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孙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三次致命的刺杀

这还得从孙策为什么会英年早逝说起。

孙策之死,看似纯属意外,其实是复制了其父孙坚猝然暴死的死亡模式。

当初,孙坚奉袁术之命,征讨刘表,击败了刘表手下大将黄祖。黄祖仓皇逃窜,孙坚一时性起,单人独骑,奋力追赶,追至岘山,被黄祖部下一箭射杀。

孙坚作为一军之主将,本该居中指挥,而不是徒逞匹夫之勇,冲锋陷阵。但孙坚的个性以及此前战无不胜的经历,导致他越来越过度自信,越来越自我膨胀,坚信自己天下无敌,没有任何人可以伤害自己,结果中了敌人的冷箭而死。

孙策复制了孙坚的长相与个性,而他的成功比起孙坚似乎来得更加容易,这也使得孙策同时复制了父亲以过度自信和自我膨胀为主要特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孙策在攻占江东六郡时,原吴郡太守许贡奋力抵抗不敌。后来,许贡偷偷写信给曹操,说孙策之勇悍无匹,与西楚霸王项羽相似,希望朝廷赶快将孙策征召至朝廷任职,以免养虎贻患。不巧的是,许贡的这封信在渡江时被孙策的守将搜获。孙策大怒,立即下令将许贡全家绞杀。但是,许贡的三个门客却逃了出去,一直想着为主人报仇。

孙策特别喜欢打猎,玩得兴起时,常常是单人独骑,深入山林,根本不顾及随身护卫是否能跟得上自己。他用武力征服江东六郡,结怨颇多,但他丝毫不以为意,仍是肆无忌惮地放纵个性,恣意行事。

孙策的这一行为特点被许贡的门客察知后,他们谋划趁着孙策出猎的时机,埋伏在山中,等到孙策纵马追猎时,用上过毒药的箭头,致孙策于死地。孙策自以为神威凛凛,天下无敌,根本不加设防,结果落入了许贡门客设下的陷阱,身中数箭,甚至连脸上也中了一支毒箭。

孙策奋起神勇,将许贡的三位门客杀死,但箭毒已深入骨中。

至此,孙策可以说是“完美复制”了他父亲孙坚的死亡模式。但他比孙坚要幸运得多,孙坚是一箭毙命,孙策却因救治及时,尚有一线生机。

医者为孙坚疗伤后,特别叮嘱他说:“箭毒已入骨,必须静心休养一百天,不得动气。一旦怒气冲激,箭疮就难治了。”

以孙策生龙活虎般的个性,要他像老僧入定那样静心休养,简直比让他坐牢还要难受。但为了保命,孙策还是强自摄定心神,在家中静养了二十多天。

这一天,孙策数月前派往许都打探消息的细作回到了江东。早已憋得难受的孙策,急忙把细作找来,细细询问许都情状。

细作说曹操依然对孙策十分忌惮,但唯独谋士郭嘉却不怎么把孙策放在眼里。孙策追问其详,细作这才觉察到自己的失言。在孙策面前,是绝不能说任何有损他的尊严的事情的。细作想支吾过去。孙策顿时发怒了,喝令要将细作斩首。

细作吓得脸色惨白,不敢隐瞒,如实将郭嘉的原话复述了一遍。原来,郭嘉对曹操说:“孙策不足为虑。其人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不过是匹夫之勇。倘若有一个刺客,孙策立为刀下之鬼。此人必死于小人之手。”

这细作刚回江东,已隐隐听说了孙策遇刺的消息,但还来不及细细打听,就按照惯例,第一时间就去向孙策汇报许都情状。当他顺口说出郭嘉对孙策的评价时,突然惊觉郭嘉实在是太厉害了,他的预言竟然已经全部应验!这时,他才明白绝不应该对孙策提及此事,但话风已露,迫于孙策的威严,只能一五一十说了个明白。

孙策听了,立时将医者的谆谆告诫抛到脑后,勃然大怒道:“匹夫安敢料我?伏击射我的人,一定是曹操安排的!”

郭嘉的话为什么会让孙策有这么大的反应?孙策又为什么会把设伏行刺视为曹操的阴谋?

