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忍细看(精编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权位之争,历代王朝的开场大戏(4)

多尔衮死后获罪,遭到残酷而血腥地反攻倒算,至于获罪原因,史书归罪为他想当皇帝。但是乾隆帝却认为这是“诬为叛逆”。那么多尔衮是否真的有叛逆之心?

少年得志的多尔衮在努尔哈赤死后,与皇太极争夺后金汗位失败,其母阿巴亥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因所谓的太祖遗命而自尽殉夫。得宠于努尔哈赤的多尔衮本是最有可能继承汗位之人,却被皇太极代替,内心的不甘可想而知。但多尔衮通过卓著的战功,逐渐获得皇太极的信任,也正是通过这种信任,他开始逐渐削弱昔日曾打击他与母亲的敌对势力,等待时机,觊觎权柄。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所做的几项决定就可以看出他是否对帝位有野心。

第一,多尔衮拥立了年仅六岁的福临继位。这是他权衡各方力量后做出的决定。因为皇太极死后,与多尔衮争夺帝位的最大对手就是皇太极长子豪格。综合各方面条件来说,豪格与多尔衮势均力敌,但是豪格却在争夺过程中取得了代善和济尔哈朗的支持,这给多尔衮造成了更大的威胁。权衡利弊,选择福临继位,就可以有效地阻止豪格夺得帝位,而且年仅六岁的福临,在多尔衮看来也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很容易掌控。这样的做法是不得已的选择,毕竟把皇位给一个孩子总要好过给一个强劲的对手。对多尔衮而言,福临也只是暂时替他保管皇位而已。他需要争取更多的时间来打击自己强劲的对手。

第二,福临继位之后,多尔衮对小皇帝的态度很放任。福临无法亲政,睿亲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多尔衮开始逐渐培植自己的势力。一方面,多尔衮放任福临玩乐,不为他选择老师来教导,也可以说是多尔衮并不希望其成材,以此来减少福临对自己的威胁。另一方面,多尔衮也不把小皇帝放在眼里,顺治七年,多尔衮还以自己的正妃元妃去世为由,强行要求小皇帝到摄政王府向他请安,这显然就是在向小皇帝示威。此时的多尔衮几乎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下皇帝。

第三,多尔衮对待曾经的敌人豪格和舒尔哈齐的态度。多尔衮对共同主政的舒尔哈齐怀恨在心,因为舒尔哈齐曾先主张立豪格为帝,而后又同意立福临,就是没投多尔衮的票,多尔衮早就对此耿耿于怀。于是多尔衮巧立各种罪名,最后把舒尔哈齐挤出了权力中心,由自己的胞弟多铎取代了舒尔哈齐。同时多尔衮也向着自己的主要政敌豪格开刀,将豪格废为庶人。虽然有小皇帝为豪格求情,但是豪格终究没有逃出多尔衮的手心,冤死狱中。豪格死后,出于政治上的报复心理,多尔衮将豪格的正妃娶入王府之中,成为自己的继妃。

多尔衮相继除去两位主要政敌之后,顺治五年,代善去世,多尔衮又减少了一个强大的对手。其后不到一个月,多尔衮便称皇父、摄政王。在此之前,顺治为了安抚多尔衮,已经赐封其为皇叔父摄政王。现在由皇叔父摄政王到皇父摄政王,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意义却相差千里,现在就相当于两个皇帝,多尔衮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多尔衮死后下葬之时,还偷偷将生前准备的黄袍、大东珠、素珠、黑狐褂等放入棺内。而这些东西,也只有皇帝才拥有使用权。

多尔衮生前没有公开称帝,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其实力不能与皇权相抗衡,但是种种迹象表明,他确实是有谋逆之心。

康熙选中乾隆的历史真相

乾隆是在12岁那年才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爷爷康熙帝,他自然不知这次见面将会完完全全地改变他乃至整个王朝的命运。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跟自己12岁的孙子弘历在圆明园“偶遇”了,殊不知这一次偶遇其实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纯粹。弘历的父亲雍亲王并不是等闲之辈,他看得出自己的儿子弘历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就找了机会闲聊般的跟康熙提起:“您还有两个孙子打生下来都还没有机会一睹圣颜呢。”自家的人,康熙并没有想太多,况且见见自己的孙子一享天伦,对于此时的康熙也算心中欢喜之事。其实,老康熙并不是看不出雍亲王想要引荐两个孩子的意图,只是眼前这个人也非平庸之辈,临时布置给他的任务从来都能很好地完成,他想推荐的人,肯定有值得一见之处,所以便欣然应允。于是便约定了时间、地点,见见自己的孙子。

