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虞我诈:中国古代四千年谍海风云(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再版前言

2013年年底,我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虽然还带博士、硕士,毕竟算是“自由人”了。退休之后,虽然事务依旧繁忙,但免去了许多“官差”,也不必考虑学术成果的数量,可以真正集中力量做自己觉得有意义、有趣味的事情了。写作新书前,检点旧作,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尔虞我诈》一书的再版。

新中国成立以来,当时这方面的著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本书出版,得到了有关部门大力支持。至今记忆犹新的是,经当时国家安全部贾春旺部长批示,有关负责同志找到我,购买了千余册书,以示对该书出版的支持,也体现了有关领导和机构的远见卓识。宝贵的支持至今难忘。

该书出版后,在相关领域,引起了极大反响。最令我不能忘怀的是,驻守西南边陲的一位解放军军官两次给我写信,希望购买此书。遗憾的是5800册书很快销售一空,我只能回复他,再版时一定告诉他,谁知转眼20余年过去了!

我于1991年年初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虽然一直从事国家安全战略、产业经济两个领域的研究,对历史研究也有所涉及,但再也没有回到中国古代间谍史的研究上来。光阴荏苒,20余年后我终于可以了却夙愿了。

当然,再版《尔虞我诈》一书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源于作者的个人情怀,更重要的是21世纪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态势,使这本书的再版,有其现实需要。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在经济实力、战略力量、国际地位等方面,与今日之中国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因此面临的挑战也完全不同。2013年的中国,已成长为GDP排名世界第二、货物贸易世界第一、工业制成品世界第一、900多种产品产量世界第一、R&D投入世界第二的国家。与此同时,中国对外投资迅速增加,对海外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需要急速扩大。中国更加开放,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区域、全球范围内的国家利益也日益拓展。亚太地区经济欣欣向荣,安全形势却风雨如晦。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空前挑战:美国视中国为可能挑战其霸主地位的国家,推行所谓“亚太再平衡”战略,正在策划所谓“亚洲北约”;日本某些政治家及右翼势力挑起钓鱼岛争端,对中国进行挑衅;在霸权国家支持下,某些东南亚小国也鼓噪不已,跳梁南海;中国海上运输大通道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中印边境时有小的边界摩擦;我国边疆地区恐怖主义活动日益增加。在这种背景下,本书的再版,自然有其现实意义。

从冷战的经验看,在国际大战略博弈中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如果仅凭血气之勇与霸主进行军备竞赛,甚至在区域、全球与之展开全面的军事力量角逐,是不智的。以战略核威慑为支柱,以间谍机构为平台,开展多种谋略活动,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少投入,多产出”,通过非对称战略,改善战略地位,获得一定战略主动权。苏联在经济实力与美国差距较大的情况下,仍能够与美国展开全球抗衡,除了核军备的对等地位外,克格勃的全球谋略活动,也是重要因素。

展望今后二三十年中国与美国的博弈,从国力全面比较看,中国可能还是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因此,重视谋略活动,对于中国改善国家战略态势,持续改善民生的同时,以相对较少资源,维护国家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书注重于中国古代间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侧重于战略间谍活动的刻画,战略情报的搜集,或许对处于相对弱势的我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13年一个曾经服务于美国间谍机构的青年引起了世界的轰动,甚至在相当程度上撼动了国际政治的格局。美国国家安全局雇员斯诺登的出走,使信息时代霸权国家的间谍活动赤裸裸地暴露于天下。同时也提醒世人,间谍这一古老而传统的行业,已经发展到了何种程度。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间谍这一古老的行业也面临着挑战:首先是技术上的挑战,信息的获取方式出现了革命性变革;其次是情报处理的挑战,在海量数据奔涌而来的大数据时代,如何从数据处理、分析中获得可靠的信息,考验着相关机构,促使相关机构不得不改变情报获得和情报处理方式;再次是社会、经济、军事态势瞬息万变,情报获得与处理必须加速;复次是情报机构的组织方式与人员构成面临着挑战;最后是情报的利用与谋略的运用,在互联网时代具有了新的途径与方式,只有及时寻找、变换情报与谋略的运用新途径与新方式,才能使有关机构适应互联网的时代,才能使情报发挥最大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某些心怀叵测的国家通过间谍手段对我国进行颠覆、破坏,从而施加影响;对公民社会及公民个人施加影响,进行监视的途径空前增加。从中国古代间谍史看,我们这个国家对内有着丰富的间谍活动经验,对外情报活动却乏善可陈。今天,日益开放的中国需要以更加开阔的眼光,认真观察、分析外部的世界。当今世界,如果说动辄存在阴谋,可能有些草木皆兵,但无视国家间博弈中存在着阴谋,存在着谋略手段的运用,则是过分的天真!认为仅凭“韬光养晦”就可以避免霸权国家的敌对行动,更是沉溺于幻觉!美国政府要员曾经公开承认插手乌克兰政变。从中东到东欧的一系列事件中,都有美国间谍机构的影子。中国香港某些人痴心妄想演出的“占中”闹剧,也有西方间谍机构的身影。

鉴古知今,四千年的历史或许会提醒人们正视当今冷酷的现实。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化,我国的企业家及企业也大步走向世界。遗憾的是,他们在发达国家往往被戴着有色眼镜的政府机构提防,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甚至被监视与抵制,有些从事正常业务的员工甚至以间谍罪被逮捕。本书再版或许对他们也有所借鉴吧!

20余年后再看本书,真有些愧其少作之感!由于是再版(确切地说是修订版),作者只是根据新发现的史料,修改、补充了某些章节,第一版中囿于篇幅而不得不割舍的某些部分,也予以补入,对一版中的某些错误进行了订正,对某些文字进行了技术处理,对某些间谍活动增加了少许与时俱进的评论,个别章节题目作了技术性修改。其余仍然照旧。书中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由于本书写作于20世纪80年代,因此在出版规范、学术规范上与今天有很大不同。20世纪80年代还未见过电脑和互联网,很多资料、参考书只能借阅。本书在参考引用资料的备注方面,当时已非常认真,主要参考正史、典籍,旁及某些野史、笔记,力求无一字无出处。但当时的出版规范和学术规范与今天的要求相比不尽相同,由于某些书已经找不到了,本书又没有电子版,因此在再版时尽量按照现在要求详细注释,做不到的只好遗憾了!也许再版书在这方面多少会有相同的问题吧。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对此书再版毅然给予支持,令我感动。我的老同事、老朋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卢小生主任对此书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侯苗苗编辑不仅对再版此书给予了大力支持,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做了许多认真、细致的编辑工作。在此一并深表感谢!

赵英

2014年2月18日夜

京东听雨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