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感知三阶段
感觉是对于物理世界能量的初步探测,是内部世界与外部现实的交接点。我们身上的器官都有外部世界的接收器,将外部刺激转化为感觉信号,再经过神经网络传输到我们的大脑进行情感化加工处理完成感知过程。
感觉是其他心理现象的基础,其他心理现象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是对感觉信息的解释。人们依靠自身的感觉和知觉不断发现和认识世界,获得各种知识。感知觉过程让人类形成对这个世界的经验(见图2-1)。
图2-1 感知的经验使我们获得很多快乐体验
那么,人们的感觉与设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照片:欧阳丽娜
人类的感觉并不依赖个人的经验和知识,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物的感觉是类似的,但对它的知觉就会有差别。人们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物体的知觉就越全面。在日常生活中,感知似乎是毫不费力的,然而,这个过程实际上是经过了许多复杂的加工和大量的心理工作才得以完成。人们感知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感觉。感觉(sensation)是指感受器(眼睛、耳朵、舌头等人体结构)受到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以反应身体内外经验的过程。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它的主要任务是收集信息,把各种信息传递给大脑。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感觉让我们能够分辨事物的各种属性,比如色彩、质感、声音、粗细、质量、温度、味道等,让我们能够感知自身各部分的位置、运动、姿势、饥饿和心跳,感觉是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如知觉、记忆、思维)的基础。我们想象一个原始人第一次见到苹果,他发现这个东西是红色的,大致是一个圆球形,闻起来有一股诱人的清香,拿起来沉甸甸的,咬一口味道香甜,这些都是“感觉”。这个原始人的感官系统收集到了有关苹果的一些信息(见图2-2)。
图2-2 一个原始人对苹果的感知过程
图中显示人们对外部刺激从感觉过程、知觉组织到辨认识别的加工过程。当知觉表征来自感觉接受的信息时,就发生自下而上的加工;当知觉表征受个体知识和经验及其他心理活动影响时,就发生自上而下的加工。
第二阶段是知觉组织过程。在这个阶段,大脑整合来自感官的信息以及对世界的已有知识,形成对外部刺激的内部表征。表征(representation)是指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它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又是被加工的客体。表征是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的一个重要术语,也是这一研究方向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当原始人再次看到苹果的时候,感觉首先提供了关于苹果的信息,知觉整合这些信息并结合上一次的经验,帮助他综合判断得到一个结论:“这是一只滋味甘甜的好果子”。我们可以简单地把知觉组织过程理解为大脑对信息的整合过程。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在于感觉是对客观事物最初的认识,仅仅指我们察觉到了什么,而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属性的认识。人们的感官界定了知觉的范围。从广义上讲,知觉(perception)是指理解环境中客体和事件的所有过程,它包括感觉、理解、识别和标记,以及准备对外部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第三阶段是辨认与识别。它赋予知觉以意义,这一阶段回答了“这个物体是什么”和“这个物体的功能是什么”。进入这个阶段后,原始人不仅能够辨认出苹果外观和属性,还可以识别出它是一种水果,能用来填饱肚子。感知的三个阶段使人类能够认识并理解周围世界的意义。感知的过程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把握,它不仅是生理感官的机能,也与个人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有关,是一种能动的心理反应。事实上,人们每天都在体验感知过程所进行的大量的心理活动和各种复杂的加工,然而,这个过程似乎是毫不费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