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理学:肢体语言解读与心理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表情是人心的面具

婴儿在出生以后,总是以最真实的面孔来面对所有人,没有任何的遮掩和躲藏,其内心想法都写在脸上。婴儿笑了,一定是感到舒服或快乐,婴儿哭了,一定是不舒服、疼痛或饿了。父母正是通过孩子的表情来读懂孩子的内心,进而来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同时,孩子也是通过观察父母的表情,来猜测父母的内心,并且在心里固执地认为,父母的表情和自己的表情一样,纯真无邪,真实可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加,孩子会慢慢发现,父母的表情并不像自己那样真实,其中掺杂着很多虚假的成分,即使父母不高兴,也可以在面对自己时露出灿烂的微笑,而在很高兴的时候,却故意装着很生气的样子,来逗孩子玩。这个时候,孩子似乎明白了,大人的脸上的表情并不可靠,那可能只是一个面具而已,并非父母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不断丰富,孩子不仅慢慢地学会识别父母的真假表情,而且也学会了通过做出假表情来伪装内心的真实感受。比如说,孩子正在接受批评,内心一肚子的委屈和难过,但家里要有重要客人来拜访,父母会告诉孩子,客人来的时候,要对客人有礼貌,要面带微笑,于是孩子就强装欢颜,笑脸相迎。久而久之,这样的经历不断增加,渐渐地,人们表情的面具就慢慢地形成了。

那么,说到这里,有人可能就会问到,面具真的能将我们内心的感受完全掩饰起来,而不被察觉吗?回答是否定的。表情可能会在一时被掩饰起来,伪装起来,但伪装是不会长久的,也不是绝对的,因为,表达真实的感受是人的本能,任何伪装和掩饰都会露出马脚的。

从理论上讲,由于经常在无意识中反复训练,常见的几种基本表情相对来说容易被伪装,但不受意识支配的微表情和碎表情却是无法伪装的,或者可以伪装一时,却无法一直伪装。于是现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能具备揭开面具、找出破绽、读懂人心、还原真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