孙策显然是一个高自尊的人。所谓高自尊,就是指自我价值感很高。孙策出猎遇刺,是他年轻的生命中难得一遇的挫败。这次挫败对他的自尊是一次重大冲击。如果他真的像他自许的那样英明伟大,是不应该中了三个屑小之辈的埋伏的。但事实俱在,已经无可否认。孙策下意识地选择避而不谈,以维护自尊。

但郭嘉的料事如神不啻于对孙策的第二次刺杀,仿佛向世人宣告了孙策的失败。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在失败之后,人们的生理唤醒水平提高,从而也更容易以自我保护式的归因方式来为失败申辩。所以,孙策会不假思索地就将行刺事件归因于曹操的阴谋诡计,而不是自己的草率行事。

归因于曹操,就是归因于外部,属于情境性归因。这就和自己的个性特质、行事风格没有关系了,也就起到了对自尊的维护。

一个人要认知自我,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尤其是对那些极度自信的得意者。孙策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早已经是一种自动图式,在他本人毫无觉察的情况下频频主导他的思想与行为。而在外人如郭嘉看来,孙策的“轻而无备,性急少谋”是异常鲜明的个性特征。再考虑到他身处于复杂的争斗环境,做出“必死于小人之手”的预言式论断也并不是太难的事。

但是,孙策怎么肯接受自己已经被郭嘉揭穿了个性真相呢?在认知自我上,没有人比自己错得更离谱。孙策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命运被他人一言料定,况且,那还是一个极伤自尊的悲惨结局。孙策的反应必然是勃然大怒,破口大骂,但这反而更坐实了郭嘉的论断。

郭嘉的预言在对孙策造成自尊冲击后,又影响到了他紧接下来的行为。

孙策急忙召来谋士张昭,立即就想发兵攻打许都,拿下郭嘉问罪。张昭急忙劝阻说:“等主公箭疮痊愈,再发兵也不晚。”

孙策恨恨不已,强自放下了立即起兵的念头。为了宽解孤寂与愤懑,孙策随后决定在城楼上会集诸将宴饮。

这一喝酒,又喝出事儿来了。

正饮酒之间,孙策忽然看见手下诸将一番交头接耳后,纷纷走下城楼去了。孙策大感奇怪,急忙问左右。左右说:“有个于神仙,正好从楼下经过。诸将都去参拜了。”

孙策大惊,急忙起身,走到城墙边上,凭栏往下一看,只见一个须发皆白的道人,身披飞云鹤氅,手执一根藜杖,站在大道之旁。孙策手下的诸将和一众男女百姓,纷纷焚香跪倒磕拜。

孙策大怒,立即下令说:“赶快将这个妖人给我擒将过来!”

左右之人忙解释道:“主公,这不是妖人!他焚香讲道,普施符水,救人无数,非常灵验。人人称呼他为‘神仙’,乃是江东的福神啊!”

孙策从来令出如山,左右丝毫不敢违逆。但这次左右之人竟然不听他的号令,反而为这个道人说情,孙策更是大怒,立即拔出宝剑,喝道:“你们竟敢违背我的号令!”作势要斩。左右不得已,急忙走下楼去,将道人于吉推上城楼。

孙策见了道人,怒斥道:“妖人竟敢蛊惑人心?”

于吉不慌不忙地说道:“贫道治病救人,不曾取毫厘之物,怎么能说我蛊惑明公的军心呢?”

孙策怒道:“你不取毫厘,饮食衣服从何处得来?我看你就是黄巾贼张角之流的人物,今天不杀了你,日后必为国家大患!”

当年,孙策的父亲孙坚曾追随朝廷大员朱儁征讨黄巾军。孙策此时也是朝廷命官,和起兵造反的黄巾军分属不同阵营,自然对黄巾军充满了外群体偏见。黄巾张角,以传道起家。孙策见于吉也是个道人,在消极情绪的推动下,自然就将于吉归为黄巾之徒了。而这样的归类,也给了他一个名正言顺的杀人理由。

张昭急忙劝阻说:“于道人在江东数十年,并无过失,如果杀了他,恐怕失去民望!”

如果孙策没有遇刺,又如果细作没有转述的郭嘉的论断,张昭的这句话可能就会让孙策怒气消减。毕竟,此时他拿下江东六郡,时日未久,如果因杀了于吉而导致民心不稳,就是得不偿失的了。

但是,孙策在遭受行刺事件的自尊冲击后,自信心已颇为受损。于吉的声望与人气再度让他觉得自己的威信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孙策亲眼看到,于道人一来,自己部下诸将竟然对他跪拜磕头,俯首帖耳。这一副情形,不啻于对孙策的自尊心的第三次刺杀!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高自尊的人,在面对威胁时会表现出明显的敌意,常常会采用打压他人的方式来应对,甚至会采取极端的暴力手段。这就是极具人际杀伤力的自尊冲击反应。

虽有张昭为于吉求情,但孙策还是不想放过这个老道。于吉的威望确实高。张昭说不动孙策,其他众官也不约而同地站出来劝谏孙策。孙策眼见于吉的支持者如此之多,更加恨声不已,但也不便强行逆了众人心意,于是下令将于吉戴上枷锁,关入大牢,听候处理。

等待于吉的将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呢?

心理感悟:最后一个了解自我真相的人往往是你自己。

自尊冲击反应高自尊的人,在自尊遭到威胁时,常常会采取打压他人的方式来应对,甚至是采用极端的暴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