三月十二日傍晚,皇帝驾临牡丹台,把酒临风,心情愉快。一见到这两个孩子,老皇帝不觉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弟弟弘昼没有给皇帝留下太深的印象,但哥哥弘历却让康熙过目难忘。这个孩子身材颀长,容貌清秀,的确与众不同。特别是两只秋水般澄澈的眼睛里流动着不同寻常的灵气与沉静。刚才行礼的时候,康熙帝注意到他一举一动敏捷得体,一点也没有这个年龄段孩子常有的紧张局促,跟在他身后的同岁的弟弟弘昼就明显拘束得多。

凭着丰富的阅人经验,老皇帝确信这个孩子与众不同。他慈爱地招招手,让弘历站到自己面前,询问起他的功课。弘历落落大方地背了几段经书,从头到尾清晰地讲解了一遍。这更让康熙倍加欣喜,确信这是他见过的所有孙子当中最出色的一个。

康熙毕竟是一朝明君,不会依靠自己的感觉行事。当时人们比较迷信生辰八字,康熙不但迷信这个,甚至还比较认可一个算得很准的“罗瞎子”。所以牡丹亭见过弘历后,便命雍亲王写下弘历的八字给自己审阅。

不出康熙所料,这孩子的八字也与众不同。1929年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首批公布的内阁大库档案中,有乾隆生辰八字及康熙六十一年时写的批语。内容如下:“乾隆八字,辛卯(康熙五十年)、丁酉(八月)、庚午(十三日)、丙子(子时)。此命贵富天然,占得性情异常,聪明秀气出众,为人仁孝,学必文武精微。幼岁总见浮灾,并不妨碍。运交十六岁为之得运,该当身健,诸事遂心,志向更佳。命中看得妻星最贤最能,子息极多,寿元高厚,柱中四正成格祯祥。”中国古代的命相之理,有一套固定的推算方法。按命相理论,乾隆八字,天干庚辛丙丁,火炼秋金,是天赋甚厚的强势命造,术语称为“身旺”;地支子午卯酉,局全四正,男命得之,为驷马乘风,主大富贵。

又过了几天,康熙再次驾临圆明园,吃了一顿饭后,宣布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要将弘历带回宫中养育。在此之前,康熙只见过这个小孙子一次而已,他给自己的印象的确与众不同,处事不惊慌,不争夺,容貌清秀,充满灵气,但这些都不足以让老皇帝下定决心带他回宫。真正促使他做出决定的,也许应该是弘历这与众不同或者说具有帝王之相的八字。

慈禧为何不废掉光绪帝

慈禧发动政变以后,将光绪帝囚禁在西苑的瀛台,它四面环水,实为一小岛,唯一通向陆地的通道是北部的木桥。光绪被软禁后,服侍光绪的太监,均由李莲英亲自挑选,对光绪帝名为服侍实为“管教”。据说某年冬天,南海水面已经结冰,一日光绪帝微服出行,孰知刚走不远,便被守门人发现,即被“跪阻”。慈禧太后得知此消息后,居然命人将冰凿开,以防其逃走。这似乎还不足以泄愤,在政变后的几天里,慈禧又陆续把过去侍奉光绪帝的太监全部发落,对珍妃更是痛下狠手,将她囚禁在冷宫中,就是今日珍妃井西边的山门里。

虽然慈禧已经将光绪帝变为囚徒,但她依然心存隐忧。毕竟自己垂垂老矣,而光绪帝只是几近而立,一旦自己百年,光绪帝就可以名副其实地成为大清皇帝。因此,她有了废掉光绪帝的计划。

首先,折杀光绪帝在大臣面前的威严。慈禧指挥镇压了变法运动以后,多次组织大臣围攻、训斥光绪帝,为光绪帝罗织罪名。在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中较为详细地记载了政变当天光绪帝被围攻和惨遭训斥的场面。

其次,大肆制造皇帝患病的声势。这让朝野上下极为震动,光绪帝四月份还在雷厉风行地主持变法,此间未曾听说身体不适,缘何慈禧在镇压变法的同时突然昭示天下:皇上已患有重病,连太医都不可医治。

第三,选择宗室近支之子立为大阿哥,为同治帝立嗣。要废黜在位的皇帝,就必然要确立一位新皇帝。

光绪帝患“重病”以及立溥仪为大阿哥的消息传出后,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慈禧企图废帝的阴谋也随之被人看穿。但两种势力的反对,使慈禧陷入被动的泥沼,也迫使慈禧终止废掉光绪的计划。

首先,国内工商界人士联名致电慈禧反对罢黜光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