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无法愈合之伤
炎症的两面性
一切生物都能够在受伤后自然修复伤口。在动物和人类世界,这个修复过程的基本机制就是炎症。公元1世纪,一位名叫迪奥斯科里德(Dioscoride)的希腊外科医生简单明了地描述了炎症现象,这一描述至今仍在所有的医学学校里传授:炎症是红肿的、灼热的、疼痛的。不过在这些简单的表象之下,却存在着复杂激烈的活动。
一旦身体所受的损伤——撞伤、划伤、烧伤、中毒、感染等——影响到组织,血小板就会察觉。血小板会聚集在受损部位,释放出一种叫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简称PDGF)的化学物质。PDGF向免疫系统的白细胞发出警报,继而由白细胞产生出一系列别的传递物质,这些物质名称怪异,功能繁杂。它们是细胞因子(cytokines)、趋化因子(chemokines)、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白细胞三烯(leukotrienes)和凝血烷(thromboxanes),由这些物质相互协调,修复受损部位。首先,它们会使受损部位周围的血管膨胀,以便作为援军应邀而来的其他白细胞流入。接着,它们会带动扎堆的血小板周围的血液凝结物缝合伤口。随后,它们会让附近的组织更易于渗透,这样免疫细胞就能进入组织并追踪任何地方的入侵者。最后,它们会刺激受损组织的细胞开始生长。这时,组织就能再生受损部位并在局部长出小血管,用以运送重建所需的氧气和养料。
这些机制绝对是身体保持完整的根本。身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损害和侵犯,在处理损伤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这样的复原过程。当这些过程得到良好管理,并与细胞的其他功能相适应时,身体就能自我约束,形成美妙的和谐。这指的是一旦完成基本的组织更换,新组织的生长就会停止,被激活的免疫细胞就会回到警觉的待命状态。这是防止免疫细胞继续活动攻击健康组织的必要步骤(见图3)。
图3 正常的炎症过程。组织损伤会引来免疫细胞,免疫细胞会追踪并杀死细菌,还会促进细胞和血管再生,以修复伤口。一旦修复工作完成,情况就会迅速恢复正常。
近年来,我们了解到癌症能像特洛伊木马一样,利用这些修复过程侵入身体,使身体受损。这就是炎症的两面性:炎症能帮助形成新组织,这是在愈合伤口,但它也能转而促进癌症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