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故宫的离合:历史翻弄下两岸故宫的命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变革季节的到来

我最初想要着手写这本书记录故宫的过去与现在,是在2007年到台北工作之前。2008年底正好是文物迁徙到台北故宫“一甲子”(这是中华民族称呼六十年的说法),我因此想要写一点有关故宫的历史。在台北担任特派员期间,正逢故宫改革处于风口浪尖之时,这也算是意想不到的“幸运”。

2008年5月再度发生政党轮替,从民进党变回国民党执政,两岸关系大幅改善,过去各行其是的两个故宫开始靠近。

2009年2月,台北故宫院长周功鑫首次访问北京故宫,我是唯一与周院长同行的日本记者。严冬中的北京寒风刺骨,周院长和北京故宫前院长郑欣淼并肩走在北京故宫的紫禁城。

在那次见面之后,两个故宫交流相当顺畅。原本就是一个故宫,只因为政治权力而分裂成两个,所以本就具有“互补性”。例如,在收藏品方面,台北故宫的强项在于相当完整地收集了宋代书画及陶瓷器上。由于宋朝是中华文明繁盛的顶点,在当时有限的时间及空间的条件下,要把文物搬运到台湾,故宫的专业人员于是把宋代的收藏品作为主要运输对象。

另一方面,共产党革命后成功收集的文物也有加分作用,北京故宫在明清文物质量上取胜。瓷器文化虽在宋代时达到巅峰,但是明代的彩瓷、清代的珐琅彩也是相当出名。考古出土的文物,大半是中国大陆在战后所做出的考古挖掘成果,因此被集中收藏在北京故宫,这方面台北故宫当然付之阙如。

两个故宫,与其说是外形相似的双胞胎,还不如说是一张分裂的地图。因此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两个故宫的交流也象征了文化领域关系的改善,两边的距离正在急速地拉近中。