力拉出乳头,这样容易引起乳头局部疼痛或皮损。一般是让新生儿自己张开口,乳头自然从口中脱出;如果新生儿吃完奶仍含住乳头不放,妈妈可以用手指头轻压宝宝嘴角或从新生儿口角伸入口腔内,这样他们就会自动松开乳头。

8.妈妈不宜哺乳的情况

母乳喂养有许多的优点,但是有少数妈妈因身体原因不能哺乳,如分娩时妈妈流血过多或患有败血症,结核病、肝炎等传染病;患半乳糖血症,宝宝进食母乳会损伤神经系统等;患严重心脏病、肾脏疾患、糖尿病、癌症或身体极度虚弱者;患癫痫、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症,妈妈需用药控制时;患急性传染病、乳头皲裂或乳腺脓肿者,可暂时停止哺乳。在暂停哺乳期间,要将乳汁用吸奶器及出来。这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可以消除肿胀;另一方面可以使妈妈病愈后哺乳时,仍有足量的乳汁。在暂停哺乳期间,可以用配方奶粉代替喂养。

9.如何辨别母乳量是否充足

母乳量充足时,乳房胀满,宝宝吃奶有力,每次哺乳均能听到几次到几十次的咽奶声;哺乳后,宝宝能安静入睡或玩耍;宝宝每天大便2~3次,呈金黄色,稠粥样;宝宝体重逐渐增加,发育情况良好。反之,如果乳房不能胀满,乳汁稀薄,每次哺乳已超过30分钟而宝宝仍频繁吸吮,或无其他原因宝宝不能安睡,经常啼哭,宝宝体重不增加或增加不明显,大便量少等,都表明了母乳不足。

10.喂奶次数按需计算

新生宝宝喂养采取的是按需哺乳,一般来说喂奶次数是每天8~12次,直到一个月以后宝宝会形成一个吃奶的规律,一般是3小时左右喂一次。因为宝宝的饭量不一样,再加上消化快慢各不相同,所以具体喂奶次数应该按照宝宝的具体需要来进行。

妈妈混合喂养指导

1.奶水不足奶粉帮忙

在宝宝7~15天的时候,如果母乳不足可以用奶粉来补足。配方奶粉是将牛奶成分改变,使其接近人乳,再加入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提供给宝宝生长发育每天所需的营养素。

2.混合喂养要细心

随着宝宝食量的不断增大,有些妈妈的奶水不足,这时候往往采取混合喂养。为了保证宝宝吃的营养卫生,在喂奶粉时不要用热水直接冲奶,要用50℃以下的温水加入奶粉,再调匀。待奶温在37~43℃之间时喂食。宝宝吃奶粉前后所用的餐具一般要通过水煮的方式高温消毒。

3.配方奶功能上不能代替母乳

配方奶粉的主要成分是牛奶,但是制作过程中对牛奶进行了多道工序的加工,对牛奶进行改造使之更接近母乳。然而,母乳中的含有的有利于宝宝大脑发育成长的400多种营养元素是一些配方奶粉无法仿制的。

(1)配方奶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等,这些会增加宝宝的消化系统的负担,母乳中含有促进大脑发育的牛磺酸、促进铁吸收的乳铁传递蛋白、预防疾病的溶菌酶、促进组织发育的核苷酸、增强视力的DHA,等等,这些宝贵的营养元素都是奶粉无法仿制的。

(2)母乳中含有天然的乳糖,对宝宝的大脑发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能促进矿物质的吸收,配方奶粉中只能添加糖类替代品,不利宝宝成长。

(3)母乳含有生化酶有助于宝宝消化,配方奶粉没有生化酶不易被完全消化,易造成宝宝便秘。

(4)母乳中含有天然的胆固醇,配方奶粉中没有。胆固醇对宝宝的成长发育尤其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维生素D的生成是必不可少的。

4.宝宝混合喂养时要保证喂母乳的次数

混合喂养宝宝的母乳哺喂次数每天不得少于3次。如果减至1~2次,母乳分泌有迅速减退的可能。人工喂养时,奶瓶上奶头洞口大小要适宜,太小,每次吸吮太少,宝宝会厌烦,或者还未吃完就累得睡着了;太大,则易呛着。

5.有意识地使用奶瓶

妈妈即使有打算也有条件纯母乳喂养到1岁左右,也要坚持每天至少给宝宝用一次奶瓶,目的是让宝宝接受奶瓶,有80%的纯母乳宝宝在6个月后还不肯吃奶瓶,就是因为第一个月没有吃奶瓶。具体操作很简单,可以把母乳挤出来装在奶瓶里或者装一点白开水,让宝宝吸食。

6.区分情况补充复合维生素

一般来说,宝宝从食物中得到的维生素,要比从复合维生素药剂中得到的多得多,所以家长每天要为宝宝摄入营养均衡的饮食,那些额外的补充对宝宝来说就没有必要了,但是如果你的宝宝有挑食、厌食的毛病,家长们就要遵医嘱,由医生决定宝宝是否要补充复合维生素,补哪个种类的,补多少。

7.补充鱼肝油

鱼肝油是一种维生素类的药物,主要成分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宝宝在此阶段身体迅速成长,可适当补充鱼肝油,以保证食物中钙的有效吸收。但鱼肝油不能多服或长期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严重时发生中毒现象。

8.喂食蔬菜水和果汁水

蔬菜水和果汁水是给宝宝增加维生素C的主要食品,由于各种乳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都不多,即便鲜牛奶,在煮沸过程中,所含的维生素损耗也很大,所剩无几,奶粉类食品更不必说了。所以蔬菜水和果汁水就成了给宝宝补充体内所需维生素的最好食品。给宝宝饮用果汁、菜汁时,开始时量要小。加水要多,宝宝适应之后,逐渐增加浓度。方法是:取少许新鲜蔬菜,如菠菜、油菜、胡萝卜、白菜等,洗净切碎,放入小锅中,加少量水煮沸,再煮3~5分钟。菠菜可以少煮一会,胡萝卜和白菜可多煮一会儿。放少量盐,不烫手时,将汁倒出,放入奶瓶给宝宝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市售的果汁和蔬菜水,一是因为市售的饮料或多或少都含有食品添加剂,不宜宝宝饮用;二是因为市售饮料大多并不是果子原汁,而是配制而成,不能为宝宝补充维生素。

9.如何防止新生儿溢奶

7~15天的宝宝经常发生溢奶,这是由于下食管、胃底肌发育差,胃容量较少,呈水平位,容易出现溢奶。要防止溢奶,应于喂奶后将宝宝竖直抱起,轻轻拍背部,使其打个嗝,把吃奶吸进胃里的空气排出来,防止溢奶。假如溢奶不严重,又未发现其他不良现象,就不必紧张,随着胃容量的逐渐增大,在出生后3~4个月会自行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