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公文的改革与创新
公文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极其丰富而又宝贵的经验。我们应当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本着舍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认真吸取古代、近代公文的有益经验,以更好地推动当代公文事业的发展。
那么,中国公文事业的发展趋势如何呢?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党和国家实施管理、传递策令、治国安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的公文,也面临着不断改革和创新的问题。新《条例》是当今指导公文改革和创新的纲领性文件。新《条例》把“准确规范”、“精简高效”作为公文处理工作的重要目标加以提出,显然如何解决公文的优效与快速是当今公文改革与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
1949年4月21日,由毛泽东同志起草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一文中发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号召,一声令下,千军万马立即行动,当天早晨百万大军就强渡长江天堑,并于4月23日占领了南京,5月3日解放了杭州,5月27日解放了上海,8月17日解放了福州,10月17日解放了厦门,至12月底已解放了除西藏以外的中国大陆。这篇公文所带来的一系列巨变,震惊了全世界。由此可见,这是一篇在政治上高瞻远瞩、决策上英明果断、判断上科学准确,而且在写作上构思精巧、情思动人、气势磅礴、铿锵有力、用词精巧的优效公文典范。这一范例深刻地告诉我们,公文作为大到治国安邦,小到联系公务的办事工具,必须以优效为本,要不断提高公文的质量,做到“事半而功倍”,坚决摒弃那种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的东西,因为公文不是供人欣赏的艺术品。
在不断解决公文优效性的同时,还必须解决公文的快速问题,做到迅速制发、快速传递、及时处理,要只争朝夕,争分夺秒,不拖拉、不积压、不推诿、不扯皮。否则,公文再好(如信息准确、切中实际、决策科学、指挥果断、条理清楚、主题鲜明、措施得力等),由于拖拖拉拉、慢慢腾腾也会延误时间,于事无补,甚至遗患无穷。显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快速是公文的生命所在。
要解决好公文的优效性与快速性,就必须以改革的姿态,切实抓好以下几点:
一、大力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文风
文风即写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文章作风。优良文风的基本特征,就是毛泽东同志在《工作方法六十条》第三十七条中指出的:“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准确性是文章的科学性,即具有科学精神,要合乎实际,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公文的准确性包括以下三点:
(一)公文的观点要正确。即自觉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积极向上的思想,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加强对客观事物的反复分析和研究。
(二)公文的材料要准确。即真实可靠、准确无误,慎重使用第二手材料,引用材料要核对,确保不出现差错。
(三)公文的语言要明确。即要做到字斟句酌,恰如其分,讲求语法、逻辑和修辞,注意区别不同含义、不同的感情色彩、不同词义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变化和选用通俗易懂的词。
鲜明性是指公文的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观点正确、态度明朗。具体要求是:
(一)倾向和态度要鲜明。即是非清楚,爱憎分明。
(二)观点要鲜明。即公文要注意明确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深刻有力的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经过分析、综合,使问题得到明确的解决或回答。
生动性,即公文写得生动,讲究文采,使人爱看,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公文的生动性包括以下三点:
(一)内容要新颖。要紧跟形势,贴近实际,善于发现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密切注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二)要讲究修辞。注意增强语言的形象化、生动化,使读、阅、听都能给人一种美感。
(三)要有创造性。即在结构布局、语言运用及表达方式的选择等方面都应不断地脱俗创新,而不能总是一副“旧面孔”,让人感到索然寡味,没有任何新鲜感。
公文写作的“三性”,看起来好像是老调重弹,实际上是公文写作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原则问题,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目前,我们写作的一些公文,并没有百分之百地过了“三性”关,其中不少公文病误甚多,诸如用语呆板,平淡无力,结构松散,篇幅冗长,主旨含糊,以及词不达意,言过其实,玩弄数字,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做表面文章,层次混乱,标点错误等,因此,我们应当坚持以改革的姿态切切实实地把“三性”的目标贯穿到公文写作中去。从实质上讲,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二、努力加强公文的全面质量管理
公文是一种精神产品,凝结着作者的劳动与智慧,具有产品的一般属性,即凝结着生产者的劳动,因此,这就出现了公文的价值问题。实质上也就是公文的质量问题。公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公文的拟写、审核、签发到立卷、归档,从公文的收、阅、办到处理终结,一个环节套着一个环节,一道程序接着一道程序,环环相扣,循环前进,在任何一个程序上发生问题,都将破坏公文的运转流程,影响整个公文处理的质量,甚至使之前功尽弃,因此,对公文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公文的全面质量管理,即指对公文的制发、处理、管理等由全员参加的,贯穿于公文处理全过程的,具有科学化、标准化的全面质量管理。其具体要求是:
(一)要增强全局行为观念,既立足于本职岗位又着眼于下一步,这是实现公文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拟制公文时,要想到收文者的需要;公文使用者要为公文管理者着想,这样,每一环节都为下一个环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公文的质量管理就能得到可靠的保证。
(二)要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做到数量适中。公文不是发得越多越好。不能把制发公文当作进行工作指挥的唯一手段。公文发得过多,形成“文山”,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还谈什么公文的优效与迅速,势必“眉毛胡子一起抓”,反而使重要的公文得不到及时处理。控制发文数量,是进行公文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尤其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公文发得过滥,从整体上危害了公文的优效与快速。由此可见,扳倒“文山”,是搞好公文全面质量管理的当务之急。
(三)要层层把关,加强公文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在公文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职、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制,对每个岗位或程序的工作内容、标准以及履行职责的考核和相应的奖惩做出明确的规定,并严格执行。
三、加快实现公文处理手段的现代化
优效与快速是对办公室工作的基本要求,即以最少的投入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创造最大的财富,极大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当今的信息社会,要实现办公室工作的优效与快速,改革传统的手工办公方式,引进现代化的办公方法和先进的办公设备,尽可能地采用办公自动化就显得尤为必要。
公文写作电脑化是办公自动化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办公自动化为公文写作电脑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现阶段,我国各级党政机关的办公自动化已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无疑是公文写作电脑化的福音。电脑写作已经由原来的幻想变成了现实,在许许多多的机关单位,公文写作电脑化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至于将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运用于公文处理的其他流程,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并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成果,而这都必将极大地提高公文的优效与快速,有利于公文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