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不凡的单点
·点是构图时要优先考虑的视觉元素
·画面中点的位置十分重要
·单点能产生视觉的向心力
·画面中的任一元素均可作为点的形式出现
◎何:看到您要展示的作品,令我意识到,关于线条的讲述要告一段落了,是吗?
●李:针对线条的观察与应用我们已经聊了不少,虽然我还有些意犹未尽,但作为摄影实践,应该说已经基本满足了大家的需要,因此我建议谈谈形式构成中另一个重要的视觉要素——点。
◎何:好的。
●李:你能先解释一下“点”的概念吗?
◎何:在《辞海》中,“点”是指细小的痕迹;在几何学中,“点”只有位置;在形态学中,“点”还具有大小、形状、色彩和肌理等造型元素;在自然界中,“点”是海边的沙石,“点”是落在玻璃窗上的雨滴,“点”是夜幕中满天的星斗,“点”是空气中飘浮不定的尘埃……在摄影观察中,应该采用形态学中的概念来认知并识别“点”的存在吧?
落红·f/11·1/60s·ISO160·-1.7EV·自动白平衡
●李:是的。我们面对大千世界时,要注意那些因色彩、明暗、肌理或形状构成的较小面积的视觉元素。这些可以称之为“点”的视觉元素,在构图时往往要优先考虑。
◎何:为什么要先注意“点”?
●李:结合摄影实践思考,你会发现,摄影构图实际上是在镜头中先观察、再分析,然后安排构成客观世界的点、线、面的位置。镜头前的客观世界无论复杂还是简单,都是由点、线、面这些形式因素构成的,在安排这些形式因素时,往往要先安排好点的位置。因为在画面中,如果点的位置恰当,会产生较强的向心性,能使画面显得有秩序;相反,如果点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画面就可能呈现出涣散与杂乱。因此,我在摄影构图时,会格外注意画面中点的位置。
◎何:您能否通过解读照片,让我们对点在画面中发挥的作用有更感性的认识呢?
冰水中的残阳·f/8·1/500s·ISO1000·+0.3EV·自动白平衡
●李:好,我们先从比较简单的构图开始。《落红》这张照片的背景是暗沉的水面,虽然有飘浮的枯叶与树木的倒影丰富画面,也不能改变沉闷与压抑之感,秋季即将进入尾声的萧瑟扑面而来。但一片红叶飘浮于水上,这个色彩鲜明且灵动的一点,不仅让欣赏者的视线有了落脚点,也令整个画面活泼起来,一扫阴郁之感。
◎何:秋末的红叶本是最平常之物,没想到孤零的一片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李:这是因为在单纯的背景下,亮度或色彩反差较大的被摄物即使面积很小,也会分外醒目。被摄对象能否成为构图的重心,与它的大小无关,因此这也是凸显较小主体的有效方法之一。《冰水中的残阳》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河畔疏密有致的树影,冰面上雪与水交界的曲线,这一切只是不起眼又容易被人忽略的形状或线条。在这些难成题材的景物之中,我发现了令人内心宁静的色彩。于是我借助长焦镜头的窄视角,只选取冰水交融的部分河面,让各种元素都融入蓝紫色的色调之中,再以残阳的倒影(点)点亮整个画面。冰水中残阳明亮的倒影既是视线的聚焦之处,又与各种线条元素相互呼应,使画面更平衡、更生动。极简的背景、精选的细节和最少的颜色,就能营造出和谐又宁静的世界。
◎何:和谐的色彩,有序的搭配,平凡的风景因为这一点的出现,产生了不平常的意趣。我们在观察时,怎样才能发现这种具有特别视觉效果的点呢?
湖畔的马·f/5.6·1/30s·ISO1600·-2EV·手动白平衡
●李:其实画面中的任一元素都可以作为点的形式出现,作为视觉焦点的单点,不必拘泥于它的色彩、亮度或形状。以《湖畔的马》为例,这张照片拍摄于呼伦贝尔草原深处的一个无名湖畔。
◎何:您为何采用逆光,并拍成剪影形式呢?
●李:因为当时草原上有牛、羊、马,还有牧民与摄影爱好者,画面比较杂乱,以剪影形式拍摄,可以将这些视觉元素湮没在大面积的暗色块中,最大化地简化背景。
何:但是您却保留了湖畔的这匹马。
●李:画面如果中缺少了这匹马,就失去了关键的一点,这个点具有很强的向心力,有了它,整个画面不仅有了视觉中心,而且激活了画面,令它更生动、更有趣,还更有故事性。虽然夕阳返照的时间很短,非常宝贵,但我也会尽量耐心等待,直至它最终出现在理想的位置。当时如果这匹马没有出现,虽然我也会按下快门,但在后期调整时我会考虑在画面中PS一匹马。
◎何:那岂不是违反了真实性原则吗?
●李:虽然违背了现场的真实性,但却获得了艺术的真实。在非新闻类与纪实类的风光摄影中,我并不反对通过后期来完善艺术类照片的构图。不过“意趣天成、妙手偶得”才是我追求的理想境界,所以我尽量不放过那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偶然。
拍摄《冰缝》这张照片时已是初冬时节,颐和园的昆明湖开始封冻,但仍有部分水面尚未结冰,冰上行走的人寥寥无几,冰面显得非常空旷。不过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宽阔的湖面上有很多视觉元素,冰缝、冰痕、冰斑、水纹、冰与水的边界……这些细节吸引着我去寻找可以支撑它们的形式结构。我在移动中不断地改变视点,终于发现冰面上水纹和冰的边缘形成了长短两条曲线,通过冰缝形成的“之”字形折线产生呼应。我耐心等待一个游人走入画面,直到他来到冰缝延伸的前端,我才按下快门。这张照片是典型的点、线、面构成,游人的位置恰到好处。他作为画面中的视觉焦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仿佛是平缓曲调中突然出现的一记重音。就这样,形式的美感与丰富的细节在简约的画面中达成了平衡。
◎何:如果没有裂缝延伸处的小小人影,这幅影像就会流于空泛。有了这一点,视觉层次才丰富起来,整个画面也灵动了许多。看来,单点虽小,却不容忽视。
冰缝·f/11·1/500s·ISO400·自动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